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附件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1
名言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孙中山《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发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 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习近平指出,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新华社)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月20日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简称《报告》)预计,今年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能够实现稳产保供。
根据报告,今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将继续优化,水稻、小麦不断调优品种结构,口粮播种面积5333.33万hm 2(8亿亩)左右,优势产区玉米产能将得到巩固提升。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今年猪肉产量同比降“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第七届)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计,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50149万头,同比下降7.8%;猪肉产量3934万吨,同比下降7.5%。
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猪肉首席分析师周琳副研究员介绍,2019年四季度,生猪产能呈上涨态势,由于前期产能下降严重,2020年猪肉产量仍将减少,年底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预计2020年生猪出栏量达50149万头,同比下降7.8%;猪肉产量3934万吨,同比下降7.5%。
总体看,2020年猪肉供应依然偏紧,价格高位运行。
对于国内的生猪产能恢复情况,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在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生猪生产恢复持续向好。
3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继续保持环比增长,增幅2.8%,连续第六个月增长;新生仔猪继续保持增加,增幅7.3%,连续第二个月增长;生猪存栏量环比增长3.6%,这也是连续第二个月增长。
这三个方面的增长,不仅是连续性,而且增幅是呈加快趋势的。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计,未来十年猪肉生产情况,短期看,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产能将快速恢复;中期看,规模养殖场成为“主力军”,推动猪肉生产;长期看,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猪肉生产稳定缓慢增长。
预计2021年生猪出栏量达63530万头,猪肉产量达5000万吨;2025年生猪出栏量达71832万头,猪肉产量达5728万吨;2029年生猪出栏量达73918万头,猪肉产量5972万吨。
猪肉消费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二季度户外消费急剧减少,并转入户内消费。
由于猪肉价格过高,户内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尤其是农村地区抑制程度更加明显。
总体看,预计今年猪肉消费量为4206万吨,同比下降5.6%;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9.9千克,同比下降5.9%。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新技术》
【年(卷),期】2024()5
【摘要】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三农”基本盘进一步夯实,粮食总产量达到6.95亿吨;全年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创历史新高;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4%。
《报告》认为,2024年,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将持续增强。
【总页数】1页(P42-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发布展望未来十年农业形势
2.《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发布未来十年玉米、猪肉、奶类等产量年均增速在2%以上
3.《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发布
4.未来十年,农产品市场变局如何?——《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在京发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引言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旨在提供对中国农业领域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展望。
本报告将评估当前的农业形势,并分析国内外因素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本报告还将探讨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
希望通过本报告能够为相关决策者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当前农业形势目前,中国的农业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资源限制、气候变化等问题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另一方面,农业供应链的优化以及科技创新的推动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将继续推动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发展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持续创新能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链的优化。
在未来,预计中国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过去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中国农产品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各级监管部门的协同能力,增加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可追溯性。
农业对外合作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也日益增多。
