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与临床实践讲授提纲
- 格式:pptx
- 大小:197.10 KB
- 文档页数:65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专业用)金匮教研室年月巫重点:1・《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木论点山难点:八、、难思考题:点 1.《金匮要略》是一部论述什么内容的专书?八'' 2.《金匮要略》由谁整理而成的?屮 3.《金匮要略》主要的学术成就是什么?匚 4.《金匮耍略》杂病诊疗体系中述体现出哪些基本论点?肋 5.《金匮要略》治病求木,重视人体正气体现在哪些方面?《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 从书・金匮要略》金慣教研室 年 月 口参 考 文 献《金匮要略》教案 (供中医临床类)金匮教研空年月日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1-1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贾教研宗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室年月授课时数 4 (160分钟)教V方法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白学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察(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刀口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1. 了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 熟悉淋病的主症、治疗禁忌。
3. 学握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脉因证治。
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10分钟)2. 浦§ : (25分钟)①病机与脉症 ②证治:肺胃热盛、津气两伤;肾气亏虚3. 小便不利:(30分钟)①膀胱气化不行②上燥下寒水停③湿热夹瘀,脾肾亏虚④水热互结伤阴4. 淋病(10分钟)①主症②治禁小结时间:5分钟思考题:1.消渴病怎样辨证施治?2. 试述肾气丸与括楼瞿麦丸两方证治的鉴别.3. 试比较五苓散证与猪苓汤两方证.《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 丛书・金匮要略》余匮教研室教 学 H 的重点: 难 八难点: 1. 消渴病的证治。
金匮要略——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原著黄二十五篇,载方205首,用药约155味——明代赵以德是注释原著第一人《金匮方论衍义》以病分篇:1数病合为一篇①以病机相仿、证候相似或病位相近(最多)如:痉湿暍;消渴小便不利淋病②将不便归类的病归为一篇③分科合篇如:疮痈、肠痈、浸淫疮2一病成篇:奔豚气、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等脏腑经络先后:仲景之三因致病:以客气邪风为主因;以脏腑、经络区分内、外因区别于陈无择三因:内因七情;外因六淫;不内外因五邪:风、寒、雾、湿、饮食。
痉病:因外感误治(过汗、误下),导致营血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而致。
以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
1刚痉:太阳病,发热,恶寒,无汗,小便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
证属:风寒表实、筋脉失养治则:温散表邪、通达经隧治宜葛根汤2柔痉:太阳病,发热,不恶寒,汗出,身体强,几几强,脉沉迟。
证属:风寒表虚、津液不足治则:调和营卫、兼以生津治宜栝蒌桂枝汤湿病:感受外湿并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
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
基本治法:发汗(微微发汗);利小便。
1头中寒湿:证见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无病。
宣泄寒湿瓜蒂散塞鼻2寒湿在表:除身体烦疼外,还有发热,恶寒,无汗等表证。
表证当从汗解,而湿邪又不宜过汗——麻黄加术汤:辛温散寒,微汗祛湿3风湿在表:证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风湿有化热倾向。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解表祛湿,轻清宣化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4风湿兼气虚:本证除风湿身重等症状外,脉浮,汗出,恶风与太阳中风表虚证完全相同。
益气固表,祛风化湿防已黄芪汤5风湿兼表阳虚:证见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助阳解表,以散风湿桂枝附子汤——服药后倘若患者大便坚,小便自利,说明湿仍在表而不在里通阳利水化湿白术附子汤6表湿表里阳虚:证见骨节烦疼掣痛,不可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前言《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
它既有中医的基础理论,又兼具中医临床学科性质,是中医专业必须的综合提高课。
本书虽文辞古奥,但有颇大的实践意义,需深入研究,加以发扬。
中医专业学生通过讲授,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熟悉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及诊治原则。
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拓宽临床思路。
在深刻理解,熟记重点条文的基础上掌握其理法方药,并具有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施治的能力和研读古典医著的能力,能对本著作进行理论整理和临床及实验研究,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为提高临床各科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打好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
2.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学生掌握《金匮要略》辨治杂病的要领与思路。
3.注意打好阅读《金匮要略》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4.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选取适合的病例,组织课堂示教或课间见习,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和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目的】1.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性质、沿革。
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
3.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基本论点。
【教学内容】1.《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属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的临床基础学科。
2.《金匮要略》的沿革:汉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西晋王叔和加以编次,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校订成书。
3.《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全书共二十五篇,依次为总纲、内科、外科、妇科及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前二十二篇论述疾病四十多种,载方205首。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篇目设置及学术价值。
3.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与作者。
2. 《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及篇目设置。
3.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介绍《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医学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如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
