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5.55 KB
- 文档页数:6
腹腔穿刺术腹膜是薄而光滑的浆膜,衬在腹壁和盆腔壁的内面,移行并复盖在腹腔和盆腔脏器的表面,复盖于腹壁者被称为腹膜壁层,复盖于脏器表面者为腹膜脏层,腹膜壁层和脏层之间的腔隙即为腹膜腔。
正常腹膜可分泌少量浆液(约50ml左右)以保持腹膜腔的润滑,减少内脏活动时的摩擦。
营养不良、右心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门脉高压、腹膜炎、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宫外孕及内脏破裂等可引起腹膜腔液体的异常积聚或血腹等。
腹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主要是指对腹腔进行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一、适应证(一)腹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二)腹膜疾病的鉴别诊断。
(三)确定有无腹腔内出血。
(四)除用于诊断外,腹腔穿刺术还可以用作治疗手段,如大量放腹水以缓解大量腹水引起的压迫症状;腹腔内注射药物以治疗有关疾病(如腹腔内感染、腹膜转移癌等),关于此类应用,不在本书中详述。
二、禁忌证(一)明显皮肤粘膜出血素质。
(二)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
(三)肝性脑病先兆者。
(四)巨大卵巢囊肿者。
(五)包虫病性囊性包块。
三、术前准备(一)测量患者血压、脉搏、腹围及检查患者腹部体征,以便观察术后病情变化。
(二)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
(三)必要时,应该作B超定位。
(四)无菌腹腔穿刺包1套,50ml或20ml无菌注射器1付和7号或9号注射针头1只,清洁玻璃试管3~4只。
需作细菌培养者,备无菌培养试管1只;如疑有肿瘤可能者,还需备干净250ml空瓶1只,多头腹带1付。
四、操作方法(一)患者通常取仰卧位,腹水量少的可以取侧卧位(左侧卧位居多)。
术者站于穿刺部位同侧。
(二)穿刺点选择1.左下腹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见图2-4中穿刺点2)。
2.侧卧者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延长线的交点(见图2-4中穿刺点3)。
3.脐与耻骨联合中点联线上1cm ,偏左或偏右1~1.5cm ,此处无重要脏器,且穿刺点位于腹直肌内,易于愈合(见图2-4中穿刺点1)。
要点1.腹膜腔穿刺术是借助穿刺针从腹壁刺入腹膜腔的一项诊疗技术。
其目的是明确腹水性质、减轻压迫症状或行治疗性穿刺。
2.穿刺点一般选择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 cm、偏左或偏右1.5 cm处;侧卧位时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
3.操作要点: ①无菌操作。
②大量腹水时采取迷路进针。
③避免在手术瘢痕附近或肠襻明显处穿刺。
④若腹水流出不畅, 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⑤术后平卧, 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防腹水漏出。
4.抽液量:①诊断性腹穿50~100 ml。
②首次放液不超过1000 ml。
③以放液减轻腹内压力为目的者,速度宜慢,初次放腹水不宜超过3000 ml。
5.并发症:①麻醉意外。
②腹腔感染。
③损伤周围脏器。
④电解质紊乱。
⑤肝性脑病。
一、适应证1.明确腹腔积液(peritoneal effusion)的性质, 协助诊断。
2.抽出适量腹水, 以减轻腹水过多引起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减少静脉回流阻力, 改善血液循环。
3.进行治疗性腹腔灌洗(peritoneal lavage)。
如腹腔内注抗生素或化疗药或腹水浓缩再输入等。
4.注入一定量的空气以增加腹压, 使膈肌上升, 间接压迫两肺, 减小肺活动度, 促进肺空洞愈合, 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 人工气腹(artificial pneumoperitoneum)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
二、禁忌证1.肝昏迷(hepaticcoma)先兆者;2.严重腹内胀气, 肠梗阻肠管扩张显著者;3.大月份妊娠者, 卵巢巨大囊肿者;4.躁动而不能合作者;5.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引起腹腔内广泛粘连者;6.包虫病(echinococcosis)。
三、术前准备1.医患沟通交流交代检查的必要性, 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取得患者的合作, 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前测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
2.医生的准备操作室消毒;核对患者姓名, 查阅病历、腹部平片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 并将穿刺操作程序全过程复习一遍;衣帽口罩穿戴整齐、清洁洗手。
〖HT11.,11.H][JZ]腹腔穿刺术及穿刺液检查[ML]〖HT11.,11.SS]【原理】本检查是利用穿刺针在腹部经皮肤刺入腹膜腔,抽取积液的方法。
多用于取样做常规、生化、细菌学或细胞学检查等,以确定积液性质、帮助疾病诊断;也用于腹腔内给药或放液治疗的目的。
【临床意义】一般将腹水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种;漏出液多由心、肝、肾疾病或低蛋白血症引起。
渗出液系炎症引起,多为细菌感染所致,特别是结核杆菌最为多见,也可由于化学性因素所致,肿瘤腹膜转移是也出现类似改变。
