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矩阵控制的稀土萃取优化控制平台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6
稀土提炼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策略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在各行各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稀土提炼工艺作为一项涉及稀有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同样需要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本文将探讨稀土提炼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策略,分析其应用现状、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自动化控制在稀土提炼工艺中的应用现状自动化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并利用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进行实时调节和反馈。
在稀土提炼工艺中,自动化控制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输送和储存自动化控制:利用自动化设备对原料进行输送和储存,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2)反应过程控制自动化: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PH值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调节,确保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产品分离和提纯自动化控制:借助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稀土产品的快速分离、净化和提纯,提高产品品质和产能。
2. 自动化控制在稀土提炼工艺中的优势自动化控制在稀土提炼工艺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控制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化、高效化,减少非生产时间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减少人工操作风险:自动化控制能够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员意外伤害风险,提高生产安全性。
(4)降低生产成本:自动化控制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
3. 自动化控制在稀土提炼工艺中的挑战自动化控制在稀土提炼工艺中也面临一些挑战:(1)工艺复杂度:稀土提炼工艺通常涉及多种化学反应和分离步骤,工艺复杂,需要针对不同反应步骤和条件进行精确的控制。
(2)传感器选择和可靠性:由于稀土提炼工艺涉及的化学物质和条件特殊,传感器的选择和性能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保证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稀土萃取过程中给料流量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关贵清;肖顺根;林建平【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12)003【摘要】Heavy rare-earth reserved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re numerous,but rare earth enterprises generally exist low-level automation of the feeding flow in rare earth extraction process.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paper proposes a scheme with the C8051F310 microcontroller for the controller,the digital flow valve for the actuator,the turbine flow-meter for the detection device.We design the key display module,the power-down protection module,the stepper motor drive module,the low voltage power module and the high voltage relay start module hardwares.We realize the Fuzzy-PID algorithm including the fuzzification,the fuzzy rules and reasoning and thepared with a classical PID algorithm,the proposed Fuzzy-PID control algorithm can be applied to this system.%针对江西赣南稀土企业普遍存在稀土萃取过程中给料流量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状况,提出了以C8051F310单片机为控制器,数字流量阀为执行机构,涡轮流量计为检测装置等为一体的设计方案.设计了按键显示模块、掉电保护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低压电源模块和高压继电器启动模块等硬件电路,实现了包括模糊化、模糊规则及推理和反模糊化的Fuzzy-PID算法的设计.与经典PID相比,Fuzzy-PID控制算法应用于该系统中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总页数】7页(P292-298)【作者】关贵清;肖顺根;林建平【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系,福建宁德352100;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350007;宁德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系,福建宁德352100;宁德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系,福建宁德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9【相关文献】1.一种适用于稀土萃取车间的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设计 [J], 黎翻;曾阳庆;吕丞;甘家毅;利天军;韦世强2.稀土萃取模糊PID恒压给料流量控制 [J], 逄启寿;罗璇3.稀土萃取过程智能控制系统 [J], 王霞;李健;张肃宇;柴天佑4.稀土萃取中模糊自调整PID的给料流量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J], 贺琳;李忠虎5.稀土萃取中模糊自调整PID的给料流量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J], 李爱莲;刘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态矩阵控制的稀土萃取优化控制平台稀土元素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稀土萃取过程复杂且难以精确控制,这给稀土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稀土萃取的效率和质量,动态矩阵控制技术应运而生,构建了专门的稀土萃取优化控制平台。
