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图编制重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4
《地图编制》课程复习提纲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或其他星体)上的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递、模拟和认知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二、填空题1、地图构成要素:地理要素、数学基础、整饰要素。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
3、制作地图有两条途径:实测地图,编绘地图。
4、用传统方法编制地图可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和地图印刷。
5、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6、地图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式编号法和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等三种。
三、简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可量测性;由使用的地图符号系统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由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区别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及其它人文标志)的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主题要素详细表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3、简述地图的两种分幅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地图的分幅方式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
矩形分幅的优点有:图廓为直线,便于拼接;分幅线位置的选择有较大自由度,可灵活避开重要地物;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可充分利用纸张。
矩形分幅的缺点有:每幅图的地理位置(图廓坐标)不易确定;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可能较大。
经纬线分幅的优点:每幅图的地理位置(图廓坐标)非常明确;可分开多次投影,保持较小变形。
经纬线分幅的缺点:分幅线位置的选择无法避开重要地物;图廓多为曲线,不便于拼接使用;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易充分利用纸张。
地图编制的基本步骤和原则地图是一种有效展示地理信息的工具,为人们提供了对地理空间关系的直观认识。
地图编制是将地理空间数据转换为地图表达形式的过程,涉及到收集和整理数据、制作和设计地图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介绍地图编制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地图编制的第一步是收集各类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理位置、地貌、行政区划、交通网络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理调查、航测、卫星影像等手段获取。
随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处理,消除噪声、修正误差,并进行地理数据库的建立。
2. 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选择:地球是一个三维的球体,而地图是平面上的二维表达。
为了将地球上的地理空间关系准确地表达在平面上,需要进行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有很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
在选择地图投影方法时,需要根据地图的目的、地域范围等因素综合考虑,并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
3. 地图设计与符号化:地图设计是将地理信息根据实际需求和样式要求进行整合、筛选和渲染的过程。
地图设计应考虑读者的需求,使得地图内容易于理解和阅读。
地图设计还需要注意图例的设计,使用统一的符号和色彩,以确保地图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4. 数据解析与地图分类:地图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分类,将数据进行提炼整合,并将不同的地理信息分别表达在地图上的相应位置。
地图的分类可以根据地理要素的特性、分布特征等进行,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
5. 地图排版与输出:地图排版是将地图的各个要素进行组合布局的过程。
在地图排版时,需要注意版式设计、地图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字体大小等因素,使地图整体呈现出美观、清晰、易读的效果。
完成地图排版后,可以进行输出和印刷,或者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发布。
在地图编制的过程中,还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制作出准确、可信、易读的地图。
1. 精确性原则:地图编制必须精确反映现实世界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
地图上的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和比例关系应与实际世界相吻合,尽量减少误差和畸变。
《普通地图编制》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证书课程,是地图制图能力培养的课程。
本课程引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和《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等规范。
