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感悟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学习《易经》心得体会(通用11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易经》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篇1《易经》的出现,迄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内容广博宏大,无所不备,涵盖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把抽象的哲理和生活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
《易经》的思想有两大基本内核,一是朴素的辩证法“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这种基本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互生互换;二是周期性的演进观“盛衰周期律”,即天下同归而殊图,一致而百虑。
尤其精彩的,是《易经》这种思想对事物发展转化以及革故鼎新充满辩证法的论断和提示,千载以下,仍然对今人有亘古常新的深刻启发。
《易经》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些“阴阳卦画”奇怪而复杂,晦涩难懂的古文仿佛离我们很遥远。
其实《易经》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打着《易经》的烙印。
比如:“贞观”、“奉天”、“元吉”,这些都是古代帝王的年号。
我们常说的:“你怎么变卦了”、“物极必反”、“大有作为”、“扭转乾坤”、“不速之客”、“匪夷所思”等等,这些话都来自《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就是常见的企业字号,国内每个省份都有叫此名称的企业,仅北京至少就有数十家。
比如:厚德安邦、厚德博雅、大有鼎新、大有东方、用九文化、保和利贞、乾元飞天、天则、中孚、咸亨、以及清华大学校训等等。
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没有直接引用《易经》中的词汇,但字号中却隐含着《易经》的理念,如“西泽”、“善健者行”等等。
还有,三环路是北京重要的城市主路,其中北环的“安贞桥”、西环上的“丽泽桥”就来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和《易经·兑卦》中的“丽泽,兑”。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易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易经心得1《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其含义是天道循环,君子应当像天道一样周而复始,自立自强,奋斗不息。
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发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长的故乡。
我记得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这里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每天会有上万甚至几十万群众前来祭拜和逛庙会。
那个时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镜,彷佛天神一般。
从那时,我就懵懵懂懂接触到了先天八卦,大人们常说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万物之本;后来我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触到了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以及各种版本的易经。
高中时读过爸爸书柜里《周易》,感觉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全书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来非常难。
大学时读过图书馆里的《易经》、《白话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对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解,感觉《易经》非常全面,包罗万象。
在工作之后,自己在书店、朋友家读过《易经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觉又不一样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个名称,然后是卦辞,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含义的。
卦辞的语言比较深奥,但并不玄乎,因为卦辞中记录的是当时人们关心的大事。
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人不太一样,那时既没有股市涨落的忧患,也没有毕业求职的苦恼,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一是军事,打起仗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军合适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门吉不吉利、往哪个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个鬼神有没有用、选择什么日子献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与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
因此我看《易经》里的卦辞,大多数都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
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忧患意识和理性思维因素,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通过学习易经,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了易经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本文将精选十篇感悟,与大家分享。
篇一:易经的智慧易经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学习易经可以帮助我们触类旁通,从中获取启迪,指导我们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篇二:易经的养生之道易经不仅仅涉及哲学思考,还包含了养生之道。
其中蕴含的阴阳五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调和身心,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通过学习易经的养生之道,我们可以增强体质,更好地抵御外界的疾病。
篇三:易经与人际关系易经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供了对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
它告诉我们要先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处理好家庭、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篇四:易经与领导力易经中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对于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经强调了领导者应当站在更高的层次,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遇与挑战。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培养出卓越的领导能力,更好地引领团队取得成就。
篇五:易经与创新思维易经不仅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开启。
其中的卦象和变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
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中,学习易经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寻找更多可能性。
篇六:易经与文化传承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易经通过千百年来的传承,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习易经,我们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篇七:易经与人生哲学易经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思考生命的意义。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人生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前行。
篇八:易经与情绪调节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学会调节情绪意味着更好地掌握自己。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提醒我们情绪的平衡与和谐。
学习易经收获感悟易经学习心得5篇1读了一本关于《易经》的书,决定整理读后感。
虽然读完一本书,对易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是只知皮毛。
