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总结doc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7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深度剖析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沉淀。
本文将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进行深度剖析,介绍其制作过程、技术要点和艺术特点。
一、材料准备青铜器的主要原料是铜和锡。
在制作前,需要仔细选择纯度高、质地均匀的铜、锡原料,并将其熔化成液态。
二、模具制作制作青铜器需要模具,模具是制作青铜器的关键。
通常采用"失蜡法"制作模具。
首先以植物蜡为原料制作器型,然后用粘土将器型包裹,再烘烤使蜡融化并流出。
铜水倒入模具,冷却后,取出模具,得到初步成型的器物。
三、铸造工艺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可分为"一次成型"和"多次成型"两种。
一次成型是指将铜液一次性倒入模具,等待冷却后取出即成青铜器。
多次成型则需要将青铜器分为几个部分进行铸造,最后再用焊接等工艺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
无论是一次成型还是多次成型,铸造过程中需注意控制铜水温度、流速和压力,以确保成品的质量。
四、打磨和雕刻铸造完成后,青铜器还需要进行打磨和雕刻。
打磨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毛刺,使其更加光滑;而雕刻则是为了给青铜器增加装饰和纹饰。
青铜器的纹饰通常以神话传说、宗教意象、动植物和几何纹样为主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点。
五、氧化和防腐青铜器制作完成后,为了增加其色泽和保护其表面,需要进行氧化和防腐处理。
氧化通常采用火烧或堆土法,使铜表面产生致密均匀的氧化物层,赋予青铜器特殊的色泽。
而防腐则通过在青铜器表面涂抹一层蜡或其他保护层,防止其受到氧化或腐蚀。
六、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青铜器作为古代工艺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
首先,青铜器的造型庄重大气,线条流畅优美,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其次,青铜器的纹饰繁多多样,线条纤细,纹理清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欲。
此外,青铜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酒器、食器、礼器等使用,同时也用于宗教祭祀和权力象征。
解读一下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解读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进行解读,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一、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6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起初它被广泛用于宗教和祭祀活动。
青铜器在商代逐渐发展壮大,到了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衰落,替代品逐渐出现。
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
首先,需要用陶土制作模型,然后在模型上涂抹上蜡,再用石膏浇筑,等石膏干燥后,用火将蜡烧干,剩下的是成型的石膏模具。
接下来,将铜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取出,最后进行打磨和装饰。
三、青铜器的器型和纹饰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器型主要包括鼎、爵、方壶、圆壶、簋等。
这些器型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青铜器的纹饰以兽面纹和几何纹为主,充满了古代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意境。
四、青铜器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青铜器作为祭祀的工具,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尊敬。
其次,青铜器作为统治者的象征,体现了君王的权力和威严。
此外,青铜器还承载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五、青铜器的保护和传承由于青铜器的文化价值和稀有性,如何保护和传承青铜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于青铜器的保护,可以采取保藏修复、限制外流等措施,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青铜器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青铜器艺术的认知。
总结: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是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
通过对青铜器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型和纹饰以及象征意义都是研究的重点,保护和传承青铜器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任务。
唯有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瑰丽的艺术形式。
夏商周的青铜冶铸技术、青铜艺术
•
青铜:
是指铜与锡的合金,还加入少量的铅。
青铜中的铜,系指红铜,质地比较柔软,铸成工具或器具不太适用,而加入锡变成青灰色,所以叫青铜,质地坚硬,制造出来的工具,使用比较合适,制成的器具也相当美观。
•
•
商周青铜艺术:
商周饕餮纹拓片:
•
•
青铜艺术:
意义: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用于祭祀。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
