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PCT)的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5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甲状腺腺滤泡旁细胞合成及分泌的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13 KD。
正常条件下,人血清PCT含量极低,约0.0025ug/ml,成熟PCT含量约为0.0063ug/mL,一般的方法检测不出,其半衰期大约为20-24 h。
PCT的清除途径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数据表明在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中,PCT并不大量升高,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别。
尿液中PCT浓度与血浆中的PCT浓度比例相对恒定,约为1:4。
血浆PCT的肾脏清除率远低于1ml/min。
因此血浆PCT检测也适用于肾衰或人工肾治疗的患者。
也有研究指出,脂肪肝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CT值均为0.06±0.01ng/ml。
但肝功能异常患者PCT值与正常人相比,是否有不同,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
PCT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多数微生物感染时均可升高。
此时,全身广泛的CALC1基因表达,故所有的组织及细胞均可生成及释放PCT[2],在炎症发生后3-4小时即可由多种方法检测到,6小时后急剧上升,并在6-24 小时内维持该水平。
由于其半衰期大约为1天,故每日PCT监测可为临床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重要指导。
具体表现在:1.感染的诊断多个研究表明,当机体感染,特别是严重、全身感染时,血浆PCT浓度异常升高,而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一项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中指出,第l天严脓毒血症组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4±0.4 vs 0.8±0.2ng/ml,P<0.05);第3天感染组、轻中度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5.0±0.1、3.2±0.9、8.7±2.6 vs0.8±0.3ng/ml,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明显高于轻中度脓毒血症组(P<0.05);第7天严重脓毒血症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各组感染控制后血清PCT水平趋于下降[3]。
降钙素原(PCT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7-07-12T14:20:54.22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3期作者:付朝江王永顺肖茗耀[导读] PCT也可以用作鉴定细菌和真菌是临床综合征如感染患者的有效诊断指标,当PCT<0.5 Ng / ml,高度提示真菌感染。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ICU 650118【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感染和阳性标本纳入研究。
半定量免疫色谱法用于测定PCT。
结果当PCT <0.5ng / ml时,真菌感染组占73.47%,细菌感染组5例占9.62%;当PCT≥0.5ng/ ml时,细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为90.38%,特异性为73.47%,阳性预测值为78.33%,阴性预测值为87.8%,PCT <0.5ng / ml可高度暗示真菌感染。
结论:对于有临床感染征象的患者,PCT <0.5ng / ml,高度提示真菌感染;PCT可用作真菌和细菌鉴定的有效临床诊断。
【关键词】降钙素原;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图分类号】R91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3-101-01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ICU,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的增加和广谱抗药物的广泛使用。
IF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因为如果早期症状和体征往往缺乏特异性诊断是非常困难的。
在临床实践中,病理组织学诊断仍是金标准,但病理组织学诊断是困难的。
直接检查阳性率低,真菌培养可提高细菌检出的阳性率,但培养过程耗时长,阳性率低,不利于早期诊断。
Procalcitonin(PCT),近年来,细菌感染检测的新指标,与血培养、C-反应蛋(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其他感染性指标有一定的优势,我们使用半定量PCT检测,结合相应的细菌培养结果为探讨的意义和价值的IFI诊断PCT的统计分析。
一、降钙素原临床应用价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指标。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13×103,是11号染色体上降钙素I基因(CALC-I)的表达产物,在未发生感染的情况下,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少量分泌。
健康人体内含量极少,血中几乎不能被检测到(<0.1ng/ml),而病理状态下,各组织脏器几乎都能分泌PCT,其生成过程受细菌毒素(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 IL-6)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降钙素原(PCT)的临床价值:1.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反映细菌感染严重程度;2.是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特异性指标;3.指导临床抗生素的用药、监测治疗流程和评估用药疗效及预后。
4.早期快速判别急、危重症患者细菌感染的状态,为其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其进行风险分层管理;5.动态监测严重细菌性感染及有感染风险的患者,为及时判断病情变化、评估已有治疗方案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三、国内外此检测项目临床应用:1.降钙素原在国外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早在2000年加拿大多伦多的圆桌会议上就提出降钙素原不管在临床诊断、监测还是预后方面较之于其他的炎症生物学指标都表现出最佳的性能。
2.2007年德国关于脓毒症的指南也是将降钙素原作为最推崇的生物学指标之一,2008年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被写进瑞典关于脓毒血症的诊断指南,同时在2010年的柳叶刀杂志中更是明确给出了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指南。
3.目前国内很多大型的二、三甲医院都开展了降钙素原项目的检测,发表在2012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上的“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将有关降钙素原的临床指导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为降钙素原在临床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南和标准。
