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设计理念荷载及围岩压力在特大断面公路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23.28 KB
- 文档页数:4
文章编号:1673 0836(2005)02 0227 04超大断面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师金锋,张应龙(西北工业大学,西安 710072)摘 要:根据地下结构设计理论和岩石屈服的Drucker-Prager准则,考虑到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对广西柳州一处公路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考虑到开挖方式、开挖顺序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围岩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
确定不同开挖方式下隧道围岩的位移、应力状态,以及位移、应力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方案的制定、支护时间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超大断面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限元分析中图分类号:TU457 文献标识码:BFEM Analysis of Rock S tability on Super Section TunnelSHI Jin Feng,Z HANG Ying Long(N orthwestern Polytechn ical University,Shanxi Xi an710072,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ory of structure desi gn and guide line of Drucker-Prager for rock.taking in to account of its capabili ty bearing the weight of surrounding rock,the Guangx i Liuzhou Ci ty road tunnel has been analysed to simulate the surrounding rock by FE M analysis.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excavated means and the excavated order to the stabili 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the process of excav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simulated.Making certain surrounding rock of tun nel bit shift,stress conditi on on the different excavation means,and the al ternation regular pattern with bit shift and stress adapts to time.It offered a foundation for excavation scheme formulation and selection supporti ng ti m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 g the tunnel.Keywords:Super section tunnel;rock stabili ty;FE M analysis我们在公路隧道的开挖过程中,遇到许多面积超过100m2的断面,给施工安全和进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车辆荷载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车辆荷载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车辆荷载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罗红星1,2,但路昭1,2,秦雨樵3 (1.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昆明650200;2.云南大永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云南大理671000;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依托在建的甸头隧道,开展隧道开挖是否考虑初期支护下车辆荷载对围岩及大西二级公路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隧道顶部及腰部发生沉降,底部发生隆起,初衬的施加可以有效抑制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且可减小车辆荷载对围岩位移的影响;三台阶开挖时,隧道中部开挖引起地表发生剧烈沉降,初衬的施加可以减小地表的沉降,减小车辆荷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因此,无初支的情况下,当公路有车辆通过时,隧道整体变形较大,路面可能由于差异沉降产生裂缝。
关键词:车辆荷载;浅埋隧道;塑性区;位移;初期支护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速公路的建设正如火如荼。
然而,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需要穿过崇山峻岭,隧道尤其是大断面隧道就不可避免[1]。
浅埋隧道是其与地表距离较浅,上部覆盖层不足隧道洞跨2倍的隧道,因此,其围岩处于全风化或强风化状态。
当浅埋隧道与上部公路立体交叉时,由于交通荷载的作用,由于围岩需要承受车辆所带来的震动荷载,这对公路能否正常运营至关重要[2-7]。
对于浅埋隧道与上部公路立体交叉情况下,车辆荷载对隧道与公路的变形影响研究,国内还很少见。
目前对于车辆荷载的等效研究如下:陈志广[8]通过对车辆荷载进行简化叠加,对各种埋深情况下公路车辆荷载传递到隧道结构的压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压力变化的规律;皮映星[7]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缩小比例尺设计一个合理的浅埋隧道模型,将交通荷载简化为一种恒载和一种正弦荷载的叠加进行分析;张银屏等[9]提出应用弹性半空间地基板模型对汽车车辆荷载向下传播规律进行分析。
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方法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建设,出现了大批的超大断面隧道,这些隧道的开挖断面面积往往在150m2以上,对于软弱破碎围岩,超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难度很大。
本文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超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前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以“四纵四横”为重点,规划中的客运专线大部分项目己经开工建设,有的即将竣工,剩余项目也将陆续开工。
高速铁路对路线线形要求较高,因而在山岭地区,桥隧占全线的施工比重大。
高速铁路一般设计列车时速为200~250Km/h,为了克服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所引起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新建的高速铁路隧道基本采用双线隧道,线路中超大断面隧道在山岭地区相继出现,这些隧道净空面积为100m2以上,开挖断面面积达到150m2以上。
特别是对于软弱破碎围岩,超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难度大,而以往所建的单线铁路和普通铁路隧道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矿山法修建,但是工程实践证明,随着隧道跨度和断面的增大,围岩变形的时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隧道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更大,特别对于软弱破碎围岩,这些影响更为明显。
一、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采用的开挖方法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采用的开挖方法一般为台阶法、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如图1所示。
上述分部开挖的工法是为了通过小断面、支护及时封闭、临时支护或支撑等技术来保证隧道稳定性,这些开挖支护方式有其积极意义,但它限制了大型隧道施工机械的使用,进度慢、安全性差,在遇到深埋条件时,往往还不能实现变形控制要求。
另外,施工一味为了安全而采用过量的支护措施和多分部施工方法,施工工期长,有时又因支护不当而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图1隧道常见的开挖工法图软弱破碎围岩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矿山领域,而在铁路隧道方面的研究较少。
矿山巷道与隧道的差别很大,矿山巷道的断面尺寸一般较小,使用时间较短,对围岩变形控制要求低,而隧道相对断面尺寸较大,使用年限较长,对围岩变形的控制也较高,这些差别也就决定了两者研究的侧重点必然不尽相同。
超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新技术【摘要】依托贵昆铁路乌蒙山二号隧道四线车站段的修建,对超大断面软岩隧道修建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双线铁路在设站困难的西部山区修建四线隧道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助推我国的交通事业向前发展。
文章介绍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复合双侧壁撑索转换工法、三台阶以索代撑工法、撑索转换技术、以索代撑技术、索拱联合支护技术、信息化施工等新技术,以期对同类隧道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超大断面隧道复合双侧壁撑索转换索拱联合支护1.前言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缓解运输能力紧张、实现大能力快速运输,减少环境破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铁路建设高速发展。
时速200km及以上的客货共线铁路、250km/h城际铁路、350km/h客运专线大量修建,部分已投入运营。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科研攻关,我国铁路修建技术在设计理念、施工工艺、技术装备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长足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受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在建及拟建的大部分铁路线路中,隧道比重占线路总长的50%以上,部分段落隧道比重达90%以上,大量车站不得不伸入隧道内,由于已建成的基本为单线铁路,车站隧道大部分以双线车站为主,部分为三线车站。
近年来随着路网建设向山区发展,由于受曲线半径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铁路沿线部分地段设站条件极为困难,由于铁路标准为双线,四线车站隧道不可避免。
2.工程概况改建铁路贵阳至昆明线六盘水至沾益段乌蒙山二号隧道,位于云贵高原中东部,行进于乌蒙山区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线路起讫里程为DK276+090~DK288+350,隧道全长12.26km,单洞双线,设计时速160Km,通行双层集装箱,根据运能要求,并受地形限制,车站伸入乌蒙山二号隧道出口段,DK287+812~DK288+350段为四线隧道,长538m,最大开挖宽度达28.42m,最大开挖面积为354.3m2,其开挖跨度、面积均为目前采用暗挖法修建的软岩单跨交通隧道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