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执政能力建设与选用人才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54.92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
“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在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论断,是执政党为履行职责、强化效率、保障地位而进行构造、创新的系统行为过程。
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针对整个党而言的。
然而,构成党的整体的基本要素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因此,首先要提高各级党组织的主政、行政能力,通过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在公共权力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来带动全体干部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地位的具体体现,是执政权力的有机构成。
其二,加强党的能力建设,核心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者,是党执政水平的具体分担者。
其三,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体现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上,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者和具体托载者。
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建设,这是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领导干部的主政、行政能力,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
结合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和所要完成的新的历史任务,十六大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要强化“五个能力”建设,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
围绕“五个能力”的核心内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三个水平”,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统揽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领导水平,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水平。
执政能力·执政理论·执政能力建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认为,党的十七大召开,执政能力建设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焦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准确把握执政能力、执政理论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执政能力·执政理论·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执政,顾名思义,就是执掌政权的意思。
要履行好执政的职能和责任,除了构建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好的组织体系、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和水平。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党,执政的宗旨和内容是不同的。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所以我们所讲的执政能力,就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全心全意地代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能力和水平。
——执政理论执政是受执政理论指导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主要方面。
”这样七个有关执政的基本范畴,构成了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执政理念———我们党长期确立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都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
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我们党的执政基础首先是人民基础。
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最重要最宝贵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法律基础问题。
执政方略———就是执政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
执政,是全局性的根本大事,当然就要有全局性的眼光、全局性的思维、全局性的方针和全局性的谋划。
执政体制———从执政的角度来说,政治体制可以称作执政体制。
其他体制,多少也与执政有关。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能力文章标题:创新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能力加强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的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各级和领导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治国理政的新要求相比,一些领导、的理论素质还不够高,执政能力还不够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还不够大,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与善于治国理政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必须围绕建设高素质的队伍,不断改进选人用人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确保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要完善育人机制。
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队伍,必须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大规模培训。
在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广大特别是各级领导时刻面临着种种挑战和考验,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
要采取多种方式,大规模地培训。
要在办好不同类型主体培训班次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领导培训的方式方法。
继续坚持领导“双休日”校制度,利用部分双休日,采取大集中的形式,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全市县处级领导和后备进行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知识培训,帮助广大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选派年轻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积极推行乡镇主要领导和重要岗位跨县区、跨部门交流的力度,提高对不同条件和环境的适应力,使广大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要强化培训教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把参加各类培训教育的情况作为考察评价和述职的重要内容,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考试制度,建立领导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普遍推行校结业论文答辩制,实行领导培训工作责任制,以“宽进严出”的培训管理机制,克服学习的形式化,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关于选人用人的重要论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观点:
选拔优秀人才,任人唯贤:要选出有本事、能干事、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人才,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重视政治标准:在选拔人才时,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提拔重用那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注重实践经历:要注重从实践中选拔优秀人才,让那些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要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注重从各个方面选拔专业化人才,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重视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作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选人用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为新时代干部选拔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领导力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人才选拔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关键任务,而领导力的有效运用对于提升选拔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力不仅仅是指在组织中获得跟随者的能力,它同时涵盖了一系列的技能和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到团队协作、业绩提升及组织文化的建立。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合理运用领导力理论,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和选拔出符合组织需求的人才。
在进行人才选拔时,首先需要明确选拔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专业能力、潜在发展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及领导潜质等。
运用领导力的相关理论来构建这些选拔标准,可以确保选拔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例如,变革型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要具备激励和启发下属潜能的能力,这一理论可以应用于评估候选人的激励能力和潜力。
评估候选人的专业能力是选拔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领导者往往需要具备超前的视野和高度的洞察力,因此在选拔时可以评估候选人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把握。
这不仅关乎候选人的当前能力,也反映了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参考领导力理论,能够帮助选拔团队在考量候选人专业能力时,加入情境领导理论的视角,关注候选人如何因应不同环境需求作出相应调整。
潜在发展能力是选拔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这与领导力同样息息相关。
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发展团队成员的能力,这包括主动提供建设性反馈、创造学习与成长的机会等。