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荣幸;张景艳【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抽调我院收治的980例患者,根据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以及送检血液培养结果分析,结果有效937例,比较血清PCT浓度与血培养结果关系,以及PCT浓度在假丝酵母菌、革兰阳性菌以及革兰阴性菌之间差异,分析其中31例经多次PCT检测的血培养阳性患者预后。
结果血培养阴性患者的PCT为0.35(0.10~1.66)μg/L,阳性患者的PCT为2.22(0.55~11.57)μg/L,PCT在假丝酵母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中阳性率分别为76.5%、71.4%、86.8%,31例多次接受PCT检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PCT进行性下降预后效果良好,均值预后不良。
结论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可快速准确诊断血流感染情况,为预后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62-62,63)【关键词】降钙素原;定量检测;血流感染【作者】荣幸;张景艳【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当前临床用药中,因激素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血流感染是指真菌或细菌侵入到血流中而导致患者出现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血流感染发生后,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增加病死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
临床认为血培养为血流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一次性的血培养时间最少为24~48 h,且不能排出感染,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本次研究中,重点研究分析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同时接受PCT检测以及血培养的980例患者,且所选取的患者的PCT送检时间以及血培养送检的时间相差不多于24 h。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钙素原分子经原位剪裁而成的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
目前,降钙素原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许多优点,本文将从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范围、临床利弊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降钙素原在感染及炎症反应中会迅速升高,因此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有助于医生尽早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是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从而更加科学地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和抗生素滥用。
三是监测感染的疗效。
通过连续监测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其次,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与治疗。
例如,在危重病房中,降钙素原可以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在外科手术中,降钙素原可以帮助鉴别感染和炎症的性质,指导手术决策;在儿科领域,降钙素原可以用于婴儿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和监测。
因此,降钙素原已经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决策依据。
最后,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也存在一些利弊。
在利于方面,降钙素原作为一个全面细致的辅助诊断指标,能够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时,降钙素原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简便和标准化,使其应用更加方便和广泛。
然而,在利弊方面,降钙素原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此外,降钙素原并非万能,不能替代其他常规检查和临床观察,需要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综上所述,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相信降钙素原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降钙素原(电化学发光法)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蛋白质前体,它的水平在体内受到炎症和感染等因素的刺激时会显著增加。
降钙素原常用于临床上作为感染和炎症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帮助医生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预测感染的病情发展、指导抗生素治疗以及监测治疗效果等。
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的生化分析技术,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
在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降钙素原检测方法之一就是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具体而言,电化学发光法通过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检测样品中的降钙素原水平。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降钙素原(PCT)的5大临床应用1、PCT的生物学特征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分子量为13 KDa的糖蛋白,正常生理条件下由甲状腺旁C细胞生产,故又被称为甲状腺降钙素。
但在细菌感染时,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也可以合成并分泌PCT,导致PCT 水平显著升高。
与其他感染标志物相比,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更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
正常情况下,PCT产生后仅有少量进入外周血,因此其在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含量很低<0.05μg/L,以常用的检测手段无法有效地检出。
但人感染后外周血中的PCT水平会快速升高,3 h后即可在外周血中检出,6~12 h后达到峰值(可高达1 000μg/L),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的影响。
此外,PCT水平升高的发生早于其他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用于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2、PCT的检测方法及特点PCT无激素活性,其检测过程几乎不受外界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广泛地用于感染的诊断。
PCT检测手段多种多样,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比色法、免疫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层析法等(见于表1)。
表1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比较3、PCT的临床应用1、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于表2。