本课程主要教会学生使用普通地图,能进行普通地图的设计、编辑、编绘、整饰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类型地图的初步设计和编制等能力,培养学生遵守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爱护仪器设备的品质,以及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能力。
本课程应在学完《地形测量》、《数字测图》、《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之后开设,并为《专题地图编制》等后续课程的学习、顶岗实习和能胜任今后地图制图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该课程也是地图制图员岗位证书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精湛技能证书考试的重要科目。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普通地图编制》课程的工作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及普通地图编制综合实训与地图制图精湛技能证书的考核认证,培养学生掌握普通地图编制工作的基本技能,达到地图制图职业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具备地图符号使用、地图内容表示,地图编绘、地图整饰和输出的能力,并具备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专业品格,为上岗就业奠定基础。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项目普通地图制作地图设计能进行不同地图类型的判断,能进行比例尺、坐标系统、地图投影的确定,能进行地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图基础能进行地图校正和配准、地图符号使用和符号库的制作 地图设计地图绘制能进行地图地图内容的表示和编绘底图的制作 地图绘制地图编绘能由大比例尺地图编绘制作中小比例尺地图 地图编绘地图输出能进行地图的整饰,能进行地图输出参数的设计和地图输出 地图输出(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地图的基本分类、内容、特点和普通地图设计的基本知识;②掌握地图数学要素的确定、分幅与编号③掌握普通地图内容表示及地图符号化的方法;④掌握制图综合的原则和方法;⑤掌握普通地图色彩配置、图面配置和地图输出的方法。
综合作业:一、试描述制图综合的实质以及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
答:制图综合的实质:用科学的概括和选取手段,在地图上正确、明显、深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
影响因素:(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的用途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地图的主题决定某要素在图上的重要程度,因而也影响地图概括。
同一种地理要素的选取也受地图主体的影响。
(2)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比例尺限定了制图区域的幅面,限制了图上能表示要素的总量,因而也决定了要素数量指标的选取。
地图比例尺的变更,也制约着图上地物的质量特征。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不同区域具有景物各异的地理特征。
例如我国江南水网地区,由于河网过密,对这些地区需要限定河网密度。
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河流、井、泉附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基地。
制图规范对这些地区规定必须表示全部河流、季节河和泉水出露的地点。
(4)数据质量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
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都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
(5)图解限制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概括方法。
二、试述构成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作用。
1.形状变量,是视觉上能够区别开来的几何单体。
2.尺寸变形,是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
衡量尺寸变量要从几何面的直径、长、宽、高和多边形的面积作比较。
3.方向变量,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
4.颜色变量,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
颜色包括颜色和非颜色,颜色具有色相、亮度、彩度三种特性,而非颜色却只有亮度特性。
颜色的三种特性对制图来说各有作用,因而也可以各自成为一种视觉变量。
5.网纹变量,指在一个符号或面积内部对线条或图形记号的重复交替使用。
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线划网纹、点状网纹和混合网纹。
就网纹的组合来说,主要表现在方向、纹理和排列上,并且以整体特征被感受。
作用:1.能获得数量感受的变量,继二维平面上的尺寸,由于数量感要求变量的可量度性,因而尺寸是产生数量感唯一的变量。
应注意的地图制作事项解析地图制作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任务,无论是用于导航还是展示地理信息,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准确性和易读性。
本文将对地图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解析。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地图制作之前,首先需要收集所需数据。
这包括地理数据、交通信息、人口统计数据等。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确保数据来自可信赖的机构或数据服务商,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和清理工作,以消除错误或重复的数据。
二、地图投影与坐标系选择地球是一个三维的物体,而地图是二维的展示形式。
因此,在制作地图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方式。
不同的地图投影方式有不同的数学模型和变换规则,适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用途。