2.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创新之处。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
2.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创新之处。
3. 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掌握其临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及其创新之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掌握其临床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介绍《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及其创新之处。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医学理论的掌握。
2. 病例分析:让学生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展示其临床应用能力。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学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及其组成、功效。
2. 了解《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及影响。
3. 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方剂,掌握其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及其组成、功效。
2. 《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及影响。
《金匮要略》总结提纲篇汉古经方《金匮要略》和《伤寒论》齐名,都是汉代张仲景的杰出著作,其实仲景在《伤寒论自序》(原名《伤寒卒病论集》)里仅说:“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并没有提到著《金匮》的话。
但现行《伤寒论》不仅无杂病,卷数亦只有十卷,这是什么道理呢?宋代郭雍曾解释道:“问曰:伤寒何以谓之卒病?(即指《伤寒卒病论集》这名称而言)雍曰:无是说也。
仲景叙论曰:“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而标其目者,误书为卒病。
后学因之,乃谓六七日生死人,故谓之卒病,此说非也。
古之传书怠堕者,因于字画,多省偏旁,书字或合二字为一,故书杂为,或再省为卒,今书卒病,则杂病字也。
今存伤寒论十卷,杂病论亡矣”(《伤寒补亡论》伤寒名例十问)。
郭雍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仲景既言“合十六卷”,当然是合并《伤寒论》、《杂病论》二者而言,单是《伤寒论》则无所谓合了。
的确,仲景合《伤寒论》、《杂病论》为一的十六卷原本,早经亡失了。
所以《隋志》注引《梁七录》仅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这就是《伤寒论》亡后的十卷单·论本,《唐书·艺文志》尽管仍载有《伤寒卒病论》十卷,只是“名存实亡”而已,因六卷《杂病论》已然不存在了。
仲景的十六卷原本虽早已经亡失了,但到了宋仁宗时,却发现一部十六卷的删节本,叫做《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一位翰林学士叫王洙的在馆阁里发现的。
这书约分为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方药及疗妇人病诸法,林亿等校印医书时,以为这书论伤寒的部分,过于简略,不如十卷本(即《伤寒论》现行本)详细,便从中卷论杂病以下到服食禁忌共二十五篇,略加校订,仍然分做三卷,去掉“玉函”二字,更吕为《新编金匮要略方论》,这就是《金匮要略》这部书的由来。
说明这书虽非六卷本之旧,但仲景《杂病论》的基本精神还是存在的。
《金匮要略》全书共25篇,如按照次第编成号码,共计608条,分别叙述了44个病证,各病共列226方,另有附方28首,整个的概况如此,其具体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可说是全书的绪论,这里提出了内因、外中、房室、金刃、虫兽伤等致病的三因,望、闻、问、切等诊察疾病的方法,以及“治未病”的施治大法。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医学英语方向本科学生使用)一、前言《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
它既是中医的基础课,又是中医临床课,是本专业后期的综合提高课。
通过本门课的讲授,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及理论的实践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及在开设此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
2.注意打好阅读《金匮》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3.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原文有一定能力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课程共2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9学时,病案分析讨论1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了解《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2. 《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
3.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
4.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书籍。
【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2.多媒体教学第二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目的要求】1.掌握杂病的预防及治则。
2.熟悉杂病的病因、病机、四诊要领及预后。
3.了解本篇为全书的纲领。
【教学内容】1.发病及预防2.病因病机3.四诊举例4.治则(1)已病防传、虚实异治(2)表里同病治则(3)痼疾加卒病治则(4)审因论治治则(5)饮食与调护治则5.预后【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2.多媒体教学第三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目的要求】1.掌握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第1篇摘要: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实践教学的研究,分析了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旨在提高金匮要略教学质量和临床应用能力。
一、引言金匮要略,原名《金匮要略方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医学著作。
该书共25篇,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涵盖了当时医学的各个方面。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医方剂之宗”。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金匮要略的教学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实践教学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备临床应用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二、金匮要略实践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丰富:金匮要略教学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整。
2. 教学方法多样:目前,金匮要略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实践教学环节逐渐增多:随着中医药教育的改革,金匮要略实践教学环节逐渐增多,如临床见习、实习、学术交流等。
