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
- 格式:pdf
- 大小:524.24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发布1.稻米“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未来10年,中国稻谷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稻米“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产量基本稳定。
展望“十三五”及未来10年,水稻种植面积稳中略减,单产有望稳步提高,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预计2016年稻谷总产量为2089 9万吨(折合大米14629万吨),2020年为20507万吨(折合大米14355万吨),2025年为20603万吨(折合大米14422万吨)。
稻谷种植面积稳中略减。
20 16年稻谷种植面积略增至45385.65万亩(3025.71万公顷),“十三五”末稳中略降至44223万亩(2948.2万公顷),2025年达44163.45万亩(2944.23万公顷)。
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10年,中国稻谷年生产能力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进入高水平稳定发展期。
消费稳中略升。
展望“十三五”,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农村脱贫致富等因素,中国稻米需求量将保持稳中略增态势。
预计2016年中国大米消费量为14562万吨,2020年为14801万吨。
未来10年,中国稻米消费总量将保持增长。
2025年大米消费量为15029万吨。
预计2016年口粮消费略增,饲料消费略减,工业消费出现一定幅度增长,种子用量基本持平,损耗基本略增。
展望期间,口粮消费保持增长,饲料消费和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稳中略减,损耗略减,消费总量增加。
贸易保持稳定。
展望“十三五”,国内供应有保障,国际大米贸易量有限,稻谷库存充足,预计中国大米进口量将保持基本稳定。
预计2016年净进口量约为244万吨,2020年为292万吨,2025年为293万吨。
价格出现分化。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可能影响稻谷价格走势。
消费结构升级对优质稻米需求增加,拉动价格上涨。
普通稻米价格受进口冲击和国际市场影响,可能出现阶段性下跌。
展望“十三五”,中国大米价格将出现不同产品和品牌的分化,高端大米价格将有明显上涨,普通大米价格将保持稳中略涨。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今年猪肉产量同比降“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第七届)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计,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50149万头,同比下降7.8%;猪肉产量3934万吨,同比下降7.5%。
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猪肉首席分析师周琳副研究员介绍,2019年四季度,生猪产能呈上涨态势,由于前期产能下降严重,2020年猪肉产量仍将减少,年底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预计2020年生猪出栏量达50149万头,同比下降7.8%;猪肉产量3934万吨,同比下降7.5%。
总体看,2020年猪肉供应依然偏紧,价格高位运行。
对于国内的生猪产能恢复情况,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在4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生猪生产恢复持续向好。
3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继续保持环比增长,增幅2.8%,连续第六个月增长;新生仔猪继续保持增加,增幅7.3%,连续第二个月增长;生猪存栏量环比增长3.6%,这也是连续第二个月增长。
这三个方面的增长,不仅是连续性,而且增幅是呈加快趋势的。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预计,未来十年猪肉生产情况,短期看,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猪产能将快速恢复;中期看,规模养殖场成为“主力军”,推动猪肉生产;长期看,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猪肉生产稳定缓慢增长。
预计2021年生猪出栏量达63530万头,猪肉产量达5000万吨;2025年生猪出栏量达71832万头,猪肉产量达5728万吨;2029年生猪出栏量达73918万头,猪肉产量5972万吨。
猪肉消费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二季度户外消费急剧减少,并转入户内消费。
由于猪肉价格过高,户内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尤其是农村地区抑制程度更加明显。
总体看,预计今年猪肉消费量为4206万吨,同比下降5.6%;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9.9千克,同比下降5.9%。
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报告一、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发展主要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业农村经济与经济社会全局关系发生复杂变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多数农牧产品增产与生猪生产滑坡并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而出口增长缓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农产品及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且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明显缩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展望及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业增长将加快............................................................................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粮食生产能够克服不利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生猪生产加快恢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农产品进出口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水产品第十一章水产品量增速放缓。
2019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估计为6 511万吨,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其中,捕捞产量1 407万吨,与上年相比减4.1%,占总产量的比例为21.6%。
