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2012年普通生物学B卷
- 格式:doc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9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安徽卷,解析版)试题总评:2012年安徽理综生物试卷与去年相比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生物学能力与方法的考查。
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考查重点突出。
试题围绕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知识展开,科学规范、设计新颖、简洁流畅、难度适中,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总体上看,今年试卷有以下3个特点:1.试题立足教材,注重基础2012年试题延续了去年生物试题的特点,突出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核心内容。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让考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让考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引导考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
3.倡导探究学习,关注体验在今年的试题中,实验仍是考查考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没有脱离教材的实际,又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表达。
如第29题的Ⅱ小题所涉及的实验情境在教材中能找到其原型,是课本内容的变式,强化考生在实验全过程的体验。
这成为今年生物试题的亮点之一。
总之,今年生物试题较好地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经济活动等的关系,关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着眼于考生的全面发展。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生物部分解析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体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综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生命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起解题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32 Pb 207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磷片叶内表皮为不同处理和染色齐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子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2. 蛙的神经远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腊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 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B、1/16C、4/81D、1/8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6.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2012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部分)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III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1题。
经吡啰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A、B错。
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故D错。
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C正确。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2.题。
Na+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
Na+排出细胞是通过Na泵排出,也为被动运输。
故本题选C。
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3题。
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在生命活动的每个时期均可发生,故A错,神经元细胞凋亡与否与是否接受了足够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有关,所以,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不仅仅由基因所控制,故C、D错,选B。
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安徽第一卷·2012年安徽高考最后一卷(B卷)理科综合参考答案【解析】1.A A.它们都是单链结构;B.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是一种酶并不携带遗传信息;C.甲基绿可以对DNA-E47进行染色;D.核苷酸的数目碱基序列不同决定该核酸的特异性和其携带的信息。
2.B 猪膀胱内膜可以看作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膀胱内的尿素可以通过膀胱内膜自由扩散,NaCl不能通过膀胱膜。
所以,尿素向外扩散,水也向外渗透,内外尿素浓度达到相对平衡时,膀胱的重量就不再变化了。
3.C A.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核糖体:合成DNA复制所需要的酶以及染色体中的蛋白质(组蛋白等),中心体:分裂前期产生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动(低等植物和动物),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和果胶,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B.引起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原因有着丝点分裂、细胞分裂、细胞融合(受精作用),引起细胞中DNA数量的原因有DNA(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细胞融合(受精作用)等。
C.上图中,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理过程除了受精作用还有减数分裂(基因重组)。
D.AB为有丝分裂的G2、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均存在同源染色体;CD为减数分裂的G2、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均存在同源染色体;EF段为有丝分裂的G2、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4.D.a是神经元的轴突不是树突,故①不对;e内为组织液,Ca2+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痉挛,故②对;c是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故③对;f是突触后膜,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不是载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打开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将信息传入肌肉细胞,故④不对。
