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人性的复苏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6
人性的复苏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目标分解1. 理解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表现、性质2. 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主要的代表人物、作品及意义影响3. 分析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路德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2006年1月20日“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在北京世纪坛开幕,这次展览通过80件绘画、雕塑、和工艺品,展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前后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艺术的辉煌成就。
文艺复兴真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生”么?有哪些表现?它是如何解放人们思想的?另外,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与上帝对话的是什么?它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本课材料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学习方案,在资料丰富、人文底蕴厚重的学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主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一是教师通过归纳、概括当时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思想倾向,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
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作用可以让学生与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一起分析。
二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历史材料,将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放在14~16世纪欧洲社会发展潮流中分析背景、实质和作用。
重点把握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实质;作用可以作为课后小结。
三是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艺术风格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透过历史事物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是教师帮助学生利用分析联系的方法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性质,以及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和历史辩证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有关史实帮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内涵,以及其承担的反基督教文化的任务,使学生明白欧洲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进一步把人从基督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思想条件。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1)直接原因:基督教神权统治西欧。
第4卷第4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4,N o.4 2006年12月 J ournal of S outhw est Agri cu lt u ralUn ivers i ty(Soci al S ci en ce E diti on) Dec.2006y人性的复苏解析霍桑 红字 的人物薛 静,王庆光(重庆邮电大学外语学院,重庆南岸 400065)摘 要: 红字 表达的深刻含义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
文中从人性这个角度来诠释 红字 中3个主要的人物,探讨在清教的专制统治下,个人在自由与权威中的挣扎以及主人公在此压制下人性的发展,以此揭示作者霍桑本人的内心世界,即内心对爱的欲求以及呼吁人以极大的勇气抛弃虚伪、回归真实的人性。
关键词:人性;发展;回归;爱中图分类号:I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6)04-0179-04RES U SCI TAT I ON OF HUMAN I TYANALYSI S OF THREE CHARACTERSI N HAWTHORNE S T H E SCARLET LETTERXUE Ji ng,W ANG Q i ng-guang(Co llege o f F oreign L anguage,Chongqi ng U ni v ers it y of Post and Co mmunicati ons,N an an,Chongqi ng400065,Ch i na)Abstrac t:The sign ifi ca tion o f T he Scarlet Letter has been a controversy ever since it w as born.A na lyzi ng the three m ai n characters fro m t he perspective of hu m anity,th i s pape r probes i nto the deve l op m ent o f their hu m an ity and t he i ndi v iduals strugg le be t w een free-do m and aut hor ity under the severe oppressi on of Puritan i s m.It i s furt her disc l osed thatH aw tho rne,the w r iter o f the nove,l expresses h i s o w n w is hes:t he pursuit of love in h i s inner heart and h i s appea l for the d i scard i ng o f hu m an hypo crisy and the resusc itation of rea l hu m an it y.K ey word s:human i ty;deve l op m ent;resusc itation;love霍桑,这位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浪漫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以其深沉、凝重、忧郁、哀婉的笔触深深地吸引了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
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教案)第一章:文艺复兴的背景与起源1.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1.2 黑暗中世纪的结束1.3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1.4 意大利的城邦文化与艺术发展第二章: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2.1 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2.2 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2.3 宗教与世俗文化的交融2.4 个性解放与自由平等的追求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3.1 诗歌与戏剧的繁荣3.2 绘画与雕塑的艺术创新3.3 音乐与舞蹈的突破3.4 文学艺术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探索4.1 科学方法论的革新4.2 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4.3 医学与生物学的进步4.4 科学家代表人物及其成就第五章: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5.1 文化与思想的传播与演变5.2 现代教育制度的奠基5.3 资本主义与启蒙运动的兴起5.4 文艺复兴的局限性与反思第六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与思想家6.1 古典哲学的复兴6.2 人文主义哲学家的思想6.3 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发展6.4 哲学家的代表作品与思想影响第七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7.1 宗教改革的起因与背景7.2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兴起7.3 罗马天主教会的回应与改革7.4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第八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探索与探险8.1 地理大发现的启示8.2 航海家与探险家的成就8.3 新大陆的发现与殖民扩张8.4 探险精神对文艺复兴的影响第九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与文化9.1 女性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9.2 女性艺术家与作家的贡献9.3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变迁9.4 女性在文艺复兴中的影响与启示第十章:总结与反思:文艺复兴的意义与局限10.1 文艺复兴对人类文明的贡献10.2 文艺复兴的局限性与批评10.3 文艺复兴的传承与演变10.4 对文艺复兴的当代启示与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艺复兴的背景与起源难点解析:中世纪的结束并非一夜之间,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必修三专题六:2、人性的复苏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5题)《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漫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
”材料意在说明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2.(2011年11月泰兴市期中11题)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A.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人文主义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3.(2011年9月汕头市四校联考18题)14—15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名,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把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本性在于求知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4.(2012年1月长沙一模18题)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种主张A.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B.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5.(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17题)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6.(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5题)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
人性的复苏一文艺复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以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载体,介绍了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开展。
本节内容讲述的是“人”重新觉醒,人性开始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注意突出“人” 的地位和内涵的变化,将其放在本节的中心位置。
人文精神的开展历程,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住这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为讲深、讲透、讲活文艺复兴,到达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补充了历史教学情景的问题,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现实的人文素养和“自己”作为“现代人”是否达标的触动。
在教学的步骤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得出“人文主义”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外表上。
[过程与方法]围绕人性的启蒙这一主题,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进行联系和比照,发现这两次思想运动是如何批判神学思想和神权统治的,从而知道14世纪一一17世纪的人文主义诉求是在批判神权统治和鼓吹人性解放、思想自由中张扬开来的。
能够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的社会背景,从而明确一定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感受人文主义对人性的颂扬,尤其是要通过对莎士比亚和薄伽丘作品的诵读,理解和崇仰人间的仁爱、友谊、高尚和尊严。
通过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的学习,看到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一种状况:教会的腐败和罪恶笼罩着欧洲。
宗教改革传播和开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让人摆脱了神权统治。
一、教案概述人性的复苏—文艺复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3. 引导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教学难点:1. 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思想、艺术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文艺复兴的PPT、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料。
学生:预习相关章节,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意大利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2. 讲解:介绍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及其主要特点,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4. 讲解:详细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思想、艺术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6. 总结:强调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贡献。
2.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如《神曲》、《蒙娜丽莎》等。
3. 思考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思想、艺术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研究文艺复兴作品时的兴趣和收获,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和技术进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2. 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
3. 引导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对科学和技术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技术的主要成就。
2. 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教学难点:1.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