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报纸印刷质量控制要点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造纸与印刷行业中的质量控制要点造纸与印刷行业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
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顾客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造纸与印刷行业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以确保所生产的纸张和印刷品质量稳定可靠。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在造纸与印刷行业中,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至关重要。
首先,纸浆的质量决定了纸张的性能特点,要选择适用的纸浆种类,并进行质量检验。
例如,对于印刷用纸,纸张的白度、光泽度和均匀度都是重要指标。
其次,墨水、油墨和化学药剂等辅助材料也需要仔细选择,以保证它们的质量符合标准。
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造纸与印刷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1. 工艺流程控制:制定严格的工艺流程,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规范。
从纸张的湿压、干燥到印刷的上墨、压印等,每个环节都应该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2. 设备维护与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对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及时发现并消除故障,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正确操作:操作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人为失误对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培训和管理操作员,加强对操作员的技能和质量意识培养,是关键之一。
4. 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纸张和印刷品进行全面的检验。
例如,可以使用纸张质量检测设备对纸张的强度、厚度和吸水性等进行检测,或者使用印刷品质量检测设备对印刷品的颜色、清晰度和精度等进行检测。
三、质量跟踪与改进质量控制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还需要进行质量跟踪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质量跟踪与改进方法:1.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了解生产中的问题和不良现象,并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客户反馈:及时关注顾客的反馈和意见,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与顾客互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质量满意度。
浅谈报纸印刷中对色彩的控制报纸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新闻,而报纸印刷中对色彩的控制则显得尤为重要。
色彩在报纸印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度。
对色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报纸印刷中对色彩的控制进行浅谈,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报纸印刷中对色彩的控制需要从色彩的选择上开始。
在进行报纸印刷时,我们需要根据报纸的整体风格和定位来选择合适的颜色。
一份报纸的版面设计风格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观感,而色彩的选择则是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一般来说,报纸在整体造型上会追求简洁、清爽的视觉效果,因此在色彩方面也会以浅色系为主,如淡蓝、浅绿、米黄等。
这些颜色能够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符合报纸媒体的形象定位。
对色彩的控制还需要考虑到印刷的技术和环境因素。
在报纸印刷中,使用的印刷设备、印刷纸张以及印刷油墨等都会对色彩的呈现产生影响。
在选用设备时,需要根据印刷要求选择能够准确还原色彩的设备,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
在纸张的选择上,需要选择适合印刷的纸张,以确保色彩的还原度和稳定性。
印刷油墨的选用也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准确性和持久度,避免印刷出来的色彩容易褪色或失真,影响视觉效果。
对于一些特殊的色彩要求,如品牌标识等,也需要进行专门的控制。
在印刷这些特殊色彩时,需要根据色号进行调配和调整,以确保色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于一些特殊颜色的印刷,还需要进行专门的色版制作和调整,以确保色彩的还原度和平衡性。
报纸印刷中对色彩的控制还需要加强对色彩的质量管理和监控。
在印刷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色彩质量的检测和监控,以确保印刷出来的色彩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一些色彩异常或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以避免对印刷效果造成影响。