稀土萃取是一个涉及多相、多组分的复杂分离过程。
在传统的萃取操作中,往往依靠经验和固定的操作流程来进行控制,这种方式存在着控制精度低、响应速度慢、难以适应工艺变化等问题。
而动态矩阵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
动态矩阵控制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系统的阶跃响应模型进行预测和控制。
通过对稀土萃取过程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的输出值,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值进行优化控制。
这一过程就像是为稀土萃取过程装上了“智能大脑”,能够实时感知工艺参数的变化,并迅速做出调整。
在稀土萃取优化控制平台中,数据采集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收集诸如温度、压力、流量、浓度等关键工艺参数。
这些数据就像是原材料,为后续的控制算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是利用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算法会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的输出,并计算出最优的控制策略。
例如,调整萃取剂的流量、搅拌速度、相分离时间等操作参数,以实现最佳的萃取效果。
为了实现高效的控制,平台还配备了强大的硬件设施。
高性能的计算机服务器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确保控制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同时,可靠的通信网络将控制指令迅速传递到现场的执行机构,如调节阀、电机等,实现对工艺过程的实时控制。
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动态矩阵控制的稀土萃取优化控制平台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大大提高了稀土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其次,通过优化操作参数,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原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平台的自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Cyanex923萃取稀土热力学、动力学及界面现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引言:稀土元素在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因其稀有和独特的性质而备受关注。
稀土元素在地质和环境中的分布相对较稀少,因而提取和分离稀土元素变得至关重要。
其中化学萃取是已发展的提取技术之一,而萃取剂对稀土元素的选择性和效率决定了萃取的优劣。
Cyanex923是一种广泛用于提取稀土元素的萃取剂,其选择性和效率已得到许多测试和研究。
本项目旨在深入研究Cyanex923萃取稀土元素的热力学、动力学和界面现象,以进一步了解Cyanex923萃取稀土元素的原理和优化条件,提高稀土元素的提取效率和质量。
研究内容:1. Cyanex923与稀土离子之间的热力学行为研究:用等摩尔焓法测定Cyanex923在稀土离子萃取中的焓变值,推导Cyanex923与稀土离子之间的活度系数,进而研究其选择性、分离效率等。
2. Cyanex923提取稀土元素的动力学研究:通过实验观察Cyanex923提取稀土元素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反应机理,考察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
3. Cyanex923界面现象的研究:通过界面张力、表面质量测定、垂直盘法等方法探究Cyanex923与稀土离子之间的界面现象;研究胶体粒子在Cyanex923溶液中的行为及其对稀土元素提取的影响。
预期结果:1. 研究Cyanex923与稀土离子之间的热力学行为与动力学行为,掌握其选择性、分离效率等的影响因素;2. 研究Cyanex923界面现象,深入探讨Cyanex923分子与稀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3. 为Cyanex923提取稀土元素提供科学测试依据;为稀土元素提取与纯化提供更有优势的提取剂。
计划安排:第一年:1. 建立提取剂Cyanex923的纯化方法;2. 测定Cyanex923在稀土元素萃取中的焓变值,推导活度系数;3. 研究Cyanex923提取稀土元素的平衡特性和选择特性。
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一、背景稀土是一类极为珍贵的矿产资源,其在国防、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光学、冶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稀土资源的极度稀缺,加上长期以来的滥采滥用,导致我国的稀土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耗竭危机。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我国的稀土资源,必须严格控制稀土的开采、冶炼和分离总量,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制定,旨在规范和引导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稀土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浪费,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控制指标的内涵与要求1.控制指标的内涵: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稀土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分离总量设定的限制标准。
2.控制指标的要求:控制指标应当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制定指标的原则1.可持续利用原则:控制指标的制定应当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稀土资源为出发点,确保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整体规划原则:控制指标的制定应当符合国家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协调各地资源开采的平衡分布。
3.科学决策原则:控制指标的制定应当坚持科学决策、依法依规,合理确定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总量。
五、指标的制定方法1.调研分析:对全国范围内的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掌握资源的存量和分布情况。