三、金匮要略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部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临床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如临床病例、教学基地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3. 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部分教师对金匮要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4. 学生临床应用能力不足: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难以将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病例,导致临床应用能力不足。
四、金匮要略实践教学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增加临床病例、教学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金匮要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教学质量。
王雪华教授金匮要略讲稿(可编辑)王雪华教授金匮要略讲稿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王雪华简介王雪华教授女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学术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委省医药管理局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技成果立项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现受聘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主讲《中药学》《金匮要略》等学验俱丰深得海内外不同层次学员的赞誉并应邀赴韩国讲学2002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启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被遴选为四大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金匮要略精讲》主讲人完成80学时VCD光盘制作内容所需的100余万文字的修改与校订工作自1985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指导研究生30余名2002年1月荣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称号在"张仲景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和"经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实验研究"领域富有开拓性创新性主持重大科研课题7项参与项目3项已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1经方加味治疗肺癌的机理研究以及放化疗损伤的研究2当归芍药散胶囊剂汤剂加味治疗妇科腹痛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的系列研究3射干麻黄汤冲剂治疗小儿寒饮咳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4研制痛痹贴治疗寒湿历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研究颇具特色有利于深入挖掘仲景学说的理论内涵有利于深刻阐发张仲景对内伤杂病的证治规律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际国家省级学术会议颁发的奖杯奖牌证书15个主审主编副主编大型辞书专著教材教参等计19部2002年11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最擅长治疗肿瘤及放化疗损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结石症过敏症胸痹心悸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精神抑郁症以及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等疾病第01讲《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来学习《金匮要略》这门课程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多是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王雪华教授我为能够荣幸地被遴选为本课程的主讲人我很高兴一有一种荣誉感就是对我个人对我的工作单位对我所在的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和研究生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二是责任感为了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加强中医经典课程大温课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决不能辜负各级领导和所有听课学员对我的信任和期望三使命感正当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争创佳绩迎接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已经开始进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快车道我能够为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尽心竭力地工作是值得庆幸和终身难忘的因此我把这次学习的好机会看作是代表全国的同行们在这里作一次中心发言作一次公开教学愿抛砖引玉并广泛听取宝贵意见借此机会我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的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全体工作人员和现场学员的真诚合作好了我们开始上课内容是开头的话绪言学习《伤寒论》讲沿革我们已经了解到医圣张仲景在东汉时期著成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其中十卷是辨伤寒六卷是来论杂病由于历史原因原著虽已亡佚但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自然地逐渐地形成了我们现在所通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本书学术界已确认这是张仲景的著作两者互为羽翼堪称姊妹篇这两本书都是祖国医药伟大宝库当中的四大经典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必读之书为了全面继承发扬这一份宝贵遗产开篇的绪言我准备讲四个问题第一《金匮要略方论》的性质和沿革第二就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第三有关本书的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最后讲一下学习目的和方法在第一个问题里我首先讲一下书名释义书名释义呢也就是说刚才我们说《金匮》或者讲义叫做《金匮要略》我认为全名就是我写在板书上的这个叫做《金匮要略方论》那么要解释这个书名的话应当从三部分进行理解第一首先我们来看金匮金就是指的黄金了它是世间的珍宝那么作为匮[guì]这个只能念[guì]不能念[kuì]匮[kuì]表示知识贫乏缺憾那么就是匮乏这里面的匮[guì]虽然没有带木字旁但是和我们大家知道的衣柜书柜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这个地方呢我觉得金匮一个是当名词来看是一种器具藏物之器比方说我们现在要放个书还得有个书架有个书柜是不是啊这个在古代也是这样的作为名词来用比方说《周书?金縢》篇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这个就是把一些珍贵的书册放到由黄金封缄的柜里这是作为名词的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名词就是用来藏放古代皇帝的一些比如圣训玉牒实录以及重要档案的地方我们这次来到北京使我想起在南河沿有北京皇史宬那里就藏放着明清两代皇帝的有关这些重要档案其实它是一个文物保护的地方现在那个地方仍然是蔚为可观能够看到153个鎏金雕龙的金匮特别大象大箱子一样不仅外观美观就是防蛀保护保密的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这个就证明金匮的含义小的话呢就是一个器具如匣子啦箱子啦或者是大的柜那么这个就是藏放这些东西的放金匮的地方象明清两代的这个就是叫皇史宬如果说形容词的含义作为书名它是形容词的作用就是比喻文献资料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这个就是在《汉书?