5.C 由Ⅲ2的表现型可推定此遗传是显性遗传,在综合Ⅰ3→Ⅱ3的表现型可推定此遗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6.A 遗传信息是DNA(基因,包括RNA病毒中的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mRNA 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叫遗传密码。
普通生物学B 卷2011-2012一、名词解释题(3’*6=18’)1、双名法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用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
每个物种学名有两个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者的姓名。
2、信号传导信号传导也称讯息传导,是指细胞外的讯息,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后,活化了细胞内部的讯息,进而使细胞产生一些反应。
这些讯息可能是光线、抗原、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发育讯息、生长因子、激素(荷尔蒙)、神经传导物质或一些营养物质等。
3、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内源和外源信号诱导下,其死亡途径被激活,并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程序性死亡。
是程序性死亡的一种主要形式,强调的是形态学上的改变。
它涉及染色质凝聚和外周化、细胞质减少、核片段化、细胞质致密化、与周围细胞联系中断、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最终细胞片段化形成许多细胞凋亡体,被其他细胞吞入。
4、维管组织是一种复合组织,由多种组织按一定的方式与规律结合。
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由管胞、导管分子、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共同构成,能运输水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韧皮部由筛管分子、筛胞、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共同构成,能运输有机物质。
5、凯氏带在根的内皮层细胞的上、下壁和径向壁上,常有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加厚,呈带状环绕细胞一周。
凯氏带的功能:选择性吸收,并把有害物质挡在了内皮层以外。
6、水华一些受到污染的淡水水体,在一定条件下某些藻类大量增殖,并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有异味和有颜色的藻体浮沫。
二、填空题(0.5’*24=12’)1、细胞骨架主要有三类纤维蛋白组成,它们分别是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和中间纤维。
2、动物骨骼有三种类型:液压骨骼如水螅,外骨骼如蝗虫,内骨骼如人类骨骼。
3、羊膜动物主要包括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4、昆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根据细胞的发育、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植物体内的组织可以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型,前者按其所在植物体的部位不同又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等三种。
2012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部分)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III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1题。
经吡啰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A、B错。
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故D 错。
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C正确。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2.题。
Na+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
Na+排出细胞是通过Na泵排出,也为被动运输。
故本题选C。
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3题。
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在生命活动的每个时期均可发生,故A错,神经元细胞凋亡与否与是否接受了足够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有关,所以,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不仅仅由基因所控制,故C、D错,选B。
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安徽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普通生物学》考试试卷(B卷)(时间120分钟)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双名法2.奢侈基因3.底物水平磷酸化4.心皮5.维管植物6.真花学说二、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1. 根据Peter Hinkle 的研究及2005年的撰文说明,细胞呼吸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完全 氧化,在不同途径下分别产生 个ATP 或者 个ATP 。
2. 动物呼吸器官在演化过程中,无脊椎动物通过体表与外界气体交换;脊椎动物则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鱼用 吸,蛇用 呼吸,鸟用 呼吸。
3.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 、 。
4. 分类学上,草履虫属于 门;蝗虫属于 门;在脊椎动物门中,海豚属于 纲;鲨鱼则属于 纲。
5. 裸子植物的茎结构特点是,韧皮部是由 、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组成,没有筛管和伴胞。
木质部主要由 、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组成,没有典型的 。
6. 被子植物的指的是一个精子与 结合,将来发育为 ,一个精子 与 结合,将来发育为胚乳。
7. 苔藓植物孢子体的形态简单,绝大多数是由 、 、 有3部分组成的。
