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成立第二届保护性耕作专家组
- 格式:pdf
- 大小:312.70 KB
- 文档页数:1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耕地保护工作汇报20xx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20xx年耕地保护工作总结20xx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水平,切实提高耕地保护效果,积极主动提高耕地质量,认真领会“以建设促保护”新思路,按照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现对我镇的耕地保护工作进行总结:一、加强领导,落实各项耕地保护政策耕地保护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政府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重要指示,重视和支持耕地保护工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并层层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认真组织在辖区内宣传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贯彻落实耕地保护的各项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及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发生,做到不定期巡查制度。
确保全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规定面积。
在镇区主要路口、路段等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宣传保护耕地的意义和目的。
二、严格实施土地规划计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我们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制度,切实实行基本农田的“五不准”,非农建设无论是国家建设、集体建设,还是农民建房都坚持做到了:凡可占或不占用耕地的项目一律不占用耕地;凡不可避免需要占用耕地的一律从严控制占用面积;凡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一律另行选址或撇开基本农田,因而使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压到了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我镇耕地。
同时,坚持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按规划办事,对于不符合规划用途的,坚决不予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
三、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针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镇村镇办采取经常巡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控制,严格核定用地标准,明确界定农村宅基地使用对象,形成“地动我知,违法我管”的局面。
同时以建设中心村为契机,积极稳妥地引导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由分散建房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坚决杜绝中心村以外私批乱建现象的发生。
四、规范新村建设及工业项目用地20xx年为了切实保护好耕地,真正将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对新村建设及工业项目用地进行了规范规划,主要靠增减挂钩方式解决。
2004年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大事记(修改)1、1月12日至13日,河南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市召开,全省18个省辖市农机局局长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副省长吕德彬出席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去年农机化工作,分析了农机化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
2、3月1日至3日,农业部农机化司科教质量处李安宁处长、路亚洲助调莅临我省,深入济源、平顶山等市,就当前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及保护性耕作试点等工作进行调研。
3、3月16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进行一定补贴。
各级财政也要安排一定的补贴资金。
4、4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组织小麦跨区机收会战的通告》,通告对跨区作业的组织、管理、收费等问题做了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小麦跨区机收工作的领导,各级计委、公安、交通、卫生防疫、农业、农机、石油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联系,联合行动,确保小麦机收会战顺利进行。
5、4月29日,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在偃师市召开了全省机械化收获牧草现场演示会,与会的有16个省辖市、县农机局及相关单位人员共100余人,来自全国的5个牧草收获机械生产企业进行了作业表演和展示。
6、5月12日,河南省政府召开了2004年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协调会,省政府副省长吕德彬、副秘书长张同立出席了会议,省发改委、公安厅、农业厅、交通厅、卫生厅、农机局、省石油总公司等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
会议肯定了前一阶段各部门的准备工作成效,对今年的跨区机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7、5月13日,河南省农业机械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如下图)。
来自全省农机行业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有关院校的1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和审议河南省农机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修改了《河南省农业机械学会章程》;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邀请农机科技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
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摘要:本文从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内容出发, 重点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并就推广保护性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一、保护性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保护性耕作制度也叫“免耕法”,或“保护性耕作法”,一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一)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是用免少耕播种机将种子和肥料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
主要方式有播种施肥处理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带状旋耕播种施肥处理用带状旋耕播种施肥机一次完成带状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二)留茬覆盖及秸秆与表土处理技术秸秆的残茬处理技术,是指农作物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做覆盖物。
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
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粉碎秸秆处理后抛撒,使秸秆均匀的覆盖在地表;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使其倒伏在地表;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的地区,作物收获时,根茬高度到20-30cm;粉碎浅旋处理在风沙较大的地区,秸秆粉碎后,用旋耕机浅旋表土,使作物秸秆与旋耕层土壤混合。
(三)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由于作业的机具及人畜对地面的压实,一般2-3年需要深松一次。
深松还可起到蓄水保墒和排碱的作用。
(四)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和病虫害相对容易生长,须利用机械和人工手段进行化学除草、除病虫害。
二、保护性耕作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一)国内发展现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就进行了免耕、深松、覆盖等单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和研究。
1992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山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经过连续10年的系统试验,提出了一年一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人员组成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组长:程式华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成员:胡培松育种与繁育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彭友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朱德峰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李革机械化研究室主任(浙江理工大学)卢淑雯加工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万江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陈志强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陈温福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邹应斌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王才林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建龙常德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谢树果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二、玉米组长:张世煌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员:郭庆法育种与种子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振营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赵明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探析一、保护性耕作概述农业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旱地耕作方式的革新,它主要包括秸秆及地表处理、深松土壤、免耕播种、控制杂草等四项内容。
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
二、人类耕作历程人类的耕作历史大致经过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汉代发明铧式犁进入传统人畜力耕作→传统机械化耕作三次革命,但这三次革命都是通过耕作干预自然,带来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
特别是机械化的发展,使人类掌握了强有力的耕作工具,成为“自然的主人”,可随意改变土地原有状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确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率。
使人类能轻松的按时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实现增产增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了农业机械化和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
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沙尘暴),当时人们几乎绝望了。
后来才意识到是自己错误的耕作方式造成的后果。
因此,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涵养土地、还能提高生产率,使农业和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的课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于是人们总结和研发出了保护性耕作法,它不仅能扼制沙尘暴的产生,而且可以减少径流,减少土壤中水份的蒸发,有效增加土壤贮水和肥水,还成为了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手段。
目前,很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本全部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
三、我县农业概述及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我国历来重视农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
就我县来说,1950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54.2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44万亩,粮食总产量3.05万t,粮食单产平均73.5kg/亩;1980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7.4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4.85万亩,粮食总产12.28万t,粮食单产平均189.5kg/亩;2010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7.9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9.59万亩,粮食总产达28.67万t,粮食单产平均481kg/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