摘取些感受比较深刻的东西:“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家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人人如此,自然合理变通而生生不息。
”“只有仁是万事万物的共通需求,仁则生,不仁则麻木而枯死。
做人必须不厌不倦,终生追求仁德。
所以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人自尊、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唯有谨慎、敬天,力求合理,才可以无咎。
否则有如不谙水性却掉入旋涡中,当然十分危险。
”“易学告诉我们:有常才有变。
坚守常则,才可以应变制宜,必须有所不变,然后合理地有所变,千万不可以为变而变,变到离经叛道,大家都受害。
”“中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倒好处;庸是用得良好的效果;中庸表示道德实践恰到好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
”“人的生命有限,原本是一种无奈。
人必有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追求永生,又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从择偶开始,慎选婚姻的适合对象;最好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只结一次婚;恋爱的对象就是结婚的对象,最为幸福;结婚后要尊敬天地、祖先和双亲;夫妻也应该彼此尊重;在性爱之外,也应该有共同理想及兴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居有义;人人重视品德修养,共同以致中和为目标‘重视家庭教育和生活,不能以个人主义者自居。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人人都有自主性,我们应该都应该加以尊重;认为自己和一般动物没有两样,象动物那样活着就可以;或者人为万物之灵,必须有异于一般动物;这种自我定位由个人自作自受,不必勉强也无法伪装。
”“西方人辩明是非,只就事理上着眼,对事不对人。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深感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于是,我有幸参加了易经课程的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易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以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为基本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来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易经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1. 阴阳和谐:易经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元素构成的。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种阴阳和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以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
2. 变易之道:易经强调“变易”,即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既有规律可循,又具有不确定性。
学习易经,就是要把握这种变化规律,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3. 中庸之道:易经提倡“中庸”,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这种中庸之道,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变通,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二、易经的应用价值易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1. 提高思维能力:易经通过对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阐述,培养了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易经的思维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
2. 提高决策能力:易经中的八卦、六十四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决策参考。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卦象的变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3. 提高应变能力:易经强调“变易”,教会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时,要学会适应变化,灵活应对。
这种应变能力,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易经学习的心得体会1. 持之以恒: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学习易经需要时间和耐心。
读易经心得体会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范文,如名著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感悟心得、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mple essays, such as after reading classic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insight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大道之源,孕育了中华文化的三大理念,即大道至简、大道相通和阴阳相生。
《易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易经》读书心得感悟/《易经》读书心得感悟1《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以乾、坤两卦为其总纲领,为天地万物之父母,定天道,辩阴阳,明次序,分四时;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为人类万事生衍之基,定人伦,调阴阳,修身,齐家,安天下。
《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每卦有名、有象、有辞,有阴阳、有上下、有内外、有时序,有相邻相对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
咸卦为全卦31卦,为下经首卦,为人类生衍之本,为人伦纲常之基,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
为此,我在此就其对咸卦理解之浅显道理与诸位分享,诚然诚惶诚恐,所言有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咸者,感也。
所言不只男女感应,然在此我仅言男女。
咸为山上有泽之象,阳刚处于阴柔之下,阳下就阴,柔上协刚,以孚天地氤氲之道。
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为否卦,成语否极泰来即由此而来。
此卦有物象寓人伦,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应相合。
天地相合万物生,男女相合万事宁。
山即艮,泽即兑。
山上有泽,即兑上艮下,兑为悦,为说,艮为止,为定。
下止上悦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
及男女交往过程中,女悦男止,止于性,悦于情;女动男定,动于感,定于礼,故而称为咸。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贫疾,人之大恶所存,皆性情也。
情出于性,发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复归安宁,性情乃一动一定之间而已。
咸,为无心之感,即你情我愿,无心即无私心奸心,感为互感互通互应。
此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为咸之德——发乎情而止于礼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据下经首卦——咸卦之意,将其《诗经·关雎》置其首篇,即为此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男求女之亟。
《诗经·摽有梅》篇中“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言女求男之殷。
所谓感,及同类相求,同声相应也。
花之荣荣,鸟之啁啾,虫之唧唧,燕语呢喃,即各求其类,各求同声也。
正如诗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个人读易经心得感想五篇易经读后感1《易经》在开篇,就标注,学此书,需要心正不邪方可利用。
其中内含就包括此书破了天地奥秘,是大智慧的书,不可用在不义之事上面。
粗略读之,也确实。
仓颉造字,让人通晓万物,其中的字固然各有其意,深藏天机,然而《易经》用其字,更是系统性地破了宇宙万物的奥秘,涉及了天地人的繁衍生息和兴衰交替。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太极八卦,前世今生。
可以推演,不能改变,重在修行,应当:以善为根本,以道为理念,以德为行动,以信为前提。
纵观世界各地,每当发生某种灾难性事件,都是缺失了其中的某些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譬如,政府若无道,自然丧失了善,也无从谈德,言而无信导致公信力极差;由此,民众自然要遭殃。
