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课堂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2.04 KB
- 文档页数:4
《段太尉逸事状》习题晨诵晚读永某氏之鼠柳宗元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译文: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
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
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
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
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
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
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
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
都丢弃在隐蔽无人的地方,臭气散发了数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就没有灾祸,那是可以长久的吗?实战演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逸(y ì)事 槊(shu ò)上大噪(z ào) 老褅(b ì)B .卑(b ēi)弱 覆校(xi ào)戢(j í)士 哺(b ū)食C .泾(j īn ɡ)州 窜(chu àn)名袒(t ǎn)臂 恬(ti án)然D .击柝(tu ò) 封识(sh í)姁姁(x ǔ) 拱(ɡǒn ɡ)手解析:B 项,“校”应读ji ào ;C 项,“窜”应读cu àn ;D 项,“识”应读zh ì。
《段太尉逸事状》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邠州(Bīn) )ì(l釜鬲) ) è不嗛(qi椎(chuío) à覆校(jiB.老躄(pì)n) (tǎ) 击柝(chè袒臂) (yìC.焦令谌(chén) 衣疮) ěū姁姁(x) 赭色(zh) ū.注槊(shu ò) 晡食(bDn)ì) 巽(xù(zh封识ì,“柝”应读tuò。
【解析】“躄”应读bB【答案】).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 A.晞一营大噪,尽甲 B.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 C.过真定,北上马岭.遇不可,必达其志D“北”名词用B项,“衣”名词用作动词;C项,“甲”名词用作动词;【解析】 A项,作状语;项,没有活用。
DD【答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为白尚书,出听我言A ②便可白公姥.①因谕曰B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C ②愿奉军以从.①尚书固负若属耶D.②余固笑而不信也【解析】 A项,两个“白”都是“告诉、禀告”之意。
B项,前一个“因”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因”是“通过,由”的意思。
C项,前一个“从”是“跟随”的意思,后一个是“听从”之意。
D项,前一个“固”是“难道”之意,后一个“固”是“本来”之意。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杀一老卒,何甲也??A.?②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①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B.?②旦,俱至孝德所??①自占数十顷,给与农?? C.?②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①天子以生人付公理??D. ?②然终不以在吾第??【解析】 D项,以:①②介词,把。
②句“以”的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A项,何:①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②怎么。
B项,所:①结构助词,用在动词的前面,跟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段太尉逸事状》习题积累与运用答案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袒臂徐去 袒:袒露解析 B 项嗛:满足。
答案 B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率以货窜名军伍中.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以乱天子边事 解析 C 项和例句都是介词,用。
A 项介词,因为。
B 项介词,以” (的身份)。
D 项连词, 表目的,来。
答案 C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其故封识具存 .今尚书恣卒为暴A .泾(j ing)州釜鬲(l 1) 徜徉 (xi Qng) 强词夺理 (qi dng) B .邠 (b in) 州老躄 (b 1) 瓮牖 (wang) 前仆后继(p ⑪ C .戢(j1) 士晡(b u)食 击柝 (tu ?) 力能扛鼎(g mg) D .寂寥(lido)封识(zh 1) 覆校(ji co)较短量长 (li Qng)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项“徉”读y dng ; B 项“仆”读 解析pu;D 项“寥”读 li Qo, “量”读 li rng 。
A .领行营节度使领: 兼任 B .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嗛:顺心D .垂死,舆来庭中垂:将近为白尚书,出听我言.请辞于军太尉尽辞去.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谢安固却之解析 D项副词,坚决。
A项名词,缘故;副词,先前的。
B项动词,做;介词,替。
C项动词,陈述;后一个“辞” ,动词,推辞。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乱天子边,欲谁归罪.汝将何以视天地.邠人偷嗜暴恶者.非汝,谁与成之解析 C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10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段太尉逸事状练习题(含答案)《段太尉逸事状》课时练习【识记与理解】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逸(yì)事槊(shuò)上大噪(zà)老躄(bì)B. 卑(bēi )弱覆校(xi à)戢(í)士晡(bū)食. 泾(īng)州窜(huàn)名袒(t ǎn)臂恬(ti án)然D. 击柝(tu ò)封识(shí)姁姁(xǔ)拱(gǒng)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对的一项是:①领(率领)行营节度使②率以货(钱财、货物)窜名军伍中③戒(警戒)候卒击柝卫太尉④今尚书恣(纵容,放任)卒为暴⑤吾未晡食(指午饭)⑥督责(索取)益急⑦太尉判状,辞甚巽(谦虚)⑧乃我困(围困)汝⑨能为公已(使⋯⋯止)乱⑩手注(喂,灌)善药A. ②④⑥⑧⑩B. ①③④⑤⑨. ②④⑥⑦⑨ D. ①④⑥⑧⑩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不嗛,则奋击B. 太尉判状,辞甚巽.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D. 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B.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纵士卒无赖D. 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又以刃刺酒翁愿奉军以从B. 太尉笑且入罪且及副元帅.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今尚书恣卒为暴D. 选老躄者一人持马甲者愕6.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晞一营大噪,尽甲B.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D.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7.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B. 公幸教晞以道.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D. 邠人偷嗜暴恶者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段太尉写了份判决书,语言十分温和,派人劝告焦令谌,替农夫求情。
《段太尉逸事状》随堂练习一、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请把下列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1、柳宗元( 773~ 819),字子厚,唐代()、诗人、哲学家,是“()”之一。
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省永济县),后世称其“()”,本文节选自《柳河东集》,书名便源于此。
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
又因他和韩愈一起领导了中唐的(),与韩愈齐名,故世称“()”。
2、“状”是旧时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是“状”的一种变体。
二、完成下面的字词读音邠州()偷嗜()不嗛()恬然()槊()老躄()恣意()晡食()击柝()谌()甚巽()朱泚()封识()斄()姁姁()校对()椎釜鬲瓮盎()(一)梳理课文1-4 段,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 ( )副元帅居蒲。
