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设计学概论导论共2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7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核心笔记(完整版)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1.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3.美术史学史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
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它自己的研究对象。
由于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使得设计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全国百家知名出版社全国特约经销商-文乔图书专营店整理资料)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
本书希望引起中国设计界对理论问题的关注进而对设计教育的关注,并最终使设计学成为一门真正登载教育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落实的学科。
目录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1.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内容简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它自己的研究对象。
由于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使得设计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全国百家知名出版社全国特约经销商-文乔图书专营店整理资料)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
本书希望引起中国设计界对理论问题的关注进而对设计教育的关注,并最终使设计学成为一门真正登载教育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落实的学科。
目录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1.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第一讲设计学研究对象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和生存方式,这种行为和生存方式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西语Design拉丁语disegnare(均译为设计)的词义是“制图、计划”之意。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预算之意,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设计学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与审美性(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因此设计的研究对象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密不可分。
设计学的研究方向设计学三个研究方向: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
设计史:最早的设计典籍(西方的《博物志》、东方的《考工记》)脱胎于美术史(大美术与小美术)、建筑史;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审美行为之和。
材料、技术、功能对设计史的深远影响佩夫斯纳《现代运动的先锋》(1936)开了设计史研究先河……设计理论:美术史之父瓦萨里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事物在人的心灵中所有的形式通过人的双手制作而成形,这就称之为设计。
”荷加斯《美的分析》(1753)为最早设计理论专著,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实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
琼斯《装饰的基本原理》(1856)强调: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
包豪斯学校(1919年创立)提倡以美术、工艺、建筑的融合来创造出新的造型艺术,重视纯几何形体、原色、现代材料以及新技术的现代主义方式。
设计批评:设计史与设计批评不可分割,但设计史关注的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关注的是当代的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批评:20年为限再创造性的批评: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将其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和需要相联系,运用文学表现。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1、设计学最初萌芽和起点:中国古代《》、古罗马老普林尼《》。
●2、设计就是、、与,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活动。
3、人类最早的设计将实用和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和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4、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和工业设计阶段。
●1.1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1、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世纪以来的产物。
2、设计学是一种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又有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行为的理论研究。
3、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与。
4、就设计的功能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进行理论研究。
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进行理论研究。
5、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和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与;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和;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和的理论要求。
1.1.1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正式从或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一)19世纪美术史上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1、森珀:是将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并提出论(1)代表作: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世著《》。
(2)个人思想:A: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从远古至当代的艺术的历史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风格的定型和变化又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他的这种美学上的唯物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美术史学家和建筑家。
B: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
C: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研究而将传统上分属于大美术和小美术的建筑和工艺作了并置研究,在美术史研究的领域里提高小美术的地位并使之进入研究的领域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1.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1.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机械化的决定作用》3.美术史学史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
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形式主义立场二者的争辩为后世学者就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的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二、设计理论传统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1.1 艺术设计的概念一、“艺术”的范畴和内涵词源:“艺术”(Art)一词源于拉丁语“Ars”。
是指一种技艺或者技能。
范畴:1)”技艺”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艺术只是指一种”技能“或者“手工操作技巧”;公元1世纪,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连(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约公35—95)的艺术分类:“理论的艺术”、“行动的艺术”和“产品的艺术”。
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定义“理性的正当秩序”,出现了“自由艺术”,分类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和天文学。
史考特则认为艺术是”一种正确观念的产物“以及”一种建立在真实原则之上的制作能力“。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古老含义也被重新恢复,艺术家等同于工匠(达·芬奇曾经设计过飞行器和自行车。
米开朗基罗也设计建造了圣彼得大教堂。
)中国的文字”艺“在甲骨文中,是指一种种植技术。
先秦时期的六艺,多是指技能的东西。
之后,随着自然技术的发展,技艺性的工作和纯艺术性的工作逐渐分离,工艺和工匠是指形而下的器,而艺术这个词则专门用来指音乐、文学等纯艺术的形式。
达·芬奇(1452-1519)和他的艺术设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
范畴:2)艺术与工艺技术的分离明朝之后,随着自然技术的发展,技艺性的工作和纯艺术性的工作逐渐分离,工艺和工匠是指形而下的器,而艺术这个词则专门用来指音乐、文学等纯艺术的形式。
1747年,法国学者巴托《简化成一个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明确了“美的艺术“这个概念,并把它系统化,把艺术定义为”模仿的艺术“。
把艺术分为:实用艺术和美的艺术,以及一些结合了美与功利的艺术。
18世纪后期,美学理论的建立,”艺术“的概念更多被限定在纯艺术的范围内,并且和人的最高精神领域相关。
黑格尔的艺术论:我们所要讨论的艺术无论是目的还是手段来说,都是自由的艺术。
第一章设计科学概论1—1 广义设计自古至今,人类生活在大自然和人类自身所“设计”的世界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改变了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面貌,人们越来越生活在“人为”、“人技”设计的世界之中。
历史证明,人类文明的源泉就是创造;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创造;而设计,其本质上就是创造性的思维与活动。
设计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人类的历史,但自觉的“设计”是开始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直到20世纪中期,设计仍被限定在比较狭窄的专业范围内,某些情况下是常用较为单一的学科知识解决专业范围里某几个设计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设计方法必然要发展。
随着创造性活动理论、现代决策理论、信息论、控制论、工业设计理论、系统工程等现代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及传播,人们冲破了传统学科间的专业壁垒,在相邻甚至相远的学科领域内探索、研究,使现代设计科学走上日趋整体化的道路,促使单一的设计研究向广义的设计研究转变,从而形成了设计科学。
赫伯特·A·西蒙于1969年首次正式提出了设计科学的概念,总结了设计科学的特点、内容与意义。
1981年他又作出了重要补充,使设计科学体系基本上得以确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设计法在我国日益受重视。
从事和研究现代设计的工作者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特色的设计研究体系与方法。
对于广义设计,有许多定义,如:(1)设计是“一种针对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设计是“将人为环境符合人类社会心理、生理需求的过程”。
(3)设计是“从现存事实转向未来可能的一种想象跃迁”。
(4)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前所未有的、新颖而有益的东西”。
(5)设计是“一种构思与计划,以及把这种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符号化的活动过程”。
(6)设计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上的造型计划”。
(7)设计是“使人造物产生变化的活动”。
(8)设计是“一种社会一文化活动。
一方面,设计是创造性的、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它又是理性的、类似于条理性科学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