在印刷完毕后,还需要对印刷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色彩问题。
报纸印刷中对色彩的控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需要在色彩的选择、印刷技术、设计制版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把控,以确保印刷出来的色彩准确还原和稳定性。
印刷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探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印刷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书籍、报纸到包装、海报,印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效果和产品的吸引力。
因此,掌握印刷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对于提高印刷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一、印前处理技术印前处理是印刷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图文设计、排版、分色、制版等一系列工作。
首先,图文设计要考虑到色彩模式、分辨率、图像清晰度等因素。
对于色彩模式,通常采用 CMYK(青、品红、黄、黑)模式,以适应印刷的四色工艺。
分辨率的选择应根据印刷品的类型和尺寸来确定,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印刷品需要较高的分辨率,如 300dpi 以上。
图像清晰度则需要在拍摄或扫描时就加以保证,避免出现模糊、失真等问题。
排版要注重页面布局的合理性、文字的对齐方式、行间距和字间距的设置等。
一个好的排版能够使印刷品更加美观、易读。
分色是将彩色图像分解为青、品红、黄、黑四种颜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设置分色参数,以保证颜色的准确性和还原性。
制版是将分色后的图像制作成印版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制版技术有胶印制版、凹印制版、柔印制版等。
不同的制版技术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和印刷工艺来选择。
二、印刷材料的选择印刷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
印刷材料主要包括纸张、油墨、橡皮布等。
纸张的选择要考虑纸张的厚度、白度、平滑度、吸水性等因素。
厚度会影响印刷品的手感和挺度,白度会影响颜色的表现,平滑度会影响印刷的清晰度,吸水性则会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和印刷效果。
油墨的选择要根据印刷品的颜色要求、印刷工艺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例如,胶印油墨和凹印油墨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同时,要注意油墨的耐光性、耐水性、耐磨性等性能,以保证印刷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橡皮布是胶印过程中常用的材料,其质量会影响印刷压力的均匀性和油墨的转移效果。
优质的橡皮布具有良好的弹性、平整度和耐油性,能够提高印刷质量。
浅谈彩报印刷质量的控制在彩报的印刷过程中,影响彩报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图片的色彩和层次的还原、墨色、版面、套准、水墨平衡以及设备的状况。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控制。
一、彩报图片的色彩和层次是否被很好地还原图片的色彩、层次的还原主要与扫描和印刷两道工序有关。
在扫描时,首先对原稿要进行分类(分为传真图片、照片和二次原稿)。
对传真图片和原照片在对准的扫描仪镜头后用合适的线数进行扫描,对扫描好的图片进行处理时要注意4点:①保证图片的高光部分不绝网;②保证图片的暗调部分层次不并级;③尽可能保证中间调的层次丰富、亮度适中;④在做底色去除时要保证图片的暗调部分的四色叠加后不超过260%~280%。
对二次原稿,为防止在印刷过程中发生“龟纹”现象,在扫描前要将扫描仪镜头进行适当虚化或在扫描后对被扫描的二次原稿的图片进行适当的去污,增加扫描精度或角度旋转小于15°,对某一点进行聚焦调虚。
在这些过程中,扫描人员对各个图片的R、G、B参数的调整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本家报纸的印刷设备条件来判断自己的处理效果。
报眉的制作,以《新华日报》为例,《新华日报》每天有A、B、C、D共16版彩报,每个版面下方都有一条由四色叠加起来的标准色条。
色条的制作包含两个方面:①100%网点主要测试色相和密度;②30%、50%、70%网点主要测印刷网点增大率。
我们制作这种标准色条有以下3个作用。
1.从理论上讲,印刷开墨色人员只要将当天的色条调至接近标准色条时,则色条上面的照片的各色墨量就基本到位。
2.晒版人员在调节曝光时间和显影液浓度时,可根据色条中高光部分的3%~4%的网点到齐情况来确定曝光时间和显影液浓度。
3.扫描人员可根据当天印刷人员在将色条调到接近标准色时的样报来比较该色条以上的图片的效果与原稿之间的差异,并反思自己在处理该图片的R、G、B参数时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为今后在扫描类似图片时提供经验数据。
印刷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印刷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形象和价值。
无论是书籍、杂志、包装还是宣传资料,高质量的印刷都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而要实现高质量的印刷,就必须对印刷过程中的各个关键因素进行严格控制。
一、印前设计与文件处理印前设计和文件处理是印刷质量控制的源头。
