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预测控制全面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01
模型预测控制(MPC)预测控制预测控制或称为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仅有的成功应用于工业控制中的先进控制方法之一。
各类预测控制算法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归结起来有三个基本特征:(1)预测模型,(2)有限时域滚动优化,(3)反馈校正。
这三步一般由计算机程序在线连续执行。
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预测过程模型的控制算法,根据过程的历史信息判断将来的输入和输出。
它强调模型的函数而非模型的结构,因此,状态方程、传递函数甚至阶跃响应或脉冲响应都可作为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能体现系统将来的行为,因此,设计者可以实验不同的控制律用计算机仿真观察系统输出结果。
预测控制是一种最优控制的算法,根据补偿函数或性能函数计算出将来的控制动作。
预测控制的优化过程不是一次离线完成的,是在有限的移动时间间隔内反复在线进行的。
移动的时间间隔称为有限时域,这是与传统的最优控制最大的区别,传统的最优控制是用一个性能函数来判断全局最优化。
对于动态特性变化和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复杂系统无需在全局范围内判断最优化性能,因此这种滚动优化方法很适用于这样的复杂系统。
预测控制也是一种反馈控制的算法。
如果模型和过程匹配错误,或者是由于系统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控制性能问题,预测控制可以补偿误差或根据在线辨识校正模型参数。
虽然预测控制系统能控制各种复杂过程,但由于其本质原因,设计这样一个控制系统非常复杂,要有丰富的经验,这也是预测控制不能预期那样广泛得到应用的主要原因。
预测控制适用于先进过程控制(APC)和监督控制场合,其控制输出作用主要是跟踪设定值的变化。
但预测控制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调节控制难题。
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的闭环优化控制策略,已在炼油、化工、冶金和电力等复杂工业过程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模型预测控制具有控制效果好、鲁棒性强等优点,可有效地克服过程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关联性,并能方便处理过程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中的各种约束。
预测控制算法种类较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可以用以下三条基本原理加以概括:①模型预测:预测控制的本质是在对过程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控制量加以优化,而预测是通过模型来完成的。
控制工程中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及应用控制工程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产品、设备和系统。
在控制工程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并根据预测结果来控制系统的行为,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
一、什么是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它将系统建模为一个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预测未来的系统行为。
根据预测结果,该技术可以生成一组控制器输出,以实现所需的控制目标。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系统,例如化工过程、电力系统、交通工具和机器人等。
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有许多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广义预测控制、序列预测控制和约束优化预测控制等。
这些实现方式都基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核心思想:根据模型预测未来的系统行为,并根据预测结果来决定控制器的输出。
二、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应用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应用案例:1. 化工过程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化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来控制反应器中的化学反应,并确保反应物以正确的比例混合。
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控制传送带上的材料,以确保材料以正确的速度和比例传送。
2. 电力系统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来调节发电机的输出,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控制供电网络中的电流和电压,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 交通工具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交通工具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将该技术用于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中,以实现更加精确的路线跟踪和避免与其他车辆的碰撞。
4. 机器人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还可以用于机器人的控制。
例如,可以将该技术用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以确保机器人沿着正确的路径移动,并避免与其他对象的碰撞。
三、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优缺点虽然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优点:1. 预测未来行为: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可以预测系统未来的行为,从而能够做出更好的控制决策。
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研究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在大型工业设备或生产线中,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设备间的协同控制以及数据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而模型预测控制技术(MPC)则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控制策略之一。
在本文中,将对MPC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和研究。
一、什么是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模型预测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动态模型的控制策略,通过对控制系统的建模和预测,获取未来时刻的状态变量信息,并根据控制目标和约束条件来制定合适的控制策略。
相比传统的PID控制方法,MPC技术能够在更为复杂的控制环境下保持优越的控制性能,如对非线性和时变系统的控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MPC技术能够协调多个节点之间的控制并实现全局控制。
通过建立多节点之间的动态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来协调各节点之间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二、MPC技术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MPC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如在制造业中,通过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对生产线进行协调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产品缺陷率。
在能源领域中,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和模型预测,来实现对复杂电网的稳定控制和动态调度。
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车辆控制、交通信号灯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
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MPC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形式: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在集中控制中,所有节点的控制信息都由中央节点来处理和计算,然后再将控制指令下发到各个节点。
而在分散控制中,各个节点独立地计算控制信息和控制指令,并相互协作达成全局控制。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根据具体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三、MPC技术的优劣势MPC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复杂的动态系统进行精确的建模和控制,并能够保证控制效果的最优化。
另外,该技术还能适应非线性和时变系统的控制,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模型预测控制实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法,它利用系统动态模型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MPC在控制系统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应用于多种复杂的工业控制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MPC的基本原理、工业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解和认识MPC的重要性。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
同时,可以说明每一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并为读者展示整篇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
此外,也可以简要说明每一部分内容的主题和目的,以便读者在阅读全文时能够有所预期。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提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以及整篇文章的导向和主题。
这部分内容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细节,但要呈现出整篇文章的框架和逻辑安排。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模型预测控制的介绍和分析,让读者对这一控制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对模型预测控制的原理、应用和优势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了解模型预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情况。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模型预测控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对模型预测控制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正文2.1 模型预测控制简介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是一种应用于动态系统的先进控制策略。
它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行为,并根据这些预测结果来实施控制动作,以实现对系统的最优控制。
MPC将系统的动态模型与性能指标相结合,能够在有限的控制时域内计算出最优的控制策略,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MPC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系统的动态模型进行预测,计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状态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这些预测结果来制定出最优的控制策略。
专题1作业
(1)简要介绍一下模型预测控制的原理、模型预测控制与基础PID控制回路的闭环实现框图;动态矩阵控制采用什么内部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原理:模型预测控制不仅利用当前和过去的偏差值,而且还利用预测模型
来预测过程未来的偏差值。
通过滚动优化来确定当前的最优控制策略,使未来一段时间内被控变量与期望值偏差最小。
系统输出的反馈校正用于补偿模型预测误差和其他扰动。
●闭环实现框图:
图1模型预测控制框图
图2基础PID控制框图
●动态矩阵控制内部模型:主要采用基于被控对象单位阶跃响应非参数模型。
(2)软测量包括哪几种类型?变结构控制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完整性控制方法?
