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节语文课
- 格式:ppt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12
【导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中⼼词是“特征”,指⽰物的显著特⾊。
“建筑”⼀词界定了作者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词,⽓宇轩昂,视野开阔,表现了作者作为建筑学⼀代宗师开阔的视⾓和强烈的民族⾃豪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第⼀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于实际需要,受制于⾃然物理,⾮着意创制形式,更⽆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在其环境中产⽣,先⽽胚胎,粗具规模,继⽽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不⾃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化兴衰潮汐之映影;⼀国⼀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貌。
今⽇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化,其故因此。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独⽴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遽变之迹,渗杂之象,⼀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构系统,随我民族⾜迹所⾄,树⽴⽂化表志,都会边疆,⽆论其为⼀郡之雄,或⼀村之僻,其⼤⼩建置,或为我国⼈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化精神之重,下⾄服饰、车马、⼯艺、器⽤之细,⽆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部,⾮但在其结构本⾝之材质⽅法⽽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淆乱⼀系建筑⾃⾝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第一节语文课开场白探讨语文课今天是我们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 先不讲课文, 我想和同学们探讨三个问题——“语文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和“怎样学习语文”。
(一)、语文是什么呢语文新课标说语文既是交际工具, 又承载了人类文化,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分两个方面: 第一: “语”即“语言”。
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学说普通话, 写规范的汉字。
第二: “文”即“文学”。
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培养人们对文学的兴趣与情趣。
文学就是“人学”。
他里面透着社会、文化、哲理、美学、政治, 等等。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文第一, 语文是高考的主要考试科目, 无论高考怎么改革, 语文都是稳居榜首的150分, 占据高考分值的五分之一;优秀者能考130分以上, 差距拉大。
高考分数一样的情况下, 大学首先参考语文分数录取。
语文是基础学科, 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
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与了, 其实, 如果语文基础太差, 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第二, 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 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它是立身处世之本, 建功立业之基。
第三, 语文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乍看很简单, 因为是母语, 大家从小就接触它。
然而, 如果你深入进去, 就会发现, 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里面有无穷的乐趣在等待着你去探讨。
第四, 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 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语文是精神的栖息地、心灵的守护神。
(热爱语文的人才能更好的热爱生活, 懂得语文奥妙的人才能诗意地生活。
)我认为, 语文最大的作用就是“没有作用”。
什么叫“没有作用”?就是说语文本身是不具备功利性的。
第一节语文课作文
第一节语文课。
第一节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开始。
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语言
文字的知识,也学习了很多有关修辞和写作的技巧。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让我们对语文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语文是我们与
世界沟通的工具,是我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方式。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因此,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修辞的概念和分类。
修辞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语言手段,来达到一种特定的修辞目的。
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都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它们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通过学习修辞,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此外,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比如,写作要有一个清晰
的中心思想,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要有适当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等。
通过学习这些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激发了我们对语文学科的
兴趣。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我们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课
对于2024届高三语文的第一课,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 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等。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
3. 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参考书籍、阅读材料等。
4. 确定评价方式: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合理的评价方式,例如考试、作业、作品评定等,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重视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也要注重课外拓展,如组织文学社团、读书会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素养。
7. 及时反馈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计划的合理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课外拓展的必
要性以及反馈调整的及时性等方面的工作,为2024届高三语文的第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所以。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ZUI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准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一、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所以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
我的第一节语文课今天是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想和同学们探讨两个问题。
一个是“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一个是“怎样学习语文”。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我觉得有以下五个理由:第一,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
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中,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1+X。
第二,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