同样的理念,又譬如,民众若无道,便丧失了善,也无从谈德,言而无信导致横行无忌的只有谎言;由此,整个社会要遭殃。
再次回归到主题中。
五行相生相克,代表世间万物,既能繁衍,又有天敌,才能世代交替,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虽说此是天理循环,但是,人在触类旁通之时,学会避其害而用其利,自然是对自己有益的。
当然,对于此种前瞻性的预言,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重在修行,有助于逢凶化吉,而若真是天命,则不可违。
说完五行说阴阳。
阴阳代表雌雄,无雌或无雄,则不生;因此,两者需要平衡,延伸开来,天地万物,皆是这个道理。
而所谓物极必反,除了说明循环往复不可阻挡之外,再有就是强调需要平衡。
所以,举例而言,现在的华夏,男多女少,正是当初的重男轻女和计划生育相叠加的必然结果。
正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就是这样的意思。
而太极八卦,则用形式涵盖了这些内容,具体化,让后人可以在推演中知晓前世今生,来自何处,将去何方?最后才是神学,表明在解析和洞察其中奥秘之时,头上三尺还有更高层次的神明在主导,不可为非作歹!另外,我学了半天的占卜推算法,当然是不好在这里仔细说明的,权当是一种参考性质的娱乐吧!易经读后感2关于易经我是早有耳闻,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读这部伟大的著作,终于在研究生阶段,我有幸选了一门关于易经的选修课,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易经》读后感 5篇【篇一】《易经》是一部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内容涵盖哲学、卜筮、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我对《易经》的读后感:读完《易经》,我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深度和智慧。
尽管它的名字中有"易"字,但实际上《易经》并不容易理解。
它的文字简洁而隐晦,充满了哲学和象征意义。
它所传达的信息需要反复品味和深入思考,才能稍微领会其中的精髓。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象和其变化原理,给人以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它通过阴阳、五行的概念,以及卦爻的变化和组合,表达了宇宙间万物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原理使我意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同时,《易经》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人道的追求。
《易经》中的智慧和教诲也深深触动了我。
通过卦象的解析和卜筮的方法,《易经》提供了一种思考决策和应对问题的方法。
它鼓励人们从宏观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启发我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更加冷静和理性。
然而,《易经》的深奥性也让我意识到我对其中的理解仍然有限。
在读完《易经》后,我深感自己只是踏入了其门槛,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意义等待着我去探索。
因此,我认识到《易经》的学习需要长期的耐心和不断的努力。
总的来说,《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触动灵魂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的指南。
读完《易经》后,我意识到自己只是踏入了其中的门槛,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易经》,并将其中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篇二】《易经》作为一部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易经》的读后感:《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经典著作。
阅读《易经》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对它所传递的思想和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易经》的蕴含的智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和生活。
易经学习心得(通用5篇)易经学习心得篇一:易经与生活易经是一部经典的古代典籍,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人生观念,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深邃和内涵。
易经作为一部典籍,它的核心思想是变化和平衡。
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中,要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变化,保持自身的平衡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易经通过六十四卦和六爻的组合,描述了万物的变化和演化,而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对应于自身生活的参照和指导。
在我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易经强调“观察”,即观察事物的变化和演变趋势。
只有通过观察,我们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易经也启发我进行思考,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外,易经还教会了我如何保持内心的平稳和坚定。
易经中提到:“一阳生,二阴生,三合前,四象成”。
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往往是一个由缓慢到迅猛再到平缓的过程。
只有保持内心的平稳和坚定,我们才能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同时,易经中的“中庸”思想也告诉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中立和平衡,不偏不倚地处理问题。
通过学习易经,我发现它不仅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更是一本用于指导生活的实用手册。
它教会了我如何观察和思考,如何保持内心的平稳和坚定。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运用易经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篇二:易经与事业易经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书籍,它对我的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易经的智慧和价值。
在易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天人合一”,也就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发展和福利。
只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关注和关爱,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在我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易经中的“变通”思想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易经》感悟摘要:《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地影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籍。
关键词:易经,起源,人生感悟1引言:《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着重介绍一下《易经》的起源、精神、人们对这部古老书籍的传承以及我个人的一些人生感悟。
2《易经》的起源易经为四书五经之一,易经到底由何人首创?它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是我们在学习易经前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要考察它的成书过程、来龙去脉的问题。
关于易经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⑪伏羲画八卦伏羲是我国传说中三王五帝之一,当他为天下王的时候,他就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了解和观察。
至于他是怎么画出先天八卦图的,这里有一个河图洛书的传说。
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披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
人们称之为龙马。
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
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
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
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
⑫文王演周易《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关在羑里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
