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微生物实验基本仪器的使用
- 格式:pptx
- 大小:118.96 KB
- 文档页数:10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分布消毒灭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4.做好使用记录3.微生物知识1.细菌按形态分类: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如肺炎双球菌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菌毛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5.真菌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
如:酵母菌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
如:霉菌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菌体、芽生孢子、假菌丝7.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圆形酵母型菌、外周有厚荚膜(比菌体大1-3倍)致病性:吸入后侵犯皮肤、粘膜等——慢性炎症和脓肿;侵袭CNS——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痰和脓标本直接检查;墨汁负染见出芽菌体外围有宽厚荚膜为阳性三、实验材料记号笔:1支;大镊子:1支;火柴:1盒;蜡笔:1支;试管架:1个;酒精灯:1个;接种环:1支;Olympus显微镜:1台;显微镜使用记录本:1个四、实验内容1. 观察细菌三种形态1)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子弹形)、脑膜炎双球菌(蚕豆形)、四联菌2)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异染颗粒)、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3)螺形菌弧菌——霍乱弧菌;螺菌;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2.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异染颗粒、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杆菌3. 绘图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肺炎双球菌(pneumo coccus);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anten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芽胞(spore);鞭毛(flagellum);荚膜(capsule);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五、实验结果绘8幅细菌镜下图,已交。
微生物限度检查仪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仪的使用,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微生物限度检查仪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
三、设备准备1.检查仪器:确保检查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已经进行了日常的校准和验证。
2.试剂准备:准备好所需要的试剂和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进行储存和使用。
四、操作流程1.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按照要求取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并且避免外部污染。
-将样品转移至无菌容器中,避免交叉污染。
2.检测操作-打开检查仪器的电源,确保所有参数显示正常。
-设置检测参数,包括样品体积、培养基类型等。
-在无菌条件下,将样品转移到培养基中,确保样品均匀分布。
-在培养基上绘制分类孔,确保每个样品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关闭培养皿,确保培养皿与培养基接触紧密,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将培养皿放入检查仪器中,确保培养皿的摆放位置正确。
-启动检查仪器,按照仪器的要求进行检测。
-检测结束后,关闭检查仪器,将培养皿取出并妥善处理。
五、数据分析与记录1.对于生长的微生物,根据标准方法进行鉴定,并记录鉴定结果。
2.对于未生长的微生物,根据标准方法进行计数,并记录计数结果。
3.对于得到的结果,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并判断样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4.将检测结果和分析记录在相关的数据表格或文件中,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六、设备维护与清洁1.检查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校准、保养和维修。
2.定期清洁检查仪器的内部和外部部件,确保检查仪器的清洁和卫生。
3.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规定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七、风险控制1.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个人和环境安全。
2.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重点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和维护知识。
3、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几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图1-1)。
1、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等。
(1)镜座:它是显微镜的基座,可使显微镜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2)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3)镜筒:它是连接接目镜(简称目镜)和接物镜(简称物镜)的金属圆筒。
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
镜筒长度一般固定,通常是160mm。
有些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可以调节。
(4)物镜转换器:它是一个用于安装物镜的圆盘,位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为了使用方便,物镜一般按由低倍到高倍的顺序安装。
转动物镜转换器可以选用合适的物镜。
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旋转圆盘,切勿用手推动物镜,以免松脱物镜而招致损坏。
(5)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呈方形或圆形。
载物台上装有压片夹,可以固定被检标本;有标本移动器,转动螺旋可以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
有些标本移动器上刻有标尺,可指示标本的位置,便于重复观察。
(6)调节器:调节器又称调焦装置,由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组成,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使物像更清晰。
粗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10mm,细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0.1mm。
图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1. 镜座2. 镜臂3. 镜筒4. 转换器5. 载物台6. 压片夹7. 标本移动器8. 粗调螺旋9. 细调螺旋10. 目镜11. 物镜12. 虹彩光阑(光圈) 13. 聚光器 14. 反光镜2、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
(1)目镜:它的功能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次放大。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专业的实验室,主要用于微生物的研究和培养的工作,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使用仪器的要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其仪器的使用。
一、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1. 常规操作规范(1) 实验前应对工作台、设备、器皿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检查实验室是否达到了要求的效果。
(2) 实验之前应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物、试剂、仪器等。
(3) 实验室中应注意保持室内干燥、卫生、通风,应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4) 实验人员应佩戴实验室专用的实验衣、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2. 培养物操作规范(1) 确保培养物的来源、存储方式和实验所需,应根据操作要求对培养物进行前处理。