8. 裸子植物的种子来自3个时代的产物,其中种皮来自于 ;胚来自于 ;胚乳来自于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择)1.在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获得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 A. 光合作用 B. 化学键 C. 绿色植物 D. 太阳2.下列与真核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心粒和中心体是同源的细胞器B .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直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C .微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种类有所不同,如乙醛酸循环体,仅植物细胞具有D .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均高于其外膜 3.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离子泵是下列哪种?( )A. ATP 供能的Na +—K + 泵 B. ATP 供能的H +泵C. NADP 供能的Na +—H + 泵D. NADP 供能的Na +—Mg +泵4.有些海藻细胞中,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中的高200万倍,但碘仍继续向细胞内移动,这种转运方式属于(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胞吞作用D. 主动转运5.细胞中有一个严格的调控机构,使细胞周期有条不紊的依次进行,下列有关细胞周期调控的陈述不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周期调节的关键分子为CDKs 及调节CDKs 功能的因子周期蛋白(cyclin)B. 哈特韦尔(Hartwell ) 利用芽殖酵母成功分离出涉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基因即cdc基因C. 亨特(Hunt)在海胆的胚胎中,发现了第一个周期蛋白(cyclin) ,进而证实这一蛋白质家族对细胞周期的运转具有决定性功能D. 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分子机制来调节细胞周期的调控6.近3年的干细胞研究中,日、美等科学家都在尝试利用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2011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试笔试(回忆版)一. 名词解释(12*3)1.生物同化效率2.生态平衡3.Bergman规律4.食草动物的反刍5.细胞的渗透势6.光周期7.cell differentiation 8.signal sequence and leader sequence9.CDK10.Alu家族11.逆转录12.RNA编辑二. 简答(6*4)1.简述调查一定域内某物种种群密度的几种常见方法2.肾脏的功能有哪些?3.简介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磷酸肌醇信号通路4.RNA转录后加工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意义?三. 论述(10*4)1.写出自然界碳循环的三种生物间小循环和生物地质大循环2.光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3.简述干细胞与癌症和衰老的关系4.什么是操纵子?科学家们在发现和研究操纵子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方法?试阐明一种操纵子对基因转录调节的作用机理2012年复试笔试题目(部分题目)一、名词解释1.种群2.初级生产量3.贝格曼定律4.核仁组织区5.核定位信号6.微管组织中心7.反义RNA8.D环复制9.SD序列10.基因组二、简答1.谈谈陆生动物如何适应于干旱环境2.种群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制是什么?3.何为Rb蛋白?谈谈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所起的作用4.从端粒酶的角度谈谈细胞衰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5.试从转录起始、转录后这两个层次阐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2015年复试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代谢率2.干扰素3.营养繁殖4.分子伴侣5.RTK6.APC7.氨酰RNA合成酶8.转座子9.反式作用元件二、填空1.免疫第二道防线是,有哪些物质,干扰素,;2.垂体的组成:,。
3.生长激素幼体缺乏,导致;4.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5.肌肉收缩的两个种类;6.根的出生结构;表皮,,维管束7.内质网的作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以及参与;8.公认的第二信使cAMP,IP3+,Ca2+,;9.马达分子的种类:微丝,微管,;,10.蛋白质细胞外分泌的种类:,;11.细胞通讯连接,动物细胞,神经元之间突触,植物细胞;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种类:,,,细胞死亡;13.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包括:,,mRNA剪接15.真核生物翻译的起始密码子:;三.简答题1、动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2、植物气孔开关的原理;3、为何说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4、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不同;5、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物质代谢与能量传递的作用;普生重点内容1:绪论和第一篇“细胞”为基础内容;双名法;生物膜;细胞通讯;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2:第二篇:为重点(去年考了好多填空题);其中,第6,7,8,10,11,12,16节重点,其他的可一带而过;动物的四种组织结构;自养和异样;营养素;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去年考了个小肠的作用);心脏的结构;双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及其调节;内环境含义及其组成;人体的供热和散热机制;尿的生成过程;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机理;免疫系统的组成;(防线,免疫应答反应);自身免疫病;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的机制(包括几种激素的调节功能);神经元的结构以及产生电位的机理;反射及其结构;肌肉收缩机理;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模式(重点);3:第三篇:植物学的重点主要问题:双子叶和单子叶的比较异同;植物器官的组织;根和茎横切面;三种基本细胞类型的特点;根和茎的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的分别比较;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心皮,孢子体,配子体,世代交替,双受精作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的生成;果实和种子结构;凯氏带及其结构;蒸腾作用;气孔开张机理9去年考的大题;菌根;各种生长素的功能;4:遗传与变异:都是基本的,去年考了个比较的题好像,这部分涉及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建议结合生化下册的分子生物学知识看),主要是DNA复制,转录,翻译,调控四个方面;5:第5篇,第6篇(第29,30节重点看),第7篇生态学可能会考;。
助力学生及家长共同成长用QQ账号登录用微博账号登录|注册∙会员中心∙|∙动态社区消息查看更多消息>>最新资料活动更多活动>>暂无任何动态∙|∙更多个人设置退出搜索∙首页∙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活动∙资料∙社区∙想做好入学准备,你要先分清楚孩子在哪个阶段!∙巧问教育发布首份行业白皮书:能力培养是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关键o升入初三,家长这点没处理好,影响孩子中考o广州市2015年秋季学期中小学教科书版本(全)∙【2017广东高考作文】作文坚定文化自信,广场舞共享单车读懂中国∙坚定文化自信,为“00后世纪宝宝”量身定制——2018高考全国卷I 语文作文快评大家在关注C CTV“希望之星”英语口语风采大赛2017幼升小详细时间规划中考历年真题2017小升初招生信息视频:专家教你填中考志愿非户籍生入读公校的方法2017广州小升初面试资料包广州中考权威定位考真题与解析幼升小入学政策汇总最新资讯小升初中考高考新闻报导卓越巧问教育发布行业首个白皮书报告,做理性幼小衔接先行者今天10:33|suke2018年11月10日,卓越巧问教育与亚洲幼教年会联合发布了《2018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对“幼小衔接”概念与内涵进行梳理和重新定义,直接深入家长、学生痛点,系统化、学校动态巧问教育发布首份行业白皮书:能力培养是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关键今天10:29|suke如何帮助孩子幼小衔接?这是一个令许多家长困惑的问题。
