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防疫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对于猪的免疫防疫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是指猪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猪病防控需求,规范猪场疫苗免疫操作程序,确保猪群健康,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生产效益和畜牧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本文旨在从疫苗管理、免疫程序、防疫监测等方面探讨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疫苗管理1.疫苗选择猪场需要根据当地病情和养殖环境,选择适合的疫苗。
对于猪病的预防,需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如猪瘟、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联合疫苗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2.疫苗采购猪场应当选择正规的兽药经营企业或兽医药品生产企业,认真履行疫苗购买手续,采购正规合格的疫苗,并保留疫苗购货凭证。
3.疫苗储存猪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疫苗储存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在储存过程中的保鲜及保质期的有效性。
要求储存疫苗的场所应保持清洁、通风,并采取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使其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4.疫苗使用猪场需设置专门的疫苗使用计划表,做好每一支或每一瓶疫苗的使用记录。
在使用疫苗时,应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操作,确保每头猪都按照标准接种相应的疫苗。
5.疫苗记录猪场应该建立健全的疫苗使用记录和档案,详细记录每一支疫苗的购进、使用时间、数量、批号等信息,以备查阅。
三、免疫程序1.免疫计划猪场应制定完善的免疫计划,根据养殖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猪的免疫时间节点,包括免疫对象、免疫量、免疫方式等。
2.免疫流程猪场要确保免疫流程的合理顺畅,包括免疫前的准备工作、免疫时的注射技术、免疫后的观察和处理等环节。
做到每个环节都要有标准操作程序,并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
3.免疫监测猪场要建立定期的免疫监测制度,通过监测猪群的免疫效果,检验疫苗免疫效果和猪的免疫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养猪场防疫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加强养猪场防疫管理,保障猪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养猪场的管理和操作人员。
二、管理标准1. 疫情监测与报告1.1 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疫情监测机制,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
1.2 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畅通,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组织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 防疫设施和设备管理2.1 养猪场应建立完善的防疫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2.2 养猪场应定期对防疫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消毒,确保其卫生安全。
2.3 养猪场应妥善保管疫苗和药物,并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3. 猪只来源管理3.1 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猪只来源管理制度,只接收合法来源的猪只,并保留相关交易文件和记录。
3.2 养猪场应加强对进场猪只的隔离观察和检疫工作,确保无疫情风险后方可与其他猪只接触。
3.3 养猪场应保留进场猪只的来源信息,以便在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追溯和控制。
4. 疫苗和药物使用管理4.1 养猪场应建立疫苗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其安全有效地使用。
4.2 养猪场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疫苗和药物的购买、使用、记录和报废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登记台账。
4.3 养猪场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疫苗和药物,并妥善保管相关记录和报表。
5. 环境卫生管理5.1 养猪场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养猪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5.2 养猪场应建立垃圾处理制度,确保垃圾的清理、运输和堆放符合卫生要求,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5.3 养猪场应建立污水处理制度,确保养猪场污水经过合理处理后达标排放,避免对周边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
三、考核标准1. 疫情监测与报告1.1 定期开展猪群健康检查,健全疫情监测机制。
1.2 准确、及时上报疫情报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2. 防疫设施和设备管理2.1 防疫设施和设备使用与维护规范,无损坏和异常情况。
小型养猪场防疫技术规范一、场址选择的卫生要求1、猪场要建筑在地势高燥。
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远高居民点,距公路、河道、城镇、工厂。
学校500m以外,场周围应筑以土沟或围墙。
场址最好应设置于种植区内,有利于种、养结合,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2、为便于隔离、检疫、卫生防疫消毒及污物净化,病猪隔离舍应建在场外,地势应低于健康猪舍和人住房屋并处于下风方向。
3、猪场大门入口要建宽于门,长于汽车轮一周半。
水泥结构的消毒池。
猪舍入口建党于门口、长1.5m的消毒池。
同时要建更衣、消毒室。
4、饲料贮存库和母猪舍(包括产仔舍)应建在猪场内上风头。
粪便须送到围墙外,在处理池内发酵处理。
5、有足够的合乎卫生标准的水源,场外环境无工业三废和动物废弃和污染,场内最好建水井、引水塔,供全场应用。
6、猪场布局:按流水作业线的要求,做到不出现交叉污染。
二、严格门卫制度1、外来人员来场办事、探亲访友等,一律不准进入生产猪舍。
2、谢绝参观和串户。
确需进猪舍的,必须在消毒房内经更衣、换鞋洗手、消毒后方能进入。