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可以借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还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了农业技术合作和农产品贸易,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选择。
第十一章水产品第十一章水产品量增速放缓。
2019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估计为6 511万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其中,捕捞产量1 407万吨,与上年相比减4.1%,占总产量的比例为21.6%。
海水、淡水捕捞产量与上年相比分别减3.9%、4.3%;水产品养殖产量5 104万吨,与上年相比增2.3%,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达78.4%(图11-1)。
淡水、海水养殖产量与上年相比分别增2.2%、2.4%。
随着稻田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渔业等养殖方式的推广,渔业绿色健康养殖不断发展。
据统计,中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已达3 200万亩(213.33万公顷),产量超230万吨。
在大水面生态渔业方面,涌现出多种发展模式。
1.2 消费总量继续增长,流通渠道更趋多元近年来,中国水产品消费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相关研究数据测算,2019年中国水产品总消费量为6 711万吨,与上年相比增2.5%。
其中,食用消费为2 895万吨,与上年相比增2.6%,居民人均水产品食用消费约20.7千克;加工消费为2 761万吨,与上年相比增3.0%;损耗约为1 055万吨。
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水产品流通渠道不断拓展,并带动消费增长。
根据中国商务部电子商务大数据,仅2019年上半年水产品电商交易额就达169.4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22.9%,在2018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在消费增长中,虾蟹等特色水产品表现较为突出。
目前,小龙虾已形成养殖、加工、餐饮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
网购大闸蟹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销售额不断攀升。
1.3 进口量额继续显著增长,贸易顺差大幅收窄2019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额增长明显,出口保持基本稳定。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水产品进口量为627万吨,与上年相比增20.1%;进口额达18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25.6%。
出口量为427万吨,与上年相比减1.4 %;出口额为206.58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减8.0%。
新农虹020年/第04期/下半月刊/总第917期
2020中国农业展望
策划/晓军执行/新农业编辑部
4月20日,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以视频直播方式在京召开,大会主题为“信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业也是一次大考和检验。
目前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春季农业生产加快恢复,2020年粮食和农业有望继续丰收,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中国将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妥全,继续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继 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稳定大豆、肉类、食糖等产品进口,促进特色产品出口,维护全球农产品市场稳定和贾易顺畅。
当前应对疫情、灾情和市场波动叠加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手段,从更高层次、
更全维度掌握农情变化,加快完善中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以信息化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要瞄准农业全产业链,监测采集重要农产品生产、流通、贸易等信息,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紧盯农产品供求形势变化,加强分析预警和信息发布;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开展精准信息服务。
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对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形势进行预测分析。
报告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将明显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5。
第五章糖 料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糖料作物是中国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在国内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9年a,中国糖料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为2 161.13万亩(144.0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71%;食糖连续第三年增产,产量为1 076万吨,比上年增长4.36%;消费量持平略增,达1 5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6%;进口量大幅增长,达324万吨,比上年增长33.28%。
展望未来,国内食糖产量将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增,消费量增速放缓,进口保持较高水平,价格震荡运行。
2020年,中国食糖产量预计1 050万吨,与2019年相比下降2.42%;消费量1 520万吨,与2019年相比持平;进口量304万吨,与2019年相比下降6.17%。
2025年,中国食糖产量、消费量、进口量预计将分别为1 188万吨、1 592万吨、486万吨,与基期(2017—2019年3年平均值,下同)相比分别增长17.39%、5.66%、83.17%。
2029年中国食糖产量、消费量、进口量预计将分别达1 211万吨、1 652万吨、644万吨,与基期相比分别增长19.66%、9.65%、142.71%。
1 2019年市场形势回顾1.1 产量连续第三年增加2019年,中国糖料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恢复性增长。
