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加与减》单元知识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第五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加 与 减
三位数 加法的 笔算和 验算
589+146=735
589 +11416 735 验算: 146
+51819 735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10,就向前一位进1。
验算方法:
(1)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
三位数 减法的 笔算和 验算
1000-468=532
1·0·0·
0 - 468
532 验算: 1·0·0·
- 532 468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
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上退1,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验算方法: (1)差+减数=被减数 (2)被减数-差=减数
易错集锦
易错点1: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没有对齐。
误区点拨:
(1)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尤其在计算三位数和两位数加减的时候,
很容易
把两个数的首位对齐,导致计算错误。
(2)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能相加减,因此相同数位必须对齐。
易错点2: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容易忘记加进上来的“1”。
误区点拨: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时,从个位加起,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
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1”。
易错点3:在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时,容易忘记减去退位的“1”。
误区点拨: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被借走“1”,计算时,要先减去这个借走的“1”。
计算每一位时,都不要忘记减退位的“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知识1第一单元加与减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购物一、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1角=10分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知识2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一、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知识3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一、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被减数-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4、方法使用:口算整百加减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法也相同;例:720+150就是7个百加上1个百,等于8个百,就是800;2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7个十,就是70。
再用800+70=870。
5. 加法的验算方法:➀交换加数位置,看和是否相同。
➁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6. 减法的验算方法:➀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➁用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7.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二、例题:我会填。
(共21分)1、两个两位数相加,它们的和可能是()位数或()位数。
2、70里面有()个十,230里面有()个十。
3、与302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4、最小的四位数是(),它减去1后变成了()位数。
5、百位上的2比个位上的2多()。
6、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7、在○里填上“<”“>”或者“=”。
二、我会算。
(39分)1、用竖式计算。
(24分)465+218=143-97=76+342=848-539=580+197=104-62=2、直接写出得数。
(15分)三、我会连。
(14分)四、我会用。
(26分)1、3、小青到小红家为她庆祝生日,从家出发后走了20米,小青想起小红的礼物没带,于是又回去拿,再到小红家,小青多走了多少米?(6分)2、4、(9分)1、利民粮店上午卖出大米258千克,下午卖出大米187千克,还剩下大米520千克,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2、下面是儿童剧场一周内木偶戏售票情况。
(1)这周内星期________售出的票最多,星期________售出的票最少,相差________张。
(2)星期________和星期________售票最多,一共________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是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结果。
减法则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操作。
在计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并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情况。
2. 掌握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口算是指不借助纸笔,直接在头脑中进行计算的方法。
笔算则是用纸笔进行计算的方法。
在口算和笔算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技巧来简化计算过程,例如凑十法、破十法等。
3.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购物时计算找零、计算时间和速度等。
通过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可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在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可以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加与减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购物一、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一、乘法的意义: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a×b=c 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一、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一、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二、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三、4的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四、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第六单元测量1、长度单位:米(m)和厘米(cm)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二年级数学需要掌握知识点精选一、加减法1. 加减法的定义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指的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中,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而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2. 加减法的要领在进行加减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对齐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
•数字要对齐,进位、借位要及时处理。
•加减运算的顺序是自左至右。
•答案要进行检验。
3. 加减法的练习二年级的加减法题目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减法运算。
•对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进行训练,如满足左往右依次计算,正确处理进位和借位等。
•提高小学生的心算水平,能够将简单的计算过程熟练地在心中进行,达到快速计算的目的。
•进行组合运算,如在两个操作数中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或同时求出几个操作数之和或差。
二、时间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衡量事件发生时序的物理量。
由年、月、日、时、分、秒、星期等组成。
学生需要充分掌握以上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
2. 时间的分类时间可以根据它表示的时间段的长短或者受到的限制来进行分类。
比如: •固定日期:年,月,日,星期。
•不定期限:时,分,秒3. 时间的计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时间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如秒、分、时等。
•学会用时钟和时间表来实现时间的识别和读取。
•能够用时间做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如根据当前时间算出10分钟后的时间。
三、形状与位置1. 形状在几何学中,形状指的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特殊几何形状,包括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2. 位置位置是指事物所占据的空间位置。
在学习形状和位置的时候,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能够辨别不同形状的图形。
•能够辨别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能够根据指定的图形和位置来绘制坐标轴。
四、分数1.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是表示整体中被数分割成等份之后,每份所占的比例。
分子是分子这个等份中的份数,分母是总的等份数。
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总结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整体与部分、分数概念、二维图形、时间和金钱概念等内容。
通过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二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一、加减法1. 二位数加法:在二年级,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进行两位数相加,例如23+14=37。
2. 二位数减法:孩子们也学习了如何进行两位数相减,例如56-34=22。
通过这些加减法的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竖式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二、整体与部分1. 比例概念:孩子们学习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然后计算其中的部分有多少。
2. 数量关系: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通过图形和数字表示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例如通过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数量的比较。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分数概念1. 半与四分之一: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两等份,以及将一个整体分成四等份。
2. 分数的概念:通过形式化的学习,孩子们认识到分数是一个整体被等分的部分,例如1/2和1/4。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理解分数的概念,并开始进行分数的简单计算。
这将为以后更深入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四、二维图形1. 正方形和长方形:孩子们学习了如何认识和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
2. 边和角概念:通过学习了解二维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让孩子对图形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认识到不同的二维图形,并了解其特征,为后续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五、时间和金钱概念1. 时钟和时间: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向前和向后推算时间,以及如何通过时钟表示时间。
2. 硬币和纸币:孩子们学习了几种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以及如何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
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时间和金钱的概念,为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金钱计算打下基础。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逐渐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