在选择地图投影方式时,需要考虑地图的使用范围、地理形状和距离的准确性等因素。
与地图投影密切相关的是坐标系选择。
不同的坐标系有不同的基准点和坐标单位,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可以提高地图的精度和匹配度。
常用的地理坐标系有WGS84、北京54等,而常用的平面坐标系有UTM投影等。
三、符号化与颜色搭配符号化是地图制作中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地图上不同地物、要素的表示方式。
符号化要考虑到识别性、易读性和美观性。
使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属性和层次关系。
符号的大小、形状、线宽、填充色等要素都需要慎重选择。
颜色搭配也是地图制作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颜色的选择应该基于色彩学理论,考虑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等要素。
颜色的搭配要尽量避免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以免影响信息传达和阅读体验。
四、注记与标注地图上的注记和标注是帮助读者理解地图内容和定位的重要元素。
注记要有适当的大小和字体,避免过小或过大。
标注要精确、简洁,并与地图要素相对应。
注记和标注的位置要合理,避免遮挡或混乱。
五、图例和比例尺图例和比例尺是地图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图例说明地图上使用的符号和颜色代表的含义,使读者能够理解地图的图形符号。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帮助读者估算距离和规划路径。
如何进行地图编制的技巧地图编制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
在地图编制的过程中,技巧和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图编制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如何进行地图编制。
一、收集地理数据地图编制的第一步是收集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形、水系、交通网络、建筑物等。
收集地理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
现场调查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获得准确的地理数据。
此外,使用无人机进行遥感调查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实现从空中获取地理数据的目的。
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也是常用的手段。
利用卫星或者飞机拍摄的影像,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地理数据。
这些影像经过处理,可以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进而用于地图编制。
二、制定地图的比例地图的比例决定了地图的精度。
在制定地图比例时,需要根据地图的使用目的和具体需求进行考虑。
如果地图用于导航或旅行指南,需要较高的精度,比例应该较大。
而如果地图用于长距离行驶或区域规划,比例可以适当减小。
制定地图比例时,还需要考虑地图的显示区域。
如果地图显示的是一个小范围的地区,比例可以适当增大,以显示更多的细节。
如果地图显示的是一个大范围的地区,比例应该较小,以保证整体的一致性。
三、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地球是一个球体,而地图是平面的。
为了能够将地球的表面展示到平面上,需要采用一种合适的投影方式。
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是地图编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常用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距圆柱投影、等角圆柱投影、等面积投影等。
不同的投影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投影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图的使用目的、显示区域、精度要求等因素。
四、符号化和标注符号化和标注是地图编制的关键阶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符号和标注方法,可以使地图更加直观和易懂。
符号化是将地理数据转化为图形符号的过程。
通过符号化,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如河流、山脉、建筑物等。
地图编制总结➢地形图编制的工艺流程➢普通地图编制的工艺流程➢专题地图编制的工艺流程➢地图集编制的工艺流程➢电子地图的数据组织结构➢一、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图:编绘图:➢1:500 1:100000➢1:1000 1:250000➢1:2000 1:500000➢1:5000 1:1000000➢1:10000 普通地理图➢1:25000 专题地图➢1:50000地形图基本知识➢一、地图投影➢地球椭球面是一个不可展的曲面,而地图是平面的,研究投影的目的就是解决曲面转换为平面的变形问题。
要借助辅助投影面,如圆柱,圆锥等。
投影的变形性质分为等角、等面积,任意。
➢我国系列比例尺地形图除1:1000000外,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
➢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横切圆柱投影,即圆柱面切于地球椭球的一条经线上,由椭球的中心将椭球面上的点依等角条件投影到圆柱面上。
为了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经差将椭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带,使圆柱面依次与每一带的中央经线相切,并把各带的经纬线网依次投影到圆柱面上,再从两极沿圆柱的高切开展平,便得到各带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的图形。
我国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图采用3度带投影,1:2.5万及更小比例尺地图采用6度带投影。
➢高斯坐标系每带中央经线投影当做纵坐标轴(X),赤道投影当做横坐标轴(Y),两者交点投影当做每带平面直角坐标的原点。