通过行为面试法和评估中心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评价候选人如何在过往经历中展现出潜在的发展能力。
例如,领导者如何帮助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并取得突破性成就,反映了其在潜在发展中的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企业中极为重要的软技能。
候选人在团队中能否有效沟通、协调资源并妥善解决冲突,直接影响团队的整体表现。
领导力理论,尤其是服务型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在团队中的服务意识,能够有效鼓励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分享责任。
在选拔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观察候选人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是否具备必要的团队协作能力。
开发领导人才品德素质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刘荣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我国的党政领导人才是社会的骨干和中坚,党政领导人才的品德是领导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党政领导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且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
党政领导人才的品德素质的开发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关键词]党政领导人才品德素质执政能力建设我国的党政领导人才是社会的骨干和中坚,肩负着“治国”的历史使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国家的一部分权力,处于社会领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的地位。
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品德素质开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同于其他领域职业道德建设的特殊意义,决定了其品德素质对于党和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的特殊重要影响和作用。
从微观上看,领导人才的品德是一个人、一个单位的问题,是局部性和阶段性的问题。
但我们党是执政党,领导人才的品德水平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起着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这方面如果存在问题并且积累下来、扩展开来,就会向全局性、全程性转化,这就会导致影响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这时的品德就不是工作好坏、成绩大小的问题,而是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党政领导人才的品德处于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党政领导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且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即在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时,用其高尚的品德约束和判断自己的言行;在法律、规章制度管不了的地方也能正确抉择行为。
所以说,党政领导人才的品德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于每个党政领导人才的高度觉悟和品德修养。
因此,我们必须从关系到全社会反腐败斗争的成败、关系到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党政领导人才的品德在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特殊性。
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作者:张建来源:《桂海论丛》2018年第04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新要求,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强调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其意蕴深远、意义重大,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执好政的自信和清醒。
立足新时代,深刻领悟这一新论断的基本要义和精神实质,把握其内在要求,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4-0047-05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相并列,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布局和根本遵循,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深刻表明了我们党置身新时代,心存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聚集登高望远的历史担当,注重党的长期执政,谋划国家的长治久安。
准确把握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新的时代所需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
从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具体部署,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升到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新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重要性的精准把握、对自身执政面临的危险与考验的清醒认识、对自身在新时代担负新的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
1.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初心”问题,要求全党清醒认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党管人才原则要体现在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16:35 作者:张明平党管人才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既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需要,也是我们党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重大决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不断深化对党管人才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到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谋划人才工作大局落实党管人才原则,首先应当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紧迫需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对人才工作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新格局。
首先,要加强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协调。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党管人才要体现前瞻性、全局性和导向性。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上做文章。
离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离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单纯地就人才工作抓人才工作是不行的、没有出路的。
人才工作必须深谋远虑,既考虑经济发展,又考虑社会发展;既考虑发达地区,又考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既考虑城市,又考虑农村,做到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党管人才要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区分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从国家层面,重点是抓好人才宏观指导和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
党管人才要体现导向性和实用性。
要把人才规划、人才政策与个人的成长联系起来,使大家能够把握目标和方向,联系实际找到自身的位置,鼓励人人作贡献,人人都成才。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Ability to Execute Power and Talents SelectionTANG Zhong-yin(Personnel Divis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Abstract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s ability to execute power is the selection and employment of the talents both good in character and competent in profession.Therefore,young talents should be educated and talents selection should be supervised to guarantee our socialist course.Key words :ability to execute power ;talents ;relationship略论执政能力建设与选用人才的关系唐中印(湖南师范大学人事处,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选好用好人才。
只有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准用好人才,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切实抓紧、抓好培养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发挥对选人用人的监督作用,才能保证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葆青春,后继有人。
关键词:执政能力;人才;关系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107(2009)05-0049-0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我们必须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领导集体。
这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真正把优秀人才选任到领导岗位上来,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好用好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选好用好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领导的政治领导能力、思想领导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的核心,是向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推荐选拔干部的能力,也就是选人用人的能力。
因此,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选好用好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组织保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的主体,领导班子是由领导干部组成的,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强弱,进而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