海水、淡水捕捞产量与上年相比分别减3.9%、4.3%;水产品养殖产量5 104万吨,与上年相比增2.3%,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达78.4%(图11-1)。
淡水、海水养殖产量与上年相比分别增2.2%、2.4%。
随着稻田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渔业等养殖方式的推广,渔业绿色健康养殖不断发展。
据统计,中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已达3 200万亩(213.33万公顷),产量超230万吨。
在大水面生态渔业方面,涌现出多种发展模式。
1.2 消费总量继续增长,流通渠道更趋多元近年来,中国水产品消费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相关研究数据测算,2019年中国水产品总消费量为6 711万吨,与上年相比增2.5%。
其中,食用消费为2 895万吨,与上年相比增2.6%,居民人均水产品食用消费约20.7千克;加工消费为2 761万吨,与上年相比增3.0%;损耗约为1 055万吨。
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水产品流通渠道不断拓展,并带动消费增长。
根据中国商务部电子商务大数据,仅2019年上半年水产品电商交易额就达169.4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22.9%,在2018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在消费增长中,虾蟹等特色水产品表现较为突出。
目前,小龙虾已形成养殖、加工、餐饮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
网购大闸蟹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销售额不断攀升。
1.3 进口量额继续显著增长,贸易顺差大幅收窄2019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额增长明显,出口保持基本稳定。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水产品进口量为627万吨,与上年相比增20.1%;进口额达18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25.6%。
出口量为427万吨,与上年相比减1.4 %;出口额为206.58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减8.0%。
第五章糖 料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糖料作物是中国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在国内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9年a,中国糖料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为2 161.13万亩(144.0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71%;食糖连续第三年增产,产量为1 076万吨,比上年增长4.36%;消费量持平略增,达1 5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6%;进口量大幅增长,达324万吨,比上年增长33.28%。
展望未来,国内食糖产量将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增,消费量增速放缓,进口保持较高水平,价格震荡运行。
2020年,中国食糖产量预计1 050万吨,与2019年相比下降2.42%;消费量1 520万吨,与2019年相比持平;进口量304万吨,与2019年相比下降6.17%。
2025年,中国食糖产量、消费量、进口量预计将分别为1 188万吨、1 592万吨、486万吨,与基期(2017—2019年3年平均值,下同)相比分别增长17.39%、5.66%、83.17%。
2029年中国食糖产量、消费量、进口量预计将分别达1 211万吨、1 652万吨、644万吨,与基期相比分别增长19.66%、9.65%、142.71%。
1 2019年市场形势回顾1.1 产量连续第三年增加2019年,中国糖料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恢复性增长。
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糖料种植面积2 161.13万亩(144.08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97.15万亩(6.48万公顷),增幅4.71%。
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 809.28万亩(120.62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8.43万亩(0.56万公顷),增幅0.47%;甜菜种植面积351.85万亩(23.46万公顷),与上年相比增加88.73万亩(5.92万公顷),增幅33.72%。
分产区看,广西b、云南、海南、黑龙江、内蒙古糖料种植面积呈增加态势,其中,内蒙古糖料种植面积增幅最大,达66.67%;广东、新疆糖料种植面积则略降。
第七章水 果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区和消费市场。
水果产业是中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也是地方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产业。
2019年,中国水果整体丰产,供给前紧后松,消费持续增加,价格比上年显著上涨,水果及制品进口扩大,出口量减额增。
2020—2029年展望期间,预计水果供给和消费均增加,丰产年份略有盈余;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成本提高和品质改善推动水果价格在波动中上涨,进出口贸易规模双向扩大。
预计2020年水果产量(包括园林水果和瓜果类)2.68亿吨,直接消费量和加工消费量分别为1.23亿吨和3 358万吨;预计2025年水果产量3.09亿吨,直接消费量1.53亿吨,加工消费量4 152万吨;预计2029年水果产量3.28亿吨,直接消费量1.64万吨,加工消费量4 702万吨。
未来10年,是中国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优势产区、优质果品做大做强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时期。
1 2019年市场形势回顾1.1 产量增加,供给前紧后松2019年水果总产量估计为2.66亿吨,比上年增产3.7%,供给总量充裕。
果园面积估计为1.82亿亩(1 216万公顷),瓜果类面积估计为3 188万亩(212.5万公顷),均比上年略有增加。
水果主产区气象条件基本适宜,园林水果产量估计为1.83亿吨,比上年增产4.4%;瓜果类产量估计为8 290万吨,比上年增长2.1%。
园林水果面积和产量排名前3位的柑橘、苹果和梨,其常年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38%左右,2019年均表现丰产。
也有部分区域部分品种水果出现显著减产,如荔枝恰逢“小年”,加上2018年冬季寒潮低温比常年偏晚,影响了开花坐果,导致广东、广西a等产区大幅减产。
水果生产和上市的季节性强,与消费需求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受年初贮存性水果库存偏低和天气因素影响,2019年水果供给前紧后松的特点尤为突出。
2018年由于主产区大范围春季低温冻害,苹果和梨产量比上年分别减少5.2%和2.1%,导致2019年上半年苹果和梨冷库贮存量较常年明显减少。
第三章油 料第三章油 料2019年国际大豆期货价格稳中略降。