王子曦为尚书,领() 行营节度使,寓 ( ) 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 )。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 ( )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 _ (),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 )于市,不嗛 ( ),辄 ( )奋击 ,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 )王故(),戚 ( )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 ( )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 )恬然;且 ( )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 ( ),少事。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 ( )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 ( )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 ( )太尉请。
既署 ( )一月,曦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 ( )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 ( )市门外。
曦一营大噪,尽甲 ( )。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 ( )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 )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曦门下。
第13课段太尉逸事状学案1 文本研读1.实词(1)通假字①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椎.釡鬲瓮盎盈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辞甚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出入歧周邠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覆.校无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再.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致货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不忍人无寇暴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一、基础巩固(22分)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果.不用吾言果:果真B.辄奋击,折人手足..手足:手和脚C.其故.封识具存故:原来D.其与存者几何..几何:几人解析:D项,“几何”是“多久”的意思。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又用大杖击无罪.者B.孝德震恐..,召太尉C.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D.顾叱左右..曰解析:D项,“左右”古义指“身边的人”,今义只指方位。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便可白.公姥B.因.谕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愿奉军以从.D.尚书固.负若属耶余固.笑而不信也解析:A项,两个“白”都是“告诉、禀告”之意;B项,前一个“因”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因”是“通过、经由”的意思;C项,前一个“从”是“跟随”的意思,后一个是“听从”之意;D项,前一个“固”是“难道”之意,后一个“固”是“本来”之意。
答案:A4.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段公,仁信大人也。
B.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C.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欲谁归罪?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C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解析: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
人视之,儒者也。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答案: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6.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段太尉逸事状》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为:担任B.太尉判状辞甚巽巽:同“逊”谦逊C.贱卖市谷入汝市:集市D.旦夕自哺农者哺:喂2、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A、泾州野如赭B、太尉判状,辞甚巽C、裂裳衣疮,手注善药D、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3、下面的画线虚词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①农以告谌。
③人且饥死②以大杖击二十④且熟,归我半A.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也相同B.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不相同C.两个“以”字用法不相同,两个“且“字用法相同D.两个“以”字用法不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也不相同4、下面选项中的画线字用法与所给例句中的画线字用法相同的是()例句:裂裳衣疮A.市谷代偿B.太尉判状,辞甚巽C.乃我困汝D.汝又取不耻5、下面选项的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结构相同的是()例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A.日群行丐取于市B.段公,仁信大人也。
C.欲谁归罪D.无伤也,请辞于军。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纵.士卒无赖放任、纵容B 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树、插C 尚书固负若属..耶你们 D 能为公已.乱已经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士卒无赖..无赖:横暴不守法纪B.辄奋击折人手足..手足:手和脚C.当务始终..始终:有始有终D.其与存者几何..几何:几人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率:率领B.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诚:诚实C. 罪且及.副元帅及:牵连D吾疾作.,愿留宿门下作:工作9.下列各句中全都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项是()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②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③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④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⑤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⑤二.翻译1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1 文本研读1.实词(1)通假字①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椎.釡鬲瓮盎盈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辞甚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出入歧周邠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覆.校无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再.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致货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今不忍人无寇暴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为:担任B.且熟.,归我半熟:庄稼成熟C.贱卖市.谷入汝市:集市D.旦夕自哺.农者哺:喂【解析】C项,市,动词,买。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泾州野如赭B.太尉判状,辞甚巽C.裂裳衣疮,手注善药D.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解析】B项,巽,通“逊”,谦恭。
【答案】 B3.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79220113】①农以.告谌②以.大杖击二十③人且.饥死④且.熟,归我半A.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也相同B.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不相同C.两个“以”字用法不相同,两个“且”字用法相同D.两个“以”字用法不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也不相同【解析】①把,②用,③几乎,④将来。
