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文化--傈僳族
- 格式:ppt
- 大小:5.94 MB
- 文档页数:39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非常美观大方。
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上着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脚踝,裙褶很多;另一种上穿短衫,下着裤子,裤子外面前后系小围裙。
妇女的短衫傈僳语称“皮度”,短衫长及腰间,对襟,满圆平领,无钮扣,平素衣襟敞开,天冷则用手掩,或用项珠、贝、蚌等压住。
有的袖口以黑布镶边,衣为白色,黑白相配,对比强烈。
建国前,由于各地傈僳族所穿麻布颜色的差异,就分黑、白、花傈僳三种。
傈僳族男子都穿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
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缠于脑后。
头人或个别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
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边佩砍刀,右边挂箭包,箭包多以动物皮缝制,腰系一长带子。
维西傈僳族男性有的头戴羊毛毡帽,形状有船形和圆顶宽帽糖两种。
青年穿白底黑纹大襟短衣,老年穿大襟长衣,或夏着短衫、冬着长衫,中间系麻织花腰带。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按颜色的不同,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种。
聚居在云南怒江州一带的白、黑傈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者耳戴大铜环或银饰,长可垂肩;泸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则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则最为鲜艳美观,她们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附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随风摆动,宛如春天里的杨柳,荡人心魄。
知识文库 第22期9傈僳族女性服饰文化研究王玉璀少数民族服饰在丰富造型语言的背后,隐藏着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服饰既是视觉的,又是文化的。
本文主要是对傈僳族女性服饰文化的研究,从服饰纹样所具有的自然特征以及女性配饰的分类,来探索服饰文化中的独特内涵,从而使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
一、傈僳族历史服饰概况傈僳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和历史的少数民族,从大分散、小聚居的族群分布结构形成中,其先民为了躲避灾害、祸乱,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迁徙活动。
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辗转迁徙到了温暖的缅北地区和湿润的怒江流域,其族人主要分布在怒山、云岭、高黎贡山一带。
傈僳族具备独特、发达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凝结在本民族的服饰之中并得以世代相传。
按女子服饰的色彩差异,具体可划分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三个支脉。
1、傈僳族历史服饰简介一个民族的最固有、最直接的身份象征也是这个民族最外在的文化征象的就是服饰艺术。
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就是材料简朴、形制大方、色彩美观。
傈僳族服饰在形象创作过程之中尚有远古先民勤劳、得体的影子,在服饰形制样式中有对生存环境的崇拜依附心理,这种心理导致在不断的审美追求中又能积极透视到时代风尚的浓缩精华。
傈僳族长期服饰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有的这些都以传统的、古老的、固定的样式、用色和形状继承下来,稳定地体现着傈僳族独有的服饰文化特征。
2、傈僳族服饰自然审美傈僳族固有传统服饰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事物,而且服饰的制作与加工也一直沿袭古老的方法,所以服饰的色泽、肌理与质地始终都保持着固有的特点。
傈僳族人把对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包含在了傈僳族传统服饰材料的搜集和制作中,因此傈僳族人凭借精美服饰制作过程中对材质的精准而娴熟的把握,使得材料的自然形态与主观的完美意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质朴的风格反映傈僳族人民人格、心理特征,是傈僳族人民独特的恒久魅力和审美取向之所在。
二、傈僳族服饰文化研究现状综述服饰作为人类文明积极进步、成熟的标志之一,从服饰的形制、用色及其材料到装饰语言,无处不表现出深厚、积极的符号学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特点一、傣族服饰的特点云南傣族因分布区域不同,服饰也有区域性的不同,但男性的传统服饰保存已不多,传统服饰的特点主要还是通过妇女的穿着打扮来体现。
主要可以划分为西双版纳类型、德宏类型、元江-新平类型、元阳-红河-金平类型等四种类型。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绯色的无袖吊带对襟紧身内衣,外穿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紧身短衣。
下身是黑色或花色裹身长统裙,用整块布幅联缀两头便成上下贯通的“桶”状,宽余部分折至腰,用银腰带系紧。
这种统裙腰臀处比较贴身,而脚摆处则宽松自如,不妨碍行走,利于通风透热和频繁的洗濯。
发式则不论老幼皆盘发成髻,饰以发梳和发簪,或是清香的花朵、鲜艳的绢花。
外出时喜挎自织的筒帕,撑传统的平骨花伞。
这种端庄而不失活泼的装饰与上短下长的紧身服饰使傣族女子显得高挑修长。
如今随着各色艳丽轻柔衣料的进入,妇女服饰更显缤纷,特别是在泼水节时,盛装的妇女犹如会场上的鲜花,一簇簇,一丛丛,让人目不暇接。
男子服饰为白色对襟圆领长袖上衣,戴淡青或白色、红色包头,并在末端饰以彩色丝线,垂于耳旁。
受邻国缅甸边民的影响,男子也有穿着上下贯通的裙裾的,但不系腰带,而是将宽余部分拉朝腹前系结,俗称“笼基”。
德宏盈江、陇川、梁河一带傣族妇女婚前上穿浅绯色大襟短衫,下着长裤,腰系绣花围腰,梳发辫盘于头顶。
婚后则收发易装,改穿对襟黑色或白色短衫和黑色统裙,束发于顶,外裹毛巾。
进入中年后则戴用黑布缠制成的高筒帽。
而瑞丽江畔的妇女服饰与西双版纳类型大同小异。
元江、新平傣族支系众多,主要有元江的傣仲、傣拉、傣掌和傣勒支系,新平的傣雅和傣洒支系。
各支系服饰各具特色,或华丽多彩,或淡雅清秀,但颜色都以黑、红为主调,喜带包头,头饰极为多彩艳丽,除傣拉支系着长及小腿的宽大裤子、长及膝盖的蓝色右衽圆领衣外,其余支系皆穿黑色短统裙,外出打绑腿,喜用五彩刺绣和花布装饰领、袖、襟摆、包头及裙、绑腿。
上衣都分内外两件,内衣圆领或竖领,斜襟,领部饰有银泡或鱼形饰物,外衣有长有短,无纽无扣窄袖,新平的傣雅支系还在衣襟、腹、背处和前额包头处缀满闪亮的小银泡和鱼形银器,手指、耳孔、手腕皆佩银饰,一旦走动,满身银饰叮当作响,平添无限生机与富贵,又以彩带束裙,故也称之为花腰傣。
傈僳族服饰原创设计理念
傈僳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傈僳族的服饰在中国民族服饰中独具特色,以其原创设计理念而闻名。
傈僳族服饰的设计理念源于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
傈僳族的服饰以色彩斑斓、图案繁复而著称,他们善于利用大自然的色彩和图案来装饰自己的服饰。
比如,他们会用鲜艳的红色和绿色来点缀自己的服饰,以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同时,傈僳族的服饰上常常绣有各种花草和动物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美观,更是对自然界的赞美和祝福。
