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最新三下3-5《月球-地球的卫星》月球知识小贴士
- 格式:docx
- 大小:12.84 KB
- 文档页数:1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材简析】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日常积累,学生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但月球还有很多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例如月球的背面、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等。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比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的照片,通过照片来近距离的了解月球。
第二部分是查找资料,建立月球小档案,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月球信息。
第三部分,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月球,模拟制造环形山,本课综合应用了三种探究方式来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而这种学习方式将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月球的知识,对月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心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疑问“月球上能不能住人?有没有外星人生活在月球上?月球上的坑坑洼洼又是些什么?”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关于月球的更多“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月球、资料阅读和交流,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等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寻找、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并简单描述月球的特征。
在模拟实验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环形山的特点。
[态度责任]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与同学分享,能持续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比较照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实验三种方式,更加深入的了解月球。
[难点]利用模拟实验来制造环形山,了解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月球正面和背面照片。
[学生]1.月球表面的图片资料;2.镊子、水槽、大小不一的球、沙子或者面粉等。
月球知识点三年级月球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它一直在夜空中陪伴着我们。
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了解一些关于月球的基本知识是非常有趣的。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月球的奥秘吧!月球的形状和大小月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它的形状稍微扁平,这是因为它在形成时受到了地球的引力影响。
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1。
月球的表面月球的表面覆盖着许多的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是由太空中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月球的表面还有广阔的平原,被称为月海,它们是由古老的熔岩流形成的。
月球的重力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如果你在月球上跳跃,你会跳得比在地球上高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看起来像是在跳跃行走。
月球的日夜月球上的一个日夜相当于地球上的大约29.5天。
月球的白天和夜晚都比地球长,因为月球绕地球旋转一圈的时间比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长。
在月球上,白天和夜晚都非常寒冷,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来保持温度。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月球的引力对地球有很大的影响,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
当月球、地球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我们会经历特别大的潮汐,这被称为春潮。
人类探索月球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是在1969年,由美国的阿波罗11号任务完成。
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留下了著名的足迹,并说出了“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的话。
月球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
未来,我们可能会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甚至开发月球资源。
月球探索不仅对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居住地。
月球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它激发了我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月球,激发他们对科学和探索的兴趣。
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月球探索旅程吧!。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材P51~53)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月球——地球的卫星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1.掌握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
3.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3.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图片、关于月球的文字资料、月球与地球的运动视频、潮汐现象视频。
聚焦1.引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教学提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
)你们知道月球的哪些秘密呢?(预设: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空气……)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月球的秘密。
(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设计意图】“秘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月球的前认知,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借助照片,观察月球1.过渡:由于观察条件有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吧!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高清照片。
)借助照片,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
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月球正面有大面积黑色的区域,背面的黑色区域很少;月球背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而正面较少。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仰望天空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
(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
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
(3)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学生学习记录后,自主完成随堂学部分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后视完成情况再次补充月球知识。
2.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7. 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8.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9.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1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1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2.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13.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14.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15.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16.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17.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8.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19.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0.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21.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3.5《月球一一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正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背面则要少很多。
二、查阅资料导入:查阅有关资料,对月球的基本情况又有哪些了解。
1•活动任务①查找相关资料;②制作月球小档案;③交流小档案。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1)月球的地形主要有两种:月海和环形山。
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较低洼的平原。
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这些大面积的阴暗区就叫做月海。
环形山,是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圆形凹坑,又叫“月坑”。
(2)从视频中又了解月球哪些知识?记录在月球的小档案里。
(播放视频)(3)给学生在提供一些资料卡片3•整理我的月球小档案三、科学实验:模拟制造环形山导入: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年甘;妁苗E年1•实验材料托盘和细沙。
大小不同的球2•讨论这些材料用来模拟什么?【提示】托盘和细沙一一模拟月球大小不同的求一一模拟陨石、流星等3•实验过程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③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④借助镊子等轻轻取出大大小小的球4•实验发现了什么?【提示】托盘的细沙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大坑套小坑,有的坑与坑是重叠的。
5•把制造的环形山与真实环形山比一比,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展示对比图片)分析材料的作用组内完成交流比较,得出结论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特点看老师提供的各种资料,提取月球主要信息,填写月球小档案里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
整理交流评比课堂小结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可能是小行星、彗星、陨石等撞击形成的。
6•记录环形山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7•把我们知道的月球特征填写在第1课的维恩图中,月球和太阳有哪些不同呢?8•关于月球,我们还关心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四、问题与研究1•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征?【提示】①没有水、空气②有大量月海盆地和环形山③有月相变化④距离地球最近2•根据我们查找的月球资料,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提示】人类不适合在月球生存。
月球知识小贴士
姓名:请在资料中选择你感兴趣的列入“月球小档案”
月球信息资料
1.月球年龄:45亿年
2.月球表面温度:零下12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
3.月球结构:月壳(厚度60-65公里)、月幔(厚度1000公里)、月核(温度1000摄氏度)
4.月球直径:3474.8公里,地球的,太阳的
5.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
6.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
7.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
8.月球有大量环形山:
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
“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
“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
现在的科学家主张的是“撞击说”。
9.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
10.月球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
1/ 1。
月球知识小贴士
姓名:请在资料中选择你感兴趣的列入“月球小档案”
月球信息资料
1.月球年龄:45亿年
2.月球表面温度:零下12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
3.月球结构:月壳(厚度60-65公里)、月幔(厚度1000公里)、月核(温度1000摄氏度)
4.月球直径:3474.8公里,地球的1/4,太阳的1/400
5.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
6.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7.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
8.月球有大量环形山:
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
“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
“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
现在的科学家主张的是“撞击说”。
9.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
10.月球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