3、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场;饲养员的自行车也应放在门口存车处,不准进生产区。
1、已出场的猪不准拉回。
5、猪场从外引入的种猪,要先在隔离舍中饲养。
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并经过预防注射后方能转入生产区。
6、饲养员不准出场,确需出场者要经过严格消毒。
更衣后方能回场内。
三、消毒猪场采用人工打扫、冲洗和使用各种化学消毒药物相配合的方法进行消毒,消灭病原。
1、进场消毒(1)在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消毒药物用2%烧碱,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
注意:车身消毒最易忽视。
(2)进入场区的消毒:在猪场正门的出入口处,要建消毒房,内设6根紫外线灯管(四个墙角各安装一个,房顶吊两个)。
消毒盆和消毒池。
进场人员必须在此换鞋、更衣。
要用紫外线灯照射15分钟,之后在消毒盆内用来苏地消毒液洗手,然后再从盛有5%苛性钠溶液的消毒池中越过进入。
(3)参观人员和领导:参观人员和领导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在消毒间用紫外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淋浴换衣,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6篇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怎么做?猪场在设计规划时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①选好场地、猪舍、设备、种猪,打好基础。
②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约投资。
③明确猪场的性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
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精选篇1一、种公猪应单圈饲养,占地8-10平方米。
二、每天饲喂3次,24人供应清洁饮水,日粮营养需平衡,喂量要适宜。
三、每天必须完成喂料、清扫圈舍、刷拭猪体、驱赶运动等日常工作。
四、每月对公猪舍高压冲洗消毒一次,每周带猪消毒一次。
五、夏天采取降温,冬季采取保暖措施,使舍内温度夏季不高于28℃,冬季不低于15℃。
六、青年公猪配种前,要经过耐心训练,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对成功采精的公猪应进行表扬,在一星期内隔天进行一次采精以巩固记忆。
七、青年公猪每周采精一次,成年公猪每周采精2-3次为宜。
养殖场卫生防疫管理办法精选篇2一、猪瘟:后备公猪6月龄或采精前免疫1次,以后每年免疫2次,每半年1次。
二、口蹄疫:后备公猪6月龄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1次(浓缩灭活苗)。
三、乙脑:5-6月龄免疫1次,以后每年4、7月各免疫1次。
四、猪细小病毒:6-7月龄免疫2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5天,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
五、伪狂犬病:6-7月龄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
六、蓝耳病:配种员2月免疫2次,间隔时间为20天,以后每年免疫2次。
七、猪链球菌病:采精前1月免疫2次,间隔时间为15天,以后每年2次免疫。
八、猪传胸、副嗜血杆菌:5-6月龄1次,以后每年免疫2次。
九、传染性萎鼻:引进时立即注射,以后每年免疫2次。
十、衣原体:采精产30天、15天各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油佐剂灭活苗)。
十一、猪肺疫:采精前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
猪人工授精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要求整洁、干净、卫生,每周彻底清洁一次;二、非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正常情况下不准进入实验室,采精员也不准进入实验室;三、所有仪器设备应在仔细阅读说明书后,由专人按操作规程使用和维护保养;特别是高压蒸气灭菌器,超声波洗净器,双蒸水器使用时更应注意人身安全;四、各种电器设备应按其要求选择适应插座,除冰箱、精液保存箱、恒温培养箱等外,一般电器要求人走断电,干燥箱无人时设定温度不应高于100℃;五、物品、器皿的清洗、消毒方法:所有器皿应以洗洁精或洗衣粉清洗干净,再以蒸馏水漂洗,60℃干燥(玻璃用品干燥温度可高于100℃)后,以锡纸包扎器皿开口,玻璃器皿180℃1小时进行干热灭菌,非耐热器皿、用具以高压灭菌器121℃、20分钟湿热灭菌;六、稀释液的配制、精液检查、稀释、分装一定按照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七、实验室仪器设备保持清洁卫生:实验室内使用的仪器设备,如显微镜、干燥箱、水浴锅、17℃精夜保存箱、冰箱、37℃恒温板、电子天平等,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显微镜镜头(目镜和物镜),应每2周用二甲苯浸泡一次,保持清洁;八、采精室与实验室之间的传递口的两侧窗只有在传递物品时才能按先后顺序开启使用。
生猪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范本(一)免疫制度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臵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臵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二)疫情报告制度1、义务报告人。
驻场(小区)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站报告。
2、临时性措施。
(1)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
(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
(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小区)。
(6)限制人员流动。
3、报告内容:(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____。
4、报告方式。
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三)消毒制度1、养殖场(小区)大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液;场内还应设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猪场猪病防控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猪场猪病防控工作,确保猪群健康、生产效益和防疫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责任部门1. 猪场负责人负责猪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 兽医人员负责猪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
3. 养殖人员负责日常疫情监测、防疫消毒等工作。
4. 安全保障部门负责猪场猪病防控工作的安全保障。
三、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猪场进出人员和车辆,实行消毒措施。