➢高斯投影特点1.赤道与中央经线的投影是相互垂直的直线,其余各经纬线的投影均为曲线,并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以中央经线为轴东西对称。
2.投影后经纬线正交,无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与圆柱面相切,长度不变。
其余经纬线的投影长度均增大。
距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
4.经线投影与纵坐标线之间有一夹角,即子午线收敛角。
5.由于各带投影完全一致,所以一个投影带的计算数据各带均可适用。
➢公里网➢通用坐标➢三北方向➢坡度尺➢比例尺➢图幅结合表➢图例坐标网重叠的规定由于高斯投影是分带进行投影的,各带自成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相邻两代坐标网互不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在两带边缘一定范围内的图幅绘出邻带坐标网,以便接图时使用。
地图编制总结引言地图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可视化呈现等多个环节。
合理有序地进行地图编制对于地理信息相关的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地图编制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图编制的流程和技术。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地图编制的第一步,它确定了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数据采集方面的要点和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数据源地理数据可以从多个来源获取,包括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地面调查等等。
在选择数据源时,我们需要考虑数据的分辨率、覆盖范围、准确性等因素。
根据具体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单一数据源或者多个数据源进行数据融合。
2. 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是地图编制的关键。
在采集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数据准确性:确保采集的地理数据与实际地理情况一致。
•数据完整性:确保采集到所有需要的地理要素,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
•数据一致性:确保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地理要素保持一致,例如坐标系和数据格式统一。
3. 数据处理与整理采集到的原始地理数据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与整理才能用于地图编制。
这包括数据格式转换、地理要素合并、属性数据的清理和修正等等。
在数据处理和整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工具,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符号化与渲染符号化与渲染是地图编制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和信息传达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符号化与渲染方面的要点和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符号和颜色地图中的符号和颜色应该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地图的主题和信息。
比如,道路可以使用线符号,森林可以使用面符号,河流可以使用线符号等等。
在选择符号和颜色时,需要考虑到读者的使用场景和阅读习惯,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者缺乏对比度的符号和颜色。
2. 渲染效果调整地图渲染效果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比如,可以使用不同的渲染方式来增加地图的立体感和层次感,通过调整符号的大小和透明度来强调地图的重点信息等等。
一、地图及地图学1.地图的基本特性: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形成的可量测性、使用地图语言所形成的直观性、实施制图综合形成的一览性。
2.地图:地图是概括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表示地球(或其他天体)表面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3.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地图普通地图的六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地形地理图(地形一览图),地理图(一览图)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又分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地图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及更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地图(1:10万和1:100万比例之间)和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及更小比例尺);4.地图的用途:(1)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①作为规划和管理用②作为资源的勘察、设计和开发用③作为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用④用于农业中的土地利用、土壤改良、地籍管理⑤航空、航海、汽车导航(2)在国防建设中(3)在科学文化活动中5.地图分幅地图分幅有两种形式,及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1)矩形分幅优点:①图幅之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②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可以相对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缺点:①整个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制成;②图幅范围地理概念不明确。