“幼小衔接是通过入学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儿童克服幼小段差压力,实现幼小学段自然过渡,提高未来在校的积极社会性和学业成就语文同样的国学滋养,为什么他们却成了大师?|卓越教育国学讲堂携手周国平南宁开讲11月19日17:00|suke饶宗颐老先生虽走,但留下一生治学美谈和3000多万字的学术研究;金庸先生告别,却带不走的几代人的江湖和对“道”和“义”的铭记……2018的这些国学泰斗的别离,在令人缅怀的同时,也学习方法发布首份幼小衔接白皮书,卓越巧问教育做了许多人想做而没敢做的事情11月16日10:01|suke2018年11月10日,卓越巧问教育与亚洲幼教年会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国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
2012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部分)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III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1题。
经吡啰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A、B错。
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故D错。
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C正确。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2.题。
Na+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
Na+排出细胞是通过Na泵排出,也为被动运输。
故本题选C。
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3题。
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在生命活动的每个时期均可发生,故A错,神经元细胞凋亡与否与是否接受了足够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有关,所以,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不仅仅由基因所控制,故C、D错,选B。
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 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2012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学基础(生物部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共8页,为选择题;第II卷共4页,为非选择题。
全卷共50题,满分为150分,其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各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第I卷(选择题共8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将自己的座位号、考试科目涂黑。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与该题对应的答案编号涂黑,如需改动,要用橡皮茶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请注意保持答题卡整洁,不能折叠。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第I卷共40小题,第1~15题为生物试题,第16~30题为化学试题,第31~40题为物理试题。
选择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不给分。
)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下列属于血红蛋白生理功能的是A.携带遗传信息B.参与构成细胞膜C.能够运输氧D.具有催化作用2. 右图是一个细胞的模式图。
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进行光合作用B.能进行呼吸作用C.没有细胞壁D.能合成蛋白质3. 基因工程操作中使用的“基因剪刀”是限制酶。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这体现了酶A.具有多样性B.具有高效性C.作用条件较温和D.具有专一性4. 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用CO2吸收量表示)的影响。
图中A点的生物学含义是A.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能进行D.光合作用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5. 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下图表示人的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形成血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可称为A.细胞分化B.细胞衰老C.细胞凋亡D.细胞分裂6. 对某株豌豆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Yyrr和YyRr,则该豌豆的基因型是A.YYRrB.YyRrC.YyrrD.yyrr7. 下列细胞中,有可能观察到四分体的是A.精原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成熟的精细胞8. 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8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2.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5.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29.(18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分)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6分)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6分)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6分)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5.(6分)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6.(6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二、非选择题7.(11分)将玉米种植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再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候,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8.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安徽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4.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B.116C.481D.18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6.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
