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91
《金匮要略》课件•绪论•《金匮要略》理论体系•《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金匮要略》临床应用举隅•《金匮要略》学术思想探讨与传承发展01绪论《金匮要略》简介《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匮要略》原名为《伤寒杂病论》,后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金匮要略》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等方面内容。
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成为中医临床学科的奠基之作。
作者及成书背景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困苦。
他深感医者责任重大,遂发愤著书立说,以救苍生。
据传,《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成。
该书成书年代虽无确考,但一般认为不晚于汉末。
学术价值与贡献02《金匮要略》理论体系脏腑经络学说脏腑功能特点阐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等。
经络分布与走向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分布、走向及与脏腑的联系。
脏腑经络与疾病的关系分析脏腑经络病变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理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内伤情志的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及引起的疾病。
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原因、致病特点及辨证治疗方法。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诊法与辨证01020304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治则与治法治未病思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本缓急治疗原则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03《金匮要略》中常用方剂解析组成01功效02主治03组成功效主治组成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