傈僳族的服饰设计理念还体现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上。
他们会在服饰上加入传统的手工艺元素,比如刺绣、编织等,以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同时,他们还会在服饰上加入一些传统的符号和图案,以表达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敬意。
这些传统元素的加入使得傈僳族的服饰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感。
总的来说,傈僳族服饰的原创设计理念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
他们以自己的服饰作为表达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融入到每一件服饰中。
傈僳族的服饰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云南的特色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 25 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而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这些服饰不仅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更是民族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的生动体现。
彝族的服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
女子通常头戴鸡冠帽,帽上绣有精美的花纹。
上身着绣花衣,领口、袖口和衣襟处都镶有彩色的花边。
下身穿百褶裙,裙长及地,裙摆上绣满了各种图案,如花朵、鸟兽等。
裙子的颜色以红、黑、黄为主,对比强烈,十分醒目。
男子则多穿黑色或蓝色的对襟衣,外套羊皮褂,下身着宽裤脚的长裤。
白族的服饰以白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白族人崇尚纯洁、素雅的审美观念。
女子的头饰独具特色,被称为“风花雪月”。
垂下的白色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象征上关的花,弯弯的帽顶代表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如同洱海的月。
她们身着白色上衣,外罩蓝色或黑色的坎肩,腰系绣花围裙,下着蓝色或黑色的长裤,裤脚绣有花边。
男子则头戴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外穿黑色或蓝色的褂子,下身着白色或蓝色的长裤。
哈尼族的服饰反映了他们的农耕生活和宗教信仰。
女子的服饰多以黑色为底色,配以红色、蓝色、白色等鲜艳的色彩。
上身穿着紧身的短衣,领口和袖口绣有彩色的花纹,下身穿长裤或长裙。
腰间系着彩色的腰带,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
头饰通常是用彩色的布条和银饰装饰而成。
男子的服饰相对简单,多穿黑色或蓝色的对襟衣,下身着长裤。
傣族的服饰轻盈、秀丽。
女子通常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
筒裙的颜色和图案多种多样,有的以花卉为主题,有的则是抽象的几何图案。
她们还会佩戴各种金银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等。
男子则多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身着长裤,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傈僳族的服饰富有特色。
女子头戴“俄勒”,用珊瑚、料珠、海贝等装饰而成。
上身着短衣,外罩坎肩,下身穿长裙,裙摆绣有花纹。
男子多穿长衫,腰间系腰带,头戴包头。
纳西族的服饰简洁大方。
女子上身着宽袖的上衣,外套坎肩,下身穿长裤,系围裙。
论云南傈僳族服饰艺术摘要丰富多彩的傈僳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傈僳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服饰作为傈僳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符号,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体现了一定的等级特点,它完整体现了傈僳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宗教、政治、哲学等方面的传统观念,蕴涵着傈傈族人民在文化结构深层的心理积淀。
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出我国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我国民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神奇美丽的滇西北,以其独特豪放和宽广的胸怀孕育了滇西北丰富的民族文化,其间傈僳族服饰文化以其独有的民族风格在云南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挖掘研究傈僳族服饰文化,对继承与革新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和经济的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服饰的种类、对色彩的应用、形式美的应用、审美观等四个方面揭示其服饰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傈僳族;服饰艺术;审美观;形式美;色彩;By Yunnan Lisu national minority clothing artAbstract: the richly colorful Lisu national minority clothing, has the glorious history and the brigh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one unique culture which and art the Lisu national minority creates, the clothing takes the Lisu national minority culture one kind of carrier, one kind of mark, not only has manifested the region characteristic, and has manifested certain rank characteristic, it has manifested aspect the completely and so on esthetics which, religion, politics, philosophy Lisu national minority people a lot of years form traditional ideas, contains the Lisu nationality Lisu nationality race people to accumulate in the cultural structure in-depth psychology. As the saying goes, a side water and soil raises a side person, north mysterious beautiful Dianxi, it has bred north Dianxi by unique bold and the broad mind the rich national culture, during the Lisu national minority clothing culture the national style which is in sole possession of by it holds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Yunnan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unearths earnestly studies the Lisu national minority clothing culture, to inherits with the innovation national culture, impels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economical prosperous, the promotion national unity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without doubt.