高帝纪》里面与功臣剖符作书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这是我把金匮作为名词作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情况给大家作了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从书名上来说比方说先于张仲景在《素问》里面有《金匮真言论》《伤寒论》的别本有叫《金匮玉函经》还有北宋王洙所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在清代有陈士铎著有《石室秘录》所以这里面金匮玉函石室用黄金宝玉石头那个石头现在我想不是一般的石头盖的房子玉函什么叫函呢信封或者是匣子用宝玉做的这就证明他要珍藏的文献资料相当宝贵所以林亿也说缘仲景有金匮录故以金匮玉函名取宝而藏之之义也下面我要说的是要略的含义要略可想而知要略就是简要节略的意思就是它经过人删减不是一个全本而是一个节略本所以要略它实际上可以互训比方说颜师古他就说以金以匮保慎之义《新书?胎教》也说书之玉版藏之金匮也陈修园又说书之所以名为要略者盖以握要之韬略在此也那就是要略者就是盖以握要之韬略在此也因此有一层意思我刚才讲了就是节略本之意内容怎么样呢精要现在我说根据陈修园的这种说法实际上他是要反映张仲景的治略思想比方说进一步来理解要略就是为什么叫治略思想比方说西汉刘安著《淮南子》在他的书末有要略一篇到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许慎他著其篇名对要略他怎么呢他说要略二字其义可互训也要略者乃谓其医学精要之中最精要者这就是说呢不是一般的节略本的问题而是它包含着医学精要部分里最精要的内容所以要保慎另外还有高诱他解释说《淮南要略训》的要略二字略数其要明其所指序其微妙论其大体也不是一般的简要把内容简明扼要就得了略数其要是要把精要部分的最精要的内容拿到《金匮要略》里面记载明其所指对各篇章所说明的内容要层次清楚要便于检用那么序其微妙对其深奥的理论奥妙之处要特别的加以阐述加以论述论其大体我觉得这个大体就是张仲景在祖国医药学里面他的重要的学术成就和对世界医学科学的贡献就在于他首创了辨证论治的疹疗体系不仅对外感热病而且对内伤杂病尤其富有指导意义所以这个要略的内容我说的比较多概括起来讲要略即表示内容精要又能够阐明仲景的治略思想所说方论就是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所以我们说杂病的疹疗体系它理法方药脉因证治全备我从三个方面解释为什么叫《金匮要略方论》它的含义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讲首先说金匮它内容精要有方有论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这就是我解释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书名释义概括起来是内容精要有方有论价值珍贵应当保慎或者说应当慎重保藏下面谈本书的性质请大家把书打开在绪言的第一段开始的地方讲到了《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也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所说专书就意味着它是专治杂病的治疗学也就是说它是杂病治疗学也可以说是仲景杂病的辨证治疗学这本书是张仲景完成而且是在东汉末年问世所以它具有首创性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作为经典著作我认为它当之无愧是我们中医药学必读之书原因呢我觉得第一是它的权威性所说权威性就是它不管是对外感热病还是对内伤杂病是理论源头第二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在临床应用上可以说它是临床应用无尽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变化无穷常读常新啊所以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权威性也是被公认的下面是指导性这个指导性就是对中医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均具有广泛而较高的指导意义这个指导意义集中表现在《金匮要略》里面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基本论点我就是点题第一就是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为指导第二就是天人合一的整体恒动观第三是辨证施治或者说叫辨证论治第四就是治病求本这个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反映了我们中医学的特色第三我认为是它的科学性就是它创制大量的经方这些经方对热病对杂病的疗效可以说现在已经经历了1800年了不仅是时间而且是临床实践的考验证明它的实用价值所以它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后世医家包括古代的医家都一致推崇它赞誉它称它是什么呢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这个将在第三个问题重点来阐述本书的学术成就和贡献的时候我们要分别来论述它为什么是首创治疗杂病的辨证论治的疹疗体系这个诊疗体系有哪些特色为什么说它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第三个就是关于它在中医学的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的地位和重大影响在这里面我们不细说了古代神医华佗称张仲景的书为真活人书也这就是对它的神奇的疗效给予高度的赞赏象清代的徐灵胎告诫后学者说如果能通金匮之理天下无难治之症目前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学科目录的调整工作中就是把《伤寒》《金匮》《温病》合起来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进行加强建设就是要在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医疗科研上要大踏步的前进要打好基础重视经典的教学重视经典方剂学习重视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而且要从科研的角度从临床实践的疗效上挖掘整理提高它我现在说到这里我觉得作为临床基础课加强不仅是对于中医学生的理论提高而且特别是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包括他的科研技术能力这个方面是很有道理的我说到这里实际上就是绪言的第一个自然段大体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第三谈一下沿革有关沿革的内容我准备分成三个时期来说成书散佚整理校定因为《伤寒论》的绪论它也要在沿革方面谈到之些问题因此我准备讲基本的和《金匮》相关的内容成书时间我们《讲义》上请大家看一下它写的是公元三世纪初成书的时间马继兴先生的研究结果是他依据仲景的原序说到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建安纪年实际上是公元196年十稔一稔是一年十稔是十年所以相当于公元206年我觉得这个是在考究的具体时间上和公元三世纪初的宽泛的认识都是比较合理的这样的话我们都把它做为一个常识来了解一下下面来说第二个问题就是散佚散佚这个佚字是当丢来讲但是不能念散失散佚亡佚都是说由于战乱而未见其书在什么时候丢的呢我们《讲义》强调的一个。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现在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可以研究,他都是各种的病做题目。
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该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
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唯独刚痉则不然,反恶寒这个反字,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时说是抽风,小孩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有关系,其实不然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抽。
小孩子剪脐带,以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小孩子遇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干净了。
所以说古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广泛须要整理。
这里头的风字,假如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以前,以前简直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还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乎,它不抽风所以不是风是肯定的,不但还经过科学证明了。