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均价890.94美元/吨,与上年相比下降5.1%;国内期货大豆价格整体趋势与国际大豆期货趋势基本一致。
大连商品交易所国产大豆期货主力合约均价3 380元/吨,与上年相比下降4.0%。
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价格(青岛港口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3 215元/吨,与上年相比下降5.6%。
国内外价差继续扩大,由1 月的820元/吨增加至12月的1 020元/吨。
本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恢复性增长,巴西大豆丰产,美国大豆库存处于高位,全球大豆供应总体宽松,是进口价格稳中略降的主因。
1.2 未来10年市场走势判断1.2.1●总体判断未来10年,中国大豆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仍将稳步增加。
生产方面,随着国产大豆支持政策的不断增加,预计2020年、2025年和2029年中国大豆产量将增加至1 881万吨、2 141万吨和2 220万吨,年均增速3.0%;消费方面,预计2020年、2025年和2029年中国大豆需求将增加至10 403万吨、11 619万吨和11 982万吨,年均增速1.4%,这主要是畜禽产业对蛋白饲料需求旺盛,同时人口绝对数量增长和健康意识增强提高豆制品消费的结果;贸易方面,中国以进口大豆为主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改变,预计2020年、2025年和2029年将分别增加至9 248万吨、9 662万吨和9 952万吨,但受国产大豆产量逐渐恢复和消费需求缓慢增长影响,大豆进口量年均增速逐渐放缓,预计将以0.9%的速度平稳增长。
1.2.2●生产展望产量逐渐增加。
预计2020年大豆产量1 881万吨,比上年增长71万吨,增幅3.9%。
2020年中国主产区“三省一区”大豆产量预计稳中略增,黄淮海地区产量有望进一步增加,预计2025年和2029年将增加至2 141万吨和2 220万吨,与基期(2017—2019年3年平均值,下同)相比分别增长30.2%和35.0%。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发布作者:暂无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21年第4期4月20日,2021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
大会主题为“稳预期固安全”,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对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形势进行预测分析。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中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年末生猪存栏已恢复到2017年的92%,农产品市场供给总体充足。
今年全国春耕生产进展顺利,冬小麦、冬油菜种植面积均稳中有增,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增长,全年玉米供给特别是饲料粮保障有较好基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6、7月份生猪存栏可望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会议强调,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展望大会通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需形势会商和发布,来引导市场预期、服务生产经营,契合形势需要和各方诉求。
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加快新技术应用,切实发挥好信息在稳预期、固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上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预测,2021年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玉米种植面积将增长4%以上,猪肉产量增长约20%,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总体稳定。
未来10年,中国农业结构将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玉米、猪肉、奶类等产量年均增速在2%以上,玉米、大豆单产将明显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更加活跃、贸易伙伴更趋多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致欢迎辞,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主持开幕式,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塞斯•迈耶等在会上致辞。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
新年寄语凝心聚力,不负韶华———寄语2020许世卫1(3)特稿专递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阈值表的研究与建立许世卫王禹潘月红李建政李干琼张永恩庄家煜王盛威刘佳佳8(3)产品预测2019年中国奶业市场形势分析与2020年展望王东杰1(4) 2019年山东苹果市场形势分析与2020年展望卢德成张晓艳刘佳佳1(8) 2019年山东棉花市场分析及2020年展望牛鲁燕石敏魏清岗张俊丽贾福强崔太昌3(3) 2019年黑龙江省稻米市场形势分析及后市展望唐庆春赵立欣4(3) 2019年中国猪肉供需形势及2020年展望韩磊王术坤4(7) 2019年中国饲料市场回顾及2020年展望陶莎张峭张晶4(12) 2020年上半年山东蔬菜市场分析与后市展望王丹张俊丽孙家波刘炳福牛鲁燕7(3) 2020年上半年天然橡胶市场形势及后期走势钟鑫王禹8(26)上海市猪肉市场供需分析及中长期展望李干琼张超马佳邵芳王东杰赵京音10(3)中国白羽肉鸡市场现状与后期展望黄洪武10(9)农业经济展望非洲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取向李先德1(12)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六个实施要点孙伟1(1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服务“三农”的实践与路径———以河南省为例宋彦峰1(23)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现实路径与政策导向吴一鸣1(28)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现状及展望张兵白祥杜海旺1(35)美英农业股权众筹发展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王兆怡李华1(40)乡村振兴背景下昌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肖健李瑞芬杨晴魏征刘驰李狄洋李书瑜1(47)基于“三区共建”的“1+1+N”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构建———以诸城乔庄社区为例吴宽然卢琦施志成汪自强李臣波1(5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组织协同发展分析———以跳石子合作社为例刘显利罗桐香1(5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制度改革历程史述及展望魏梦甜赵俊1(63)引入风险预防因子的天气指数保险研究———以湖南省水稻主产区为例谭英