表2导致PCT异常的常见疾病2、感染性疾病2.1细菌感染2.1.1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因此PCT水平在肺炎患者中呈现多样性,主要与病原体的类型、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细菌性肺炎患者的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军团菌除外)和结核菌导致的肺炎,但PCT正常或轻度增高不能排除细菌性肺炎。
初始PCT水平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或不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1)》推荐:依据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LRTI)不同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应采用不同PCT阈值进行感染分级管理。
降钙素原P C 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降钙素原(PC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用于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控及预后判断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诊断指标。
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血浆PCT 异常升高,3~6h 即可测得,6~12h 达高峰,2~3天恢复正常。
广泛用于ICU 病房、血液科、肿瘤科、儿科、早产儿及新生儿监护室、外科、内科、器官移植科、急诊科、介入诊断和治疗实验室等。
1、全身感染/脓毒症的诊断PCT <0.05 ng/ml健康人PCT 水平<0.05 ng/ml健康人PCT <0.5 ng/ml 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风险较低注意:PCT <0.5 ng/ml 不能排除感染,局部感染可呈现低水平的PCT在细菌感染的早期9(感染6小时内),PCT 也可呈现较低水平,此类患者应在6-24小时后再次检测全身感染(脓毒症)可能性非常小 考虑局部细菌感染可能2 ng/ml >PCT ≥0.5ng/ml 中度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此类患者应注意临床密切观察,同时6-24小时内再次进行PCT 检测和评估考虑全身感染(脓毒症) 排除可导致PCT 升高的其他情况10 ng/ml>PCT≥2ng/ml高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在排除其他已知病因的情况,症)可以确诊为全身感染(脓毒症)PCT≥10ng/ml基本可以确诊为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2、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PCT<0.1 ng/ml强烈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排除细菌感染0.25 ng/ml>PCT≥0.1ng/ml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小0.5 ng/ml>PCT≥0.25ng/ml建议开始抗生素治疗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PCT≥0.5ng/ml强烈推荐进行抗生素治疗提示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PCT参考值、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降钙素原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 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糖蛋白,在严重系统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的条件下,释放到患者循环系统的可溶性蛋白。
正常生理状态下,CALC-1基因转录表达的PCT局限于甲状腺C细胞及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κ细胞上,PCT在健康人体内浓度非常低[(0.033±0.003)ng/ml],且男性体内PCT水平高于女性。
PCT临床应用价值(1)PCT可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细菌性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患者。
且PCT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学标记物。
PCT在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质量浓度依次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PCT质量浓度从0.5ng/ml升高甚至超过2ng/ml时,提示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
若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手术及外伤后的最初几天,PCT可在0.5-2ng/ml范围内。
PCT水平超过2ng/ml甚至大于10ng/ml时,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可能性非常大,超过90%。
高水平PCT 表明全身炎症反应非常严重,死亡风险很高,立即应用抗生素及其他针对性治疗。
(2)PCT已被用于指导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细菌感染的呼吸道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其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和结核菌导致的感染。
PCT 水平与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低水平PCT (<0.1ng/ml)提示肺部感染较轻,预后良好,但是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是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的参考指标。
初始PCT水平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或不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3)PCT水平可用于确定经验性抗菌治疗是否有效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故对于接受抗生素治疗、需要暂停或终止抗生素治疗、监测感染灶的患者,每天均应监测PCT变化。
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普外科疾病术后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是一种对判断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是一种鉴别炎症类别及程度的敏感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达成共识:它是判断细菌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评判的有力指标。
本文将对PCT在普外科常见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2012年10月~2014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71例手术患者进行CRP、PCT检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3岁~78岁。
疾病种类及数量分布如下:阑尾炎21例,腹股沟疝11例,甲状腺4例,胆囊结石及胆囊炎6例,乳腺癌11例,结肠癌3例,上消化道穿孔6例,脾破裂3例,其它(脂肪瘤3例,腹壁肿物1例,肛瘘1例,腹壁刺伤1例)。