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一想,既不是风,那治病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古人认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所以说研究中医需要务实来看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本来打算,平时经常用的药,另写一些,现在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可以写一点。
这一章很容易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种抽的这种病,如果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刚才讲这个中风是有问题,但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古人对证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所以中医竟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所以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种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
就说《伤寒论》里方法方式讲的非常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如果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其实是痉抽,如果痉病一抽,要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学术价值。
3. 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与作者。
2. 《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
3.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及篇章结构。
2. 讨论法:探讨《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参考书目:相关学术论文、专著。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及讨论参与情况。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概述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医学思想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的医学思想核心。
2. 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贡献。
3. 学习《金匮要略》的预防保健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医学思想核心。
2. 《金匮要略》在中医诊断、治疗方面的贡献。
3. 《金匮要略》的预防保健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揭示其医学思想。
2. 讨论法:探讨《金匮要略》在中医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贡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参考书目:相关学术论文、专著。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及讨论参与情况。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医学思想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学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
2. 理解《金匮要略》方剂的组方原理及临床应用。
3. 学习《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
2. 《金匮要略》方剂的组方原理。
3. 《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1. 方剂分析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揭示其组方原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教案章节:一、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和基本结构。
3.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和作者。
2. 《金匮要略》的结构和内容概述。
3.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探讨《金匮要略》的结构和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金匮要略》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匮要略》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金匮要略》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案章节:二、脏腑病证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脏腑病证的理论体系。
2. 学习脏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了解脏腑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脏腑病证的分类和理论体系。
2. 各个脏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脏腑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脏腑病证的理论体系和病因病机。
2.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脏腑病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脏腑病证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脏腑病证理论的理解。
2. 临床模拟练习,评估学生对脏腑病证诊断和治疗的应用能力。
教案章节:三、经络病证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经络病证的理论体系。
2. 学习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了解经络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经络病证的分类和理论体系。
2. 各个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经络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经络病证的理论体系和病因病机。
2.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经络病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前言《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
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
它既是中医的临床基础课,又是中医临床各科综合提高课。
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普遍指导意义。
因此,历来是中医院校主干课程之一。
本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基础上,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核心,将理、法、方、药有机联系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证治的规律及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多媒体教学。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教式等方法,重点讲解杂病的辨证要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方义、临床应用、现代研究。
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在开设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做到基本概念明确,理法方药辨治规律清楚。