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糖料种植面积2 161.13万亩(144.08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97.15万亩(6.48万公顷),增幅4.71%。
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 809.28万亩(120.62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8.43万亩(0.56万公顷),增幅0.47%;甜菜种植面积351.85万亩(23.46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88.73万亩(5.92万公顷),增幅33.72%。
分产区看,广西b、云南、海南、黑龙江、内蒙古糖料种植面积呈增加态势,其中,内蒙古糖料种植面积增幅最大,达66.67%;广东、新疆糖料种植面积则略降。
第七章水 果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区和消费市场。
水果产业是中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也是地方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产业。
2019年,中国水果整体丰产,供给前紧后松,消费持续增加,价格比上年显著上涨,水果及制品进口扩大,出口量减额增。
2020—2029年展望期间,预计水果供给和消费均增加,丰产年份略有盈余;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成本提高和品质改善推动水果价格在波动中上涨,进出口贸易规模双向扩大。
预计2020年水果产量(包括园林水果和瓜果类)2.68亿吨,直接消费量和加工消费量分别为1.23亿吨和3 358万吨;预计2025年水果产量3.09亿吨,直接消费量1.53亿吨,加工消费量4 152万吨;预计2029年水果产量3.28亿吨,直接消费量1.64万吨,加工消费量4 702万吨。
未来10年,是中国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优势产区、优质果品做大做强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时期。
1 2019年市场形势回顾1.1 产量增加,供给前紧后松2019年水果总产量估计为2.66亿吨,比上年增产3.7%,供给总量充裕。
果园面积估计为1.82亿亩(1 216万公顷),瓜果类面积估计为3 188万亩(212.5万公顷),均比上年略有增加。
水果主产区气象条件基本适宜,园林水果产量估计为1.83亿吨,比上年增产4.4%;瓜果类产量估计为8 290万吨,比上年增长2.1%。
园林水果面积和产量排名前3位的柑橘、苹果和梨,其常年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38%左右,2019年均表现丰产。
也有部分区域部分品种水果出现显著减产,如荔枝恰逢“小年”,加上2018年冬季寒潮低温比常年偏晚,影响了开花坐果,导致广东、广西a等产区大幅减产。
水果生产和上市的季节性强,与消费需求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受年初贮存性水果库存偏低和天气因素影响,2019年水果供给前紧后松的特点尤为突出。
2018年由于主产区大范围春季低温冻害,苹果和梨产量比上年分别减少5.2%和2.1%,导致2019年上半年苹果和梨冷库贮存量较常年明显减少。
第三章油 料第三章油 料2019年国际大豆期货价格稳中略降。
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均价890.94美元/吨,与上年相比下降5.1%;国内期货大豆价格整体趋势与国际大豆期货趋势基本一致。
大连商品交易所国产大豆期货主力合约均价3 380元/吨,与上年相比下降4.0%。
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价格(青岛港口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3 215元/吨,与上年相比下降5.6%。
国内外价差继续扩大,由1 月的820元/吨增加至12月的1 020元/吨。
本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恢复性增长,巴西大豆丰产,美国大豆库存处于高位,全球大豆供应总体宽松,是进口价格稳中略降的主因。
1.2 未来10年市场走势判断1.2.1●总体判断未来10年,中国大豆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仍将稳步增加。
生产方面,随着国产大豆支持政策的不断增加,预计2020年、2025年和2029年中国大豆产量将增加至1 881万吨、2 141万吨和2 220万吨,年均增速3.0%;消费方面,预计2020年、2025年和2029年中国大豆需求将增加至10 403万吨、11 619万吨和11 982万吨,年均增速1.4%,这主要是畜禽产业对蛋白饲料需求旺盛,同时人口绝对数量增长和健康意识增强提高豆制品消费的结果;贸易方面,中国以进口大豆为主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改变,预计2020年、2025年和2029年将分别增加至9 248万吨、9 662万吨和9 952万吨,但受国产大豆产量逐渐恢复和消费需求缓慢增长影响,大豆进口量年均增速逐渐放缓,预计将以0.9%的速度平稳增长。
1.2.2●生产展望产量逐渐增加。
预计2020年大豆产量1 881万吨,比上年增长71万吨,增幅3.9%。
2020年中国主产区“三省一区”大豆产量预计稳中略增,黄淮海地区产量有望进一步增加,预计2025年和2029年将增加至2 141万吨和2 220万吨,与基期(2017—2019年3年平均值,下同)相比分别增长30.2%和35.0%。
中2016.52016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4月22-23日,由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的2016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举行㊂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开幕式作书面讲话,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作主旨演讲,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致辞㊂大会开幕式由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㊁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主持㊂韩长赋强调,要着眼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谋划农业发展,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㊁品质结构㊁产业结构,创新产品供给,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㊁更优质㊁更适销对路的产品㊂韩长赋要求,要与时俱进推进农业管理方式创新,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㊁前瞻性㊁针对性,促进供求关系平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要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㊁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农业展望制度,在提高质量㊁特色和权威性上下功夫㊂屈冬玉指出,数据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依靠数据能够实现农业供应链条 闭环 