按切口类型诊断将分为四组:Ⅰ类切口,Ⅱ类切口组(伴感染),Ⅱ类切口组(无感染),Ⅲ类切口组。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诊疗,给予病人常规手术,术后3天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CRP、PCT。
其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由北京艾迪康医学检验所公司提供)。
PCT结果判定分为:0~0.046ug/L正常;0.046~0.50ug/L[1]局部感染;≥2.00ug/l脓毒症三个等级。
CRP结果判定:0.068~8.200mg/L为正常≥8.200 mg/L为阳性。
2.结果2.1 各类切口PCT检测结果: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乳腺、甲状腺、脂肪瘤、腹壁肿物)PCT检测结果阳性7例,阳性率为23.33%;Ⅱ类切口(腹腔有细菌感染:阑尾炎、胆囊结石、上消化道穿孔)PCT阳性15例,阳性率为 45.45%;Ⅱ类切口(腹腔无细菌感染:结肠癌、脾破裂、腹壁刺伤)PCT阳性4例,阳性率为 57.14%;Ⅲ类切口(肛瘘)阳性1例,阳性率为100%,四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表1 Ⅰ类切口组、Ⅱ类切口有感染组、Ⅱ类切口无感染组、Ⅲ类切口组PCT检测结果2.2 各类切口组CRP检测结果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乳腺、甲状腺、脂肪瘤、腹壁肿物)CRP检测结果阳性23例,阳性率为76.67%;Ⅱ类切口(腹腔有细菌感染:阑尾炎、胆囊结石、上消化道穿孔)CRP阳性27例,阳性率为81.82%;Ⅱ类切口(腹腔无细菌感染:结肠癌、脾破裂、腹壁刺伤)CRP阳性6例,阳性率为85.71%;Ⅲ类切口(肛瘘)阳性1例,阳性率为100%,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CT(降钙素原)测定及临床意义各临床科室:我院检验科已经开展了PCT(降钙素原)测定,为了大家能更好的使用该指标,PCT可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现将其主要临床意义及使用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用于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控及预后判断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诊断指标。
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血浆PCT异常升高,3~6h即可测得,6~12h达高峰,2~3天恢复正常。
广泛用于ICU 病房、血液科、肿瘤科、儿科、早产儿及新生儿监护室、外科、内科、器官移植科、急诊科、介入诊断和治疗实验室等。
临床应用简介:1.对细菌性炎症疾病及不明原因发烧的鉴别诊断2.对胆源性与细菌感染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3.对新生儿及儿童的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4.对急性器官排斥反应与移植后感染的鉴别诊断5.对伴有急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6.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7.大手术后感染的常规诊断和监测8.监测多发性损伤病人的感染9.对泌尿系统感染的检测10.ICU病人的应用作为系统性细菌感染及脓毒症的早期“预警”诊断作为对系统性细菌感染及脓毒症治疗过程的监测及判断预后11.对抗生素治疗效果的监测PCT检测在不同临床科系的应用1.血液肿瘤科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
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
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常见,大多数病例的发热源仍不清楚。
PCT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
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败血症感染也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常常缺乏炎症的特异性症状。
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
其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CRP和细胞因子。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
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
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
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ng/ml。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ng/ml,最高可达0.1ng/ml,但一般不超过0.3ng/ml。
脓毒症患者P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ng/ml之间。
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ng/ml。
PCT质量浓度的临床意义和处置建议见表1。
1.4 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表2。
2 PCT水平监测在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建议2.1 细菌感染2.1.1 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应用PCT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包括甲状腺、肺和胰腺组织的C细胞)表达,经酶切分解为(未成熟)降钙素、羧基端肽和氨基端肽。
健康人血中仅含有少量的PCT。
细菌感染后PCT会明显升高。
降钙素原(PCT)是检测全身感染(细菌)的有效标志物,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是监测,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具体应用如下:1、细菌感染早期的鉴别诊断。
通常在发生细菌感染后2-6小时快速升高,并可检测到;对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在90%左右,而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等情况下几乎不升高。
2、与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发展呈正相关。
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PCT浓度明显增高。
3、细菌感染治疗效果及预后观察。
PCT水平的下降表明炎性反应的降低及感染灶的清除,因此可提示良好的预后及治疗效果观察,与疾病的发展呈现正相关。
4、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临床抗生素的滥用。
降钙素原(PCT)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降钙素原(PCT)在全身细菌感染/脓毒症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注意:1、对于接受高剂量生物素治疗的患者(> 5mg/天),必须在末次生物素治疗8小时后采集样本。
2、由于检测试剂中含有单克隆鼠抗体,因此某些接受单克隆鼠抗体治疗或诊断的患者样本检测结果可能有误。
3、少数病例中极高浓度的链霉素抗体和钌会影响检测结果。
4、除感染外,以下情况也会出现PCT水平的升高:∙长时间或者重度心脏休克∙长期的器官重度不规则灌注∙小细胞肺癌或者甲状腺髓质C细胞肿瘤∙大面积外伤早期、外科手术和严重烧伤∙炎症细胞因子刺激和释放治疗∙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作为诊断指标,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临床检查和其他临床资料来综合评估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