安徽省2012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理科综合B卷(安徽第一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S-32,Cl-35.5,Fe-56,Ba-1371.20世纪90年代,Cuenoud等发现有的DNA像RNA酶一样也有酶催化活性,并合成了由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它可以催化两个底物DNA片段之间的连接。
下面关于DNA-E47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催化作用的DNA和具有催化作用的RNA的基本结构相似B. 47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E47能够携带并传递细胞的遗传信息C.可以用吡罗红对单链DNA-E47进行染色使其呈现红色D.只要是由47个核苷酸合成一条核酸单链就可以催化两DNA片段之间的连接2.取出一头正常猪的新鲜膀胱内膜,膜内有终尿,终尿中有尿素,终尿的渗透压和0.9%的生理盐水相当,扎紧入口,然后浸入0.9%的生理盐水中,每隔10分钟称一次膀胱的重量,在坐标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3.下图是某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数量、DNA含量变化规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参与上图生理过程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等B.引起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或DNA含量变化的原因有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复制、细胞融合、受精作用等C.上图中,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理过程只有受精作用D.AB、CD、EF段均存在同源染色体4.下图为人体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结构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①a为神经元细胞的树突或轴突②e内为组织液,当其中的Ca2+含量过低时容易导致肌肉不能正常收缩③c中的物质释放到e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d的流动性④f处的载体能将c释放的物质运进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5.荷斯坦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普通生物学B 卷2011-2012一、名词解释题(3’*6=18’)1、双名法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用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
每个物种学名有两个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者的姓名。
2、信号传导信号传导也称讯息传导,是指细胞外的讯息,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后,活化了细胞内部的讯息,进而使细胞产生一些反应。
这些讯息可能是光线、抗原、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发育讯息、生长因子、激素(荷尔蒙)、神经传导物质或一些营养物质等。
3、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内源和外源信号诱导下,其死亡途径被激活,并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程序性死亡。
是程序性死亡的一种主要形式,强调的是形态学上的改变。
它涉及染色质凝聚和外周化、细胞质减少、核片段化、细胞质致密化、与周围细胞联系中断、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最终细胞片段化形成许多细胞凋亡体,被其他细胞吞入。
4、维管组织是一种复合组织,由多种组织按一定的方式与规律结合。
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木质部由管胞、导管分子、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共同构成,能运输水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韧皮部由筛管分子、筛胞、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共同构成,能运输有机物质。
5、凯氏带在根的内皮层细胞的上、下壁和径向壁上,常有木质化和栓质化的加厚,呈带状环绕细胞一周。
凯氏带的功能:选择性吸收,并把有害物质挡在了内皮层以外。
6、水华一些受到污染的淡水水体,在一定条件下某些藻类大量增殖,并漂浮在水面形成一层有异味和有颜色的藻体浮沫。
二、填空题(0.5’*24=12’)1、细胞骨架主要有三类纤维蛋白组成,它们分别是微管、微丝(肌动蛋白丝)和中间纤维。
2、动物骨骼有三种类型:液压骨骼如水螅,外骨骼如蝗虫,内骨骼如人类骨骼。
3、羊膜动物主要包括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4、昆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5、根据细胞的发育、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植物体内的组织可以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型,前者按其所在植物体的部位不同又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等三种。
6、植物激素分五大类: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7、颈卵器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8、苔藓植物孢子体由孢蒴、蒴柄和基足构成。
9、RNA的种类有mRNA 、rRNA、tRNA3种。
三、选择题(1’*30=30’)1、肠上皮上的杯细胞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它的游离端常有大量的()。
A、线粒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溶酶体2、下列细胞器中,哪个是细胞分泌物加工和包装的场所()。
A、核糖体B、溶酶体C、高尔基体D、核糖体3、某人观察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下列各项中何者足以说明该细胞是属于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A、没有纺锤丝B、没有中心粒C、染色体发生复制D、核膜消失4、下列哪一项是心肌最显著的特征结构()。
A、H带B、多核C、闰盘D、肌浆5、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A、血浆浓度B、迷走神经C、胃肠激素D、胃的充盈状态6、调节呼吸系统的基本中枢是()。
