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常用器皿的包扎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49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题目: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姓名:喻曙光学号:年级班级:生命学院2010级生命基地组别:4同组者:一、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氢氧化钠溶液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接种环,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平皿、剪刀等。
二、目的要求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菌落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及类型。
5、熟练掌握从固体培养物中转接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6、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7、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基本原理如何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看不见的微生物呢?也就是说任何使看不见的变得看得见呢?第三部分介绍的显微技术是一种方法,这是通过发的微生物个体,使我们能过看到他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体(菌落),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个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长期的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的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本实验将采用后一种方法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记无菌概念。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儿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儿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一、实验背景玻璃器皿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其清洁、干燥、包扎及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包扎作为灭菌前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玻璃器皿在灭菌过程中受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玻璃器皿的名称、规格及用途。
2. 掌握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包扎及灭菌方法。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实验原理玻璃器皿的包扎是灭菌前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灭菌过程中玻璃器皿受到污染。
包扎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便在灭菌过程中蒸汽能够穿透,达到灭菌效果。
同时,包扎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阻隔性,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玻璃器皿。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玻璃器皿(试管、培养皿、三角瓶等)、棉塞、牛皮纸、剪刀、镊子、酒精灯等。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烘箱、天平等。
五、实验步骤1. 清洗玻璃器皿:将玻璃器皿用去污粉或洗涤液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倒置晾干。
2. 制作棉塞:将棉线剪成长约10cm的棉线,用镊子将其穿过试管口,使棉线两端分别位于试管两端,用橡皮筋固定。
3. 包扎玻璃器皿:将洗净、晾干的玻璃器皿放入牛皮纸中,用剪刀将牛皮纸剪成适当大小,将玻璃器皿包裹住,用橡皮筋固定。
4. 灭菌:将包扎好的玻璃器皿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按照实验要求设置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灭菌。
5. 冷却:灭菌完成后,关闭电源,待压力降至0时,打开灭菌锅盖,取出玻璃器皿。
6. 验证灭菌效果:将灭菌后的玻璃器皿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无微生物污染。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包扎及灭菌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操作,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清洗: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的清洁。
2. 干燥: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干燥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的干燥。
3. 包扎: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确保了玻璃器皿在灭菌过程中不受污染。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题目: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观察姓名:喻曙光学号:年级班级:生命学院2010级生命基地组别:4同组者:一、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氢氧化钠溶液等。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接种环,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麻绳,纱布,平皿、剪刀等。
二、目的要求1、证实实验室环境与人体表面存在微生物。
2、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3、观察不同菌落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4、比较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及类型。
5、熟练掌握从固体培养物中转接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6、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7、通过对几种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基本原理如何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看不见的微生物呢?也就是说任何使看不见的变得看得见呢?第三部分介绍的显微技术是一种方法,这是通过发的微生物个体,使我们能过看到他们。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放大成子细胞群体(菌落),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存在,即通过培养的方法是肉眼看不见的单个个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长期的生长繁殖形成几百万的菌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本实验将采用后一种方法检查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从而使我们牢记无菌概念。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儿产生蒸汽。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儿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C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微生物实验实验一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一.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微生物实验所需各种常用器皿的名称和规格。
(二)学会正确的清洗玻璃器皿的方法和包扎方法二.原理为了包装实验顺利进行,要求把实验用器皿清洗干净,保持灭菌后无菌状态,需要对培养皿、吸管等进行妥善包扎,试管和三角瓶要做棉塞。
清洗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器皿的种类、所盛放的物品、洗净剂的类别和沾污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器皿包扎方法也不同。
三.材料与仪器(一)常用的各种玻璃器皿。
(二)洗涤工具和去污粉、肥皂、洗涤液。
四.操作步骤(一)清洗1.新玻璃器皿的清洗新购置的玻璃器皿均含有游离碱,故应先将其浸于洗液或2%的盐酸溶液中数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用过的玻璃器皿的清洗(1)试管、培养皿、三角烧瓶、烧杯可用瓶刷或海绵沾上肥皂、洗衣粉或去污粉等洗涤剂刷洗,然后在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
经洗涤后,若内壁的水均匀分布在一薄层,表示油垢完全洗净,若挂有水珠,则需用洗涤液(或洗液)浸泡数小时,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洗涤干净的器皿倒置与铁丝框内或有空心格子木架上,室内晾干。
(2)玻璃吸管、滴管一般用完后应立即用清水和蒸馏水浸泡(或冲洗),免得干燥后难以冲洗干净,如附有污物可用洗液浸泡。
(3)载玻片与盖玻片带有油污的应擦去有无后用热乙醇、丙酮、二甲苯等溶液浸泡10~15min,溶液油垢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洗涤液浸泡、冲洗,干后置于95%乙醇中保存备用。
(二)玻璃器皿的包扎1.培养皿常用旧报纸或牛皮纸包紧,一般以5~10套培养皿作一包。
包好后进行干热或湿热灭菌,如将培养皿放入金属(不锈钢)筒内进行热灭,则不必用纸包。
2.试管和三角瓶试管管口和三角瓶都需要塞以棉花塞(或泡膜塑料塞),棉花塞的作用是起过滤作用,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试管或三角瓶。
棉花塞的制作要求使用棉花塞紧贴玻璃壁,没有皱纹和缝隙,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长度不少于管口直径的二倍,约2/3塞进管口。
若干支试管用绳扎在一起,在棉塞部分外包裹牛皮纸或2层旧报纸,再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