平王叶菲2(3)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观察———以陕西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张瑞涛夏英2(9)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稳固化探析赵发顺黄山松2(14)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分析与展望陈金汇黄雷何忠伟2(21)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治理分析与展望———以北京大兴为例刘驰李瑞芬田金玉赵静王丹李华2(26)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村庄脱贫路径分析———基于喀什地区的调研李正新朱峰2(30)2020年《农业展望》总目次中国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分析———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例聂向一陈娆2(34)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现状及其实践分析张环3(7)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中国主要肉类价格的实证分析王茂安刘芳何忠伟3(11)农业要素投入数量丰度与投入结构效度分析彭万勇苏燕3(18)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业务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昌吉州的调研王红权刘国勇3(27)北京市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治理满意度分析陶勇字黄雷何忠伟3(33)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脱低机制探析田金玉李瑞芬刘驰3(39)昌吉州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刘承昌韩芳陈怀3(44)精准扶贫背景下生鲜电商扶贫路径探索何润鑫朱萍4(18)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考郭愫劼宿雅娟4(23)中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比较分析———基于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付丽娟生吉萍4(27)留守经历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及改善对策———以浙江省为例许烽4(34)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现状、问题及对策范敏关志强4(40)北京疏解与河北承接农批市场的比较与展望王贝贝董淑亭茹蕾4(45)农牧民参与乡村生态旅游扶贫的意愿———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杨晓蕾姚娟熊长江4(51)农民合作社扶贫效果满意度分析———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为例孙田百慧海力且木·斯依提4(57)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脱低机制探析———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单梁李瑞芬张释隆田金玉陈嘉伟4(62)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演进及成效分析吴欣玥黄映晖5(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磨恒中5(10)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展望王海虹任育锋5(19)江苏省江阴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SWOT分析张枫邵战林罗晓玲5(23)河北省杂粮市场价格预测及建议刘猛刘斐赵宇李顺国6(3)基于“三生空间”的田园综合体农旅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王艳令狐克颖冯一苇杨婧怡钟畅魏俊益6(8)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效益评价杨毅江晶6(15)乡村振兴视域下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分析与对策蔺彩霞6(20)中国农村村集体经济壮大路径探析杨春宝赵焕菊6(26)北京市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分析肖健李瑞芬王丹6(29)非洲猪瘟下中国猪肉价格波动分析与对策张红刘芳何忠伟7(8)新疆家庭农场主农业保险投保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刘振宇王贵荣程路明7(14)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对策探析李亚楠韩越7(2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分析与展望黄厅厅胡江峰7(26)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付振刚7(3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责权利统一的体制机制构建分析商建维7(35)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连忠兴7(40)减贫背景下新疆易地扶贫搬迁村落后续发展状态与提升模式陈晓福甘昶春沈子龙余国新7(44)宁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展望何万丽7(49)村民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工作满意度分析———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马一鸣马佳杨怀宇刘权7(56)中国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伦闰琪罗其友高明杰杨亚东8(30)财政支农对北京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陈维鹏刘芳8(41)接续推进新疆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分析木合塔尔·沙地克8(47)贫困地区电商一体化组织模式转型机理分析———以广东梅州为例陈思聂凤英刘海波朱琳8(52)新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探索王小清吕晓庆宋玉兰8(58)村级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构建施志成杜良平沈耀华吴宽然8(65)基于CVM的永春佛手茶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庄婷曾芳芳8(71)浅谈农业工程咨询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信军冯昊9(3)中外奶业政策发展对比分析顾美聪刘芳9(7)奶粉注册制视角下乳业奶源建设进化博弈分析陈维鹏何忠伟刘芳9(14)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王泽尤严铠任志雨赵海燕9(20)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地“三权分置”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何佳玲王静谢萍9(27)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功能研究杨娟郑秀国钱婷婷赵京音吴颖静10(14)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以河北省为例孟涵张晶阴姿琦秦朗沈辰吴建寨10(20)中国农户施肥政策绿色化演进分析与展望张寅刘维忠10(25)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市场起作用了吗?