青铜器的制作与古代艺术鉴赏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独特,艺术鉴赏价值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青铜来制作各种器物,如鼎、觚、爵等。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取优质的铜矿石,并将其熔炼成铜液。
然后,将铜液倒入模具中,待其凝固后,再进行后续的打磨、雕刻等工艺。
最后,通过上色和抛光等处理,使青铜器呈现出美丽的外观。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所需要的技术和工具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
铸造青铜器需要高温熔炉和精密的模具,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制作一件青铜器需要经过大量的劳动和时间,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这也使得青铜器成为了古代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只有他们才能拥有并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品。
青铜器不仅在制作工艺上独具特色,其艺术鉴赏价值也非常高。
青铜器的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刻精细。
其所呈现的图案和纹饰也非常丰富多样,有的是动物形象,有的是人物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
这些图案和纹饰不仅是装饰,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反映。
通过欣赏青铜器,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受到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青铜器的鉴赏还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商代的青铜器多以祭祀和宗教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重要性。
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则更加注重装饰和华丽,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富裕和奢华。
通过对青铜器的鉴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差异和变迁。
青铜器的制作与古代艺术鉴赏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我们对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有较深的了解。
通过学习与欣赏青铜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同时,青铜器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
只有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青铜器,才能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秦朝的宫廷铜器精湛独特的古代铜器制作古代中国的铜器制作在秦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在宫廷里制作的铜器更是精湛独特。
这些宫廷铜器不仅是实用的日常用品,更是象征皇权与尊贵的象征物。
本文将深入探讨秦朝宫廷铜器的制作技艺、艺术特点以及其意义所在。
一、秦朝宫廷铜器的制作技艺1. 高超的铸造技术:秦朝宫廷铜器采用了精湛的铸造技术,其中最著名的是“或铸或缲”的技法,即用多段铸造的方式将铜器零部件铸造出来,然后再通过拼接、焊接等工艺进行组装。
这种技法使得宫廷铜器不仅具有复杂的形状和纹饰,而且更加坚固耐用。
2. 精细的铜饰工艺:宫廷铜器的制作过程中,还采用了各种铜饰工艺,如浮雕、鏤空、铜丝嵌等。
这些工艺使得铜器的表面充满了层次感和艺术美感,增加了宫廷铜器的装饰性。
3. 独特的铜炼技术:秦朝宫廷铜器所使用的铜材是通过特殊的炼制技术提炼而成的,这种材料相比于其他时期的铜材来说更加纯净、均匀。
因此,秦朝宫廷铜器的品质更为上乘,光泽更加明亮。
二、秦朝宫廷铜器的艺术特点1. 简约而大气的造型:秦朝宫廷铜器的造型注重简约而不失庄重。
宫廷铜器通常采用几何形状,如方形、圆形等,线条简洁明快,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2. 精致的纹饰:宫廷铜器上的纹饰十分精致,常见的有云纹、蝶纹、龙纹等。
这些纹饰既是装饰,也是象征。
比如,龙纹代表着皇权与尊贵,蝶纹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3. 鲜艳的彩烤:宫廷铜器表面常常涂上彩烤,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彩烤既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增加了铜器的装饰效果。
三、秦朝宫廷铜器的意义所在1. 皇权的象征:宫廷铜器作为皇权的象征物,展示了秦朝皇权的强大和威严。
宫廷铜器的精湛制作和独特艺术风格,彰显了秦始皇的统治地位和皇权的威严。
2. 文化交流的桥梁:秦朝的宫廷铜器不仅仅在国内得到重视,也受到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外交婚姻等方式,秦朝将宫廷铜器传播到了其他的国家,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3. 艺术价值的体现:秦朝宫廷铜器不仅在制作技艺上精湛,而且在艺术价值上也是非常高的。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2010-2011年学年(下期)内容总结1、根据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将人类生活的时代划分为:石器时代、陶瓷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工合成材料时代。
2、新材料是指新近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加优异的特性和功能,能够满足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一类材料。
3、复合材料是由二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4、复合材料的特点是性能比组成的材料优越,改善或克服组成材料弱点,能按零件结构和受力情况合理的进行最佳性能设计,创造单一材料不具备的双重或多重功能,或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发挥不同的功能。