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
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第三,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第五,语文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乍看很简单,因为是母语,大家从小就接触它。
然而,如果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里面有无穷的乐趣在等待着你去探讨。
我的高一语文教学的设想一,说在前面的话首先,我认为老师教的好,不如学生学的好。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一切智慧、才能、努力都是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来起作用。
因此,在高中第一年的时间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显得特别重要。
其次,我坚信叶圣陶前辈的话,“课文只是例子。
”老师把“例子”分析讲解得再明晰透彻,如果不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也不可能迁移为能力。
所以,我主张压缩讲授课本的时间,在高一阶段尽量地多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机会。
与此有关的是课外活动问题。
具我所知,几乎在所有学校里,语文学科都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下用于语文的时间几乎最小。
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周记
今天上了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原因有:1、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生活的效率越来越快,当然,人们对语文重视渐渐消失。
在古代,人们有名有号,名不仅重要,号也是一个的标签,但在现代,人们只注重名,却忽视了号。
今天我十分惊讶的应该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竟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号——素之先生。
号虽然简朴,但也因简朴而透视出了语文老师的人生信仰与做人之本以及心中的内涵。
2、对于素之先生对语文的见解,我也十分认同。
我想对于语文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对国学的继承,对心灵的升华,对灵魂的放飞。
我们不能只因为学习而学习,应该了解语文,懂语文,知语文,更应用语文。
我想,只有对语文有了不一般的见解,才能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3、对于素之先生提出的语文学习要点——“聊”“听”“翻”“写”,我想这也将成为我高中语文学习中必备的四要点,会鞭策着我学习三年语文。
当然我也相信有这四点的帮助,高中的语文学习一定不会枯燥无味,这定将给予我三年多姿多彩的语文学习。
4、我猜想,今天素之先生应该是带病上课,因为我发现素之先生右手有一个打完吊瓶后留下的止血贴,并且嗓子吵哑,但是素之先生却仍放开嗓子为我们授课,为我们朗读,对于这种崇高的教书育人的精神,我想说:“谢谢!”。
新高三及高三复习班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讲话(3篇)新高考新教法2013-08-05 09045cc149a20102e700新高三及高三复习班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讲话来源方未觉博客等欢迎你们,来自五湖四海曾经被高考撞了一下腰的弟子们。
说是来自五湖四海,是因为我查阅了大家的资料,我们这一百多位同学有的来自项城一高、二高、三高和老城,有的来自周口、沈丘、商水、准阳、太康、扶沟、郸城、鹿邑,大家为什么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进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理想中的专业!在这一年中,我会用自己的真心、诚心、信心和热情和大家共同渡过这一年,送大家到你们理想中的地方去!想当年,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坐在宽敞明亮的高四教室里,却觉得自己像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无限光明,脚下却无路可走,为什么我喜欢的我得不到,我得到的我不喜欢。
就像诗人艾略特写的一句话“我又回到了我曾经出发的地方,但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它。
”还有一位同学在每日一练中写的一句话,“有一种高三叫高四,高四让我们成长成熟,也让我们成功”,这句话让我感慨很深,当年我也是和你们一样,在复习过后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在那一段我觉得暗无天日的生活里,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文章《蝉》中的一段话,曾经给我莫大的鼓舞,这是每年第一节课都要告诉我的学生们,“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也是我们的生活。
这段话我已经印在了我所编写的资料扉页上,将要发给你们,与你们共勉吧。
心态调整高考的竞争,不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所以,高三的学习,心态犹为重要,希望大家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处理好四种关系1、自己与社会的关系2、自己与学习的关系。
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了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了解高三语文备考的方法和策略;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高三语文备考的方法和策略;3.高三语文教辅资料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和讨论引入主题,让学生思考高三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备考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5分钟)1.讲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包括:阅读理解、写作、文言文等;难点包括:识字量、理解能力等。
2.引导学生分析自身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备考方法和策略(20分钟)1.给学生介绍备考方法和策略,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积累词汇和阅读材料、多做模拟题等。
2.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并互相分享。
四、教辅资料的选择和使用(20分钟)1.给学生推荐一些高三语文教辅资料,包括图书、网站、APP等。
2.讲解如何选择和使用教辅资料,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并合理利用教辅资料进行备考。
五、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备考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周计划,并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进行备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备考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备考计划和教辅资料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梦想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向梦想前进的精神。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 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汉语被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 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 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知识·梳理]一、世界语言知多少1.使用人口在1 000万人以上的语言有17种。
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二、普通话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考点·聚焦]本节内容通过汉语和印欧语言(主要是英语)的比较,突出了我们本民族语言的一些特点。
综合性较强,所对应的考点也较多,具体来说对应了以下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现代汉语的语音、声调,一般体现在高考试卷的第一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或是形、音、义结合考,或是音、义结合考,或是单纯考查字音。
近年来,高考重在考查字音。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主要针对近义实词、虚词辨析及成语的考查,本考点一般体现在高考的选择题中,有时也呈现在主观题的语言表达类题目中。
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是突出体现在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的考查上,题型一般采用“语句排序”的形式,或为客观题或为主观题。
每年高考都有多套试卷对此进行考查,此考点是高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