胸导管或淋巴管梗阻性疾病时,可出现乳糜性腹水,当乳糜腹水难以确认时,可行乙醚提取试验,即可除外因细菌数过多或腹水中含细胞坏死物过多时形成的类似乳糜样腹水的假象;除此,还可酌情行淀粉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细胞染色体、细胞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检查。
【适应症】用于各种不论多少而性质未明的腹腔积液的诊断和各种经腹腔给药的治疗,以及放液治疗。
【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2、不能配合者。
3、肝昏迷者;包虫病、卵巢肿瘤患者。
在确诊为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者,应在B超定位下小心抽取腹水,此为相对禁忌证。
【方法】一、体位:依患者状况和腹水多少,可酌情取平卧位、侧卧位或半卧位,多取左侧卧位。
二、用物准备: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治疗碗、小药杯、止血钳、组织镊、5ml注射器、6号及7号针头、腹腔穿刺针、洞巾、纱布、棉球、持针器、缝线等;其他用物:无菌手套、50ml注射器、盛腹水容器、利多卡因等。
三、穿刺部位:多取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或两髂前上棘的左外1/3处。
此穿刺部位不易伤及内脏和血管,也便于取液。
个别因非游离性腹水可在超声波帮助定位后在所指示部位穿刺。
四、操作方法:首先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其合作,并嘱排空尿液,以免穿刺误伤膀胱。
准备穿刺包和碘酒、酒精、麻醉药及无菌手套。
术者先戴手套、穿刺部位消毒,然后铺洞巾。
腹腔穿刺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行腹腔内给药;当有大量腹水致呼吸困难或腹部胀痛时,可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故分为诊断性腹腔穿刺和治疗性腹腔穿刺。
【适应证】1、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症状。
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6000ml o3、腹腔内注射药物,以协助治疗。
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5、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禁忌证】1、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2、有肝性脑病先兆、巨大卵巢囊肿者。
3、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紧急大量放腹水。
4、严重肠胀气。
5、妊娠。
【术前准备】1、与病人或家属签定知情同意书。
做好病人思想工作,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消除病人顾虑,争取充分合作。
术前病人需排尿,以免穿刺膀胱。
2、核对病人姓名。
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
3、术者、助手洗手。
戴好帽子、口罩。
4、器材:胸(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消毒用品、胶布、盛器、量杯、2%利多卡因、500ml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所需药品、多头腹带、靠背椅等。
注意检查腹腔穿刺包是否失效。
【操作方法】1、取平卧位、半卧位或侧卧位;或坐在靠背椅上。
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2、穿刺点:多选在左下腹(相当于反麦氏点)、左侧腹或右侧腹,具体定位:(1)左下腹脐与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焦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 1.OCnI、偏左或偏右1〜L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3)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中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4)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病人向穿刺侧卧5分钟,在穿刺部位局部消毒(自内向外,消毒范围直径约15CnI)后,助手协助术者打开腹穿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和指示卡是否变色(呈黑色)。
腹腔穿刺操作流程1、部位选择(1)脐与耻⾻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lcm、偏左或右1~2cm,此处⽆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
此处⽆重要脏器且容易愈合(2)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放腹⽔时通常选⽤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3)侧卧位穿刺点脐平⾯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
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2、体位参考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病⼈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的操作时间。
对疑为腹腔内出⾎或腹⽔量少者⾏实验性穿刺,取侧卧位为宜。
