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道路与铁道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5.94 MB
- 文档页数:37
道路与铁道工程生产实习报告******学号:********班级:土木1110班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日期:2014年7月6日目录前言 (6)生产实习地点简介 (6)实习内容——水库路车站和区间隧道 (7)第一章水库路车站 (7)1.施工方法和整体结构 (7)1.1施工方法 (7)1.2车站细部结构结构 (9)第二章区间隧道 (10)2.1一般施工方法即其优缺点有: (11)2.2盾构法定义、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2)2.3盾构法施工步骤 (12)盾构始发前,采取水平及地面注浆,确保土体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其无侧限抗压强度≥1.0Mpa。
142.4盾构管片 (18)结束语 (18)前言 (20)第一部分重载铁路线路 (20)生产实习地点简介 (20)1.重载铁路的条件: (20)2.朔黄铁路与黄万铁路的比较: (21)3.桥上护轨: (21)4.桥枕: (21)5.垫板作用:减震,减少钢轨和轨枕间的应力集中。
(22)6.钢轨磨耗、伤损及其整治措施 (22)7、道砟作用、分级及其养护: (22)8、铁路桥函: (23)9、路桥过渡带:(如上左图所示)路桥过渡段作为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堤的结合部位,在结构上是塑性变形和刚度的突变体。
(23)10、翻车机房和黄骅港 (25)第二部分道岔 (26)1、道岔:是机车从一股轨道转向或越过另一股轨道的设备,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6)2、限位器:限制钢轨的位置滑床板:承托尖轨和基本轨 (27)3、轨撑: (27)4、轨钢接头 (27)5、顶铁: (27)6、道岔动程 (28)7、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容许范围1391―1394。
(28)8、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外侧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1346―1348。
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60/12道岔心轨宽20—30mm断面处,其他道岔在心轨宽20—50mm断面处。
道路与铁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第一篇道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连接城市、运输人员和物资的重要任务。
道路工程的建设与维护对于保障交通的顺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道路工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道路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设计、道路建设和道路维护。
道路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和地理条件,确定道路线路、断面和交通设施的过程。
道路建设是指按照设计方案,对道路进行施工、路面铺设等工作。
道路维护是指对已建成的道路进行定期检修、养护和维护,以保障道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道路工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作用。
首先,道路工程能够促进城市和农村的联系。
通过修建道路,可以缩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方便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购买生活用品,也方便城市居民前往农村休闲度假。
其次,道路工程能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建设宽阔平整的道路能够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和运载能力,减少交通拥堵,提高物资运输的效率。
再次,道路工程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良好的道路网络能够方便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拓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最后,道路工程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具有积极影响。
修建良好的道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增强社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总之,道路工程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与农村的联系、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道路工程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提高道路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护水平,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铁道工程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铁路为载体,承担着长途旅行和物资运输的重要任务。
铁道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对于保障铁路的安全和舒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铁道工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铁道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线路的规划与设计、铁路线路的建设与改造、铁路线路的维护与管理等。
铁路线路的规划与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地理条件等因素,制定出铁路线路的走向、站点设置等方案。
《道路与铁道工程基础知识概述》一、基本概念道路与铁道工程是一门涉及道路和铁道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的工程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地质学、力学等。
道路工程主要包括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的建设和维护。
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主要交通干线,通常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等不同等级。
城市道路则是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乡村道路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的交通需求。
铁道工程主要涉及铁路的建设和运营。
铁路是一种大运量、高效率的交通方式,通常分为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重载铁路等不同类型。
高速铁路以其高速度、高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普速铁路则是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重载铁路主要用于运输大宗货物。
二、核心理论1. 道路工程核心理论- 道路几何设计:包括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等。
道路线形设计要考虑行车安全、舒适性和美观性,横断面设计要确定车道宽度、路肩宽度和边坡坡度等,纵断面设计要考虑坡度、坡长和竖曲线等因素。
- 道路材料力学:研究道路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 交通工程学:涉及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等交通参数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等。
交通工程学的目的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2. 铁道工程核心理论- 轨道力学:研究轨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包括轨道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轨道力学对于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 铁路选线设计:根据地形、地质、交通需求等因素,确定铁路线路的走向和位置。
选线设计要考虑线路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 铁路信号与通信:负责铁路列车的控制和调度,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铁路信号与通信系统包括信号设备、通信设备和控制系统等。
三、发展历程1. 道路工程发展历程- 古代:人类很早就开始修建道路,如古罗马的大道和中国的秦直道等。
道路与铁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道路和铁道是现代交通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者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关键部分。
一、道路工程道路是指连接城市、乡村和各种设施的通车路面。