2. 定期对猪圈、设施、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3. 加强猪饲料的质量监控,避免向猪群传播疾病。
4. 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的蔓延。
四、疫病防控1. 预防疫病的传播,建立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2. 严格控制猪群内部的流行病传播,避免交叉感染。
3. 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猪群免疫力。
4. 对发病的猪进行隔离和治疗,控制疫情的扩散。
五、应急处置1. 一旦发现猪病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2. 对疫情严重的病例进行隔离、处理和消毒。
3.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 对疫情后的猪场进行全面检查和消毒,确保猪场环境卫生。
六、监督检查1. 由兽医人员对猪场疫情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
2. 定期组织猪场工作人员进行疫病防控培训。
3. 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考核评审,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处罚。
七、执法依据本规章制度依据《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执行。
八、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如有违规行为,责任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2. 猪场猪病防控的其他事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九、总结本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猪场猪病防控工作,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和防疫安全。
希望各单位认真执行,切实做好疫病防控工作,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消毒制度1、新进场羊只必须在隔离圈舍观察一周,并进行消毒和防疫,经检疫合格后入场;2、饲养人员应随时注意观察猪群饮食和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驻场兽医,立即现场检查、诊断、治疗和隔离;3、发现凝似传染病要立即封锁现场,禁止病畜出入,并及时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4、按照国家和本场规定的免疫病种、免疫程序,按时免疫并做好免疫档案;5、兽医和饲养员在处理疫情后,要立即将污染的衣服、工具进行消毒等无害化处理;6、病死猪只必须在制定地解剖,其尸体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
一、消毒制度1、全场外围设围墙,防止外人或者外畜进入,场内外保持清洁,道路、坏境每月消毒两次,特殊情况下每周消毒一次;2、养殖区入口处设置参观者须知,凡进入者必须严格遵守;3、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必须保持有效浓度,每周更换一次,并保持一定的水深;4、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更换场内工作服、工作鞋,严格消毒;5、严禁饲养其他动物,做好灭蝇、灭蚊、灭鼠工作;6、运载工具进出要进行严格消毒7、应选择两种以上经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的消毒药,并按照规定交替使用。
二、消毒制度1、大门口消毒池内每周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饲料和排泄物运输车辆进出必须走消毒池,外来车辆不得进入。
2、消毒更衣室内上____紫外线灯,下铺麻袋,麻袋用____%火碱液洒湿。
进场人员必须在消毒室内紫外线消毒____分钟并换上本场备用工作服和胶鞋。
3、搞好场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垃圾,粪便、垫料等要堆放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文一、养殖场谢绝参观,严禁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畜禽养殖场。
二、养殖场所有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养殖场各项工作制度,认真执行消毒制度。
定期对养殖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动物饲养舍要保持通风,坚持每日打扫舍内卫生,保持料槽、水槽干净,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等按规定执行。
三、养殖场职工在自己家中不得饲养与所在养殖场同类的动物,不应到市场购买与所在养殖场同类的动物产品。
养殖场内不得饲养与本场不相关的动物。
不得承接场外其他养殖场动物诊疗和现场指导。
四、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畜种前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新引进的畜禽必须隔离饲养一个月以上,确认无传染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五、畜禽养殖场内发生重大疫情,要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防疫部门,经确诊后,应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有效的防制措施。
六、对病死畜禽应采取妥善办法在场内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和食用或流入它处,防止疫病扩散。
七、严格执行本场动物免疫程序,所用疫苗均来自正当渠道,每次免疫都应详细记录,且通过免疫识读器上传本场动物免疫情况,初免动物加施____耳标。
八、认真填写养殖档案,其内容包括。
动物来源,饲料消耗情况,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检疫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
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九、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等不清洁的饲料和动物副产品。
定期对所饲动物驱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及吸血昆虫等工作。
患病动物选择适当药物进行疫病防治,严格执行休药期。
十、积极配合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监督和病源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范文(2)1. 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加强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确保养殖场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