王丹刘瀛弢王克10(30)储备粮承储企业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张健陶晓峰李国艳10(38)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展望张婉刘笑冰10(44)中国蔬菜价格波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吴颖静郑秀国杨娟11(3)双向嵌入式精准扶贫模式治理效能感及影响因素分析李鹏程李金高李先东11(9)新冠疫情冲击下的中国脱贫攻坚赵雅卉11(17)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乌兰11(23)新疆饲草料地流转与草畜平衡的关系分析王茜孟梅马仪11(28)基于系统GMM的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研究何杰坤黄大金11(34)中国淡水渔业政策演进及政策建议张溢卓魏泰莉马林林明辉12(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探析———以吉林省安图县为例牛春方潘文华12(10)高粱种植经济效益与农户种植高粱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赵文庆刘猛夏雪岩李顺国孙立永12(15)农业经济领域疫情问题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钱聪12(22)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研究蔡洋洋宋玉兰12(3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西山农场休闲农业体验价值评价马玉婷陈彤赵向豪12(37)基于CiteSpace的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何婷李莉12(42)农业生产展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李金霞何长安王海玲齐洪海黄峰华毕洪文1(67)中国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崔永伟杜聪慧李树君1(71)马铃薯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与展望赵佳李开春封文杰周向阳1(77)日本休闲农场六次产业化模式研究和启示尤泽凯桂琳1(82)“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思考章力建杨永坤1(89)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分析及展望江涛2(3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东省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探析何景雪任万明卢德成牛鲁燕张晓艳孙家波2(43)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及展望余亚亮刘笑冰2(48)中国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现状及展望周竹谈丽萍2(53)基于SWOT-AHP模型的云南省热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刘彤彤起建凌卢迎春谢萍朱润云钱琳刚2(58)棉花种植大户生产经营行为分析———以新疆昌吉州为例周何雅森王贵荣2(65)基于文化积淀视角的延安谷子生产分析与展望陈宇韩芳袁宏安冯佰利郑太波曹力军周军杜娟王海龙2(70)成都市特色镇建设模式分析与展望矫健聂雁蓉金云翔穆钰唐冲2(74)迪庆藏族自治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和玉林2(80)冬季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新疆昭苏县为例姜丽娟2(84)新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及对策谢桂云张飞云2(89)广东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陆建珍徐雪高汪翔秦建军易中懿3(49)中国牧草种子生产分析及对策赵馨馨杨春3(56)近年来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霍晓娜张剑波3(62)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沙产业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吴迪杜子华钱福檬3(66)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陕西省渭南市“百村千户”调查韩国强安小玲张凯骆朝晖3(74)加强北京产业扶贫协作的路径机制研究经信局产业扶贫协作课题组3(82)吕梁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与路径刘媛媛3(85)福建省农业产值与农膜用量关系协整分析及展望林志华3(89)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分析聂向一陈娆3(94) 2019年中国谷子高粱产业发展分析及后期展望刘斐刘猛赵宇夏雪岩赵文庆李顺国4(67)中国食物损耗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张敏程广燕4(72)河北省杂粮生产要素变化及发展趋势刘猛夏雪岩刘斐崔纪菡南春梅李顺国4(78)黑龙江省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推进路径曾勰婷刘祖昕李树君赵跃龙4(85)中国渔业产业经济利益共同体融资模式分析与展望———以惠州羊和村为例袁媛袁永明代云云龚赟翀袁轶群刘龙腾4(9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生猪上市企业成长性分析李子彪王惠惠张爱凡4(98)合同农业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基于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叶磊磊4(105)土地流转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郝聪聪5(27)山东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孙传仁魏清岗5(34)种植结构调整背景下黑龙江农户玉米持续种植行为分析马凤才赵星棋5(38)中国人参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张乃嘦陈延国李俊萍张元科孟婷朱亮亮钟钧超宁荣彬5(44)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特点及展望郑碧莹唐衡刘仲妮赵海燕5(48)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究陈都周晓涛赵明阳5(52)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的路径———以北京为例张艳芳徐广才邵维明谢明义5(58)北京市“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策略探析———以顺义区北郎中村为例申晴毕宇珠5(65)泰国农业4.0快速发展战略下的有机香米发展分析Sasivimol