道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意义,它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快速而便捷地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
道路的建设分类如下:1、市政道路建设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特有的道路建设,主要解决城市内部和城乡之间的交通问题。
这种道路建设要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具有安全、环保、经济和舒适的要求。
常见的市政道路建设包括路面平整、排水系统、道路标识、路灯和绿化带等。
2、公路建设公路是连接城镇、乡村、工业区和港口等交通场所的主要干线,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在交通方面的骨干。
公路建设要求具有高速度、承载能力、安全性和连通性,重点考虑坡度、转弯半径、道路规划等因素。
3、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是指允许车辆以高速行驶并且不与其他道路交叉的道路。
它以安全为首要诉求,还具有免费、快捷、舒适、便捷的优越性。
高速公路对道路建设的要求非常高,主要包括标准化设计、灵敏的路面排水系统、防护设施的安置、高速交叉口的设置等。
4、城市快速路建设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行车效率。
城市快速路一般要求车速在 60-80 千米/小时,是城市内部道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重要衔接,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车流量、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二、铁道工程铁道是纵横交错的全国性网络,是人们迅速、安全、舒适地出行的重要工具。
铁路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对工业制造、农村生产、旅游业和战略运输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铁道工程的分类:1、高速铁路建设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大于 250 千米/小时,车速高达350 千米/小时的铁路。
它具有运行速度快、路面平整、安全性高等特点,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复兴号高铁”。
高速铁路建设要求对路基、轨道、车辆制造和车站建设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铁路工程手册---目录
铁路工程手册
第1卷轨道1292
第1章路基及道砟
第4章钢轨
第5章轨道
第30章轨枕
第2卷结构1504
第7章木结构
第8章混凝土构件和基础
第9章铁路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第15章钢结构
第3卷基础设施和乘客1184
第6章建筑物和辅助设施
第11章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
第12章轨道交通
第14章站场和枢纽
第17章高速铁路系统
第18章低密度短程铁路
第27章道路养护工作设备
第33章电能应用
第4卷系统管理652
第2章轨道测量系统
第16章铁路工程与运营的经济因素第28章限界
AAR(美国铁路协会)度量衡(仅供参考
总共:4632。
道路与铁道工程技术课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技术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专业知识,涉及到道路和铁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方面。
这两个领域的技术不仅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交通效率。
道路工程技术是指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门专业技术。
道路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交通方式——步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道路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道路工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道路工程技术的学习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的基本原理、道路设计与施工技术、道路材料与测试、道路养护与维修等方面。
在道路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道路的布局规划、纵、横断面设计、交通安全设施配置等知识。
在道路材料与测试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各种道路材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并学习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在道路养护与维修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道路养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道路维修的技术和工艺。
铁道工程技术是指对铁路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门专业技术。
铁道工程技术的发展与铁路交通的兴起密切相关。
铁路交通是一种高速、大运量、安全、节能的交通方式,对于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铁道工程技术的学习内容包括铁路工程的基本原理、铁路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铁路电气化技术等方面。
在铁路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铁路线路的布局与规划、线路几何设计、地基处理与路基施工等知识。
在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铁路桥梁和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安全和检测技术。
在铁路电气化技术方面,学生需要学习铁路供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维护与管理知识。
道路与铁道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道路和铁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释义第一章总则总则是一部法律、法规的纲领性、概括性的规定。
总则中规定的条款为其他各章的具体规范奠定基础。
其他各章的内容必须体现总则确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精神。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总则共七条,分别规定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铁路安全管理工作方针,铁路安全监督主体,铁路沿线地方政府职责,铁路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维修安全生产基本要求,铁路监管部门、运输企业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维护铁路安全的职责和义务等内容。
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安全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释义】本条是关于《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立法目的规定。
立法目的又称立法宗旨,是制定一部法律、法规的主要意图。
本条例是对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全面修订。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快速发展,运输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铁路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的问题,运输安全特别是高铁安全管理不够扎实,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铁路建设管理也缺乏有力的法规依据,法制建设不能很好适应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需要,影响了铁路的发展质量。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动铁路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铁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影响运输安全特别是高铁安全的突出问题,规范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
特别是7.23甬温铁路事故后,这方面的任务更加紧迫,立法需求更加迫切。
2011年,国务院组织的高铁安全大检查中,检查组指出了铁路运营管理、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对加强高铁安全立法,规范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