【答案】 D4.下面选项中的加点字用法与所给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79220114】例句:裂裳衣.疮A.市.谷代偿B.太尉判状,辞甚巽.C.乃我困.汝D.汝又取不耻.【解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衣,即用衣裳缠裹;市,买。
【答案】 A5.下面选项的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B.段公,仁信大人也C.汝诚人耶D.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欲归罪谁。
其他和例句一样是判断句。
【答案】 A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
(教师用书独具)【导学号:79220115】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段太尉逸事状》课堂练习
班级姓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寓军邠.()州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因恬.()然皆断头注槊.()上选老躄.()者一人持马不戢.()士吾未晡.()食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泾州野如赭.()太尉为人姁姁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①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②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③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④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
①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②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③晞一营大噪,尽甲
④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⑤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
⑥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士卒无赖
..(横暴不守法纪) B.辄奋击折人手足
..(手和脚)
C.当务始终
..(几人)
..(有始有终) D.其与存者几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亲戚)
B.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已经)
C. 罪且及.副元帅(牵连)
D. 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工作)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某为泾州,甚适.,少事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B.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C. 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B.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C.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D. 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不出,火且.尽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②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无伤也,请辞于军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写郭晞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
B.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晞军队已成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
C.段太尉将郭晞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晞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
D.本文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晞军队横暴的段大尉写得栩栩如生。
10.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段公,仁信大人也②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③公幸教晞以道④汝将何以视天地
⑤无伤也,请辞于军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11.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通读全文,概括说明文章所记载的段太尉的重要“逸事”,同时说明这些“逸事”分别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品质,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
(2)阅读全文,分析说明文章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
(3)文章最后的补叙内容中特别强调段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体现了其柔弱的性格特征,这与前文所记载的段太尉不畏权势、敢作敢为的形象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译:
②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译:
③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译:
④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译:
⑤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
译:
⑥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译:
【参考答案】
1.bīn qiè lì tián shuò bì jí bū tuò xùn zhě xǔ
2.①“嗛”同“慊”,满足;②“巽”同“逊”,恭顺;③“抗”同“伉”,强横;④“斄”同“邰”,地名。
3.①“椎”,名词作动词,用椎敲,敲碎;②“坏”,形容词作动词,毁坏;③“甲”,名词作动词,披上铠甲;④“困”,使动用法,使……受害;⑤“衣”,名词作动词,包扎;
⑥“手”,名词作状语,亲手,亲自。
4.D(“几何”是“多久”的意思。
)
5.C(A.戚:忧愁;B.已:制止;D.作:发作。
)
6.C(A项:清闲∕刚才。
B项:好∕可能,或许。
C项:道歉,谢罪。
D项:实现∕得志,显贵。
)
7.D(A项:替∕因为。
B项:因为∕目的连词,来。
C项:已经∕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D项:时间副词“将要”。
)
8.D(①是说明自己的理由;②是段太尉对犯纪军士的处置;⑥是太尉对甲者的要求,这些都不属于“超人胆识”。
)
9.C(军营没有“叛乱”,“噪”是“大肆喧哗”的意思。
)
10.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宾语前置句⑤状语后置句⑥判断句
11.(1)共有三件“逸事”。
惩办郭晞部下不法行为,从刚勇的角度突出他的见义勇为;泾州大将焦令谌逼租,从慈惠的角度衬托出他的仁厚爱民;朱泚行贿,从清节的角度体现他的廉洁奉公。
这三个细节交相辉映,塑造了一位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2)文章通过对照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写郭晞的骄纵横暴,是为了衬托段太尉的嫉恶如仇;写白孝德的懦弱胆怯是为了反衬段太尉的见义勇为;写泾州大将对农民的重租盘剥是为了衬托段秀实的仁厚爱民;写朱泚的无耻行贿是为了对照段秀实的廉洁奉公。
(3)并不矛盾。
这样的外柔更能突出他的内刚。
通过三件逸事的记述,读者印象中的段太尉必定是形象威武高大,英气逼人,而补充柔弱的特性,更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段太尉从外形气质到品德胸怀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旧时代优秀人物的典型。
12.①邠州人中那些狡黠贪婪、强暴凶恶的家伙,纷纷用贿赂手段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为所欲为,官吏都不敢去过问。
②天子把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仍旧安然自得。
③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④马上自己动手取水洗去农民身上的血迹,撕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亲手为他敷上良药,早晚自己先喂农民,然后自己再吃饭。
⑤现在段公只有一匹马,贱卖以后换成谷子交给你,你居然收下不知羞耻。
⑥官吏将这事报告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