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特殊的尺子——“头”
- 格式:docx
- 大小:321.29 KB
- 文档页数:1
——基于《神奇的尺子》拓展课的思考心动点燃,行动助推——基于《神奇的尺子》拓展课的思考【主题阐述】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量一量,比一比》,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测量的知识和测量的技能。
但是笔者在上完二上的内容后,对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但从中发现: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测量,但是当遇到断尺或者刻度不全的尺子时,就会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正确的测量。
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学生已经学过了使用尺子,但是他们真的会用尺子吗?遇到断尺或者刻度不全的尺子,他们真的会用吗?基于教材知识,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拓展课程,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下文便是笔者的实践和思考。
【课例描述】一、巧编绘本,引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微课出示:国王:我的朋友,我想让你帮我设计一把天下独一无二的尺子来测量布的长度。
赛格:什么样的尺子?国王:一把用纯金打造的,用4颗无价的红宝石做刻度,能测量1米,2米,3米长度的尺子。
[评析]巧妙地编撰绘本,将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绘本任务驱动,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又激起学生探究的强烈兴趣。
二、尺子初探,孕伏解决问题的意识1.明确测量与减法的关系师:用这把尺子,能量出哪些长度的布呢?是怎么量的呢?生1:1米,2米,3米,4米,5米。
1米是0到1。
(1)记录:是的,你把0看做起点量到1,我们用数学的方法记作:1-0。
除了这样,还有怎么样可以得到1米?生1:2-1,3-2。
(2)引导:那2米、3米是怎么测量的呢?4米、5米怎么得到呢?师:像上面这样的1米、2米、3米,都是一次性测量出来的。
而你这样的4米、5米都是两次或更多次测量出来的。
后面我们的研究都是要求像这样一次性测量出来的。
[评析]沟通了测量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复习了课本上测量的知识,并明确了什么是一次性测量,为后续探究作了铺垫。
2.探究拿走一颗宝石微课出示:这没什么难度,我改变主意了,我要拿走一颗宝石,你得让这把尺子还能一次性测量出这些长度才行。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
一、认识厘米和米《身上的“尺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它是我们身上的一种“尺子”,大约是1米多一点长。
现在我们来尝试用一庹这个“身体尺”来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请大家站到墙边,把头贴在墙上,然后用一庹这个“身体尺”来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测量完毕后,我们把数据汇总起来,看看谁最高,谁最矮。
第二次测量:比较“身体尺”的长度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一下不同“身体尺”的长度。
请大家用一拃、一庹、一拳长、一脚长、一步长这五种“身体尺”来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然后把数据汇总起来,看看哪种“身体尺”最准确。
第三次测量: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现在,我们来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请大家用一拃、一庹、一拳长、一脚长、一步长这五种“身体尺”来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体的长度,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然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数据,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2第二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复“身体尺”的使用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研究了哪些“身体尺”,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还记得怎样用“身体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请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2【讲授】运用尺子进行测量,减少误差我们在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首先,要保持尺子与被测量物体平行,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其次,要注意尺子的位置,避免产生误差。
最后,要尽量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练】运用尺子进行测量现在,我们来练一下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子,分别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体的长度,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然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不同同学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数据,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
4【总结】身体尺与尺子的优缺点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身体尺”和尺子在测量中的优缺点。
身体尺方便、快捷,但不够准确、不够统一;尺子准确、统一,但使用起来相对麻烦。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 100、101 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学会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知道自己身体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对物体进行长度测量和估计。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方法、发现规律、综合应用的探究过程。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自己身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软尺、卷尺、直尺、题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米尺、直尺、软尺…)2.揭示课题: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测量工具就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当场试一下)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吗?其实,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较为固定的长度也可以看做一把把的“小尺子”,用这些“小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