2.专家论证:邀请相关专家对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总量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控制指标。
3.政策制定: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分离控制指标。
六、指标的具体内容1.开采控制指标:根据稀土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合理确定各地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开采总量,杜绝盲目开采。
2.冶炼分离控制指标:根据稀土资源的冶炼分离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各地的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防止过度冶炼分离。
稀土萃取中模糊自调整PID的给料流量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给流量作为稀土萃取的重要流程,对于稀土萃取的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升稀土萃取过程汇总给料流量控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本文旨在从PID模糊自动调节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PID系统进行优化,进一步增强稀土萃取给料流量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促进稀土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满足实际社会经济发展对稀土生产的客观要求。
标签:稀土萃取;PID;模糊自调整;给料流量智能控制0 引言我国作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不仅稀土资源的储量十分巨大,并且稀土资源种类丰富,重、中、轻品类齐全,在世界稀土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稀土在生产过程中仍旧存在产品质量较低、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技术人员着手进行稀土串级萃取理论的优化,对给料流量进行有效控制,改变过去稀土萃取过程中破碎化,实现了稀土萃取的可控性[1]。
实现给料流量的科学高效控制,需要先关技术的支持,由于大部分的技术被一些国家或者企业所垄断,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并投入到生产之中,因此我们将模糊自调整控制体系与给料流量控制工作之中。
以模糊自调整体系为基础,对PID给料流量工作进行优化与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给料流量控制的智能性与高效性,保证了我国稀土萃取的质量与水平,促进了稀土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
1 PID给料流量系统与数学模式构建分析对PID给料流量系统以及数学模式构建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清稀土萃取过程中给料流量控制的重点要求与核心环节,实现模糊自调整PID给料流量系统的构建。
为了保证稀土萃取工作的质量与水平,通常情况下PID给料流量系统的控制精度应控制在29-31L/min的范围之内。
PID给料流量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相似,由控制器、执行装置、反馈设备等几部分组成,在运行的过程中,根据稀土萃取过程中对原料的使用需求,对控制器的运算速度进行调整,执行装置根据相关指令对传送设备以及电机驱动阀门进行调节,反馈设备则不断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实现给料流量的实时监控,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2]。
动态矩阵控制的稀土萃取优化控制平台
董云彪鞍山市自来水总公司
动态矩阵控制(dynamicmatrixcontrol,DMC)算法是一种基于对象阶跃响应预测模型、滚动实施并结合反馈校正的优化控制算法,是预测控制算法之一,由卡特勒等于1980年提出。
DMC算法适用于渐进稳定的线性对象。
由于该算法比较简单,计算量比较小,鲁棒性强,近年来已在冶金、石油、化工等工业过程控制中得到十分成功的应用。
工业过程控制通常是由许多互相作用的变量组成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而常规的DMC算法是基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的。
因此,许多学者自然地将其推广到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有采用将单变量DMC算法直接推广到多变量系统的MDMC方法;有通过变量之间关联预测设计,建立在解耦基础上的多变量DMC方法等。
余世明等针对多变量有约束的DMC问题,以输出预测值于未来参考轨迹序列误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性能指标,通过线性化处理使其转换化为目的规划问题从而使在线滚动优化变得异常容易,并可充分利用全部操作变量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
查星宇等针对工业现场犹豫条件的限制,很多过程变量所需的检测频率不一样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频率多变量DMC算法,并且进一步用DMC方法推导多频多变量系统的预测方程、最优控制律及系统的内膜结构。
牛玉翔等针对高温力学材料试验机加热炉两通
道相互耦合的问题,提出了多变量预测前馈补偿解耦DMC算法,并用线性时不变原理把该算法中需求解得2M元线性方程转化为只需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使计算量大为减少。
针对实际多变量预测控制算法中存在的离线计算复杂、实时性较差等问题,金福江用大系统关联估计的思想。
提出了基于关联估计的递阶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造纸机中,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最优控制,DMC则采用了启发式优化的概念,允许设计者自由地选择优化性能指标的形式以及控制器参数。
由于控制器参数较多,且参数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不同参数的组合会极大地影响控制效果,因而非经验缺乏的设计人员带来了极大困难和挑战。
传统设计方法大多是凑试与仿真结合,因此难以获得最佳参数组合,不能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针对DMC控制存在的设计参数选取困难问题。
席裕庚以单变量DMC算法为例,给出了DMC参数选取的一般性原则以及他们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定性影响。
陈立等通过对于约束DMC的设计参数进行在线寻优,由优化结果来计算实际控制作用,这增加了系统处理各种约束的能力,改善了系统性能。
罗刚等以SISO控制系统为例提出用满意度衡量某一组参数质量的优劣,并以遗传算法进行搜索的DMC参数满意优化的方法。
DMC是一种综合性能很好,特别是鲁棒性相当强的控制算法。