相传周文王在推演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洛书的启发。
周文王之后周公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第)对周易也是呕心沥血,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⑬孔子作《易传》被称为至圣的孔子除了删诗定礼著《春秋》之外,为中华文明作出的更为突出的贡献是为易经作了《易传》。
《易传》(又称《十翼》)包括:①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②彖下传,③象上传(又称“大象”),④象下传(又称“小象”),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⑧序卦传,⑨说卦传,⑩杂卦传。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性著作,是对易经的解释、说明。
3易经的传承: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
但自唐、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
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
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
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
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
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
商瞿授鲁桥庇子庸。
子庸授江东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
子弓授燕子家。
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
子乘授齐田何子庄。
此其一。
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
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非太准确的资料。
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
此其二。
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
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
元敬传京房。
房传梁丘贺。
贺传子临。
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
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
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
喜再传焦赣,字延寿。
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
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
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
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
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
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
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
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
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
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亦步亦趋,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起来另辟蹊径,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解说《易经》。
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4易经的精神: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应该说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
这个新的“三易”观念,也是说明秦、汉以后以至现代的易学内涵“理、象、数”的三个要点。
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
“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
“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引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与后果。
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
“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
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
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惟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
宇宙万象,变化莫测。
人生际遇,动止纷纭。
综罗易学“理、象、数”的明辩。
《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
”所谓“洁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辩的作用。
但在明辩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
复由此类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间,除了乾、坤、坎、离代表阴阳的无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
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昼未分以前,阴阳未动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体认大《易》[洁静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妙用了。
5对易经的感悟《易经》是一部奇妙无比的古书。
看不懂的人说它是有字天书,略知一二的人对它深感敬畏,真正了解的人就爱不释手,随时摆在案头,向它请益人生各种问题,然后增长处世的智慧。
《易经》的“义理”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一直在变化之中,充满无限的活力与生机,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妥善安排自己有限而可贵的一生?答案是努力提升道德价值,以行善为主轴,搭配求真与审美的目标,使人生趋于完美的境地。
个人与群体不可区隔,所以这是成己成人之学。
《易经》再三揭示人生的正途在于:培养德行、增强能力,以及启发智慧。
把握这三点,人生的主动权操之于己,生命也将变得充实也更有意义。
《易经》在古代经典中属于哲学类,其故在此。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作全面的反省,再由之找出系统的理解以及最终的目标。
也因此可以说:没有哲学,人生形同盲目;脱离人生,哲学难免空疏。
在为人处世上,要诚信待人。
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流时期坚强如刚,相感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己,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
做人讲究的是人缘,想人缘好,就必须与团体打成一片。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是融入团体的先决条件,了解他人的心声,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难,方能得他人之心。
在每个人的困难时期,荆棘遍地,我们需要耐力,需要闯劲,那么成功就在你跟前。
做事要踏实,稳步前行,在磨砺中不断壮大自己;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要谦虚进取,吃苦耐劳,目标正确,懂得放弃,恰如其分地发挥自我的实力——韬光养晦。
在面对形势多样的困难和艰苦环境下要做到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人活在世,最怕没有志向,没有坚强的毅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一个人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有坚强的毅力,绝不会一无所成。
坚持真理,勇往直前,就是胜利彼岸边。
做到严于律己,克服懒惰,提高警惕,远离小人,防患于未然。
个人在行事时遵循:“小义”,做正义之事,行正道。
惩恶扬善,为天下人谋福利,弘扬大义。
做正人有德之君,留芳名与青史。
切勿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从而错过良机。
若已铸成过错,且无法弥补,便应当机立断,吸取教训,日后不再犯。
人活在世,最怕没有志向,没有坚强的毅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一个人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有坚强的毅力,绝不会一无所成。
参考文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