5、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00nm之间的超细微粒.6、青铜—是红铜与锡和铅的合金7、陶范是以泥作造型材料,经自然干燥脱水,不经过人工焙烧或仅用低温烘烤而制作的范。
8、青铜的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
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倍,性能良好。
9、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青铜艺术品比较:中国青铜艺术品更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首先是数量大,从汉代出土的青铜艺术品至今,仅刻铸有铭文青铜艺术品就已发现万件以上,这只占青铜器总量的少部分。
众多的青铜器令人目不暇接,真有眼花缭乱之感。
中国青铜艺术品造型丰富,种类繁多。
其次是质量很高。
10、青铜的起源是从天然金属开始,在制陶技术的影响下,具备了冶铸技术的三大要素,即找矿、造型、熔炼,形成初期“偶然青铜”进入到有意识、人为配方的青铜冶铸时代。
11、中国古代青铜的起源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受陶器的熏陶而产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当地资源条件不同,有青铜、红铜、黄铜。
12、青铜的发展时期:青铜的萌生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初);青铜的成熟时期(商中期---西周初);青铜的鼎盛时期(西周中期---春秋战国)。
13、14、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
15、青铜器铭文的意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证;为失载或记载甚少上古国家提供了宝贵资料;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商周时期的军制与战争。
古代铜器文化的珍品与鉴赏铜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古代铜器以其雄浑、粗犷、朴实和精细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铜器文化的珍品与鉴赏,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
一、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是古代铜器文化的代表,它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三种元素:铜、锡、铅。
这三种元素的比例、工艺以及加热温度等方面都需要严格的控制,才能得到合适的铜质,因此铜器制作是一门非常考验工匠技艺的工艺。
随着时代的变迁,铜器也在不断地发展,从原始的单脚鼎、双耳杯,到商周时期的方鼎、方尊、方壶、卣等各式各样的器具,在体型、纹饰、艺术性等方面也逐渐得到了更深入的提高。
二、古代铜器文化的珍品1. 周鼎周鼎是中国青铜器文物中的上品,也是中国古代器物中的代表之一。
由于周朝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因此这种鼎被命名为“周鼎”。
周鼎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巨大规模和精美的铸造工艺。
周鼎的上部为开口盖,下部为方形支脚。
其造型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作为古代铜器文化中的珍品,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
如今,周鼎已成为国宝级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商玺商玺是商代时期的印章,它通常由方形或菱形的铜块制成。
商玺在抗击非常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商玺的印章图案十分高雅,展现了商时期贵族的生活和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收藏和鉴赏价值。
3. 鸟纹簋鸟纹簋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餐具,也是古代铜器文化中的代表珍品之一。
鸟纹簋的最特别之处在于簋盘的外面有一个纤细的尾巴,象征翎毛,簋身上雕刻着飞翔的小鸟图案,十分优美流畅,为古代铜器文物的精品。
鸟纹簋目前保存在国家博物馆中,是最受欢迎的的铜器文物之一。
三、古代铜器文化的鉴赏要点1. 铸造工艺鉴别古代铜器文物的铸造工艺非常重要,因为铸造工艺是决定古代铜器品质和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与艺术特征评析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既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巧,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进行评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古老文明的瑰宝。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铸造和加工两个过程。
铸造是指将铜熔化后倒入砂型中,经冷却凝固成型的过程。
而加工则是在成型后对青铜器进行打磨、刻画等手工修饰的过程。
铸造技术在古代较为成熟,它采用了“失蜡法”和“焗法”两种方法。
失蜡法是将蜡模先制成铜器的镶嵌构件,外面再覆盖上一层蜡,倒入液态铜后蜡就会烧掉,留下铜质薄壁构件。
焗法则是先将蜡塑成铜器的模型,再将其包裹在一层泥状物中,焗烤后取出泥模,再倒入铜汁成型。
这两种方法都能制造出精确的铜器造型,但焗法制作出来的铜器较为坚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常见。
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造型和纹饰上。
古人追求的是一种庄重、大气、端庄的美感,因此青铜器的造型一般都较为庄重大气,线条流畅。
常见的器型有壶、鼎、觚、爵等,它们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
这些器型不仅显示了古代工匠的造型审美,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仪式和礼节的重视。
青铜器的纹饰是其独特之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征之一。
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几何纹、动物纹和人物纹三大类。