按照《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和2012年1月国务院第187次常务会议提出的抓紧完善铁路安全立法的要求,原铁道部对整改要求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对涉及铁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认真梳理,认为《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2005年实施以来,正值我国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高速铁路的发展也取得重要进展,条例中有关保障高铁安全的内容规定还不够充分、不够具体,专门的高铁安全保护措施无法可依,亟需对条例进行必要的修订,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在法规层面把运输安全和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制度确立起来,为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年度:院系: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21 交通学院(83790187) 081401 岩土工程01 土的基本特性02 特殊地基处理03 环境岩土工程04 地下工程05 现代原位测试理论与技术208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23 工程力学或987 工程地质含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该学科是交通学院与土木学院共建学科复试科目:598 土力学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1 大跨径桥梁结构设计与分析理论研究02 桥梁检测、加固改造及养护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03 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及工程对策研究04 桥梁防灾减灾及安全性研究05 隧道结构分析方法与监控技术研究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25 结构力学或956 结构设计原理该学科是交通学院与土木学院共建学科复试科目:598 土力学或599桥梁工程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1 河流海岸水动力学及工程泥沙02 水运交通规划与管理03 港航工程建筑物及基础04 海岸工程及防灾减灾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90 水力学复试科目:5h2 港航工程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1 变形监测理论和方法研究02 卫星导航定位理论及其应用03 精密交通工程测量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59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复试科目:5k1 工程测量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1 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02 数字摄影测量03 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59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复试科目:5k1 工程测量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1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59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复试科目:588 程序设计基础与GIS软件开发02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03 3S(GIS、RS、GPS)技术集成与应用04 遥感信息处理融合与分析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1 高性能路面结构综合分析与材料02 大跨钢桥桥面铺装理论与维修成套技术03 高速公路资产管理与资源再利用技术04 现代化道路设计与安全05 公路工程重大灾害预警与特殊地基处理06 功能型路基路面新材料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3 日语③301 数学一④908 有机化学或936 普通物理或942 材料科学基础或960 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复试科目:58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5f1 路基路面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1 智能运输系统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02 道路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03 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04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管理与维护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60 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复试科目:582 智能运输系统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1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02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03 道路交通安全04 城市交通控制及智能交通系统05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06 道路交通流理论与通行能力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60 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复试科目:5k0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1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02 交通运输安全03 城市客运系统规划与设计04 区域运输系统设计与组织05 运输系统节能减排与环保06 智能交通及安全控制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15 机械原理或960 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或981 自动控制原理复试科目:538 汽车运用工程或5h3 运输工程0823Z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测绘与信息技术)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59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或960 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复试科目:5k1 工程测量01 3S技术与精密交通工程测量02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03 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报0823Z2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地下工程)01 公路隧道工程02 特殊路基工程03 地下空间规划与应用04 公路工程重大灾害预防及预警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60 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复试科目:598 土力学085214 水利工程(专业学位)01 港口及航道工程02 水工建筑物与基础工程03 海岸工程及防灾减灾04 水环境与水动力学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90 水力学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复试科目:598 土力学或5h2港航工程085215 测绘工程(专业学位)01 GPS在交通、国土等领域的工程应用02 精密工程测量03 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04 GIS的工程应用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59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复试科目:5k1 工程测量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01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2 道路与铁道工程03 载运工具运用04 岩土工程05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6 桥梁工程07 港航工程08 测绘工程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56 结构设计原理或959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或960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或987 工程地质或990 水力学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复试科目:582 智能运输系统或598 土力学或599 桥梁工程或5f1 路基路面工程或5h2 港航工程或5h3 运输工程或5k0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或5k1 工程测量导师信息(注:导师以姓氏拼音的首字母为序)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导师姓名081401 