(板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找一找,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上的“小尺子”(1)上节课我们测量出了一拃的长度,还记得怎样测量的吗?学生说后课件出示: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大家伸出一拃,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拃大一些)用拃做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你们的身上还有这样的尺子吗?分别在哪里呢?找找看。
预设学生回答: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
(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2)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一庹: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大班数学活动身上的尺子教案及反思示例文章篇一:《大班数学活动身上的尺子教案及反思》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一场超级有趣的数学冒险,探索一下我们身上那些神奇的尺子!活动开始啦,我站在大家面前,神秘兮兮地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的身体上就藏着好多尺子呢!”小朋友们都瞪大眼睛,一脸疑惑地看着我,纷纷摇头说:“不知道呀!”我笑着说:“那咱们一起来找找看!”我先伸出自己的一拃,说:“看,这就是我的一拃,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大家也来量一量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呀!”小朋友们马上兴奋地伸出小手,认真地量起来。
“哎呀,我的一拃有15 厘米呢!”小明大声说道。
“我的才12 厘米!”小红着急地说。
我笑着问:“那为什么大家的一拃长度不一样呢?”小朋友们都皱着眉头想啊想。
接着,我又让大家用自己的步来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小朋友们像一群欢快的小兔子,在教室里蹦蹦跳跳地量着。
“我走了18 步!”小刚喊着。
“我走了20 步!”小芳也不甘示弱。
我又问:“那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呢?”小朋友们又陷入了沉思。
然后,我们还一起用胳膊来量黑板的宽度。
这时候,调皮的小辉说:“老师,我的胳膊太短啦,量不了!”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在活动中,小朋友们可积极啦,你一言我一语的。
“老师,我发现我的步长比一拃长好多呢!”“老师,我觉得用身上的尺子量东西好有趣呀!”活动结束后,我坐下来反思这次的数学活动。
我觉得小朋友们在活动中真的很投入,他们积极地探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比如,在让小朋友们测量的时候,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比较,有些小朋友可能还没完全明白。
我想,下次再进行这样的活动,我应该更有耐心,给小朋友们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他们不仅仅是知道身上有尺子,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怎么才能更准确地测量。
总之,这次的活动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小朋友们的心里种下了对数学探索的兴趣,我相信,以后它一定会发芽长大!示例文章篇二:《大班数学活动身上的尺子教案及反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身体可神奇啦,它藏着好多好多的尺子呢!今天呀,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探索探索我们身上的尺子。
二阶段活动探究,获取新知测量项目2、探究测量方法,分组测量1号同学的一拃和一庹。
小组分工合作要求:(1)想办法量准确,减少误差。
(2)读数、记录要准确。
3、分组测量,教师巡视指导4、集体交流测量方法,感受合作重要性。
预设:(1)汇报一拃的测量方法板书:直尺(2)汇报一庹的测量方法找出两组同学的方法进行对比,突出合作。
预设1:独立测读要求分组测量交流测量方法预设1:用软尺量,体现合作。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起点、终点、读数预设2:用直尺量,不同测量工具的选择。
优化测量方法。
出示合作测量的图片量预设2:分工合理,全员参与按点1:你们喜欢哪组的方法?为什么?按点小结:我们怎么做才能保证量准确呢?请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再量一量1号同学的“一庹”,检查一下数据是否准确。
5、继续合作,完成测量通过操作、讨论,大家已经掌握了测量方法和步骤,下面就请小组同学合作,为小组其他成员测量出一拃和一庹的数据,并作好记录。
小组分工合作要求:(1)想办法量准确,减少误差。
(2)读数、记录要准确。
汇报方法1、独立测量2、分工合理,全员参与读要求分工合作测量按点1:你们喜欢哪组的方法?为什么?(3)注意分工合作。
6、汇报结果。
哪个小组敢上来汇报一下自己测量的结果?汇报结果第三阶段拓展运用,学以致用1、确定测量物体知道了我们身体尺的大小后,就可以利用它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大家有没有想测量的物体?(指名说一说)最后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体:黑板的长、教室的长、课桌的长、门的宽度、空调的宽度等。
2、选择“身体尺”进行测量、计算现设按点2:要测量你选择的物体,用哪一种“尺子”来测量呢?①一拃②一庹学生分组活动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
3、汇报交流,实物投说一说想测量的物体确定要测量的物体测量计算按点2:要测量你选择的物体,用哪一种“尺子”来测量呢?①一拃②一庹分组活动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
汇报交流《身上的“尺子”》教学反思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教案崔小宁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中的有趣现象,从数学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