目前有关DMC鲁棒性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基于状态方程表示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上进行的,其研究成果不但引入了较强的数学条件。
而且大部分结论是定性的另一种方法则是将DMC算法变换成等价的内膜结构。
舒迪前给出了DMC算法的内膜控制(IMC)结构及其统一格式。
将DMC转换到内膜控制框架下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鲁棒性分析,从内膜控制结构和最小化实现形式出发,分析了其预测控制系统的闭环性能。
给出了系统动态性、抗干扰性、鲁棒性与设计系数的解析关系。
罗中良对预测控制中的内膜控制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将动态矩阵控制化为内膜控制结构,由动态矩阵控制多项式得到其重要的稳定性结论。
对稳定的动态矩阵控制器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动态矩阵控制领域迄今还没有完整、系统的结果,这主要由于:(1)由于DMC采用非最小化对象模型,其闭环系统方程阶次高,且由于系统的可调参数比较多,因而难以用解析的方法直接对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进行分析;(2)状态空间描述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但动态矩阵控制中研究的大多是输入输出模型描述的对象;(3)动态矩阵的特殊性也给分析稳定行和鲁棒性带来困难,他的反馈信号已由普通负反馈中的输出全反馈结构变为模型失配合扰动估计量的反馈,因而从普通负反馈结构中发展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动态矩阵结构中。
总之,由于缺乏细听、统一的框架,无论是基于参数模型的算法。
还是基于非参数模型的算法,稳定性、鲁棒性的研究一直是动态矩阵控制研究的薄弱环节。
基于对象阶跃响应模型的动态矩阵控制是复杂工业控制系统优化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相对于
常规。
ID控制具有更多适合工业环境的优点:(1)建立模型方便:采用工业过程中较易得到的对象阶跃响应曲线,过程的描述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获得,不需要深入了解过程的内部机理;(2)采用了滚动优化策略,即在线反复进行优化计算,滚动实施。
使模型失配、畸变、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及时得到弥补,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效果;(3)采用模型误差反馈校正,克服了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由于DMC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在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过程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极大地成功。
受其潜在的巨大的经济效益驱使,一些有实力的公司推出了预测控制工程软硬件产品,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以美国艾斯苯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控制器DMC。
lus为代表的DMC控制器已在我国许多石化企业应用,使用效果十分显著。
如: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燕山石化公司的聚乙烯装置,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连续重整装置,齐鲁石化分公司石油一厂、呼和浩特炼油厂的催化裂化装置等。
在国外,许多大型炼油化工企业也采用了DMC。
lus控制器。
此外,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软件包中有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只需调用一个函数,就能实现相应的功能,方快捷、效率高。
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以及计算机仿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以后的算法研究上应紧扣DMC的预测模型、液懂优化和反馈校正这三大机理进行,主要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高精度的预测模型。
DMC是基于预测模型的控制,应用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是其基本特征。
随着模型概念的拓宽,任何取自过程的已有信息,且
能对未来动态行为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信息集合,都可以作为预测模型。
因而,预测模型的建立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对象的各种先验知识建立没有结构形式限制的高精度模型。
如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建立具有自学习推理等的只能预测模型;二十利用对象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建立多个不用结构和功能的预测模型。
并进行预测,基于某种综合优化指标,确立某个时段的优化控制方案。
根据多个并行预测结果综合确定预测值。
2.优化策略的研究目前多为无约束的二次型性能指标优化,实际问题则是多目标多自由度的优化问题。
为解决复杂工业过程中大量存在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多目标优化问题,在算法上应与遗传算法、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相结合,将它们引入到DMC中,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DMC算法,使DMC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得到适宜性、鲁棒性和最优性都比现有的算法更好的新的DMC算法。
3.建立有效的反馈校正方法。
由于对象的验钱信息部充分性,基于此类信息集合得到的预测模型用于在线预测时,起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一定存在预测误差。
预测误差越大,控制效果越差因而,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少预测误差。
除了建立高精度的预测模型,还需在过程运行中建立有效的反馈校正。
然而,在已有的反馈校正方法中,无论是在DMC中直接引入自校正机制,组成自校正预测控制器的方法,还是采用直接对模型误差进行预测和加权校正的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因此,进一步寻求卓有成效的误差校正方法,是一个值得
深入研究的课题。
虽然DMC得研究在理论定量分析方面有许多困难,但它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确实乐观的因此,赢加强对DMC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从而推动DMC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