【作业表单】部编教材单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2.49 KB
- 文档页数:6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 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 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整体思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从1840年——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年, 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国门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被打开, 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内忧外患中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坚强意志。
主体结构:1课时1课时1课时教与学活动规划:1.设置专题问题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中的第一课,(三)冲突之后思转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突破本课难点。
从统治者、知识分子到国民三个层面, 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三)冲突之后思转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本课难点。
从统治者、知识分子到国民三个层面,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一)文明差异冲突起1.本环节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与英国的文明差异, 引出鸦片倾销与林则徐虎门销烟。
主要运用表格展示与教师的问题引导进行讲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优质教案表格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荷花》、《桂花雨》。
2. 第二单元:《钓鱼》、《爬天都峰》、《猫》、《母鸡》。
3. 第三单元:《珍珠鸟》、《鸟的天堂》、《假如没有灰尘》、《沙漠之舟》。
4. 第四单元:《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我的“长生果”》。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文学素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窃读记》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偷看书的故事,引出课文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感悟课文主题。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
(2)读后感范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1.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践情景。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则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 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课件出示8) 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7)(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
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
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四、质疑,深化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2.出示“神话定义”。
(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学生课堂活动设计表单
生3:5个2角换1元。
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
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
(3)多媒体显示面值为1元、2元、5元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0元的人民币?
(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
(4)小组推选优胜者当营业员,小营业员挂牌上岗。
(三)购物活动。
(四)换物活动。
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购买了一些物品,你们现在能相互交换自己所购的物品吗?要注意在价格不同时需要贴补差价。
有解决不了的
问题,可以到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来寻求帮助!
生1:我的铅笔是5角1支,能用铅笔换你1块橡皮吗?
生2:好呀!我刚好需要铅笔。
刚才我买的橡皮是2角钱一块,找你3角,对吗?
生3:对,谢谢你。
生4:我买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换几支铅笔?
生5:铅笔5角一支,你说可以换几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几个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个5角,就可以换4支铅笔。
……
(五)物换币活动
(六)小结交流。
研究报告
活动结果的
呈现方式。
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
不过。
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
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农务繁忙天真勤劳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作业设计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课题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备课者四、诗歌小结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作业设计六、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课题 1.古诗三首《村晚》备课者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板书设计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无忧无虑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课题 2.祖父的园子备课者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
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部编语文教材教学设计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
造者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
小结六、作业默读课文能力
的提升
感悟牧羊人创
造奇迹的意义
学习无私奉献
的人生观,树
立正确的价值
观。
理解作者
的审美观。
了解牧羊人的
形象,感受人
物精神和人格
魅力。
学以致用
片段练习
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
毯”③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
勃勃的沃土。
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
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
漠变成绿洲的。
(总结:他是
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
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
人)
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
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
的情感。
1.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
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
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
“奇迹”的创造者。
写一写,你知道的“奇迹”创
造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
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身边
的牧羊人。
写一个不少于300
字的小片段。
课件。
【作业表单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单】
7.板书设计:比多少
小兔与板凳同样多
小兔比小猪多小猪比小兔少
萝卜比苹果多苹果比萝卜少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我运用课件进行有趣的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者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巩固练习让学生对“比多少”有全面的认识。
3.学习目标确定:1.练习数事物个数的基本方法。
2.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熟悉“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4.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数数的方法。
2.会正确比较物体的多少。
5.学习评价设计:师生双向活动,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
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连一连。
学生活动1
分析:本题要把动物图与相同个数的点子图连起来。
先要数出集合圈中动物的个数,然后再数出集合圈中点子的个数,最后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将两图对应连起来。
答案:
活动意图说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3题。
在少的后面画“√”。
学生活动2
分析:比多少时不能看是否排得一样长,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少。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