3、穿刺层次(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肤、浅筋膜、腹⽩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腹膜腔。
(2)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腹膜腔。
(3)侧卧位穿刺点层次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4、穿刺术A 消毒、铺⼱a⽤碘伏在穿刺部位.⾃内向外进⾏⽪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待碘伏晾⼲后,再重复消毒⼀次。
b解开腹穿包包扎带,戴⽆菌⼿套,打开腹穿包(助⼿),铺⽆菌孔⼱,并⽤⽆菌敷料覆盖孔⼱有孔部位。
c术前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8或9号带有乳胶管的腹腔穿刺针、⼩镊⼦、⽌⾎钳、输液夹⼦、纱布、孔⼱。
B局部⿇醉a术者核对⿇药名称及药物浓度,助⼿撕开⼀次性使⽤注射器包装,术者取出⽆菌注射器,助⼿掰开⿇药安瓿,术者以5ml注射器抽取⿇药2ml,⾃⽪肤⾄腹膜壁层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醉。
⿇醉⽪肤局部应有⽪丘,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液、腹⽔后,⽅可推注⿇醉药。
C穿刺术者左⼿固定穿刺部⽪肤,右⼿持针经⿇醉处垂直刺⼊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助⼿戴⼿套后,⽤消毒⾎管钳协助固定针头,术者抽取腹⽔,并留样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
1.体位
患者多取半位,⾯向椅背,两⼿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兴趣起患侧上臂。
2.穿刺部位
选择叩诊实⾳、呼吸⾳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线之间第7~9肋间;或采⽤超声波检查所定之点。
3.操作步骤
(1)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术者带⽆菌⼿套,铺洞⼱,⽤1~2%普鲁卡因逐层⿇醉⾄腹膜臂壁层,当针尖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腹⽔时拔出针头。
(2)检查腹腔穿刺针是否通畅,连接乳胶管,以⾎管钳夹紧,从穿刺点进针,有落空感时即达腹腔(⼀般仅1.5~
2.0cm),放开⾎管钳腹⽔即可流出。
若系诊断性穿刺,抽出少量腹⽔作检查之⽤即可拔出;若为治疗放液,⼀般最多不超过5000ml,放液速度不可过快。
(3)放液完毕,拔出针头,复盖⽆菌纱布,测腹围,若穿刺孔有腹液渗出,可涂⽕棉胶封闭创⼝,然后⽤多头腹带包扎。
一、实训目的本次腹腔穿刺术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1.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穿刺的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配合。
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检查穿刺部位皮肤,确保皮肤完整无破损。
(2)体位: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屈曲,暴露穿刺部位。
若为诊断性穿刺,可取侧卧位。
(3)穿刺点选择:一般选择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偏左或右1.5cm处。
避开手术瘢痕、血管、腹部肿块、感染、脾脏肿大等部位。
(4)操作步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局部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缓慢刺入腹壁,当刺破腹膜有落空感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腔。
开始边吸边缓慢前进,回抽无内容物时,可将穿刺针退至腹壁,改变方向、深度后再次刺入。
若抽得腹水,将其收集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2. 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诊断性穿刺,了解腹水性质,协助诊断;治疗性穿刺,适量抽出腹水,减轻患者症状;腹腔内注射药物;腹水浓缩回输术。
(2)禁忌症:疑有巨大卵巢囊肿、腹腔内广泛粘连及肝昏迷前期。
3. 腹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1)术前充分沟通,取得患者配合。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
(4)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针的位置,避免损伤内脏。
(5)穿刺完毕后,压迫穿刺点5-10分钟,防止出血。
三、实训体会通过本次腹腔穿刺术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腹腔穿刺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掌握其操作方法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2. 术前充分沟通,取得患者配合,有助于提高操作成功率。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确保患者安全。
基本操作——腹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注意事项:穿刺前要夹闭针头,穿刺抽液前要打开;考试时需要考生先叩诊出实音的部位(易漏),穿刺部位位于肩胛下角的下一肋间(坐位面向椅背);如果抽气则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平卧位)。