2、在获得自己的一拃、一步等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中的有趣现象,从数学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
教学方法:测量法估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皮尺、彩带、剪刀。
课前研究:1、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了解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头长、一拃长、一步长、脖子一周长、腰一周的长、双臂平伸的长、身高分别是指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记录时可以用文字记录,还可以画图记录,也可以自己创造记录方法)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头长:一拃长:一步长:脖子一周长:腰一周的长:双臂平伸的长:身高:2、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你的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头长、一步长、脖子一周长、腰一周的长度、身高,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一、课前小故事《郑人买履》二、复习并整理有关测量的知识。
师:同学们,关于测量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呢?1.测量的方法。
2.长度单位及换算。
3.如何选择测量工具,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练习题:有关测量长度的题目。
三、动手测量,探究秘密。
1.回顾课前小研究,初验规律。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自己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长进行了测量,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师:观察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呢?生:我发现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长差不多。
2.动手操作,探究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师:原来,在我们身体上,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长差不多。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我们身体上还藏着哪些数学秘密。
(出示课题)师:课前,老师还让大家对身体上一些部位的长度进行了研究和测量,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说一说头长、一拃长、一步长、脖子一周长、腰一周的长、双臂平伸的长、身高分别是指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你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事先训练小组长安排小组成员交流的次序和全班交流的形式;)小组交流。
人身上的“尺子”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假如你“一拃”的长度为10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70厘米。
如果你每步长30厘米,上学时,数一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身高也是一把尺子。
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
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
要是你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
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
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x身高+人影长。
这是为什么?你若学过比例就—定明白。
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到前面的山还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
声音每秒能走331米,那么你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学会用你身上这几把尺子,对你计算一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
同时,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它也会为你提供方便。
很多人以为自己是数学天才,直到遇见了极限反比例函数是大家接触最早和最熟悉的函数之一,它的函数解析式是y=k/x(k 为常数,k≠0)。
我们利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就可以画出它的图像,如下图所示:根据函数的图像可知,在k>0情况下的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中x的值无限变大,大到无穷的时候,曲线就不断向x轴靠近,换句话说y的值逐渐向“0”靠近;或者是y的值无限变大,曲线就不断向y轴靠近,x的值逐渐向“0”靠近。
此时,有些人就会产生一些疑问,当这个x的值取到非常大、非常大、非常大的时候,y的的值和“0”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会相等吗?对于类似这样的疑惑,我们从现代数学“极限”的角度出发,就很好回答,但在几百年前,像这样的问题在当时却属于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我们知道,对于某一个函数,假设其中的某一个变量x,它在无限变大(或者变小)的这一变化过程中,导致另一个变量y逐渐向某一个确定的数值m不断地靠近,不过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不断的接近“m”,却永远都无法跟“m”重合。
身高与肩膀的测量
数学中特殊的尺子——“头”
暑假时,我读了王老师推荐的《数学童话集》、《马小跳学数学》等书,这些书让我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很好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读完这些书后,我认识到了我们人类身体上也有数学奥妙,比如“尺子”,让我想到了二年级时学的“拃”,它就是一把很好的尺子。
不过人体上还有一把尺子,它就是头,我让它当尺子,不过我先用了小木棍来测量了头,以小木棍当头来测量了下自己的身体,身高约等于6个头,手的长度约等于2个头,腿的长度约等于3个头,肩膀的宽度约等于1个头。
这方法可以利用到画人物图当中来,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哦!
其实,每个人只要放下浮躁的心情,静下心来认真观察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可以发现数学正围绕着我们呢! 上肢的测量 下肢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