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clothing culture source and course, the type, the manifestation as well as Lisu national minority's black worship view and so on five aspects promulgates its clothing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key words: Lisu; apparel arts; aesthetics; formal beauty; color;目录引言 (1)文献综述 (1)研究方法 (2)讨论与分析 (2)一、傈僳服饰的种类 (4)二、傈僳族服饰艺术的特色 (5)1.傈僳族服饰中对色彩的应用 (5)2.傈僳族服饰对形式美的应用 (7)3.傈僳族服饰再现了自然形象的审美观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引言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由于它的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与之俱来的审美价值使其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傈僳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傈僳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
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习俗传承。
本文将从傈僳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点以及习俗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深入了解傈僳族的独特魅力。
傈僳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根据考古学研究,傈僳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至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史书记载,傈僳族是古代滇池地区的原住民,与古代南诏、大理等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
傈僳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过多次迁徙和政权更迭,但始终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和宗教信仰。
傈僳族的文化特点丰富多样。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傈僳族有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
此外,傈僳族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传统民居建筑以竹木结构为主,灵活而坚固。
傈僳族的服饰以绣花、编织等手工艺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此外,民歌、舞蹈和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也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傈僳族的习俗传承是他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在山区的傈僳族人民依托着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
例如,傈僳族人民信奉自然万物有灵,崇尚“自然即神”的产生关系,以天地万物为自己的生命之本。
傈僳族人重视婚姻家庭,婚礼是传统的重要场合,常常有热闹的舞蹈和酒宴。
宗教也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傈僳族信仰包括自然灵魂崇拜和土地神崇拜等,傈僳族人民通过祭祀、祈福等形式与神灵沟通,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仰之情。
习俗的传承对傈僳族文化的保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习俗和传统逐渐被遗忘和淡化。
然而,在当地政府和学者的努力下,傈僳族的习俗传承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扬。
各种传统节日如泼水节、萨嘎祭等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和庆祝,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习俗传承不仅有助于增进族人对傈僳族文化的认同,也为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傈僳族文化的窗口。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德宏州傈僳族服饰的特点李桂美(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云南德宏678400)摘要:德宏州傈僳族人口约30000余人,主要居住在盈江县,苏典自治乡一带,在陇川县、梁河县、芒市、瑞丽市山区也有少量的居住群。
德宏州傈僳族服饰与德宏州以外的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女性色彩鲜艳,喜欢绒球装饰,崇尚刺绣,多以大色块布料拼接缝合为主。
上衣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银器耳坠,舞动时候女人们看起来绚丽多姿,风情万种。
以下对德宏州傈僳族服饰做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僳族服饰;女性服饰;男性服饰中图分类号:F429;G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2-0143-02一、女性服饰(一)帽子最早德宏傈僳族女性帽子是一条较长的黑布条,有钱人家还会在黑布条两端缝制精美花瓣图案,并镶嵌值钱的物品,如海贝,银元等。
佩戴的时候在额头前方留出一段,接着将剩下的布条顺着头围绕,当缠裹完布条后将尾端别进缠裹的布条中,最后将额头前流出的那一段抛向后方,盖住露出头发的顶部,布条自然往后下垂至肩部,摆动的彩色布条与镶嵌的首饰在风中摇摆,分外娇娆美丽。
现代的傈僳女性帽子色彩更加明亮绚丽,外形保留了传统风格,制作方面已经简便了很多,色彩更加鲜艳了。
整体由额头前片,与固定头套两个部分组合而成。
前片缝制颜色各异的绒球和丝带,额头前段还有银器缀,光下闪亮耀眼。
如图1所示。
(二)上衣部分过去德宏州傈僳族是生活在山区的刀耕火种的民族,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形成一种勤劳持家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傈僳族家庭每一天的生活方式。
当男人们外出耕种时,女人们就在家里织布缝衣。
所以,傈僳族男女,孩子,老人,身上穿戴的帽子,衣服,裤子,鞋子都靠女人们一针一线手工缝制而成。
在过去,傈僳家里要评价一个女人是否优秀,就看她能不能制作漂亮的衣服。
所以,傈僳族服饰过去是非常复杂一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