管理,依靠数据能够实现农业跨域开放融合,依靠数据重塑农业价值链发展共享经济㊂要加快建设适应发展需要的数据调查分析系统,通过完善农业数据监测制度,全面提高农业数据质量;通过完善农业信息分析制度,全面提高信息分析质量;通过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和服务制度,实现农业信息权威发布㊂要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打造成引导市场预期和生产的专业化活动,靠专业化建设提高质量,靠专业化建设增强特色,靠专业化建设树立权威,靠专业化建设增强话语权㊂陈萌山表示,农业展望大会是我国农业监测预警领域工作成果的集中表现,更是农业科技与管理工作者立足国家发展需求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未来中国农产品供求趋势进行权威分析和发布的重要平台㊂长期以来,中国农科院不断加强培育农业信息分析的科研队伍,与全国农产品市场分析师队伍一起,在农产品供需监测预警领域进行了积极㊁有效的探索㊂农业信息研究所持续开展了农业展望㊁农业监测预警㊁粮食安全与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理论创新㊁技术突破㊁设备研制与系统构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降低市场风险㊁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㊂他希望,农业展望大会成为国内外同行开展农业监测预警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同行㊁国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及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㊂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㊁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唐珂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对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进行展望预测㊂他谈到, 十三五 期间,中国粮食产能进一步提升,以优化品种结构㊁品质水平和节本增效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取得明显成效,稻㊁麦供需基本平衡,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㊂玉米种植面积大幅调减,库存压力有效释放,玉米价格将回归市场㊂油料产量恢复性增长,大豆进口明显放缓㊂棉花需求下降明显,食糖供求关系持续偏紧㊂菜㊁果㊁蛋㊁渔产量稳步增长,国际贸易保持活跃㊂肉㊁奶消费快于产量增长,进口急剧增加㊂会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㊁2016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执行主席㊁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业监测预警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在会上作了 中国农业展望的技术支撑 的主题报告,从数据支撑㊁模型系统㊁工作流程㊁展望应用等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技术支撑体系㊂54位专家针对18个品种未来10年走势进行了专题信息发布,并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㊁互联网+ 现代农业㊁农产品价格机制㊁农业资源环境㊁大数据与监测预警㊁农业电子商务等6大问题进行了热点研讨㊂据悉,这次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是我国举办的第3届展望大会,国内外反响热烈㊁高度评价,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㊂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㊁经合组织(OECD)㊁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等国际组织代表,美国㊁欧盟㊁日本㊁巴西㊁新西兰㊁巴基斯坦㊁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有关部委㊁地方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㊂中国农业科学院4月22日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以中国粮食㊁棉花㊁油料㊁糖料㊁蔬菜㊁水果㊁肉类㊁禽蛋㊁奶类㊁水产品㊁饲料等主要农产品为对象,对未来10年和十三五 进行了展望㊂十三五 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展望稻㊁麦供需基本平衡,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㊂中国粮食158产能进一步提升,能够完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㊁口粮绝对安全目标㊂2016年,预计稻谷面积稳中略增;小麦面积稳中略减㊂ 十三五 期间,稻谷生产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消费持续增长,预计5年稻谷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分别为10.38亿吨㊁10.34亿吨;小麦将呈现种植面积稳中有降㊁供需形势由宽松转为基本平衡的状态,预计5年小麦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分别为6.59亿吨㊁6.55亿吨㊂玉米种植面积大幅调减,库存压力有效释放㊂未来5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大幅调减,阶段性供应过剩矛盾将有效解决,玉米去库存明显㊂ 十三五 期间,玉米种植面积将年均下降1.8%,到2020年减至3441万公顷,产量将减至20567万吨;同期玉米工业消费和饲用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年均增长3.0%,到2020年玉米消费总量将增加到22192万吨,库存压力缓解,玉米价格回归市场㊂油料产量恢复性增长,大豆进口明显放缓㊂2016年油料生产数据较2015年预测数有所下调;其中花生和大豆面积㊁产量双双增长,油菜籽面积㊁产量显著缩减㊂ 十三五 期间,油料产量呈稳中有增态势,而大豆进口年均增长率将由 十二五 时期的11.6%降至 十三五 时期的1.0%㊂预计2020年油料产量将达到4970万吨;油籽进口量为9193万吨,其中大豆进口量为8556万吨㊂棉花需求下降明显,食糖供求关系持续偏紧㊂2016年,预计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8.8%和8.0%;消费量同比下降2.7%;进口量同比下降31.1%㊂ 十三五 期间,中国棉花消费量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㊂预计到2020年,棉花消费量将降至707.9万吨,比2015年下降3.8%;进口量为112.1万吨,比2015年降22.8%㊂此外,预计2016年中国糖料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同比分别减少8.2%和14.8%,糖料种植面积有进一步缩减的趋势,消费量持续增加,进口量不断扩大,预计食糖总产量4893万吨,总需求量8013万吨,产需缺口为3120万吨㊂菜㊁果㊁蛋㊁渔产量稳步增长㊂与过去10年相比,蔬菜㊁水果㊁禽蛋㊁水产品的产量增速明显放缓,预计2016年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63%㊁ 