Jitbanterngpan杨敬华6(34)中国小麦生产波动成因及产量预测吴舒穆月英聂凤英6(40)青浦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江卫青6(48)中国区域间农业产业关联效应差异性分析冯赟起建凌母赛花6(52)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特点及前景任志雨郑碧莹王泽尤赵海燕6(59)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农旅融合典型模式构建与优化吴兆娟高立洪高冬梅战博毕茹杨小玲6(63)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举措探讨钱琳刚和玉林6(70)“十三五”中国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和“十四五”策略选择郭昕竺李美琪李辉尚丁健7(63)山东省驴规模化养殖效率及差异性分析李长松周霞周玉玺7(68)广西桑蚕茧生产SWOT分析及对策何松涛蒋璇吴广丽石韡韬龚美霞乐波灵7(7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度及协调发展实证分析———以云南昆明为例万齐旺张仙杨华松邱家玉7(79)基于价值网络的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增值路径及实现机制陈谷平7(86)基于农业绿色发展视角的北京水土资源分析吴欣玥黄映晖7(94)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康养建设提升路径———以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陈杰刘笑冰7(100)淮南八公山豆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路径分析焦存艳马越李华7(105)提升江苏稻米产业竞争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沈贵银8(76)中国紫甘薯产业发展分析陆建珍徐雪高汪翔秦建军易中懿8(81) 2019年黑龙江甜菜产业分析与2020年展望黄峰华张研李晓晨李文枫李金霞毕洪文8(90)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河北省杂粮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刘猛刘斐崔纪菡赵宇李顺国8(93)基于农用地消纳畜禽粪肥的北京市土地承载力分析张莎莎何忠伟刘芳8(102)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分析———以北京老宋瓜果专业合作社为例刘娜胡宝贵8(109)北京市山区造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展望朴杨刘笑冰8(115)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贺加永9(34)河南省蔬菜及食用菌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张辉黄桃阁王凯党帅闻亚美9(40)平原与山地市域中药材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以亳州和三门峡为例方雅冰李全新9(47)宁夏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何万丽段亚莉9(53)复愈性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助力公共健康的新契机刘晓涵李侃侃王永安段艺凡9(58)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北京镇域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分析刘洋黄映晖9(62)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及前景屠振华于芳温凯9(68)海水稻产业发展动态与展望田丽霞陈宁陈雨生10(49)湖南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郭恬卢俊玮10(55)吉林省“镰刀弯”地区大豆恢复性增长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何秀丽刘文新10(60)资源约束背景下的新疆棉花生产效率分析侯玉龙马琼何丽娟周子渭岳东芹刘国昊姚心雨10(67)宁夏油葵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张莹张雯丽10(72)海南甘薯产业发展特征与前景秦建军戴起伟汪翔陆建珍徐雪高10(77)疫情下的中国畜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王静香赵跃龙刘祖昕曾勰婷穆钰10(82)环保约束下养殖场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及展望肖海龙闫晶托乎提·阿及德帕热哈提江·吾甫尔肖海霞杨春11(41)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分析与展望姚治榛张树清11(46)陕北榆林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展望畅文杰张飞云11(55)基于POI数据的玉林市优势农业产业空间分布分析戴洁琳11(59)都市农旅园区文创产品开发路径探析尹宏吉张天柱何小凡王越11(64)农事节庆对地方农业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姚志红黄寿臣高春媛洪秀丽刘天丽11(69)烤烟种植用工趋势分析王建文刘良教黄建强何激光李建勇李立11(73)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李文枫毕洪文黄峰华李晓晨李金霞张妍刘艳霞12(48)日本农业开放式创新活动实证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以静冈县茶产业为例李娜12(54)中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分析孙素华12(65)中国北方冷凉气候生态经济带12(区)发展分析与展望索亚林兰妮兰云峰12(72)农户视角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晋、苏、黑三省的调研王菲菲李芸陈俊红12(78)基于农民参与视角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罗文斌谢海丽唐叶枝12(85)中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分析王海虹李燕妮12(89)珠江-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分析武月刘俊杰12(94)安溪铁观音茶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曾芳芳12(101)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分析梁晶璇宋慧琪官炳宏郑琼娥陈佑成12(107)农业科技展望中国科研及开发机构科研效率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唐莉周晏起1(93)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科热点趋势预测聂秀萍谢能付吴赛赛李小雨汪汇涓1(101)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评述与展望孙潇黄映晖1(10