(2)经纬线分幅优点:①整个制图区域可以分块投影;②图幅范围地理概念明确;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为曲线时,图幅拼接不方便;②随着纬度的升高,相同的经纬差所限定的面积不断的缩小,意呢如幅不断变小,不利于有效的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③无法避开重要物体。
6. 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制作的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学科二、地图符号和地图表示法1.地图符号的本质:用一种约定形式的图形指代制图对象经抽象后的概念。
地图制图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地图的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符号系统,将地图或其他星球的空间事象,以二维或维静态或动态可视化形式,抽象概括、缩小模拟等手段表示在平面或球面上,科学地分析认知与交流传输事象的时空分布、数量质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多方面信息的一种图形或图像。
地图的基本特征:严密的数学法则2)科学的地图概括3)特定的符号系统现代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三大方面:1)理论地图学2)技术地图学3)应用地图学现代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与地球科学的关系:现代地图学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依据/工具;是地球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达手段二、与测绘学的关系:测绘学为制作地图提供理论依据三、与3S技术的关系——虚拟现实,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到现代社会中去。
遥感:为地图内容的修编与更新、专题地图的编制和影像地图的制作等提供价廉而实时的资料。
计算机地图制图:极大的提高了地图制图的速度,使大量的制图工作者从繁琐的手工制图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地图制作的技术水平,丰富了地图的内容,使由模拟地图迈入数字地图时代成为可能与GPS的关系:提高了地图的空间数据质量。
延伸:三代语言——一代:文字二代:地图三代:地理信息系统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地图制图提供必要的题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技术:不断的改进制图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水平艺术和色彩学:为地图学的表现手段和感染力提供营养数学:实现地图模型理论和计算机地图制图、数字地图的基础。
现代地图的分类:1)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功能: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殊地图内容: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普通地图——以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独立地物等。
1地图的特性和内容(1)由特定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2)运用地图符号直观性;(3)经过制图综合一览性。
地图内容:地理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2,色彩色相亮度纯度,对比与调和(弱化,分割,渐变,面积,渗透,共同色素)一般要求地图的用途一致、地图的种类、内容相适应、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作用,形成特色。
3,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地图图形符号设计的基础,提高符号构图规律,加强地图表达效果。
获得数量感(尺寸)次序感(亮度网纹尺寸)体现地图内容的差异
4,地图符号图案化象征性清晰性系统性适应性生产可行性艺术性(方法象形,会意,纯粹的指代关系)(原则构图要形象、简单、规则;构图要有逻辑性,保持同类符号的延续性和通用性;充分利用符号的组合和派生,构成新的符号系统)
5,矩形分幅优点是:(1)图幅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3)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是: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图廓坐标不明确。
6,水系海洋:海岸(潮上带,干出滩,潮下带)和海底地貌;表示:海岸线0.1-o.15mm 青色,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黑),海岸性质(陆岸,干出滩)海底地貌的表示:水深注记青+等深线青+岛礁符号黑+(分层设色)+(晕渲)
陆地水系符号+注记水域15-30%青色内容:河流、运河、沟渠、湖泊、水库(依比例尺|不依)·表示方法:常年河(单线河0.1-0.4mm 双线河水涯线0.1-0.12mm)时令河地下河段消失河段
7 居民地符号加注记表现特征与方式:形状特征:外围轮廓、内部结构;行政等级、
数量特征、质量特征表现方式随比例尺变化: a 随着比例尺的逐渐缩小,表现方式由依比例尺的形式转变为不依比例尺 b 在同一幅图上,同一行政级别的居民地可以是依比例尺的,也可以是不依比例尺的,或两种形式皆有,这取决于比例尺的大小。
8 地貌写景法(旅游图、战役战史图、地理景观图;立体直观不精确)、等高线法(地面上
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正射投影。
封闭的连续曲线)、分层设色法(将地面高度划分为若干个高层带,对这些高层带依次设置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分布可以看出地势高低的分布趋势,直观,整体感)、晕渲法(地貌晕渲是根据假定的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色彩的浓淡沿山体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山体的明暗对比,以此来显示地貌的起伏和形态特征;;斜坡走向与光线间的夹角越大,受光量越大,因而越亮;迎光面越陡越亮,背光面越陡越暗,平坦地面有淡影。
)