一个合理、规范的设计文件能够为后续的印刷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设计师需要对色彩管理有深入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印刷标准的色彩模式,如 CMYK 模式,以确保颜色在印刷后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避免出现过于鲜艳或暗淡的颜色组合。
其次,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至关重要。
低分辨率的图像在印刷时容易出现模糊、锯齿等问题,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因此,对于需要印刷的图像,其分辨率应根据印刷品的尺寸和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一般来说,300dpi 及以上的分辨率能够满足大多数印刷需求。
另外,字体的选择和使用也不容忽视。
应选择清晰易读、适合印刷的字体,并确保字体的大小和间距在不同的页面和段落中保持一致。
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细小或复杂的字体,以免影响阅读体验。
文件的格式和输出设置也会影响印刷质量。
常见的印前文件格式如PDF、TIFF 等,在输出时要设置正确的参数,如出血、裁切线等,以确保印刷品在后期加工时的准确性。
二、印刷材料的选择印刷材料包括纸张、油墨、版材等,它们的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印刷效果。
纸张的质量和种类对印刷品的外观和手感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纸张具有不同的厚度、光泽度、吸墨性等特性。
例如,高质量的铜版纸表面光滑,印刷色彩鲜艳,适合印刷精美的画册和杂志;而双胶纸吸墨性好,适合印刷文字较多的书籍和传单。
在选择纸张时,要根据印刷品的用途、预算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
油墨的质量和颜色也会影响印刷质量。
优质的油墨色彩鲜艳、饱和度高、稳定性好,能够在印刷过程中保持颜色的一致性。
同时,不同类型的油墨适用于不同的印刷工艺和材料,如水性油墨、油性油墨、UV 油墨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印刷品行业质量控制要点在现代社会中,印刷品的质量控制对于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
无论是传统印刷还是数字印刷,都需要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印刷品行业质量控制的要点,并说明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要点。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在印刷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印刷品的质量。
因此,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供应商和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供应商的信誉、产品的质量认证以及质量控制手段都需要考虑。
同时,在接收原材料之后,需要进行检验,并记录相关数据以备参考。
二、印刷设备的质量控制印刷设备的性能和状态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
因此,定期对印刷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是必不可少的。
维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并记录、处理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和问题。
此外,设备的使用操作培训也是非常关键的,操作人员需要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流程,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三、印刷工艺的质量控制印刷工艺包括印前、印刷和印后三个环节。
在印前阶段,需要进行设计稿的制作和审核,确保设计稿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控制印刷色彩、图文质量及印刷机的压力等参数,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鲜艳、图文清晰。
在印后阶段,需要进行包装、折页、质检等工序,确保印刷品的完整性和封装质量。
四、质量验收标准的制定为了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尺寸偏差、颜色偏移、印刷精度等方面的要求。
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印刷的特殊要求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市场上的质量标准。
五、质量问题的处理和改进即使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和改进。
可以通过追踪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反馈机制,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并及时进行回复和改进。
最后,印刷品行业的质量控制要点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改进。
纸品与印刷材料行业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在纸品与印刷材料行业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原材料选择与检验在纸品与印刷材料行业中,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首先,确保所采购的纸张、油墨、涂料等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其次,在接受原材料时应进行全面的化学测试、物理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性评估,避免使用劣质原材料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 设计和预印刷阶段:在设计和预印刷阶段,应确保图纸、文字等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误差。