2、注意训练学生阅读并理解《金匮》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3、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理解原文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选取适合的临床病历,组织课堂示教或课间见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及成书过程掌握《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理解《金匮要略》的疾病分类和治疗原则1.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及历史沿革《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金匮要略》的疾病分类和治疗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学术价值等讨论法:分组讨论《金匮要略》的疾病分类和治疗原则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及学术价值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疾病分类、治疗原则的理解第二章:《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念2.1 教学目标理解《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念及其特点掌握《金匮要略》对各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原则2.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念及其特点《金匮要略》对各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念及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具体疾病案例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疾病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三章:《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3.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及其特点了解《金匮要略》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的应用3.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及其特点《金匮要略》中望、闻、问、切四诊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及其特点模拟诊断法:学生分组进行望、闻、问、切的模拟诊断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诊断方法的理解模拟诊断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诊断中的表现和对四诊应用的掌握第四章:《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4.1 教学目标理解《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及其意义掌握《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应用和药物配伍4.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及其意义《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应用和药物配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及其意义方剂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治疗原则的理解方剂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方剂分析中的表现和对药物配伍的掌握第五章:《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金匮要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掌握《金匮要略》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经验5.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金匮要略》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经验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临床应用价值的理解临床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临床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实践经验的掌握第六章:《金匮要略》中的内科疾病6.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内科疾病的内容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6.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内科疾病的相关条文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内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内科疾病案例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内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七章:《金匮要略》中的外科疾病7.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外科疾病的内容了解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7.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外科疾病的相关条文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外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外科疾病案例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外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八章:《金匮要略》中的妇产科疾病8.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妇产科疾病的内容了解妇产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8.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妇产科疾病的相关条文妇产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妇产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妇产科疾病案例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妇产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九章:《金匮要略》中的儿科疾病9.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儿科疾病的内容了解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9.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儿科疾病的相关条文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儿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儿科疾病案例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儿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十章:《金匮要略》中的五官科疾病10.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五官科疾病的内容了解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10.