(2) 培养物的接种应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并注意接种数量和接种时间。
(3) 培养物的恒温培养过程应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密度,监测培养物的生长情况。
(4) 培养物的收获应遵循操作规范,应先逐一标记,记录文档,再进行存储。
3. 实验室消毒规范(1) 实验室的坐标区域、仪器、器械、培养基等常常需要经常清洗与消毒处理,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范来消毒。
(2) 操作必须全程穿戴防护和消毒的个人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和实验室白袍等。
(3) 消毒必须用消毒剂,消毒剂在消毒前需要必须进行相关的检测。
(4) 消毒剂必须选用消毒效果强、安全、易洗净的。
饮食、药物、人员及其他物品的消毒与管理必须严格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微生物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微生物实验室仪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识别、检测等领域。
以下是微生物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介绍:1. 离心机离心机主要用于离心分离和稀释悬液,精简样品和浓缩微生物悬浮液和药品、原料等。
离心机的使用需要注意转数、时间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特征结构以及对微生物的检测和识别,对于微生物实验室来说是一种必备的仪器。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菌体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放线菌、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及真菌孢子类型,学习生物图的绘制。
3、学习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75%二甲苯、吸管、烧杯,香柏油,擦镜纸、吸水纸、浮游生物网示范片: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酵母菌、青霉、曲霉、根霉、梨头霉、毛霉。
三、实验原理(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原理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1、机械装置(1)镜筒: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
单筒有直立式和后倾斜式(倾角为45o)。
双筒都是倾斜式的,并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
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
(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三个孔或四个孔。
不同规格的物镜旋转安装在各孔上,在显微镜不使用时,旋下物镜,用护盖盖住。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多数)或圆形的平台,中间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一个夹片,右端夹片固定,左端夹片可旋转,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用以标记玻片的位置),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片。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有弧形和折形两种。
移动显微镜时用手握住镜臂进行移动。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和方形,具有一定的质量,支撑整台显微镜,马蹄形的镜座在其上有一可旋转的反光镜。
(6)调节器:调节器包括粗螺旋调节器和细螺旋调节器。
可调节物镜与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2、光学系统及其光学原理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目镜目镜一般有10×、16×两种,高级的显微镜还有5×和20×。
目镜上标有:N.A.1.25、100×、“OI”、160/0.17、0.16等字样,其中:N.A.1.25为数值孔径,100×为放大倍数,“OI”(即Oil immersion )表示油镜、160表示镜筒长,0.17表示要求盖波片的厚度,0.16为工作距离。
实验室常用仪器操作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仪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们能够帮助科学家进行精确测量、收集数据并验证实验结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以及其操作方法。
一、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使用光学原理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操作显微镜时,首先要调整光源以确保适当的照明。
然后,将待观察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的玻璃载物台上,并通过旋转物镜调节样品与物镜的距离。
随后,用调焦轮调整目镜使图像清晰可见。
最后,使用显微镜的移物台或横平竖直调节样品位置,以便观察到样品的不同区域。
二、天平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使用天平时,首先要确保天平在水平位置上,并将容器放置在称盘上。
将所需物体放置在容器中,等待数秒以稳定读数。
然后,调节天平上的校准旋钮,直到指示器指针或显示屏上的数字显示为零。
最后,读取天平上的质量读数,并记录。
三、pH计pH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酸碱度的仪器。
在使用pH计之前,需要用干净的水清洗电极,并将其放入要测试的溶液中。
等待电极的读数稳定后,记录pH计上显示的数值。
在使用完毕后,将电极从溶液中取出,并再次用清水清洗干净。
四、离心机离心机是一种用于分离物质混合物的仪器。
在使用离心机之前,首先确定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倒入离心管中,并确保每个离心管中的混合物具有相同的体积和质量。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的样品架上,并关闭离心机的盖子。
设置离心机的参数,并启动离心过程。
离心完成后,小心取出离心管,并将上清液和沉淀物分离。
五、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吸光度的仪器。
使用分光光度计时,首先要设置所需的波长,并进行零点校准。
将待测试的样品放入光度计的样品室中,并关闭盖子。
读取显示屏上的吸光度数值,并记录。
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验室中,仪器的正确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操作仪器时,应仔细阅读和遵守仪器操作手册,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此外,及时维护和保养仪器也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本次实验主要介绍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以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仪器,也被称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窗口。
而观察细菌形态则是微生物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分类十分关键。
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准备工作在使用显微镜前,需要对仪器做一些准备工作,具体如下:(1)检查显微镜是否清洁干净。
使用棉花棒和无水酒精擦拭镜头和接口。
(2)插入镜片,拧紧螺丝。
注意,平光镜的凹面朝上。
(3)透镜的高度应调整至最高点,油镜周围涂上润滑油。
(4)在准备好玻片后,使用无菌针将样本划到玻片上。
2、操作步骤(1)将玻片插入载置物台。
调整光源,使其在镜片下方成圆形状。
(2)使用低倍放大的物镜,在载置物台下调整样本位置,然后转动焦点,调整到最清晰的位置。
(3)切换到高倍物镜。
在不移动载置物台的情况下,调整焦距直至视野内的细胞详细可见。
(4)将油镜轻轻接触载置物台上的镜片,调节光源以得到最佳观察效果。
(5)旋转调节管,使细胞从上到下等比例进入视野,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数量等。
二、细菌形态的观察1、细菌分类根据细菌的细胞形态、大小、结构和移动方式等特征,可以将细菌分为不同的分类。
细菌形态既包含单细胞长条状物、圆球体等基本形态,又包括复杂的细胞、菌株组成的群体等。
常见的细菌形态有以下几种:(1)球菌(cocci):球形或椭圆形的细胞。
(2)杆菌(bacilli):棒状或柱状的细胞。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发现细菌形态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一般表现为以下情况:(1)球菌或细圆菌:呈球形,直径一般在0.5-2μm之间。
(3)螺旋菌:呈螺旋形,长度几乎无限制,直径0.5-1μm左右。