2. 原则2.1科学性原则本制度制定的消毒防疫措施,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2综合性原则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工作应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方式、病原体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防疫措施。
养猪场的管理制度兽医制度一、防疫卫生工作1、配合场长监督猪场防疫消毒工作,场内消毒药液浓度必须由兽医监督配制,并对具体消毒工作进行指导,每天对场内所有猪只进行观察,做好完善记录。
2、及时对器械用具消毒3、必须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并保证免疫记录完整、齐全。
4、未经许可不得对外技术服务。
二、临床工作1、经常巡视猪栏。
仔细观察猪只健康情况,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2、每天诊疗情况要有病历记录,要求完整、及时、正确。
3、定期对猪只进行驱虫,并记录完整。
4、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妥善保管,如有缺损及时补购,保持随时待用状态。
5、常规药品妥善保管,每月按要求及时做好药品的消耗报表,并及时上报场领导。
6、对症治疗,鉴别诊断,合理、经济用药,对疑难杂症及时提出会诊措施,并及时汇报。
消毒制度1、猪舍周围环境每____周用____%火碱消毒____次;场周围及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口,每月用杀毒氯消毒____次。
2、进出车辆和人员应严格消毒。
3、大门口、猪舍入口的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以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性。
4、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
5、严格控制外来人员。
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6、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7、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____%新洁尔灭或____%-____%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8、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
9、每周要带猪消毒一次,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可用于带猪消毒的消毒药有____%新洁尔灭、____%过氧乙酸和____%次氯酸钠等。
生产管理制度1、场区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2、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它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养猪场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及章程。
第二条本制度及章程适用于本养猪场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等。
第三条本养猪场以安全生产、环保、高效、节约为原则,实行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兽医防疫制度第四条兽医部门负责猪场的防疫、消毒、疫苗接种等工作。
第五条猪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定期进行猪只疫病监测,确保猪只健康。
第六条新引进的种猪必须持有《动物防疫合格证》,并在隔离舍观察2周以上,确认无病后才能进入生产区。
第七条猪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
第八条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诊治,并上报兽医部门。
第三章饲养管理制度第九条饲养人员应严格按照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饲养,保证猪只营养需求。
第十条饲料采购、储存、发放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确保饲料质量。
第十一条猪场实行全进全出或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第十二条猪场工作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第十三条禁止携带无关物品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禁止吸烟、饮酒。
第四章人员管理制度第十四条本养猪场实行岗位责任制,员工应按照岗位要求认真履行职责。
第十五条新员工入职后,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六条员工应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第十七条员工有权利和义务对养猪场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财务管理制度第十八条养猪场财务部门负责猪场的财务核算、成本控制、预算编制等工作。
第十九条养猪场财务收支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做到合法、合规。
第二十条养猪场应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状况真实、透明。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及章程由养猪场管理层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及章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及章程不符的,以本制度及章程为准。
猪场防疫管理制度
1、猪场谢绝参观。
饲养人员及本场人员(包括经批准入场的有关技术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进入消毒更衣室,更换经紫外线灯照过的工作服、工作帽与水靴后,再趟过盛有2%火碱水的消毒池(水深至少20公分)才能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肥猪与断奶仔猪时,经专用猪道在场外接运。
2、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准相互串舍。
要随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所有用具与设备必须固定在本舍内使用,不准互相借用。
3、搞好猪舍内外卫生,定期消毒。
夏、秋季每周用2%火碱水或3%来苏水消毒三次,春、冬季每周消毒一次。
4、经常消灭鼠、麻雀、蚊、蝇等。
场内人员不准在场外治疗猪病、去势与屠宰,以切断疫病传播的各种途径。
本场人员不准购买市场上的生猪肉及其生、熟猪肉制品。
5、饲养人员不准在圈内大、小便,以防猪囊虫病。
6、病死猪不准在生产区内剖检,要用不漏水的车运往治疗室进行诊断。
病死猪肉本场人员决不能吃,也不能喂狗、猫,更不能出售给小贩,以防疫病在场内外传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