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五官科疾病的相关条文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五官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五官科疾病案例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五官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十一章:《金匮要略》的药物学知识11.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学知识了解药物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1.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学知识药物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学知识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参观药材市场或药材种植基地,了解药物的生长环境及采收加工过程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药物学知识的掌握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对药物性能、功效的理解第十二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学知识12.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学知识了解方剂的组成、用法和功效12.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学知识方剂的组成、用法和功效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学知识方剂实操法:学生分组进行方剂的配制和煎煮,亲身体验方剂的制作过程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方剂学知识的掌握方剂实操报告:评估学生在方剂实操中的表现和对方剂功效的理解第十三章:《金匮要略》的养生保健知识13.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养生保健知识了解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养生保健知识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养生保健知识实践体验法:学生进行养生保健的实践体验,如练习太极拳、五禽戏等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养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实践体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的表现和对养生保健原则的掌握第十四章:《金匮要略》的临床诊疗思维14.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的临床诊疗思维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14.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临床诊疗思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技巧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临床诊疗思维模拟诊疗法: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诊疗,培养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临床诊疗思维的掌握模拟诊疗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诊疗中的表现和对临床诊疗技巧的掌握第十五章:《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的结合15.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15.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现代医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现代医学技术的实践操作,如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结合应用的掌握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对现代医学技术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各篇具体要求如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要求】1掌握本篇对杂病的病因病机、预防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1治未病、养慎防病、病因病机、治病求本、表里同病治则、新旧同病的治则。
痉湿暍脉证并治第二【要求】1掌握湿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则和分类治疗。
【内容】1湿病的临床表现、治则、证治。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毒脉证治第三【要求】1掌握百合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2掌握狐惑病的成因、证治。
【内容】1百合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
2狐惑病的典型证状、诊断、治法、预后。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要求】1掌握历节病的辩证施治。
【内容】1历节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
血痹虚劳脉证治第六【要求】1熟悉血痹的病因病机。
2掌握血痹的分类症治方药。
3掌握虚劳的主脉、分类症治方药。
1血痹的致病因素及其辩证施治。
2虚劳病的脉象及其辩证施治。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要求】1熟悉肺痿的病因病机。
2掌握肺痿的辩证论治3掌握咳嗽上气的辩证论治。
【内容】1肺痿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2咳嗽上气的治疗方药、肺胀的概念。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要求】1熟悉奔豚气的成因、主证。
2掌握肝郁奔豚的辩证论治。
【内容】1奔豚气病的病因,症状特点,肝郁奔豚证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要求】1了解胸痹、心痛的概念。
2熟悉心痛的辩证治疗。
3掌握胸痹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内容】1胸痹心痛的病机、胸痹的主证及辩证治疗。
2心痛的辩证治疗。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要求】l掌握腹满辩证治疗。
2掌握寒疝的病因病机及辩证治疗。
1腹满的寒热虚实辩证及治疗方法。
2寒疝的脉因证治。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要求】1熟悉肝着症状、病机、治疗。
2掌握肾着的证治。
【内容】1肝着的证治。
2肾着的证治。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要求】1熟悉痰饮病的分类2掌握四饮的主证、治则、辩证论治。
【内容】1痰饮的分类、病机、症状及治则。
2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辩证论治。
【引用】金匮要略学习纲要[临床经验] 【引用】金匮要略学习纲要金匮是运用整体观和脏腑经络学说对内科杂病部分外科和妇产科疾病辨证论治的典范。
因此熟悉本书内容,掌握其辨证论治的方法,是运用本书理法提高临床诊治能力的十分重要条件。
笔者认为在学习金匮辨证方法之前,首先要熟悉中医基本的辨证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金匮的辨证方法。
辨证论治的概念与基本方法一、何谓辨证论治我认为证字,是指证据。
它包含了患者当时的各种症状,体征和产生病变的病因、发病条件,甚至包括病情的发展和变化等等实际情况。
诊治疾病就像审理案子一样,必须拿到各种证据,才能进行正确判断。
因此,所谓辨证,就是收集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脉、舌、病因、变化过程等等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辨别,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是一个必须应用中医的理论来进行分析、辨别、归纳的过程。