同时,要对产品的尺寸、颜色、版面等要素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2. 印刷过程中的控制:印刷过程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印刷时,应确保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以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此外,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印刷工艺,掌握各类印刷设备的操作技巧,以确保产品的印刷质量。
3. 检测与调整:在印刷过程中,应定期进行产品质量的检测,并及时对印刷设备进行调整和校正,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三、成品质量检验1. 外观检查:对成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检查产品的尺寸、图案、颜色、完整性等方面,确保产品没有瑕疵。
2. 物理性能测试:对成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抗拉强度、耐磨性、耐水性等方面的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3. 检测报告:对成品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形成检测报告,以便追溯产品质量和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和改进。
四、质量改进措施1. 定期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2. 反馈和改进: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3. 合作与交流:加强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共同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通过以上的质量控制要点,纸品与印刷材料行业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合规性,提升行业竞争力,满足客户的需求,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印刷行业质量控制要点保障印刷品质量的关键措施印刷行业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生产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客户需求和行业标准。
本文将介绍印刷行业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原材料选择、工艺流程把控、设备维护保养以及严格的质量检验等方面。
一、原材料选择印刷品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的选择抓起。
在选择纸张、油墨、胶水等印刷材料时,印刷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购。
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保证书,并对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以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只有选用优质的原材料,才能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二、工艺流程把控在印刷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
首先,要确保版面的准确对位,在印刷前进行电子校样和打样,以避免印刷偏色、错位等问题。
其次,在印刷时,需严格控制印刷速度、压力和温度等参数,以保证色彩饱满、层次清晰。
此外,还需注意印刷品的烘干时间和工艺流程的顺序,确保印刷品的正常干燥和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三、设备维护保养印刷设备是保障印刷品质量的关键,因此设备的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印刷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及时更换易损件和老化的零部件。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避免人为操作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
只有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才能保证印刷品的质量稳定。
四、严格的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卡。
印刷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制定相关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在印刷品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质量、色差、精度等方面的检测。
同时,还应进行耐磨、抗水、抗光等特殊性能的测试。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追溯原因,然后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出现。