9制图综合的实质用科学的概括和选取手段,在地图上正确、明显、深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实现详细性与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和几何精确性与地理适应性的对立统一。
:影响因素(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2)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4)数据质量(5)图解限制
基本要求(1)较好地反映原图上各要素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2)既详细(尽可能多地表示内容)又清晰,无阅读障碍基本原则:表示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10选取(选取资格、选取定额)首先确定类别,再是同类要素的选取居民地(等级,数量)行政区划界线(等级)水系(密度,多少)从大到小,选取数量、对象,物体密度系
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即选取后的密度曲线与原始的密度曲线之间呈漏斗形状。
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选取标准越低
11概括形状(删除合并夸大,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数量(指制图物体的密度、长度、面积等数量特征的概括,选取和形状概括的结果之一)质量(采用合并和删除的手段减少要素的分类、分级)
12移位原则重要性/定位优先级处理方法:舍弃(一方)移位(单方移位或双方移位)压盖(点压面、线压面)
13制图资料(基本,补充,参考)评价目的:明确制图资料在编图中的可用程度和使用方法。
基本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编地图的质量标准1地图的政治性(地图内容会体现作者的政治立场和观点,es国界等境界线,地名,涉及主权的要素)2内容完备性(内容分类分级与新编map相适应,载负量满足要求,图形概括程度满足新编图的详细性)3内容与客观实际的相应性(分级与实地相符,反应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各区间密度对比)4内容观势性(各要素同实地现实情况的一致程度。
地图的成图时间;编图时是否经过现势性修正;实地要素变化的情况。
)5地图精确性(数学基础,位置精确)6复制的可能性(资料通过数字化或扫描的方式输入计算机的可能性。
)
14 编图大纲分析研究制图区域地理概况;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投影、比例尺、分幅;地图的主题和内容;制图综合指标和地图表示方法;制图工艺方案;数据预处理;图面、版式及装帧方案设计。
15设计书内容任务概述,技术指标,技术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资料分析,数字制图环境,数字制图工艺,地图内容的选择、数据编辑和表达,出版、印刷、装帧及版面设计,数字制图产品的质量控制,附录
17统一协调工作目的:正确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消除由于各幅地图作者观点不一致,地图资料的不平衡以及制图方法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对地图的表示方法和整饰进行统一设计,使各地图间便于比较和使用。
必要性自然界中各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不是各要素的偶然组合,而是有着统一的发生发展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由于各自然图的作者不同,如果地图集的组编者不注意,或在制图方法上不进行协调,很可能这些共同特征不但没有在各相关地图中得到体现,反而会出现许多矛盾之处,这有悖地图集的科学性。
内容总体设计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采用统一的原则设计地图内容,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统一协调的基础底图,编图按一定的先后顺序
1 居民地综合(建筑物,街道,街区,名称注记;)城镇式(建筑密集街区,稀疏)农村式(街区式,散列,分散,特殊)
城市居民地平面图形化简的原则:1正确反映居民地内部的通行情况;主要街道优先选取,其次选择条件好的次要街道(2)正确反映街区平面图形的特征;(3)正确反映街道密度和街区大小的对比;(4)正确反映建筑面积与非建筑面积的对比(5)正确反映居民地的外部轮廓形状(注意处理居民地轮廓图形与铁路、公路、河流之间的关系)
方法街区类型不同,概括手法也不同建筑密集街区(合并为主,删除为辅。
(合并街区及间距小于0.2mm的建筑物,删除次要街道、细小的凸凹部分及远离建筑区的较小的独立建筑)建筑稀疏街区(选取、合并、删除;选取主要的街道和独立建筑物,删除次要街道和较小的独立建筑物,合并街区及局部密集建筑物,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独立房屋,一般只能取舍,不能合并。
沿街道分布的独立房屋,可与街道同时进行取舍。
)
步骤(选取方位物和水系要素,绘制铁路车站主要街道,选取次要街道,概括内部结构,概括外部轮廓,填绘符号)
注意1注记与街道的关系2、街道的连通性。
3、图廓边的修饰问题
2水系河流选取(量算制图区域的河网密度并进行分级;根据数学方法确定各级的定额指标、长度标准和间隔指标;选取;小于临界值的河流也适当选取,小的河源河,具有联系目标的小河流,显示特征和密度)步骤选取主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
图形概括舍弃小的弯曲,保持弯曲的基本形状;保持河流弯曲的特征转折点,保持不同河段弯曲程度的对比;保持河流长度不过分缩短;对真形河流的图形概括,应注意其主流和支流的区别;河心岛一般只能取舍,不能合并,保持河心岛的平面轮廓特征(上宽下尖)保持辫状河流网状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密度对比关系。
注意1、水系线划应是圆滑的曲线2、图形综合尺寸要统一把握3、注意密度、数量问题4、河流渐变问题
3地貌(地貌形态缩小,地形数据模型综合,等高线综合)
等高线选取(与插会,并会,补充),等高线图形概括,符号和注记的选取,地貌高度表
图形概括
综合原则以正向形态为主的地貌,扩大正向形态,减少负向形态,删除谷地,合并山脊,使山体形态逐渐完整。
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勾绘地形线,等高线选取与图形概况
注意谷间距(2-5mm)山顶选取与合并,、地貌符号、高程注记、山名的选取
1、谷地形态:即使是“V”形谷,也不应是尖锐的形状
2、曲线的协调性。
正向地貌中,要删除的是整条谷地,注意曲线的协调性。
3、等高线不到位,综合操作拖泥带水。
4、等高线应是圆滑的、流畅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