人选好用好了,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加强;人选不好用不好,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削弱。
选好用好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不强、执政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选人用人上出了问题,一些素质低、能力差、作风浮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
提高这些地方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仅靠对现有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不够的,要把重点放在组织调整上,放在选任优秀领导干部上。
也就是说,要严把领导干部的入口关,不是把素质低的人选收稿日期:2009-05-10作者简介:唐中印(1963—),男,湖南常宁人,湖南师范大学人事处秘书。
第16卷第5期2009年10月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Vol.16NO.5Oct.2009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用上来再提高,而是选用上来的人一开始就要有高素质,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治本之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在这一系统工程中,选人用人是关键,但这并不是说其他方面不重要。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仅取决于干部的素质,而且取决于干部所处的制度环境。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应当看到,我们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一些方面还不完善,而且健全这些体制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选人用人水平,切实选好用好人才,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人用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执政能力是一个大概念,不仅包含决策能力、管理水平、办事效率,也包含理论水平、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还包含作风方面的内容。
因此,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选人用人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德才兼备是党的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
德、才是干部素质的两个方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强调的是思想、品行,才强调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
德才兼备要求干部既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德才兼备是辩证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在选人用人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既要防止重德轻才的现象,也要防止重才轻德的倾向。
第一,在才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德放在第一位。
德决定才的使用方向。
才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效用,完全取决于德的好坏优劣。
德好,才就能为人民造福;德差,才就会危害党的事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不仅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反而会严重削弱党的执政能力。
在新世纪新阶段,看干部的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看是否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廉洁从政。
第二,在德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才放在第一位。
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高尚的德,还必须有才,才强,执政能力强;才弱,执政能力弱。
看干部的才,主要是看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怎么样。
在这些总的要求下,对于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的才还应有具体的要求。
第三,在德、才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要把优化结构放在第一位。
实践证明,所有成员的素质、能力都很优秀的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一定都强,而是结构合理的强,结构不合理的弱。
因此,当德、才都很优秀的时候,选用谁不选用谁,主要应当看班子结构优化的需要。
三、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第一,要牢固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
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是选贤任能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就是适应当今时代要求,始终坚持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用人观;就是适应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用人观;就是坚持党的干部路线,贯彻落实德才兼备原则的用人观。
具体来说,一是树立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的理念。
注重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评价干部,引导干部把心思用在科学发展上。
二是树立凭实绩选人用人的理念。
把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工作实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以实绩定上下、论奖惩,让能者有舞台、贤者有机会,使那些安于现状者思想“不安”、四平八稳者位子“不稳”。
三是树立重公论选人用人的理念。
把干部的评价考核权交给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用群众的意愿抑制少数人的意志。
四是树立“因位择人”的选人用人理念。
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腐观念,根据事业需要选用干部,做到唯才是举,人岗相适。
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既要用好“望远镜”,深入考察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发展潜力,又要用好“显微镜”,认真负责地考察分析和核实各种反映,实事求是地对待干部;同时,要注意不用“有色镜”,不先入为主考察评价干部;不用“老花镜”,破除陈旧的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第二,要切实扩大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
扩大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是提高选人用人水平,防止和消除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一是要高度重视干部的推荐提名。
二是要认真落实集体决定权。
三是要加大公开选拔工作力度。
四是要改革选举办法。
第三,要以公道正派的作风选人用人。
公道正派,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选人用人者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是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的客观要求。
公道是做事之标准,正派是做人之准则。
公道50是一种社会评价,正派是一种自身追求。
公道来自公心,正派源于正气。
对选人用人者来说,公道正派是选贤任能的必备素质,又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
以公道正派的作风选人用人,就是要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坚持选人为公、用权为民。
要建立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选人用人行为规范,使公道正派成为一种纪律约束,体现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落实到选人用人的各项制度中。
做到公道正派,关键是要心底无私,廉洁从政。
守住了这条线,做到公道正派就不难,选人用人也就出不了大问题。
要强化对选人用人者的教育,加大监督惩处的力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工资待遇问题,为选人用人者廉洁从政、公道正派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培养和选拔优秀青年人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做好培养选拔优秀青年人才的工作,解决好接班人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党的各级领导层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关系大局、关系长远的一个战略问题。
要做好青年人才的选拔工作,就必须有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特别是要引起党政一把手、共青团领导和广大组织人事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善于识别和大胆起用优秀青年人才。
要坚决抛弃妨碍识别和起用优秀青年人才的各种陈旧落后思想与私心杂念,真正确立符合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和党的干部路线的用人观念;认真研究古今中外选人用人的成功经验,努力把握选人用人的内在规律,拓宽用人视野,敏锐地发现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既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把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对那些特别优秀的青年人才,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切实加大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工作的力度,特别是注意选拔胜任重要领导岗位的青年人才。
严格掌握选拔任用标准,采取过硬措施,抓紧把大批优秀青年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同时,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尽快形成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快车道”。
第三,把握青年人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
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教育,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根据他们的特点,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加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教育管理三个基本环节上下工夫,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