然而,即使细菌大小、形态有所不同,它们的细微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相似性在分类学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细菌形态的观察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数量等,能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对于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分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1.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2.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3.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5.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6.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7.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8.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 3%来苏儿溶液中 5-10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 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 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9.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 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11.所有微生物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12.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13.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4.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5.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6.爱护仪器设备,遵守仪器使用规范,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每天观察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一、实验原理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1.8mm,95-100×)三种。
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
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基本相同。
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图Ⅰ-1)。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口径。
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
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2sin α⋅=⋅n A N式中 数值孔径=⋅A N介质折射率=n最大入射角,即镜口角=α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A N ⋅=2λ能辨别两点间最小距离式中 λ=光波波长 由上述可知若n 值和α角越大则N ·A 越大或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越大(图Ⅰ-2)。
一些物质的折射率:水 1.33 玻璃 1.52 空气 1.0 香柏油 1.515。
二、实验器材1、仪器 显微镜;2、材料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等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操作步骤1、取镜 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
从镜箱中取出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
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使用前首先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部零件是否完全合用,镜身有无尘土,镜头是否清洁。
实验一 基本仪器的使用及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在电学实验中经常要对电阻进行测量。
通过一个电阻元件的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变化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
从伏安特性曲线所遵循的规律,可以得知该电阻元件的导电特性,以便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常用电磁学仪器仪表和稳压电源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
3. 测定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4. 理解伏安特性、线性元件、非线性元件三个基本概念。
二、实验仪器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直流毫安表(10mA 、50mA 量程)、直流微安表、导线、可调电阻、200/2000欧的电阻、二极管等。
三、实验原理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 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I=f (V)来表示,即用I-V 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 线性元件: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 非线性元件:一般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特性如图(c)。
正向压降很小(一般的锗管约为0.2~0.3V ,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多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
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c )(a )(b )U四、实验内容步骤1.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1)取200欧的一只电阻,按图(d)联接好电路,调节电源电压分别为0V,2V,4V,6V,8V,10V,用50mA电流表测定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格中。
(2)将200欧的电阻换成2000欧的电阻,重复上述步骤。
(3)绘制两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并验证I=f (V)。
(d)表1-1表1.22. 测定晶体二极管伏安特性(1)正向特性:根据图联接好电路后,可变电阻最大值为1K欧,R取200欧。
实验一常用仪器使用及玻璃器皿准备(2学时)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刷、包装、灭菌;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物品:各种玻璃器皿。
1.试管:共60支,每屋30支;2.平皿:共60支,每屋30支;3.烧杯:达大中小个4个,每屋2个;4.量筒:50ml、200ml的个4个,每屋2个;5.三角瓶:250ml、500ml各4个,每屋2个;6.吸管:1ml、5ml、10ml共个10支,每屋5支;7.报纸:共30张,每屋15张;8.脱脂棉:共2包,每屋1包;9.曲别针:20个,每屋10个;10.废旧针头:20个,每屋10个;11.邦绳:1卷,分2份;12.洗衣粉2袋,每屋1袋;13.试管刷:大中小个数把,每屋个5把;14.每屋一个大塑料盆;二、实验内容:(一)玻璃器皿的类别、规格的识别和使用说明1.培养皿:常用的是直径9cm,高15mm。
2.试管:常用中管,13-15mmX100-150mm。
3.Eppendorf管:1.5ml、0.5ml规格。
4.玻璃吸管:常用有刻度吸管。
0.1ml、1ml、2ml、5ml、10ml。
5.移液抢:又称微量洗液器。
1-10微升、2-20微升、20-100微升、1000微升等。
6.三角瓶与烧杯:25ml、50ml、100ml、150ml、200ml、250ml、500m、1000ml、2000ml等。
7.注射器:1、2、5、10、20、25ml、50ml等。
8.试剂瓶:关口与小口。
9.玻璃缸:放消毒液消毒载玻片、吸管等。
10.载玻片和盖玻片:11.双层瓶:12.滴瓶:装染料和试剂。
(三)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1.注意事项:(1)用过的玻璃器皿必须及时洗刷处理。
(2)油污染的和非油污染的玻璃器皿要分开处理。
(3)对微生物污染的玻璃器皿,要现用5%石碳酸、3%的来苏尔消毒。
(4)防制玻璃器皿的损坏。
2.洗涤剂的种类:(1)水:(2)去污粉:含碳酸钙、硫酸镁、硼砂等,具有摩擦去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