这过程称做理。
所谓论治,是根据辨别诊断的结果,包括其病因、病机、病性、部位等制定出治疗方法这叫做法。
然后根据这方法再进行选方用药,这过程称做方药。
中医诊治疾病,必须具备理法方药。
例如,张××,36岁,某公司职员。
于2000年12月21日发病,其主诉是咳嗽半个月。
患者于半月前不慎着凉,出现咳嗽咽痒、咳痰色白起泡沫,恶风,每遇吹风咳嗽加重,伴有头晕头痛,咽喉不适,饮食欠佳,胃脘胀满,嗳气,体倦,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浮滑等证。
根据病人的病史,当时是冬天,气候比较寒冷,不慎着凉,可推断出病因是感受风寒引起,这是证据之一,但是否有风寒之证呢?从问诊得知有恶风症状,咳嗽于吹风以后和晚间加重,且咽喉发痒这是风寒为患的证据。
而患者又出现头重,纳呆,嗳气体倦,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微腻,显而易见,这些就不是表寒症了,而应属于里湿之证据。
从以上证脉综合得知为外寒里湿证。
治法当解表散寒,健脾除湿。
方药止嗽散加苏叶、藿香、神曲、茯苓、川朴等。
应当指出,在临床辨证时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以及发病的原因,或者治疗变化等都必须细心询问和了解,证据一定要客观、真实,不能有半点虚假,否则就会影响辨证的准确性,自然也就影响疗效。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点。
3. 理解《金匮要略》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及成书过程。
2. 作者张仲景的生平和医学贡献。
3. 《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概述。
4. 《金匮要略》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及篇章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展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展示《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
3. 案例库:收集《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背景、作者、篇章结构的掌握情况。
2. 病案分析:让学生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二章:《金匮要略》病证分类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了解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3. 理解病证分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3. 病证分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展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展示《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3. 案例库:收集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病证分类体系的掌握情况。
2. 病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三章:《金匮要略》方剂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
2. 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学(各方向)五年制专业用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课程名称:金匮要略英文名称: Jingui Yaolu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临床基础课课程编码:020906 课程学分: 3课程总学时:72 实验(实训)学时: 0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教研室:金匮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一、一般情况本大纲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以及"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而制定。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古典医学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
目前的定位是是中医临床基础课。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以及防病治病的法则。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重点条文,掌握主要方剂,能运用脏腑经络辨证规律,对杂病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l)熟悉了解杂病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及方法(2)能较为系统地理解掌握经《金匮》杂疗方的组方规律、意义和运用经验;(3)在对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重点内容,掌握主要方剂,并能运用脏腑经络的理论学说,对杂病进行辨证施治。
(4)通过54学时的授课,要求学生掌握30条重点原文,熟悉100余条重要原文,了解100余条一般原文。
2.本课程学时总体安排:本学科的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51学时,指导性自学课3学时(包括课堂讨论、病案练习、网络平台学习指导等)。
3.对本课程授课要求:《金匮要略》作为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它既是中医的临床基础课,更是中医各科的临床课,是本专业后期学习的综合提高课。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古为今用的精神。
同时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具体要求:(1)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学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3. 了解《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及成书过程。
2. 《金匮要略》的作者及学术成就。
3. 《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及特点。
4.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5.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案例,阐述其学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参考书目:相关学术论文、专著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论坛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等。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阅读、案例分析等,评估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金匮要略》的基本知识、学术价值及现代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2. 了解《金匮要略》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原则与方法。
3. 理解《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启示与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阴阳五行理论。
2. 《金匮要略》的脏腑经络理论。
3. 《金匮要略》的病因病机理论。
4. 《金匮要略》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5. 《金匮要略》基本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启示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案例,阐述基本理论在实际疾病中的应用。
3. 实验法: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基本理论在现代医学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