总结:印刷行业质量控制是保障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在原材料选择、工艺流程把控、设备维护保养以及严格的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控。
只有通过这些关键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印刷品的质量稳定,满足客户的需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浅谈报纸印刷中对色彩的控制报纸印刷是一种传统的印刷方式,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在报纸印刷中,对色彩的控制非常重要。
良好的色彩控制可以保证印刷品的色彩饱满、准确,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提升印刷品的价值。
1. 颜色选择:报纸印刷中使用的颜色通常是黑、红、蓝和黄等。
这些颜色的选择对于准确再现原稿的色彩非常重要。
不同颜色的选择会影响印刷品的整体效果。
在选择颜色时,需要根据原稿的要求和印刷品的设计风格,选择适合的颜色。
2. 色彩分离:报纸印刷是通过四色印刷方式进行的,即使用四种颜色(青、黄、洋红和黑)进行印刷。
在印刷前,需要进行色彩分离,将原稿中的颜色分离成四种颜色,以便于在印刷时分别叠加使用。
色彩分离的过程需要考虑到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色调等因素,以确保印刷品的色彩准确。
3. 印刷平衡:在印刷过程中,不同颜色的墨水会叠加在一起,形成不同的颜色效果。
为了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准确,需要对不同颜色的墨水进行调整,使它们在印刷过程中能够达到平衡。
印刷平衡的实现需要借助于专业的印刷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
4. 色彩校正:印刷过程中,色彩的还原通常需要通过色彩校正来实现。
色彩校正是通过调整印刷设备的参数,如色彩浓度、曝光时间和色彩平衡等,来达到色彩的准确还原。
色彩校正的实现需要借助于专业的色彩测量仪器和软件,并且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调整。
5. 定期检测:为了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准确,需要定期进行色彩的检测和调整。
检测可以通过专业的色彩测量仪器来实现,根据测量结果对印刷设备的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色彩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对于报纸印刷来说,色彩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色彩控制可以保证印刷品的色彩准确、饱满,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色彩控制中,需要选择适合的颜色、进行色彩分离、实现印刷平衡、进行色彩校正和定期检测等。
也需要借助于专业的印刷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来实现色彩的准确控制。
只有做好色彩控制,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印刷品,增加其价值和竞争力。
关于报纸印刷质量控制措施的几点思考如今报纸印刷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高端广告投放客户。
但是要印刷出高质量的彩报,就必须根据纸张、印刷方式以及印刷介质等条件,实现图文套印、油墨传递、层次阶调等方面的有效控制,以达到彩报印刷在套印、层次、色彩还原、墨色均匀程度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衡量指标。
水墨平衡控制水墨平衡控制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控制得好,则印出的彩报色彩鲜艳,光泽度好,标题黑实,文字清秀,层次明显,可以用最少量的水和墨印出质量最好的彩报;相反,如果在印刷过程中将水、墨量无限地增大,将带来油墨大范围乳化、报纸潮湿粘手、标题发灰、照片发暗、外观蹭脏难看等。
要在实际生产中正确地控制水墨平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正确掌握水量、墨量与印刷的关系在彩报印刷中,油墨在新闻纸上以渗透干燥为主,因此要达到适度上墨和清洁版面的效果,需要比印刷铜版纸更多的水、墨量。
但是新闻纸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多余的油墨在印刷压力作用下会造成网点增大,使暗调网点并级,甚至糊版,严重影响印刷质量。
在多色印刷中,油墨的重叠压印还会使色彩灰暗无光。
由于润版液的作用,未被吸收的油墨被乳化,造成掉墨、拖脏,部分浮脏反流到水斗中,污染水箱中的润版液,时间长了在水箱中会出现凝絮状的油墨颗粒,造成供水系统阻塞和版面雾状带脏。
多余的水量还会把纸张带湿,使纸张变形,造成在高速运转中断纸。
水墨量过大,还会造成“飞墨”。
因此,高水位下的水墨平衡是不可取的。
水量过小时,首先会在印品的空白部分出现墨污,引起脏版。
随着印刷时间的延长,油墨会渐渐堵塞非着墨部分,出现“糊版”,位于实地之上的网点区的浅底纹将被油墨堵死。
一般要求,在不引起版面起脏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水量,达到水量和墨量的平衡。
在操作中用最少量的油墨达到规定的密度范围是对油墨的最有效使用,尤其是新闻纸印刷,水量与墨量均控制在正常饱和值以下且达到平衡状态时,才能有最好的印刷效果。
2.要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则水少,是以版面空白部分不粘脏为前提;墨厚,指的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墨量。
在网络及移动互联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深入千家万户,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以报纸、书籍为代表的传统纸媒在市场、生存空间和发展上受到了非常明显的挤压,面对这种现状,以新闻传播、快速消费、廉价为主要方向和特点的报纸,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产品档次、打造精品印刷质量,是增强纸媒产品竞争能力,最大限度争取读者,抗衡其他媒体市场蚕食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将主要结合报纸印刷质量标准及常见的一些质量问题,谈谈如何系统控制有关环节,解决相应问题,印刷出精品级的报纸。
