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复习提纲班别: 姓名: 学号:考纲:1、质量的概念2、物质的物理特征、属性、物质的分类3、密度的概念4、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5、密度概念与物理现象6、天平和量筒的使用7、质量和体积的测量8、物质密度的测量9、新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知识点: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1. ⑥注意事项: A 不能超过称量范围 ;B 加减砝码要用 镊子 ,且动作要轻;C 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直接 放在托盘上。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ρ m V = V m ρ = V m ρ=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
《我们周围的物质》知识点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例如:玻璃杯这个物体是由玻璃这种物质组成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一根眼睫毛的质量约1mg,30粒大米的质量约1g,,15个鸡蛋的质量约1千克,一头大象的质量约5吨,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克,一个兵乓球的质量约为几克,一只母鸡的质量约为2kg, 一张课桌的质量约为10kg.一升水的质量约为1kg3天平的使用方法A 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 移:使用前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C 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处,这时横梁平衡。
(螺母反针法)D 称:左物右码(先大后小的放砝码)E 读:砝码加游码的数值(如果是左码右物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数值)F 收:砝码放回盒子里时先小后大注意;如果天枰调节后,若托盘互换或天平移动了位置,这时要重新调节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可以超过天平能称量的最大质量,也不能小于天平所能测量出的最小质量保持天平托盘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或有腐蚀的物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取砝码时切忌不可以用手4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将一容器放入天平左盘,称其质量a向容器内倒入被测液体,称其总质量b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c=a-b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6属性是指物体本身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特性是外部条件不变时所具有的一种性质但外部的条件变化时特性也随着变化7密度单位是kg/m38p=m/v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量原理:测量物体密度时只要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的体积v,运用密度公式p=m/v,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2)测固体体积的几种体积形状规则的固体利用数学中的体积公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算出其体积。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物体的形状- 定义常见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描述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
1.2 物体的比较- 比较物体的重量、体积、高度等。
- 排序物体:按照重量、大小、高度等。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食物与营养- 认识常见食物:蔬菜、水果、肉类、粮食等。
-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2.2 生活中的能量- 理解能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热能等。
- 探索能量的转化:摩擦生热、水力发电等。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3.1 天气与季节- 认识天气现象:晴、雨、风、雪等。
- 了解季节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
3.2 保护环境- 了解环境问题:污染、资源浪费等。
- 研究环保知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第四单元:科学探索4.1 观察与实验- 研究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记录数据等。
- 进行简单实验:光的折射、水的沸腾等。
4.2 科学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 研究创新思维: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方法等。
第五单元:我们与自然5.1 动植物的世界- 认识常见动植物:动物、植物的特点。
- 了解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5.2 自然界的规律- 研究自然规律: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等。
- 探索自然现象:彩虹、地震等。
希望这份复提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本学期的科学知识。
祝研究进步!。
我们周围的物质知识点在我们周围,无论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还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物质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我们周围常见的物质知识点,包括化学物质、材料和资源等。
一、化学物质1. 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参与者。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和使用水,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对于水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
2.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它还参与了许多化学反应,如燃烧和呼吸过程中的氧化反应。
3.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在大气中存在,并且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二氧化碳还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到重要角色,是植物和动物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材料1. 金属: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导电性和导热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物体,如家电、车辆等,都由金属制成。
2. 塑料:塑料是一种由合成材料制成的轻质材料。
它具有可塑性和耐用性,并被广泛用于包装、建筑和制造各种产品中。
3. 玻璃: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具有透明和抗腐蚀的特性。
我们常见的窗户、眼镜和瓶子等制品都是由玻璃制成的。
三、资源1. 石油: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然而,石油资源有限,我们需要寻找替代能源来减轻能源压力。
2. 水资源: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用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灌溉,还是许多工业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包括金、银、铜、铁等金属矿石,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
这些资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物质是我们周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资源,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
今天,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材料和资源,但实际上,物质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
我们周围的物质知识点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物质的世界中,从空气、水和食物到建筑材料和电子设备,物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我们周围常见的物质,并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1. 空气:空气是我们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由氮气(78%)、氧气(21%)和一小部分的其他气体组成。
空气对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我们呼吸着其中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空气还参与了许多反应过程,如燃烧和腐败。
此外,空气在航空和气象预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本要素。
它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H2O)。
水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各种形式,包括液态、固态(冰)和气态(水蒸气)。
水不仅是我们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还用于农业、工业、发电和卫生等方面。
此外,水还具有许多特殊性质,如高比热和卓越的溶剂能力。
3. 金属:金属是一类常见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铁、铜、铝和锌是最为常见的金属。
金属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包括汽车、建筑材料、电子设备等。
金属还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其形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的过度暴露可能导致对人体健康有害,如铅和汞等重金属。
4. 塑料: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具有轻质、耐用和易加工等特点。
塑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医疗和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塑料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塑料污染和可降解性问题。
因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替代塑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5. 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主要组成部分,是在纤维素的酶作用下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复杂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和生物降解性,因此在纸张、纺织品和生物燃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纤维素还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如木材和秸秆等。
6. 石油和石化产品:石油是一种由地下生物化石经过地壳运动和热解形成的混合可燃液体。
石油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它不仅用于能源生产(如汽油和柴油),还用于化学工业生产(如塑料和肥料)。
九年级《我们身边的物质》期末复习提纲九年级《我们身边的物质》期末复习提纲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镁带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捕捉空气(获得某处气体样品)的实验方法:①用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到某处后,将水倒掉,盖好集气瓶即可。
②用一个干瘪的气囊,到某处后撑开、扎紧口即可。
③用一个注射器到某处吸取即可。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 +O2↑ 实验可证明: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复习提纲
一、1物质的属性有哪些?但
速度、温度、体积、面积等不能算属性。
铅笔芯硬度表示方法。
2、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电荷。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
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如: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
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二、质量:
1、定义: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
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
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把游码放在。
③“调”:调节天平使指针指在,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盘里,用向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
单
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
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右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 cm 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测固体的密度:
: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ρ m V
= ρ m V = 原理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物
体体积V=V 2-V 1
沉入水中: 形 状
不 规 则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工具天平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原理:ρ=m/V
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算
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三、新材料(此部分内容详见八年级下册课本P91----93)
1、纳米材料: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材料的性能就发生显著变化。
2、超导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4隐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