几何纹是最基础的一类纹饰,它以直线、曲线、圆弧等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装饰青铜器表面。
这些几何纹形态鲜明,排列有序,给人以整齐、协调的美感。
动物纹则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各种动物形象,如鸟、兽、蛇等。
这些动物纹往往与神话传说或宗教信仰相关,象征着吉祥、力量或神圣的力量。
人物纹则是在青铜器上刻画人物形象,它有的是场景描绘,有的是人物头像。
古代青铜器上的人物纹多数抽象、简化,但却能充分表现人物的特点和表情,给人以一种悠久的历史感和情感共鸣。
古代青铜器既是实用工艺品,也是精美艺术品。
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总结d o c(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2010-2011年学年(下期)内容总结1、根据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将人类生活的时代划分为:石器时代、陶瓷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工合成材料时代。
2、新材料是指新近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加优异的特性和功能,能够满足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一类材料。
3、复合材料是由二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4、复合材料的特点是性能比组成的材料优越,改善或克服组成材料弱点,能按零件结构和受力情况合理的进行最佳性能设计,创造单一材料不具备的双重或多重功能,或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发挥不同的功能。
5、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00nm之间的超细微粒.6、青铜—是红铜与锡和铅的合金7、陶范是以泥作造型材料,经自然干燥脱水,不经过人工焙烧或仅用低温烘烤而制作的范。
8、青铜的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
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
9、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青铜艺术品比较:中国青铜艺术品更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首先是数量大,从汉代出土的青铜艺术品至今,仅刻铸有铭文青铜艺术品就已发现万件以上,这只占青铜器总量的少部分。
众多的青铜器令人目不暇接,真有眼花缭乱之感。
中国青铜艺术品造型丰富,种类繁多。
其次是质量很高。
10、青铜的起源是从天然金属开始,在制陶技术的影响下,具备了冶铸技术的三大要素,即找矿、造型、熔炼,形成初期“偶然青铜”进入到有意识、人为配方的青铜冶铸时代。
11、中国古代青铜的起源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受陶器的熏陶而产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当地资源条件不同,有青铜、红铜、黄铜。
12、青铜的发展时期:青铜的萌生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初);青铜的成熟时期(商中期---西周初);青铜的鼎盛时期(西周中期---春秋战国)。
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收获与体会铜工艺品之所以成为当今社会名流,文人雅士首选的高档礼品、收藏品、纪念品,就在于铜艺术品内在的风雅和情趣与主人的文化品位、艺术修养交相辉映。
铜陵的仿古作品尤其精细、精美、精致。
如金蜗牛公司复制的战国时期的遗物《曾候乙尊盘》极为繁缛、精致。
该作品分上下两层,花纹形似朵朵彩云,重叠缠绕,上下穿插,立体透雕,交体龙纹,形象而富有旋律的强烈动感,从形式运动中表现出作品的强大生命力和非凡气势。
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近大于原件的四倍复制成功,足以说明铜陵的铜工艺品生产工艺精湛,制作水平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铜艺术品的艺术美,既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平铺直叙,也不像音乐那样悦耳动听、精致巧妙的形式,它以自身抽象的、静态的特有型体语言叙说着往事,附情于形,形情格外感人。
艺术作品还会以它动态形体和神、智、美的视角感受,给人们以无限地想像空间。
精美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精心的设计与创作。
艺术品的美,被人们概括为雄美、秀美、奇美、旷美。
雄美一般是就形体与气势而言,凡形体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皆称之为雄。
如佳茂公司为山东威海市南山公园制作的27米《寿星》造像,既古朴典雅又气势宏大;九鼎公司设计制作的“铜陵太阳历广场雕塑”,远程公司设计制作的铜陵“山水之门”等。
奇美在于形象非同一般,变化多端;旷美表现视野辽阔,高远;秀美为阴柔、清秀而妩媚,如九鼎公司的《铜韵凤鸣》,远程公司的《蝶舞同庆》,金蜗牛公司和佳茂公司的铜胎掐丝珐琅等作品。
既显示古朴典雅,又具浪漫色彩,尤其是掐丝珐琅形成了强烈而细腻的表现力和豪华富贵之气,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寓意。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越来越高。
艺术是无价的。
判断铜艺术作品的价值,主要从是作品的美学角度考虑,它要求作品具有艺术性、工艺性、历史性、文化性、民俗吉祥性和贵重性。
唯有具备以上元素,才能谈到铜工艺品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而真正的艺术爱好者、收藏者并非单纯追求经济价值,一般是以个人爱好兴趣为首,凭借自身文化修养,对铜艺术作品追求,感兴趣于铜工艺品生产制作工艺的精湛,衡量作品的品味。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2010-2011年学年(下期)内容总结1、根据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将人类生活的时代划分为:石器时代、陶瓷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工合成材料时代。
2、新材料是指新近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加优异的特性和功能,能够满足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一类材料。