●软测量:根据软测量模型的建模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机理建模(白箱建模)
⏹数据驱动建模(黑箱建模)
⏹混合建模
⏹非线性动态软测量建模
●变结构控制原理:在动态控制中,根据系统当时状态,以跃变方式有目的地不断变换,
迫使系统按预定的“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
变结构是通过切换函数实现的。
当系统的状态向量所决定的切换函数值,随着它的运动达到某特定值时,系统中一种结构(运动微分方程)转变成另一种结构。
其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图3变结构控制系统框图
●完整性控制方法:完整性控制是容错控制的研究热点,所谓完整性是指当系统中某些部
件失效后,系统仍能够稳定工作的特性。
基于该特性的控制方法即为完整性控制方法。
控制系统工程中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控制系统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模型预测控制技术(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控制系统技术。
它的特点是能够考虑系统未来的动态过程,从而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本文将对MPC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于控制系统工程的优点与局限性。
一、MPC技术概述MPC技术是指利用数学模型预测系统未来的动态过程,从而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使得系统在特定的性能指标下达到最优。
MPC技术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建模,预测和优化控制。
其中,建模部分主要是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数学模型;预测部分则主要是根据数学模型预测系统未来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优化控制则是根据预测结果来制定控制策略,使得系统在特定的性能指标下达到最优。
二、MPC技术在控制系统工程中的应用1. 非线性控制系统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MPC技术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
非线性系统较为复杂,很难通过传统的PID控制器进行控制。
而MPC技术可以根据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2. 多变量系统对于多变量系统来说,MPC技术也是比较适用的。
多变量系统通常涉及多个输入和输出,传统的PID控制器难以处理。
而MPC 技术可以同时考虑多个输入和输出因素,并且能够预测系统未来的状态,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控制策略。
3. 非平稳过程在非平稳过程中,传统的PID控制器往往无法对系统进行稳定控制。
而MPC技术可以对系统进行长期的预测,并且能够对未来的升降变化进行预测,从而使得系统在非平稳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控制状态。
三、MPC技术的局限性虽然MPC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量大MPC算法通常需要较大的计算量,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较高,因此在某些系统中可能不太适合使用。
2. 参数调整困难MPC技术的优化控制部分需要根据预测结果来进行控制策略的制定,但控制策略的制定与系统的性能指标密切相关,需要进行参数的调整。
自动控制中的模型预测控制自动控制是现代工业制造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而在自动控制中,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控制策略。
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被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并通过模型预测来制定控制策略。
MPC最早应用于化工过程控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现在,MPC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其他领域,如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能源领域等。
MPC的控制原理可以简单概括如下:首先,根据被控制系统的模型和已知的控制输入,预测被控制系统的未来变化情况,即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被控制系统的状态。
然后,在这些预测值的基础上,通过数学优化算法,确定最优控制输入。
最后,根据计算出来的最优控制输入来控制被控制系统。
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在不断预测和控制的反馈下,逐渐优化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MPC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对多个变量进行联合控制。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被控制变量,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进行独立控制往往会出现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控制精度不高。
而MPC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预测模型来综合考虑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闭环联合控制。
此外,MPC还具有非常高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它可以对被控制系统未来的状态进行预测,从而可以在控制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因外界干扰、系统漂移等因素造成的控制误差,从而保证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MPC还可以实现多目标控制,这就是说,它可以通过建立多个控制目标或者约束条件,来实现对系统多个方面的优化控制。
例如,在化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流量等多个变量,而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
采用MPC可以通过建立多个控制目标或者约束条件,对多个变量进行联合控制,从而实现多目标控制的效果。
MPC和其他自动控制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MPC需要建立被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且对系统的参数变化比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