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复活的土地
- 格式:docx
- 大小:11.80 KB
- 文档页数:2
阅读延伸:艾青《复活的土地》赏析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赏析: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写下这首《复活的土地》,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
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第二天在古老的芦沟桥响起了划破历史长空的槍声。
《复活的土地》虽不足三十行,却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大诗。
诗人以浑朴如椽的大笔,纯净而庄重的语言,将一个受尽凌辱的伟大民族正在觉醒奋起的姿态和精神,以及诗人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争的欢欣和誓言,如铭刻碑文似的简洁而深刻地构勒了出来。
诗人真切的预感,源于他心中关注民族命运的激情。
多年积郁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他的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最细致而敏感的神经。
他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
法国散文大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心騷动的影象”和“神圣的灵感”。
艾青也说过,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这一闪的火花使他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
一首大诗,如一条泱泱大河,因为它深沉和宽阔,常常显得异常的平稳和浑厚,听不到流动的声音,更没有闪动的浪花,它的流动所形成的姿态是整体的,自自然然的。
《复活的土地》就具有这种深沉而巨大的艺术审美的气韵和冲激心灵的力量。
它的语言可以说是素净的散文的,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因为任何细碎的形容词在这首诗里都必然地显得太小太浅,就连诗人久久负伤的心和多年遭受的屈辱和苦难,都毫不犹豫地一笔拂去了。
复活的土地感情基调
《复活的土地》是艾青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本诗写了腐朽的日子,河岸上,播种者的意象,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也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
《复活的土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欢快、激昂,充满了对祖国重新焕发生机,景象一片繁茂且富有生气的欣慰和自豪。
诗的开头三段主要写景,描写土地复活后的蓬勃景象。
“流水”、“河岸”、“繁花”、“茂草”、“丛林”、“百鸟”等意象,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首段一个“沉”字,把腐朽的旧日子抛的远远的,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可见祖国“复活”后,与前番惨淡景象完全不同,是焕然一新了。
艾青诗选复活的土地表达的情感
艾青的诗集《复活的土地》中的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先,艾青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他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款款,将祖国比作母亲,将自己比作儿子。
他用大量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表达了对祖国美丽山川和繁花似锦的喜爱之情。
他还赞美了祖国的英雄和伟人,将他们比作星辰和火焰,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佩和对伟人领导的崇拜之情。
其次,艾青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他在诗中描绘了许多革命斗争的场景,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诚和对艰苦生活的执着追求。
他并不回避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而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将痛苦和困苦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将自己的力量倾注于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工作中。
最后,艾青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尽管他深知革命斗争的道路充满曲折和困难,但他仍然坚定地相信光明的未来。
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憧憬,对于人类幸福美好未来的渴望。
他相信通过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总的来说,艾青的诗集《复活的土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旷野》,《冬天的池沼》,《刈草的孩子》,《树》等都是艾青所写的现代化诗,你还知道其他的吗?下面给大家收集整理的艾青诗选主要内容概括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艾青诗选主要内容概括篇一《旷野》诗人以他那细致而准确的笔触,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然而是凄苍的图画。
诗人写到了旷野上的山坡、小路、池沼、小屋、田畴、农人,也写到了旷野上的雾、墓堆和石碑……诗人那深层的意图明显地露出了:旷野的这种凋蔽景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改变这种面貌,就必须起来斗争,与侵略者斗争,与腐败的统治者斗争,非如此没有其他出路。
《冬天的池沼》此诗实写“冬天的池沼”,实际虚写诗人心中的意象“老人”。
它描绘了在阴暗天幕下的老人,脊背佝偻弯曲,荒芜的头发稀疏灰白,枯干的两眼磨失了光辉,悲哀的心更显寂寞。
由此可知“老人”历经沧桑,倍尝人世辛酸。
全诗以老人的形象来比喻冬天的池沼的形象的,单纯而明确,同时全诗调子深沉,但不低沉,它给人以改变现实的决心和勇气给人以奋斗到底的力量。
《树》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40 年春天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此诗的寓意是多方面的,因为它所使用的意象可被理解成许多种含义。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描写了一种自然现象;拓展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对友情的描述和赞扬,也可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诠释,还可能是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思考。