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精准化探析张兆同杨桂祥张月群1(111)乡村振兴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以潮州“大吴泥塑”为例李红飞1(116)农业科研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对策与展望张宇王晓楠唐立新张有智任洋张海峰李杨2(93)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谈猪场车辆洗消中心建设陈乙元耿如林孙婉莹2(98)新疆耕地废旧地膜污染及防治温丽平宋玉兰2(103)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预测预警综述李建政李干琼周涵3(98)区域作物产量的模型预测研究李威顾峰雪3(104)基于Arduino的棚室蔬菜云端感知系统设计与实现张海峰毕洪文陈立新李扬张宇黄峰华王晓楠3(112)天津农业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度评价及分析陈丽娜陈琼3(118)基于Q方法的农户绿色种植技术认知分析———以安徽省庐江县调研为例刘二阳胡韵菲尤飞王玉婧3(125)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草药栽培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张乃嘦宁荣彬李俊萍张元科朱亮亮王雪媛孟婷杨明黄桂香杨宝山钟钧超陈延国4(111)“双创”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石明4(115)科技创新对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与前景朱光辉5(70)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栽培技术应用分析王敬元孙鸿雁毕洪文张宇孙丽容5(73)作物生产经营信息化服务云平台中的信息采集人机交互设计谭珍谢琪高志强卢俊玮5(78)渔业健康养殖示范监管系统设计与研发姜丽华李坚明荣仕屿张帆周爱莲谢能付6(75)基于改进文本表示的农产品贸易摩擦新闻文本聚类及应用展望潘尧王末王健6(80)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教片摄制与应用分析詹琛吴永辉余霄7(111)黑龙江水稻机械收获对产后损失的影响分析谷英楠孙鸿雁毕洪文段新宇王敬元何晶丽姜莹刘国玲李金鸿7(114)新疆大宗及特色农作物实用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分析林静叶凯严秀丽院金谒7(119)全产业链视角下农业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展望杜宇唐庆春8(120)基于农事体验的智能鸡舍设计及应用前景张辉鑫王剑芦天罡唐朝张华8(124)可降解地膜推广应用的影响因子分析雷蕾汤秋香8(128)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位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李晓萍霍明张亮刘羽嘉8(134)畜禽养殖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展望韩书庆孙龙清陈英义曲绪仙南雪梅王众孔繁涛9(74)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区块链+农业”发展分析及展望李惠9(79)中国农业科学数据服务分析与展望满芮樊景超9(86)基于专利与论文关联的潜在科学前沿识别———以生物农药领域为例曾海娇孙巍9(93)基于论文和专利的基因编辑技术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王婷刘璐王娅丽邵卓康宇立王友华10(89)国际组织框架下的农业数据和技术共享模式探索与展望吴定峰王丽云刘婷婷10(99)县域农技推广服务分析与展望———以昌吉州呼图壁县为例孔苗苗杨晓萍10(105)德国农业农村数字化做法及进展尹国伟11(78)政府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的上海实践及展望周艳张向飞11(84)机构科研数据库联盟建设与思考———以国家农业图书馆为例满芮樊景超11(90)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一流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探析王京京李丽霞杨昆12(113)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研究述评牛美玲程路明12(117)农业贸易展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与斐济农业投资合作分析与展望彭虹1(121)中国小麦进口贸易发展的格局演进与路径优化郑国富1(127)新时期中国与墨西哥农产品贸易合作新动态及前景郑国富2(107)中泰两国虾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比较分析樊安然李慕菡2(11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开展农业对外合作实证分析———基于南疆三地的调研茹蕾王贝贝2(117) 2019年中国主要畜产品贸易分析及2020年进口展望刘瑶刘丑生何洋3(134)中国与中东欧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分析高贵现徐雯3(140)全球化贸易视角下的中国主要粮食贸易格局石少龙4(119)中国特色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金珏雯穆月英韩一军赵霞4(127)中国水果进口影响因素分析黄睿蒋琴儿6(89)中德甘薯贸易现状及互补性分析秦彦强刘瑞涵6(94)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现状及对策郑国富7(124)云南和广西参与澜湄农业合作的比较分析姜晔杨光祝自冬张芸7(129) 2020年上半年中国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包利民乌兰李鸥8(144)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水产品贸易新特征及趋势翟羽帆李慕菡8(150)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铃薯贸易发展策略韩晨雪韩洋刘合光陈珏颖8(155)中国与日本甘薯贸易关系分析席佳行薛冬蕊刘瑞涵8(162)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张玉胜刘洋高明杰罗其友9(101)中国枸杞商品出口效应分析陈子康李京虎9(107)基于引力模型的中新中澳乳制品贸易影响因素分析李岚岚刘芳9(115)金砖国家农业产能合作进展与未来展望陈天金柯小华任育锋李哲敏9(122)运用五种思维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马志刚崔计顺丁瑞强于敏10(109)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出口贸易潜力分析张玉胜吴培刘洋罗其友10(115)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柑橘出口潜力分析冉娇祁春节10(122)贸易争端背景下世界棉花生产、贸易格局分析王鑫瑞李豪强王永刚王妍霏11(95)中国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风险、监管挑战与未来思考韩振国刘岩王东辉李婷11(100)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农业走出去分析张玲玲茹蕾11(107)新时期农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茹蕾龙盾张玲玲12(124