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表单】部编教材单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2.49 KB
- 文档页数:6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 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 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整体思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从1840年——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1840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年, 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国门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被打开, 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内忧外患中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坚强意志。
主体结构:1课时1课时1课时教与学活动规划:1.设置专题问题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2、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中的第一课,(三)冲突之后思转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突破本课难点。
从统治者、知识分子到国民三个层面, 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三)冲突之后思转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本课难点。
从统治者、知识分子到国民三个层面,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一)文明差异冲突起1.本环节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与英国的文明差异, 引出鸦片倾销与林则徐虎门销烟。
主要运用表格展示与教师的问题引导进行讲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优质教案表格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荷花》、《桂花雨》。
2. 第二单元:《钓鱼》、《爬天都峰》、《猫》、《母鸡》。
3. 第三单元:《珍珠鸟》、《鸟的天堂》、《假如没有灰尘》、《沙漠之舟》。
4. 第四单元:《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我的“长生果”》。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文学素养,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窃读记》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偷看书的故事,引出课文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解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感悟课文主题。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
(2)读后感范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1.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践情景。
板书:牵手——分离——相会 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 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则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
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课件出示7) 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课件出示8) 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课件出示7)(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3.相会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节和人物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
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
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
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四、质疑,深化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2.出示“神话定义”。
(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
学生课堂活动设计表单
生3:5个2角换1元。
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
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
(3)多媒体显示面值为1元、2元、5元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0元的人民币?
(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
(4)小组推选优胜者当营业员,小营业员挂牌上岗。
(三)购物活动。
(四)换物活动。
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购买了一些物品,你们现在能相互交换自己所购的物品吗?要注意在价格不同时需要贴补差价。
有解决不了的
问题,可以到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来寻求帮助!
生1:我的铅笔是5角1支,能用铅笔换你1块橡皮吗?
生2:好呀!我刚好需要铅笔。
刚才我买的橡皮是2角钱一块,找你3角,对吗?
生3:对,谢谢你。
生4:我买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换几支铅笔?
生5:铅笔5角一支,你说可以换几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几个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个5角,就可以换4支铅笔。
……
(五)物换币活动
(六)小结交流。
研究报告
活动结果的
呈现方式。
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
不过。
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
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农务繁忙天真勤劳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作业设计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课题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备课者四、诗歌小结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五、拓展阅读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作业设计六、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稚子弄冰》。
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课题 1.古诗三首《村晚》备课者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4)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写下来吧!板书设计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无忧无虑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课题 2.祖父的园子备课者小学五年级下语文科教学设计(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具体参照第17自然段)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
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
部编语文教材教学设计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
造者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
小结六、作业默读课文能力
的提升
感悟牧羊人创
造奇迹的意义
学习无私奉献
的人生观,树
立正确的价值
观。
理解作者
的审美观。
了解牧羊人的
形象,感受人
物精神和人格
魅力。
学以致用
片段练习
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
毯”③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
勃勃的沃土。
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
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
漠变成绿洲的。
(总结:他是
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
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
人)
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
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
的情感。
1.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
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
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
“奇迹”的创造者。
写一写,你知道的“奇迹”创
造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
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身边
的牧羊人。
写一个不少于300
字的小片段。
课件。
【作业表单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单】
7.板书设计:比多少
小兔与板凳同样多
小兔比小猪多小猪比小兔少
萝卜比苹果多苹果比萝卜少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我运用课件进行有趣的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者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巩固练习让学生对“比多少”有全面的认识。
3.学习目标确定:1.练习数事物个数的基本方法。
2.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熟悉“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4.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数数的方法。
2.会正确比较物体的多少。
5.学习评价设计:师生双向活动,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
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连一连。
学生活动1
分析:本题要把动物图与相同个数的点子图连起来。
先要数出集合圈中动物的个数,然后再数出集合圈中点子的个数,最后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将两图对应连起来。
答案:
活动意图说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3题。
在少的后面画“√”。
学生活动2
分析:比多少时不能看是否排得一样长,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少。
答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作业表单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单】
5、感受诗歌的自然美景,题为诗歌请以,感悟人生真善美。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2、通过朗读欣赏诗歌,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并学以致用尝试创作一首诗歌。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
任务一:学习鉴赏。
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任务二:诗歌朗诵。
把握诗作的情感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诵读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任务三:尝试创作。
学习诗歌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任务一学习鉴赏。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快速跑》教学设计
水平三
一、课标要求:1、通过故事化的快速跑情景练习结合,激发学生参加快速跑练习的兴趣,有效地完成快速跑的练习。
2、在练习中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快速跑动作技术的概念,同时发展学生快速跑的
能力。
3、练习中贯穿消防知识教育,使其体验消防战士的艰辛与其职责的光荣,培养勇敢
顽强,敢于争光的作风。
4、通过相互竞争、合作比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材内容分析:1、“快速跑”是考察人基本运动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小学体育田径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假设每位同学都来争当“消防员”,以消防战士训练、战斗为一条故事主线,模拟消防战士,救火的情景设计跑的练习形式。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利用初一学生喜爱竞争比赛的特点,以“三步曲”的形式递进教学,以情景练习的形式组织练习,使得学生的情绪始终高涨,对练习始终保持热情。
2、本课教学中贯穿消防知识教育,使其体验消防战士的艰辛与其职责的光荣,培养
勇敢顽强,敢于争光的作风。
三、学情分析:
在练习中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快速跑动作技术的概念,同时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
80%的学生能掌握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
2、学生知道正确的快速跑的姿势;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途中跑的正确跑步姿势
《快速跑》:教学过程。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单课教学设计模板课题14、我要是葫芦课型教学内容分析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 /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教学设计提示: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
可用结构图示呈现《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寓言故事教材,第五单元的教材安排都是围绕“故事中的道理”这个专题而编入,课文有 4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种葫芦人,葫芦的生长学习者分析情况,第二自然段是讲叶子上长蚜虫,邻居劝告他除虫以及他的想法。
第三自然段,讲了葫芦一个个的的落光了。
只看重葫芦,叶子上的蚜虫也不管。
文中有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三种句型,适时引导学生对比。
这篇寓言意在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提示: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读带拼音课文,也积累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词汇。
本班学生作为一个农村班级对于葫芦也并不陌生。
对于叶与果的联系,通过课前调查将近一半学生还是知道它们的关联。
但是通过它们的关联来领悟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深刻的道理,还需要在教学中一步步去引导。
教材这种有两幅图片,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学生在读课文与观察图片,很快就能理解课文大意,甚至个别学生,读后便可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也许就是寓言故事简短易懂,却又寓意深刻而受人喜欢的原因。
在教学中人物的对话朗读学生可能难以体会。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全册教案表格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秋天的雨》第2课:《天空的颜色》第3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4课:《古诗三首》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6课:《蝙蝠和雷达》第7课:《爬山虎的脚》第8课:《古诗二首》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体会大自然的语言。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
(3)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讲解。
3.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2. 内容:第一单元: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教学难点与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3)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
(3)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知识点的串联: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单课教学设计模板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
”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二)感知学习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冬天同题作品阅读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
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环节二:教师活动2(三)内容探究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学生活动2小组探究语言赏析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教学设计表单2、图片激趣。
3、对话平台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自读: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板书课题)一、图片激趣二、自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方法: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
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出示课文插图4、识字5、读思: 读文情况。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四、朗读1、学习第一自然2、指导朗读3、学习二、三自然段4、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
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出示傣族泼水节场景的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