3、复合材料是由二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4、复合材料的特点是性能比组成的材料优越,改善或克服组成材料弱点,能按零件结构和受力情况合理的进行最佳性能设计,创造单一材料不具备的双重或多重功能,或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发挥不同的功能。
5、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00nm之间的超细微粒.6、青铜—是红铜与锡和铅的合金7、陶范是以泥作造型材料,经自然干燥脱水,不经过人工焙烧或仅用低温烘烤而制作的范。
8、青铜的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
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
9、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青铜艺术品比较:中国青铜艺术品更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首先是数量大,从汉代出土的青铜艺术品至今,仅刻铸有铭文青铜艺术品就已发现万件以上,这只占青铜器总量的少部分。
众多的青铜器令人目不暇接,真有眼花缭乱之感。
中国青铜艺术品造型丰富,种类繁多。
其次是质量很高。
10、青铜的起源是从天然金属开始,在制陶技术的影响下,具备了冶铸技术的三大要素,即找矿、造型、熔炼,形成初期“偶然青铜”进入到有意识、人为配方的青铜冶铸时代。
11、中国古代青铜的起源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受陶器的熏陶而产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当地资源条件不同,有青铜、红铜、黄铜。
12、青铜的发展时期:青铜的萌生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初);青铜的成熟时期(商中期---西周初);青铜的鼎盛时期(西周中期---春秋战国)。
13、14、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
15、青铜器铭文的意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证;为失载或记载甚少上古国家提供了宝贵资料;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商周时期的军制与战争。
16、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17、古代中原各国的青铜器艺术特征:古朴典雅,古代楚国的青铜器装饰艺术特征:细腻秀丽。
18、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特色:1)、重视调谐 2)、重视颜色的和谐 3)、纹饰的图案化4)、青铜器上没有任何肖像 5)、青铜器上有动物形象19、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多凝重而神秘,充满着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迷蒙。
商代青铜是中国青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许多青铜艺术品已经举世闻名。
20、秦汉时期,青铜中礼器比重大大减少,生活用品的种类与数量则急剧增多。
21、青铜时代--是指青铜进入到社会生活中,从而创造出其自己固有文化的这一时代。
22、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概括为:“三项技术,“四门绝技,“五大奇观”。
23、金属型铸造:从一次铸型经多次型改进成为耐用性更高的永久铸型,称为金属型铸造。
24、熔模铸造又称为失蜡铸造,由出蜡、捏蜡或拔蜡,制造陶瓷铸型,结壳脱型,浇注带浇口铸件的铸造方法。
25、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增加铸件产量,创造了一种叠铸技术。
叠铸就是叠层铸造,将许多相同的陶范叠合,然后装配,用同一个浇注系统进行浇注,获得铸件的工艺。
26、叠铸就是叠层铸造,将许多相同陶范叠合,然后装配,用同一个浇注系统27、叠铸技术的优点:节约金属和造型材料,减少造型面积、节约生产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等。
28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的三项技术:1)、造型技术 2)、合金技术 3)、表面技术29、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的表面技术:1)、鎏金技术 2)、错金银技术 3)、嵌镶技术 4)、镀锡技术30、中国古代创造的三大造型技术为是泥陶铸造、金属型铸造、失蜡铸造。
31、一是比喻三方面并列,如鼎立、鼎足、鼎峙。
二是“大”的意思,“显赫”、“尊贵”、“盛大”。
32、鼎的起源“鼎”始创于河南裴岗文化,距今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鼎是一种炊具,用陶土制成,上腹呈罐形或盆形,腹下附有三条圆锥状足,远古时期人做饭用,类似现在的锅,不久人们发现,在这个锅下烧火不太方便,于是给它添了三条腿,这就是最早的鼎。
青铜鼎出现后,鼎不仅是吃饭炊具,而且发展成为祭祀神灵用的祭器。
33、“鼎”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神权,人可通神,神可佑人,怎么和神打交道?通过“鼎”,使天地融为一体。
一方面鼎代表神,有神圣的意义,鼎并不是人人都拥有。
鼎就成为特权的象征。
34、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作为中国历史的见证,特别是中国青铜时代的见证,它是青铜时代技术产物的代表,特别是西周到春秋铜鼎上铸有不少铭文,这是直接的史料。
35、鼎的形态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36、鼎的制造工艺:先铸成鼎身、鼎耳、鼎足,然后合铸成一个整体铸件。
37、中国古代的用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38、铜鼓是人类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铜鼓是由陶鼓、木鼓发展而来,中国最早的铜鼓是在商朝。
湖北崇阳商代兽面纹铜鼓,是目前发现出土早的铜鼓。
39、铜鼓的制造技术工序有:制模;造外型;修型;制芯;合箱;浇铸附件;浇铸主件;主体和附件铸接后,经修整即得铜鼓。
40、钟的功能:钟是中国古代多用途的一种器物,用于给帝王将相歌功颂德,进行宗教仪式和祭祀祈祷,也用于打更记事。
