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试验结果
- 格式:doc
- 大小:918.50 KB
- 文档页数:4
干细胞移植术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通常把它分为两类: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症状困扰了很多的患者,带来的危害也特别大,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常常会感到口渴、尿频,也容易出现饥饿的症状,而且体重也可能会日渐减轻,常常感觉疲倦。
有不少的患者在确诊了2型糖尿病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损害眼睛、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常见的症状有:手足麻木、刺痛、肿胀(神经病变引起);视物模糊,视力缺失或感觉光线刺眼(视网膜病变引起);胸痛或短气(心血管病变)等。
2型糖尿病的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早已引起国家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治疗尚无彻底的治愈方法,主要依赖于体外给予胰岛素和降糖治疗,同时配合饮食治疗,体育锻炼来控制并发症。
近年来,人们也尝试着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及胰腺细胞移植,但后来发觉排斥反应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尽管移植技术非常成功,但多数由于移植排斥反应而抵消了治疗效果。
为了改变糖尿病患者目前的窘境,武警广西总队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引进干细胞移植技术,针对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进行科研攻关,取得可喜的成果;据统计,武警广西总队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方法,治愈率已经达到90%以上。
这些振奋人心的科学发现,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糖尿病患者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不再需要节制饮食的日子将由干细胞移植技术而实现。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使用的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首先是将人体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然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来后应当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干细胞悬液,然后用于糖尿病治疗。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没有免疫排斥,避免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治疗的前沿,目前国内开展此疗法的医院很有限。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这种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于获取,且在体内具有较好的组织兼容性,这些特点使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为治疗糖尿病足的理想选择。
目前,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研究表明,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上,可以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和新生组织形成,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微循环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糖尿病足患者往往伴有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加重病情的恶化。
而通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况,增加局部血流量,减轻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和疼痛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还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
糖尿病足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炎症反应,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组织的局部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和病情的缓解。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小、疗效评估不够全面等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必将为糖尿病足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未来,我们期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为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糖尿病足:1例报告陈玲珍;陈嘉榆;巫进明;余卫;詹昱【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23【摘要】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局部可横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进一步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新的侧支,改善患者局部血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糖尿病足1肢,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提示下肢血管硬化、狭窄和闭塞,抽取患者骨髓液5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生物检测安全后静脉输注给患者.移植后7,30 d,3个月和6个月,以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溃疡与坏疽变化等检测指标,观察治疗效果;以彩色多普勒、CT 血管三维重建等检测,观察下肢血流改善和动脉侧支重建情况.结果与结论:3个月后患者疼痛、冷感明显缓解,麻木改善;6个月后疼痛消失,踝肱指数明显升高,溃疡完全愈合,下肢得以保留,行走间距延长,下肢动脉造影CT三维重建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患肢有明显的新生侧支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伤,随访患者14个月,未见移植相关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总页数】4页(P4359-4362)【作者】陈玲珍;陈嘉榆;巫进明;余卫;詹昱【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20;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东省广州市,510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69例临床分析 [J], 王秀慧;单巍;王雅丽;王广宇;朱旅云;厚荣荣;马利成;胡丽叶;李晓玲;杨少玲2.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附五例报告) [J], 邓志锋;汪泱;邓丽影;赖贤良;宋书欣;徐丽君;涂伟;郭华;汤爱萍3.自体富血小板凝胶配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鞠文东;吴晓燕;李怡琴;黄峻;黄道连;伍建辉;周巧云;蒋凤莲;施为建4.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糖尿病足18例分析 [J], 吴文俊;陈雷;沈飞霞;朱虹;葛胜洁;章惺惺;汪大望5.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例 [J], 陆德宾;陈兵;梁自文;姜友昭;李晓艳;蔡红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刘国强,魏蕊,洪天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内分泌科,北京 100191)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2CB517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0858);高等教育博士学科点新教师基金资助项目(20120001120063,20120001120076)通讯作者:洪天配 E-mail :tpho66@近年来,干细胞技术飞速发展,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也得以迅速开展。
本文对干细胞的研究概况和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1 干细胞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根据来源的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ES )细胞、诱导性多潜能干(iPS )细胞及成体干细胞。
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1.1 ES 细胞 ES 细胞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成熟的干细胞体系。
自2009年起,全球共批准了3项人ES (hES )细胞的临床试验,标志着hES 细胞向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hES 细胞临床应用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免疫排斥反应。
体细胞核移植(SCNT )技术能够制备携带患者基因型的hES 细胞,可解决免疫排斥的难题。
2013年,美国Mitalipov 研究团队将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供体去核卵细胞中,成功建立了SCNT 的hES 细胞[1],标志着治疗性克隆又向前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然而,hES 细胞建系必须摧毁人类早期胚胎,故存在剧烈的伦理学争议。
此外,hES 细胞来源的分化细胞移植到体内存在发展为肿瘤的潜在风险。
1.2 iPS 细胞 采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可从患者自体细胞获得的iPS 细胞,这不但可解决免疫排斥的难题,而且避免了hES 细胞和SCNT 研究存在的伦理学争论。
近年来,采取非整合的病毒载体、mRNA 转染、小分子化合物化学诱导等方法均可将体细胞重编程为iPS 细胞[2,3]。
这些技术的改进既可避免肿瘤形成和DNA 与宿主整合的相关风险,又可降低iPS 细胞的制备成本,使得大规模制备自体干细胞成为可能。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在出现糖尿病足早期症状时要及早就医,通过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下肢缺血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临床实践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那些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及年老体弱、并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搭桥的患者来说尤为合适,手术能够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据统计,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约有4000万人,仅次于印度。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的致残率最高。