1.4%㊁0.8%㊁ 1.7%; 十三五 期间,产量年均增速分别为0.44%㊁ 1.37%㊁0.9%㊁1.3%㊂预计2016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㊁总消费量㊁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0.07%㊁0.2%和6.9%;预计奶制品产量㊁消费量和进口量分别同比下降0.3%㊁3.4%㊁16.6%㊂ 十三五 期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43856万吨,总消费量为44256万吨,总进口量为1028万吨;奶产品总产量为20293万吨,总需求量为27376万吨,总进口量为7151万吨㊂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农产品生产区域更加集中,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局部生产㊁全局供应的特点突出㊂预计 十三五 期间中国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向北方集中,2020年主产省粮食产量比重或将接近80%㊂棉花种植向西北内陆棉区尤其是新疆转移,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或将占全国产量的80%左右㊂生猪养殖加快向粮食主产区转移,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猪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预计提高到40%,西南地区下降到20%以下㊂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㊁长江流域冬春蔬菜㊁黄土高原夏秋蔬菜㊁云贵高原夏秋蔬菜㊁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㊁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六大优势蔬菜生产区域将进一步巩固㊂甘蔗生产会向广西㊁云南等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甜菜会向新疆㊁内蒙古等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㊂农产品消费继续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多样化㊁品牌化需求更加明显㊂预计 十三五 期间的稻谷㊁小麦㊁食用油㊁食糖㊁肉类㊁奶制品㊁水产品消费总量将比十二五 增加㊂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呈现多样化㊁高档化㊁品牌化趋势㊂粮食消费更加重视品牌认知,对专用品种及其制品的需求呈增长趋势;畜禽水产品消费将更加重视营养㊁健康和安全,对加工产品的需求将显著增长;水果㊁蔬菜消费量增加,质量认证产品消费量增多;纺织品消费方面,对高品质棉花需求明显增加㊂农业生产成本结构变化㊁上涨因素增多,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相对弱势运行㊂ 十三五 期间,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将稳步上升,成本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除物质投入㊁人工和土地成本继续刚性上涨外,动植物病虫害防控㊁现代化种养设施维护㊁废弃物处理及农产品加工㊁包装㊁销售㊁品牌建设等成本也将明显增加㊂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相对低迷,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间价格联动性将显著增强,拖累国内农产品价格总体弱势运行㊂国内外农业融合互动加强,农产品进口可能呈现品种㊁来源 双增 格局㊂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㊂ 十三五 期间,特别是随着中国与东盟㊁新加坡㊁新西兰㊁智利㊁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一系列多双边自贸区及 一带一路 建设的快速推进,油料㊁水果㊁肉类㊁乳制品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也将从传统的美洲㊁澳洲㊁东南亚国家逐步拓展到中亚㊁澳洲和欧洲国家㊂中国农业网2016-04-28李鑫编辑159。
特别关注olicy in Focus P4月20日,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
大会主题为“稳预期 固安全”,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对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形势进行预测分析。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中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年末生猪存栏已恢复到2017年的92%,农产品市场供给总体充足。
今年全国春耕生产进展顺利,冬小麦、冬油菜种植面积均稳中有增,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增长,全年玉米供给特别是饲料粮保障有较好基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6、7月份生猪存栏可望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会议强调,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展望大会通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需形势会商和发布,来引导市场预期、服务生产经营,契合形势需要和各方诉求。
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加快新技术应用,切实发挥好信息在稳预期、固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预测,2021年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玉米种植面积将增长4%以上,猪肉产量增长约20%,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总体稳定。
未来10年,中国农业结构将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玉米、猪肉、奶类等产量年均增速在2%以上,玉米、大豆单产将明显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更加活跃、贸易伙伴更趋多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致欢迎辞,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主持开幕式,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塞斯•迈耶等在会上致辞。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发布15 2021.04 农业信息化>>。