A、大脑B、小脑C、脊髓 D 、延髓7、一般情况下心脏节律的发起部位是()A、窦房结B、房室束C、浦肯野纤维D、房室结8、人眼视网膜上的哪个结构是人眼精细分辨能力的结构基础()A、黄斑B、中央凹C、红斑D、视盘9、下列有关耳的结构中,属于中耳的是()A、耳廓B、耳道C、听骨链D、耳蜗10、下列哪一组特征是脊索动物最重要的共同特征()A、脊索、闭管式循环系统、咽鳃裂B、脊索、咽鳃裂、肛后尾C、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D、脊索,心脏位于腹面、肛后尾11、娃娃鱼属于哪个纲动物()A、鱼纲B、两栖纲C、爬行纲D、圆口纲12、在动物进化史上最早进化出呼吸系统的是()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软体动物D、扁形动物13、下列动物中属扁形动物门的是()A、疟原虫B、蛔虫C、血吸虫D、钩虫14、下列哪一类动物的口腔中没有牙齿()A、鸟类B、爬行类C、哺乳类D、鱼类15、在下列哪一类动物的唾液中,具有消化酶能进行口腔消化的是()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16、蕨类植物与裸子植物不同的结构是()A、胚B、维管系统C、种子D、颈卵器17、在对植物进行组织培养时,必须要添加的两种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当生长素浓度与细胞分裂素浓度相当时,植物的愈伤组织将()A、分化出根B、分化出芽C、不分化D、同时分化出根和芽18、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气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A、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B、与气孔的周长成正比C、与气孔的周长成反比D、与气孔的面积成反比19、卡尔文循环中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A、三碳化合物B、四碳化合物C、五碳化合物D、六碳化合物20、在叶绿体色素中,属于反应中心色素的是()A、类胡萝卜素B、藻胆素C、叶绿素bD、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21、在藻类中,海带、紫菜分别属于()A、蓝藻门、绿藻门B、褐藻门、绿藻门C、褐藻门、红藻门D、红藻门、蓝藻门22、下列常见植物中,不具有假果的植物是()A、苹果B、西瓜C、桃D、菠萝23、二细胞(二核)时期的花粉粒中含有()A、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精子B、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C、两个精子D、两个生殖细胞24、苔藓植物的苔纲和藓纲的代表分别是()A、地钱海带B、石莼葫芦藓C、地钱葫芦藓D、蓝藻紫菜25、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耐受性不同,下面表达正确的是()A根<芽<茎B、根<茎<芽C、芽<茎<根D、芽<根<茎26、通常,我们所说的银杏树所结的“白果”是()A、种子B、果实C、核果D、坚果27、Prunus persica ariana(油桃)中的nectariana表示()A、种加词B、亚种名C、变种加词D、属名28、以下哪项不是周皮的组成部分()A、木栓层B、维管形成层C、木栓形成层D、栓内层29、种子植物的侧根起源于()A、表皮B、木质部C、中柱鞘D、形成层30、Edward是镰形细胞性状的杂合体(Ss)。
由S和s代表的等位基因()A、位于X和Y染色体上B、连锁的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均存在与Edward的每一个精细胞内1——5 BCBCA 6——10 DABCC 11——15 BCCAD 16——20 CCBAD 21——25 CCBCA 26——30 ACBCC四、简答题(4’*4=16’)1、胰岛素由哪个器官分泌,具有什么功能?血糖达到多少会尿糖?答案要点:胰脏中胰岛分泌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促使血糖降低。
(2’)血糖升高到一定阈值(160-180g/dL),肾脏就会排糖。
(2’)2、什么是细胞周期?一个周期内分为哪些过程?答案要点: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可以分为物质积累期和细胞分裂期:物质积累期:又可分为G1期,S期,G2期(2’)G1期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的一段时期,又称合成前期,此期主要合成RNA和核糖体。
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
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做好物质和能量准备。
S期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DNA复制所需要的酶都在这一时期合成。
G2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细胞分裂期:又可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
(2’)前期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体。
染色体短而粗,强嗜碱性。
两个中心体向相反方向移动,在细胞中形成两极;而后以中心粒随体为起始点开始合成微管,形成纺锤体。
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螺旋化,核仁逐渐消失。
核膜开始瓦解为离散的囊泡内质网。
中期细胞变为球形,核仁与核膜已完全消失。
染色体均移到细胞的赤道平面,从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上。
从中期细胞可分离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群,共46个,其中44各位常染色体2个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为44+XY女性为44+XX。
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均有两个染色单体借狭窄的着丝点连接构成。
后期由于纺锤体微管的活动,着丝点纵裂,每一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接近各自的中心体,染色单体逐分为两组。
与此同时,细胞波拉长,并由于赤道部细胞质下方环形微丝束的活动,该部缩窄,细胞遂成哑铃型。
末期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为核被膜;组胞赤道部缩窄加深,最后完全分裂为两个2倍体的子细胞。
G0期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生物学功能的细胞所处的时期。
另外还有一下细胞处于终末分化状态,细胞不会再分裂。
3、果实的结构以及其发育来源。
果实由果皮(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和种子(种皮、胚和胚乳)构成(2’)果皮由子房壁(有时还有其他结构)发育而来(0.5’)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0.5’)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0.5’)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0.5’)4、每天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使这类植物开花?长日照植物(2’)人工延长照射时间;暗期给予红光间断处理;人工添加赤霉素处理(2’)五、论述题(请在1或1’中选一题,2或2’中选一题每题12分共24分)1、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而两栖动物不是?1’、试举例说明呼吸系统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化过程。
1、答题要点:爬行动物具备两栖动物不具备的适应陆生环境的特征;体内受精,羊膜卵,羊膜卵的出现使生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6’)爬行动物在一些结构和功能上更适应陆地生活。
(6’)1.厚厚的皮肤角质层减少水分蒸发2.更完善的呼吸系统和胸腹试呼吸解决了陆生环境因大量的运动对氧气的需求,从而解除对皮肤呼吸的依赖。
3.循环系统出现不完全的双循环,为陆上运动提供血液供应。
4.颈椎的出现多枚颈椎,扩大视野。
1’、答题要点:无脊椎动物(6’)第一次出现呼吸系统的是软体动物,是外套膜的褶皱。
陆生的种类进化出肺。
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最多样,有鳃,气管和书肺。
脊索动物(6’)脊索动物门的低等种类用鳃呼吸,有咽鳃裂,如头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的鱼类、两栖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总的趋势是;低等无脊椎动物,身体体积小,与外界交换速度快,无特殊的呼吸器官,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
高等的无脊椎动物水生的用鳃、书鳃呼吸,陆生的用气管和书肺呼吸。
脊椎动物陆生的用肺呼吸、水生的用鳃呼吸,两栖类幼时用腮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呼吸器官的演化趋势是由无到有,有简单到复杂、增加表面积、由体外到体内,增加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