)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农业合作的战略空间与展望陈仕玲叶明霞蒋辉12(129)京津冀板栗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周明欣桂琳12(135)中德林业项目合作回顾及展望赵海兰郭瑜富12(139)农业消费展望“互联网+”背景下山西杂粮销售机遇及影响因素分析侯向娟申潞玲1(132)互联网时代栖霞果农苹果销售问题及对策刘帅徐小靓1(138)乡村旅游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元顺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张思源夏龙1(144)大都市消费者对鲜食玉米的认知水平及消费行为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马莹王丽媛马佳郑洪建2(122)新零售视角下黑龙江绿色食品零售模式分析顾帅坤袁慎祥郭保林董皓阳2(128)新零售服务逻辑下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模式创新张建奇3(147)中国乳品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李竞前王欣郭杰史建民王宗礼4(135)游客对奇台特色美食的感知度分析———以江布拉克景区为例。
名言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孙中山《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发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 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习近平指出,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新华社)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4月20日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简称《报告》)预计,今年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能够实现稳产保供。
根据报告,今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将继续优化,水稻、小麦不断调优品种结构,口粮播种面积5333.33万hm 2(8亿亩)左右,优势产区玉米产能将得到巩固提升。
新农虹020年/第04期/下半月刊/总第917期
2020中国农业展望
策划/晓军执行/新农业编辑部
4月20日,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以视频直播方式在京召开,大会主题为“信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业也是一次大考和检验。
目前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春季农业生产加快恢复,2020年粮食和农业有望继续丰收,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中国将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妥全,继续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继 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稳定大豆、肉类、食糖等产品进口,促进特色产品出口,维护全球农产品市场稳定和贾易顺畅。
当前应对疫情、灾情和市场波动叠加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手段,从更高层次、
更全维度掌握农情变化,加快完善中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以信息化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要瞄准农业全产业链,监测采集重要农产品生产、流通、贸易等信息,打造农业大数据平台;紧盯农产品供求形势变化,加强分析预警和信息发布;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开展精准信息服务。
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对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形势进行预测分析。
报告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将明显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5。
中国农业+年展望4月20日,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新鲜出炉。
该报告介绍了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
我国农业产能稳、总量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介绍,我国农业产能稳、总量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
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产品产销衔接阶段性受阻,价格波动比较大。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农产品流通基本恢复正常,价格以稳中有跌为主。
分品种看,猪肉价格持续小幅下跌,截至3月底全国猪肉批发的周均价每公斤46.28 元,连续7周下跌。
牛羊肉、禽肉和鸡蛋的价格偏弱运行,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低于去年同期。
水产品交易量回升,价格回落。
从后期的走势看,粮食库存充足,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家禽生产形势好转,应急蔬菜上市量增加,农产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储备是充足的,口粮完全自给,米面随买随有。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说,今年年份特殊,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措施来稳住粮食生产,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都是多年少有的,粮食生产有了一个好的开局。
从夏粮情况看,目前西南地区小麦已经在灌浆成熟,增产趋势明显;江淮、黄淮地区小麦正在孕穗抽穗,长势也总体好于上年,夺取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针对今年受暖湿气候影响,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发生较重的问题,各地也及时开展了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防治面积是发生面积的1.6倍,基本做到了应防尽防,前期快速扩展的态势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
“从春播情况来看,春播的粮食面积是全年面积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粮食面积的意向是一个增加的态势,特别是早稻面积有望遏制连续七年下滑的势头,实现恢复增加。
”刘莉华介绍,截至4月18日全国春播粮食已经完成意向面积的21%,进度比去年快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