正是由于意象多样化的缘故,此诗才具有发人思的魅力。
全诗字行齐整,颇有现代派诗的格式风范。
《刈草的孩子》该诗,似乎没有运用什么技巧,只是把《刈草的孩子》刈草时情景如实地写出来就是了。
没有什么渲染,没有什么夸张,没有什么象征,朴实得犹如草,“宁愿裸体,却决不要让不合身的衣服来窒息你的呼吸。
”《火把》艾青主要描写了唐尼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在火把游行夜思想情感的变化。
对这首诗,当时人们的反应不一,有肯定的,也有批评的。
批评的目标多指向诗中唐尼的爱情经历,其中,壁岩的批评较引人注目,艾青为此还专门予以了回应。
在《评艾青的〈火把〉》中,壁岩批评了《火把》以女性对于革命与恋爱的选择为主题,他认为应该先革命后恋爱,或取革命舍恋爱,因为恋爱是妨害革命的。
复活的土地作为题目,具有多方面的妙处:首先,它与艾青的爱国情怀密切相关。
艾青是一个深爱着他所从哪里来又想往哪里的国家的人,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他经常流连在荒凉、古老的土地上,看到并感受到人民在苦难中挣扎的悲惨处境,这些都深深地触动着他的内心。
他感到大地在痛苦地呻吟,就像一个从死亡的坟墓中挣扎出来的巨人,正在准备站起来,展示他的力量。
因此,他写下了“复活的土地”,以此表达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坚定信念。
其次,“复活的土地”这个题目也具有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中国人民从沉睡中觉醒,从苦难中挣脱出来,开始走向新的生命和新的历程。
艾青通过这个题目,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信心和期待,相信他们一定能从苦难中站起来,走向光明和繁荣。
此外,“复活的土地”也隐含着作者对新的社会现实和光明未来的真实感受和美好向往。
作者通过对“复活”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的运用,把土地拟人化,将希望与信念传递给读者,激励他们共同感受这片“复活的土地”所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再者,“复活的土地”这个题目也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它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它也符合艾青一贯的诗歌风格,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复活的土地”这个题目也与艾青诗歌中的主题相一致。
艾青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
这个题目不仅表达了他对这些主题的看法,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的情怀和担当。
综上所述,复活的土地作为题目,不仅具有象征意义和形式上的美感,还与艾青的诗歌主题相一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这些妙处都使得这个题目成为艾青诗歌中的经典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复活的土地艾青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已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 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一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
8.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4分)9.法国散文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称为“内心骚动的影像”和“神圣的灵感”,艾青也说“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
复活的土地阅读意象情感批注“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者的心里。
”——《艾青诗选》《复活的土地》《复活的土地》虽然篇幅短小,却是一首真正的大诗。
这首诗,作者以浑朴庄重的语言将中华民族觉醒的样貌迎接新中国到来的喜悦之感充分的体现出来。
在这首诗写下的第二天就爆发了战争,这是诗人多么真切的预感。
艾青由一个贫苦妇女的乳汁养育长大,自小就濡染了农民的忧郁,在抗战爆发之后艾青立刻投身解放战争中,用诗歌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苦难。
他也十分关注民族的命运,所以才能够预兆中华民族命运。
《复活的土地》的前三节看似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万物复苏,辛勤劳作,百鸟之鸣的景象。
实则是在以春天的到来隐喻着中华民族即将觉醒的事实。
前三节的语言风格十分的宁静惬意,但是在后两节中作者充分的展现出人民对中华民族觉醒的渴望。
“复活的土地”讲的不仅仅是土地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复苏,而觉醒。
更多的是将土地比喻成中华民族,在这首诗里,作者更想要体现的是复活的中华民族将要觉醒。
诗人对中华民族的感情犹如个体对土地的感情一样深厚,一样亲切。
《艾青诗选》的语言在解放前是诅咒黑暗,向往光明。
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人民的苦难。
解放后,依旧歌颂光明,同时思考人生。
而且内容更广泛,思想更浑厚,情感更深沉,手法更多样,艺术更圆熟。
艾青的诗,不是简简单单的形式化和概念化,而是通过一些具体描写来体现出自己内心真真切切的爱国情怀。
我爱艾青的诗,爱那朴实庄重的语音;我爱艾青的诗,爱那渴望光明的情感;我爱艾青的诗,爱那心系民族的博大胸怀。
艾青不是一位清高的诗人,他也从不标榜自己。
他是追求自由,保持个体特性的,他是一位拥有自由感的诗人。
《复活的土地》和《我爱这土地》两首诗的差异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要唱破喉咙,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土地这种意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
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
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
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意。
艾青:复活的土地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沪杭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