糖尿病足通常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症状表现为:脚凉、麻木、运动后下肢不适,短暂休息后症状减轻;中期则表现为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疼痛较重;晚期则为下肢疼痛,并伴有局部溃疡、坏疽。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优点:
(1)安全:低毒性(或无毒性);
(2)在尚未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前也可以应用;
(3)治疗材料来源充足;
(4)治疗范围广阔;
(5)是最好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载体;
(6)传统疗法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又有了新的疗法和新的希望。
除了了以上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优点以外。
另外,专家提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具有安全性好、取才方便、无毒副作用、无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评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长期的不便和困扰。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评估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的高血糖症状的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但这些方法仅能控制病情并缓解症状,并不能彻底治愈糖尿病。
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具有潜在的治愈效果。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够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包括胰岛β细胞。
研究发现,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将干细胞植入到患者的身体中,让其分化为胰岛β细胞,从而恢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功能。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一些初步的验证。
一项针对成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经过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血糖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此外,一些小鼠实验也证实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具有潜在的治愈效果。
然而,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率和分化率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研究发现,大部分干细胞在移植后会发生死亡或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而不是胰岛β细胞。
其次,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存在排异反应的风险,特别是来自异体干细胞的移植。
此外,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研究者正在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这些临床试验将对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安全性和长期疗效进行全面评估。
此外,研究者还在探索其他治疗策略,如基因编辑技术和组织工程等,以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具有潜在的治愈效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临床试验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并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
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未来前景是光明的,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治疗手段将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福音。
一、实验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阻,导致血糖升高。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实验旨在探究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小白鼠血糖水平的影响;2. 分析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小白鼠胰腺功能的影响;3. 探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体重、年龄相近的清洁级雄性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干细胞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
2. 实验方法:(1)糖尿病模型建立: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白鼠,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
(2)干细胞制备: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进行体外培养,达到一定数量后进行移植。
(3)干细胞移植:将hUC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到糖尿病模型组小白鼠体内。
(4)胰岛素治疗:给予胰岛素治疗组小白鼠一定剂量的胰岛素,观察血糖变化。
(5)指标检测:检测各组小白鼠的血糖、胰岛素、胰岛细胞功能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小白鼠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1)。
干细胞治疗组血糖水平较糖尿病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
2. 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小白鼠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
干细胞治疗组胰岛素水平较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
3. 胰岛细胞功能:糖尿病模型组小白鼠的胰岛细胞功能明显降低,表现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减弱。
干细胞治疗组胰岛细胞功能较糖尿病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5)。
五、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小白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预计2030年,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将达到40亿。
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破坏所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是1型糖尿病(TIDM)的主要发病机制。
而2型糖尿病(T2DM)则与胰岛素抵抗或进行性的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有关。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无法针对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
基于这一现状,各国学者们开始致力于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向机体补充新的具有正常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重建患者体内的胰岛功能。
1980年Largiader等人首次报道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成功,但是供体来源的缺乏以及免疫抑制剂的终身服用,均限制了胰岛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促使研究者们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干细胞移植技术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为彻底治愈糖尿病带来了希望。
干细胞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以及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是重建胰岛功能的最佳种子。
目前,已确定的可分化为胰岛细胞的干细胞类型主要有:胚胎干细胞(ESCs)、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等。
干细胞治疗T1DM的临床试验:
2007年Voharelli等1报道了首个使用AHSCT方案治疗T1DM的临床试验获得初步成功,该研究组2009年进一步报道了该临床试验扩大随访后的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新诊断的T1DM患者通过AHSCT方案可以重建内源性胰岛素泌,诱导大部分患者脱离胰岛素治疗。
2008年8月,Voharelli等在美国芝加哥起草了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AHSCT临床研究方案,以进一步证实AHSCT的“免疫重建”效应,这项研究已于2009年正式启动。
2012年Li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2014年DAddio等研究中65例新发T1DM患者经AHSCT方案治疗后6个月,59%的患者停用胰岛素,随访48个月后仍有32%的患者维持不用胰岛素,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血糖代谢状态和胰岛B细胞功能显著改善。
上述几项临床研究均丰富了干细胞治疗T1DM的相关临床经验,并为后续基础和临床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干细胞治疗T2DM的临床试验
2009年印度Bhansali等人首次采用异体MSCs治疗10例应用胰岛素1年以上的T2DM 患者获得初步成功,该研究组2014年再次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91。
上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应用骨髓MSCs可停止胰岛素治疗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干细胞是现如今治疗疾病和保养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指定的正规公立医院进行治疗,如今市面上干细胞机构太多谨防上当,如果您需要干细胞治疗的可以加我V:xibaozl,北京解放军总院301医院实验室治疗,安全有保障,谢谢配合!
2015年,Skyler等人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剂量递增、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研究纳入18个中心的61例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T2DM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或联合治疗。
在治疗有效性上,1周后任一剂量干细胞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 )均下降,第8周时差异最为显著;12周时,治疗组共有8例受试者的HbAlc,<7%,而对照组未出现达标患者。
在安全性方面,无人因不良反应中断试验。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其技术的突破将意味着治疗糖尿病将从单纯控制血糖转入治愈的阶段,为糖尿病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