41、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钟为“永乐大钟”。
42、曾候乙编钟是最著名的,该钟被誉为世界“奇迹”。
43、曾侯乙编钟的制造方法的技术特征:技术特征一:采用“分范合铸”的铸造方法,不用“分铸”和“焊接”,而是“整体铸造”方法。
技术特征二:铸成“合瓦形”。
44、发明镜子的意义:镜子最根本的一点,是它代表了人类的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镜子产生就是为了看自己,能提高和改善自己形象的一种美感的要求。
45、制作镜范的基本成分是粘土和细砂。
46、制范的泥土淘洗的目的是什么?1)、把泥料按粒度分级2)、将泥料中碳酸钙、硫酸盐等溶于水中,减少盐类的危害,否则会降低耐火度、烧结温度和增加发气性。
47、泥范铸镜的优点是:造型较易,可制作出许多细如发丝、形态各异的镜背图纹, 特别是制作大镜、尤为方便。
48、古代兵器发展时期有哪些? 1)、石兵器时期,2)、青铜兵器时期,3)、铁兵器时期,4)、火器与冷兵器时期。
49、中国古代火器是何时产生的?即10世纪初,火药被运用到军事领域上,便由此产生火器。
50、火器的发明,给军事斗争的形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1、春秋时期发明铁兵器,战国之后,冶铁技术不断进步,在铁兵器上采用了那些新技术?提高铁兵器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提高铁兵器的生产能力。
52、早期中国古代兵器的制造是采用锻造和铸接工艺。
53、春秋时期吴越复合剑是怎么制造的?吴越复合剑制造技术是对不同部位分别制造,然后用铸接技术连接,剑脊铅含量较多韧性好,剑刃铅含量低而锡含量高使其强度、硬度高。
54、越王勾践剑是怎么制造的?菱形纹饰制作采用合金热扩散原理,剑首同心圆采用精密陶范铸造技术。
55、钱币分为四大门类:古钱、金银币、纸币、铜元。
56、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圜钱,到秦代的方孔圆钱,清末的机制币。
57、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58、钱币的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发生在战国时代的秦国,秦惠文王二年,开始铸造半两钱。
第二次革命发生在唐代,唐高祖武德四年宣布废除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
第三次革命发生在清朝,清光绪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西方铸币的选进技术,向英国购臵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
59、先秦铸钱使用的铸型是陶范和石范。
秦汉至六朝期间,大量使用的铸型是陶范、石范。
隋唐铸钱不再使用硬型范,而是采用母钱印砂型铸钱。
60、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品特色?1)、重视调谐,调谐包括青铜器形的塑造纹饰的布局,色彩的对比等各方面。
2)、重视颜色的和谐及纹饰的图案化。
3)、青铜器上没有任何肖像,4)、青铜器上有动物形象61、青铜艺术品上纹饰是怎样产生的?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人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由此产生纹饰。
62、“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
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63、饕餮纹的主要特征: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饕餮,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
64、宝鼎是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之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地位。
65、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文化特点(1).饕餮纹与宗教文化 (2).饕餮纹与酒文化 (3).饕餮纹与建筑艺术(4).饕餮纹与家具装饰 (5).饕餮纹与音乐 (6).饕餮与教育66、青铜艺术品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
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这些铭文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铭文的字体、布局、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
67、鎏金是中国古代在铜或金器上镀金的方法,在战国时代就有了鎏金技术和产品。
68、长信宫灯鎏金艺术品的特点: 1)、宫女尽职尽责 2)、油灯设计科学合理3)、具有环保的消烟灭尘装臵,4)、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69、西汉镏金马既是一件稀世的当时的高技术珍品,又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品,造型翔实,比例匀称,骏马的肌肉筋骨刚健有力,头部造型逼真,气度非凡。
70、司母戊鼎的特点?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少见,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71、青铜鼎在商周时期的作用?青铜鼎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是贵族身份的代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72、古代青铜鼎的用鼎制度是: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73、针灸铜人在中国古代针灸教育和临床取穴中最直观的教具。
74、在北宋天圣年间,中国出现了第一座针灸铜人。
75、应用放射线同位素碳十四的衰减,计算古代文物的年代。
76、复制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和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在某一件文物上翻制模具,在用原有材料、原有技术、原有工艺制作出外形、重量、材料与原物一样这样才能叫复制。
77、仿制是依照—件东西临摹,仿制品的重量、大小、材质与原物不同。
78、造假是以假当真,目的出于骗人。
79、造伪是本身没有的东西,自己想象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