常言道设备决定品质。
先进的印刷设备是优质产品的重要保障,但仅有先进的设备还是不够的。
近年来从中央及各省级报社印刷厂到各地级市报社印刷厂,基本上实现了印刷设备的升级换代,各地区的报纸印刷质量都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但是要想把印刷质量提高到精品的级别,除了先进的设备,优质的印刷材料更需要细心的技术钻研和从印前到印后各个环节的系统控制,只有软硬结合才能实现报纸印刷质量的提升。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实现报纸精品印刷质量。
一、报纸印刷质量主要评比指标和控制重点目前报纸印刷质量评比的主要标准依据是报纸印刷G B / T 1 7 9 3 4 - 3 国家标准,评比方法是《中国报业协会印刷工作委员会报纸印刷质量要求及检测办法》。
报纸质量检测主要分为图片、题字、墨色、外观四个大项。
在这四个大项中,最能体现质量控制水平也是最能够拉开报纸质量评分差距的就是墨色,特别是黑色文字墨色的均匀性和墨量精确控制水平。
当然,图片、题字、外观等其余三个大项也是报纸精品质量必不可少的细节控制重点。
以上几个项目的控制除了跟印刷工人的视觉判断、密度测量、灰平衡和水墨平衡控制有关外,印前设计控制、制版质量控制和印刷设备调整也都非常关键。
二、报纸印刷质量存在的常见问题报纸印刷特点是印刷速度高,墨路短,使用冷凝固油墨,采用渗透干燥方式干燥,橡皮滚筒互为压印滚筒。
油墨从印版滚筒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整个过程有油墨、润湿液、印版、橡皮布和纸张这几种印刷材料以及印刷机的输墨装置、输水装置、印刷滚筒参与。
由于印刷速度高,油墨接触时间短,各自材料的印刷适性以及相互匹配的情况,不仅直接影响报纸印刷质量,而且使油墨转移变得十分复杂,控制匹配不佳就直接造成了印刷中会发生如下一些问题:1 . 油墨干燥性造成的版面蹭脏、拖脏、夹脏版面拖脏夹脏是报纸最常见、最直观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印品表面油墨未干燥,油墨与印刷机、折页机或输送机构接触后部分转移到过纸辊或皮带上,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污染印品。
另外,报纸印刷出来后,报纸版面上的图文仍较湿润,再通过折页机、龙骨部位受到拉纸辊、排报辊、毛刷、夹板、皮带等压、夹、拖的外力机械作用,报纸的头版和尾版版面以及一折和二折位置部分变得容易拖脏、夹脏,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印刷版面的美观。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油墨本身干燥性差,墨层厚墨量过大,水量大油墨乳化,墨层中含水量大。
要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除了控制好水墨平衡、改善油墨性能、调节印后设备的压力等印刷环节的控制措施外,印前环节特别是图片处理环节的工艺控制也必不可少。
2 . 纸张掉毛、掉粉,油墨粘性过大造成的拉纸毛、橡皮布堆墨纸张表面强度较低而油墨黏性较大时,油墨就会粘下纸张表面的细小颗粒,造成纸张掉毛掉粉,严重时甚至撕裂纸面。
纸面粒子剥落后,由于未沾上油墨而引起白点。
从纸张脱落下来的纸屑粘在橡皮布和印版上,将加速印版的磨损,污染橡皮布。
纸屑填充在印版的图文上,会使印刷品发糊,其辗转到墨斗、水斗中,会污染油墨、润版液。
由于纸屑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在与水辊接触时吸附水,沾上水的粒子再接触新油墨时,就不易沾上油墨,从而使图文部分产生白斑,如果是细微的纸粉,会逐渐在图像边缘出现拉毛,造成橡皮布堆墨,从而使印刷质量下降。
同时会造成磨版,增加橡皮布、墨辊的清洗次数,严重时甚至要中断印刷。
造成这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纸张的表面性能和油墨的黏性。
因此,需要及时监控这两种材料的印刷性能,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在生产中出现则需要及时停机清洁橡皮布、印版和水、墨辊。
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印版快速磨损,不能印刷。
在新闻纸轮转印刷中,折页机进行成品的裁切和折页也会产生大量的纸粉,因此靠近折页机的印刷塔墨槽里的油墨比较容易被粉尘污染,从而影响油墨的纯度,这也是造成油墨转移性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油墨中的杂质在墨机下墨口处堆积影响油墨的传递性能也给质量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油墨墨槽的防护和清洁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要特别注意。
3 . 水墨平衡控制不当造成图片文字还原效果不佳上脏和糊版都是空白部分水墨平衡控制不当,油墨乳化后亲水性增强,P S 版空白部分亲水能力下降造成油墨转移性能改变产生的质量问题。
另外,水墨平衡控制不当还会直接影响到文字图片的墨色,造成文字发灰,笔画断划等质量问题,影响版面的整体效果。
三、报纸印刷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节点打造报纸精品印刷质量的核心思想就是控制好油墨的转移。
关键控制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印前处理与版面设计报纸的印前组版和图片处理环节绝大多数整合在报社编辑采编部门,印刷厂只负责对成型的付印版面进行制版印刷,作为印刷质量控制的龙头,印前处理和版面设计环节难以直接控制,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由于负责版式设计的美编和印前处理的技术人员在进行组版作业时更多的考虑美术视觉效果,由于印刷相关知识的欠缺和对参数设置的不敏感,电脑上看到的效果在印刷时经常会难以表现出来,甚至会带来负面的效果,这也给报纸印刷质量的提升带来障碍。