农村农业发展方向预测报告近年来,中国农村农业发展迅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村经济繁荣昌盛。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流失日益严重,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为了推动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预测农村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应当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向生态农业转变。
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应注重发展高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提高农田生产效益。
在养殖业方面,应提倡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动物疫病的风险。
2. 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
未来农村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水利设施的覆盖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修建水库、挖掘水井等,解决农田排水、灌溉等问题,不断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
3.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农村农业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在种植业方面,应加强新品种选育和耕作技术的研究,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在养殖业方面,应研发高效饲养技术,提高畜禽的养殖效益。
4.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激发农村经济的潜力。
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第二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民宿等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的农村农业发展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的完善程度。
同时,还要加快农村网络建设,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6. 加大农村金融扶持力度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亟需提高。
未来农村农业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门槛,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同时,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农村金融产品,满足农户和农业生产的融资需求。
自2017年5月22日起,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采取对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的方式,实施期限为3年,自2017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实施期间措施逐步放宽。
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保障措施关税税率为45%;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1日,保障措施关税税率为40%;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保障措施关税税率为 35%。
贸易调整援助食糖产业试点培训
为探索推动建立中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和更好地为食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商务部委托中国糖业协会在广西龙州、扶绥、隆安、田东、田阳5个县举办贸易调整援助食糖产业试点培训班。
培训班分为贫困户糖料种植技术培训和农技人员糖料作物新品种及高产高糖技术培训两大类,10位糖业专家分别就中国糖业宏观经济形势、糖料新品种及种植技术、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科学施肥及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甘蔗生产机械化等内容进行了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
蔬菜生产量
是指田头收获的产量,一般为蔬菜生产中所统计的产量。
蔬菜自损
是指蔬菜从田头到最终购买阶段因收获、分拣、贮藏、运输、销售环节形成的弃收、失水、腐烂等蔬菜特有损失。
蔬菜商品产量
是指经过运输、贮藏、批发、零售等诸多环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后,可由消费者购买的蔬菜量。
蔬菜鲜食消费
是指以鲜菜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消费和在外消费。
蔬菜其他消费
包括饲料、种用等相关消费。
蔬菜损耗
是指蔬菜购买后在其消费、加工、烹饪过程中的一般性损失。
水果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该报告中水果包括园林水果和瓜果类,水果面积包括果园面积和瓜果类面积。
水果直接消费
指未经精深加工、直接鲜食的水果消费,包括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在外就餐消费、团体消费等。
水果损耗
指水果从果园(包括瓜果园)到消费终端(消费者或精深加工车间)在采收、192
采购、商品化处理、贮存、运输、批发、分销等一系列环节中因失水、腐烂、变质
或其他不明原因造成的数量上的减少。
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套)
一套祖代种鸡指1只D系母鸡,配相应的A、B、C系,例如,100套祖代
种鸡是由100只D系母鸡,26.5只C系公鸡,35只B系母鸡,10.5只A系公鸡
组成。
肉鸡养殖规模化率
养殖规模标准为肉鸡年出栏10 000只以上。
“粮改饲”
粮改饲是指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
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
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出栏胴体重
指已经出栏并经屠宰,去掉头、蹄、毛皮和内脏以后的某种肉用牲畜的肉
产量。
稳(减)羊增牛
为保护草原生态、提高经济效益,从而稳定或者减少羊的数量而增加牛的数量。
政策实施区域主要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地区也逐步开始实施。
小畜换大畜
“小畜换大畜”旨在减轻草原超载压力、保持生态平衡、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鼓励牧民发展大畜,主要实施区域为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禽流感
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
染病。
蛋粉
蛋液经喷雾干燥而成,为粉状或易松散的块状,分为全蛋粉、蛋黄粉和蛋
白粉。
干蛋黄
将蛋液黄白分离后,再将蛋黄烘制成蛋片或蛋粉。
蛋干
以禽蛋为原料的新食品,将禽蛋全蛋浓缩加工而成。
生鲜乳
指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