岩土工程刘松玉,缪林昌,洪振舜,石名磊,方磊,经绯,朱志铎,邵俐,季鹏,邓永锋,杜广印,杜延军,童立元,章定文等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黄侨,万水,虞建成,安琳,吴文清,刘其伟,王文炜,王新定等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陈一梅,谢耀峰,廖鹏等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胡伍生,高成发,闻道秋,张志伟,吴向阳,喻国荣等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何辉明,戚浩平,沙月进,翁永玲等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蔡先华,程琳,汤君友等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黄卫,黄晓明,钱振东,程建川,倪富健,孙璐,杨军,丁建明,张晓春,陈飞,朱湘,高英,赵永利,顾兴宇,李昶,陈先华,陈小兵,廖公云,凌九忠(兼),明图章(兼),钱吮智,王声乐,杨顺新,杨卫东(兼),张磊,邹建平(兼)等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黄卫,钱振东,柴干,张宁,郭建华,何铁军,路小波,闵召辉,夏井新等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王炜,邓卫,过秀成,李文权,陆建,陈学武,程琳,陈峻,项乔君,任刚,陈淑燕,季彦婕,刘攀,冉斌,孙璐,王昊,杨敏,叶智锐,张国强等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陈大伟,何杰,李铁柱,李旭宏,毛海军,张永,赵池航等0823Z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测绘与信息技术)胡伍生等0823Z2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地下工程) 洪振舜,刘松玉,缪林昌等参考书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908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徐寿昌,高等教育出版社915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第七版)郑文纬、吴克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923 工程力学《应用力学基础》郭应征、李兆霞,高教出版社925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单建,东南大学出版社936 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二版)漆安慎,高教出版社;《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高教出版社;《电磁学》(上、下册)(第二版)赵凯华,高教出版社;《原子物理学》(第三版)杨福家,高教出版社;(以光学、电磁学为重点)942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洵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956 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叶见曙(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959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一版,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960 道路与交通工程基础交通、信控:《交通工程学》王炜、过秀成等编,东南大学出版社;道路:《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杨少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6月第2版;载运:《运输组织学》,鲍香台、何杰,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981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吴麒,清华大学出版社或田玉平等,科学出版社987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吴继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990 水力学《水力学》赵振兴、何建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38 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第三版)高延龄许洪国主编58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化学》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高分子物理》何曼君,复旦大学出版社582 智能运输系统《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论》(第二版),黄卫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88 程序设计基础与GIS软件开发C++程序设计,GIS软件开发,不指定参考书目598 土力学《土力学》(第三版)张克恭、刘松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599 桥梁工程《桥梁工程》姚玲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f1 路基路面工程《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版或第三版),邓学钧,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或2009年5h2 港航工程《港口水工建筑物I》(第二版)韩理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航道工程学I》程昌华,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航道整治》徐金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5h3 运输工程《运输工程》,李旭宏、陈大伟,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5k0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道路交通系统分析方法》王炜编,东南大学出版社5k1 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测量》第三版,胡伍生、潘庆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道路与铁道工程Highway & Railway 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涵盖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铁道等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等。
我国交通建设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需要大量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始建于1979年,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9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现改为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开始与多家国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并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交通部和湖南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具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科方向互相支持且稳定的高水平的学术梯队。
现有教授20名(其中1名工程院院士),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8名。
有6人具有博士导师资格。
本学科专业紧密结合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研究和解决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在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特殊土路基稳定与加固,道路材料、测试与施工控制,公路CAD与3S集成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整体上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所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我国高等级公路设计水平与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先后获得4项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和3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励,并公开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教材。
所依托的道路工程实验室是教育部和交通部的重点实验室,拥有目前亚洲唯一的道路足尺直道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以及大批成套的材料、结构模拟、路面检测评定等方面的先进仪器设备,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保障。
一培养目标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