因此,对绝大多数报社印刷厂而言,有条件的前提下,需要主动与编辑部门联系,组织美编、版式设计和图片处理人员进行印刷知识培训,增强技术交流是间接控制印前处理服务印刷环节必要措施。
那么,印前处理应主要注意那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 图片阶调和油墨总量控制彩色图片在调色处理时应注意拉开图片对比度,尽量使各层次阶调均匀分布,避免图片过亮、过暗或过平,彩色套印油墨总墨量应控制在2 6 0 以下。
图片或色块以黑为主色调时要注意能使用单色黑的,尽量不要做成四色合成黑色。
图片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彩色中叠印的中性灰尽量以黑色代替,这样尽可能降低叠印油墨的数量和总量,减少因油墨用量过大而造成干燥速度慢导致发生蹭脏、拖脏等现象。
2 . 图片在版面中的摆放位置①避免折页位置大墨量或人物面部图片。
目前报纸轮转印刷机的折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冲击式折页, 一种为夹板式折页。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冲击式折页在机器运转速度发生变化时, 报纸产品上折缝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印刷水量、墨量大时, 报纸易被折页夹辊压花。
夹板式折页方式报流的稳定性较高,但由于需要一组叼牙来完成成品的压折,高速运转时叼纸牙必须有足够的压力叼住已对折的成品。
如果折页位置有图片,并且图片墨量相对较大时,在相邻报纸的折线位置就难免出现明显的压脏。
因此,在版面设计时尽可能避免在报纸一折和二折位置放置大墨量图片或人物面部图片。
如果版面设计确需使用连版、假连版或者中缝时,应尽量把折页机引纸辊的压力调轻,从而降低中缝位置出现夹脏的情况。
由于调轻引纸辊会容易出现走纸不顺的情况,影响到印刷速度和印刷张力控制,因此,版面设计尽量避免中缝位置安排图文。
②避免在同一调墨区域上下位置同时安排色调风格反差强烈的两幅图片。
纸张行进方向上下位置的油墨墨量由同一组墨键控制油墨的供给,如果冷暖色调反差强烈的两幅图片在同一组墨路上下排列,将给印刷工作带来不便,两组不同风格的图片的色彩还原难以同时兼顾,因此在图片选择使用和位置摆放时要特别注意。
3 . 图片黑、青色版的使用彩色图片印刷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黑、青色版比例偏大时,印刷效果比电脑屏幕沉闷很多,印刷时如果刻意调淡墨色进行迁就,就会造成其他图片偏色或文字墨色达不到密度要求。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黑、青油墨的深色特性和网点扩大造成。
黑、青版颜色过深会造成图片暗调区域比例增大,图片层次不清、糊版。
当此类图片由大缩小或由小放大使用时,如不进行图片的重新处理,由电脑自动对图像层次进行压缩或放大处理,若图片原像素不够时,印刷出的图片极容易发生整体效果偏黑偏暗的情况。
因此,印前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针对黑、青色版进行单独调整。
4 . 文字字号和套色颜色的使用彩色报纸印刷质量行业标准关于套印的要求是任意两色误差小于0 . 1 5 m m 。
由于新闻纸的特性,印刷过程中纸张张力的轻微变化可能会造成套印偏差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彩色文字的使用上我们建议美编在色彩满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所用色彩的套色版数。
套色版数越少,在新闻纸上混合变“糊”的可能性就越低。
关于彩色文字用色的原则是套色版数越少越好,能用两色就坚决不用三色;小字尽量用单色,大字体颜色不要超过 3 色。
另外,尽量不要在多色套印的图像上使用反白的小字,以免轻微套印不准造成字体模糊。
广告图片设计中尽量不要采用小字号的字体做成多色套印或者多色镂空处理,单色文字或者单色镂空就是最好的选择。
5 . 实地色块对印刷质量影响一般常识认为用实地压出的大标题或者面积较大的色条、色块色彩更饱和。
但实际印刷中我们发现,用实地压出的大标题或者面积较大的色条、色块容易堆版、发花,不易印实,而且容易造成磨版。
标题和色块面积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而采用8 5 % –9 5 % 的深网替代实地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时效要求高,印量大的报纸,磨版会严重影响质量,有时即便可以换版,也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的稳定性。
6 . 图片底纹图案的反差控制在报纸印刷中有时会发生图片的底纹图案显现不出来或者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深色背景里面的底纹图案。
如图一所示:齿轮底纹就在报纸印刷出来后基本呈现不出来,原因是深色背景一般是由红、黑、蓝网其中两色或者三色较高比例叠加,叠加后反差不明显,使底纹图案网点呈现不出效果。
所以建议图片制作时底纹图案应与背景颜色拉开亮调与暗调的反差值。
(二)制版质量控制随着C T P 版材价格的不断走低,整个C T P 制版环节的成本逐歩为大多数报纸印刷企业所接受,C T P 直接制版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制版质量的提升对印刷质量也有了明显的帮助。
C T P 制版虽然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网点变形、质量稳定等明显优点,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制版质量更细致的检查和控制。
影响C T P 制版质量的因素很多,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 . C T P 激光光路清洁保养和激光器波形校准由于环境中的灰尘或其他悬浮颗粒等污染物的附着,C T P 使用一段时间后,激光器的外部光路和内部光路都会受到污染,导致激光在光路运行过程中有一定损耗,到达版材表面的激光能量有一定的衰减,从而使得C T P 版材表面的网点变形或字号较小笔画较细的文字笔画出现锯齿,造成印刷时图片高光部分网点丢失或变形,文字出现断划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