很多考生左右弄混;穿刺针插入后需用止血钳固定针头;拔针时需要先夹闭胶皮管再拔针;根据题意抽液:首次<600ml;以后<1000ml(否则纵膈摆动),诊断性穿刺50-100ml。
步骤准备工作(洗手,戴帽子口罩、手套)—核对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臀上;—选择穿刺点(肩胛下角线)—消毒、戴手套、铺巾、局麻—穿刺―收集标本;—送检,伤口粘贴敷料;—搀扶病人上床休息,测量血压。
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是利用穿刺针抽取腹腔积液的一项诊疗技术。
主要用于:明确腹腔积液性质、诊断腹部损伤、抽液减压以及腹腔内给药等治疗措施。
一、穿刺点介绍腹腔穿刺点常选择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中、外1/3交界处,是将脐与髂前上棘的连线,等比例分为三段,其中,外侧1/3与中段1/3的交点,即为中、外1/3交界处。
此处穿刺的优点是:不易损伤腹壁动脉;第二种是: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0cm,稍偏左或偏右1~1.5cm处;此处穿刺优点是:不易损伤脏器且易愈合。
第三种是: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的交点,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二、物品准备腹腔穿刺必备的物品有:腹腔穿刺针(后接橡胶管)、5ml和50ml注射器各一只、镊子、试管、胶布;医用碘伏、无菌手套、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医用纱布、医用棉球等。
三、操作演示——腹腔穿刺术;以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穿刺为例。
术前准备1.术前嘱咐患者排尿,以防止术中穿刺损伤膀胱;并告知穿刺目的;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暴露穿刺部位;3.操作者戴好帽子、口罩、洗手、带无菌手套。
首先作常规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圆心,向外周作环形消毒,消毒范围为直径15cm的区域,一共消毒三遍。
腹腔穿刺操作方法与程序
1、器械准备
(1)治疗车:上层置一清洁大治疗盘,内放腹腔穿刺包和治疗盘;下层置中单、棉垫、多头腹带、量杯、消毒液、穿刺过程中用过的物品。
(2)灭菌腹腔穿刺包:内有腹腔穿刺针、注射器、止血钳、橡皮管、无菌玻璃接头、孔巾、无菌小瓶4个(留送标本用)。
(3)治疗盘:置消毒用碘伏或2.5%碘酊和75%乙醇、棉钳、胶布、皮尺、无菌手套、酒精灯,2%普鲁卡因。
2、术前准备嘱患儿先排尿,以免刺破膀胱;测量并记录腹围、血压、呼吸、脉搏。
3、体位取半卧位,年长儿可坐在靠椅上,幼儿必须由大人扶坐椅上,背部及两旁垫以枕头或被毯等物。
腹水少者可取侧卧位。
4、选择穿刺点
(1)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既为穿刺点,用甲紫作记号(此处叩诊应为浊音)。
(2)卧位患儿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腹中线交叉处。
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3)坐位放液时,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偏左或偏右1~1.5cm处。
5、常规消毒
6、穿刺方法术者左手向一边绷紧皮肤(使皮肤针眼与皮下针眼错位),右手持穿刺针垂直进入皮肤后斜行,经过一段腹肌再进入腹腔,以免穿刺后漏腹水。
当有落空感时,即可抽取腹水放入消毒试管中以备送检。
如须大量放液时,可在穿刺针尾接一橡皮管,再以输液夹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及送检。
腹水不段流出时,应将预先包扎在腹部的多头绷带逐步收紧,以防腹压骤减而发生休克,放液要缓慢,控制放液量,一次大量放液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及大量蛋白质丢失,故一次最多不超过1000ml。
放液后以消毒纱布压迫拔针,胶布固定,再用多头绷带包扎腹部。
腹腔穿刺操作流程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并告知患者穿刺的目的,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尤其是局麻药利多卡因)并让患者及其代理人签字。
2.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戴口罩及帽子、洗手。
3.患者准备:患者排空尿液,取合适体位,评估生命体征平稳。
4.准备用物:消毒包、腹腔穿刺包、手套、络合碘、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无菌手套、胶布、注射器、碘伏棉球、多头腹带。
另备血压计、听诊器、卷尺。
查看消毒日期。
5.口述适应症:(1)诊断:抽腹水进行实验室检查。
(2)治疗:①抽液减压。
②腹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1)肝性脑病先兆;(2)电解质严重紊乱如低钾;(3)结核性腹膜炎广泛黏连、包块;(4)包虫病;(5)巨大卵巢囊肿;(6)有明显出血倾向;(7)肠麻痹、腹部胀气明显者;(8)躁动、不能合作者;(9)妊娠中后期;(10)膀胱充盈者;二操作流程1.体检:术前进行腹部检查,叩诊移动性浊音,确认有腹水。
2.合适体位:患者取平卧、半卧、侧卧位,必要时也可坐在靠背椅上。
3.暴露穿刺部位,标记穿刺点:①左下腹脐与左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
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偏左或右处。
③侧卧位脐水平线或腋前或腋中线交界处。
④积液量少或包裹时,可在B超引导下定位。
3.打开消毒包,常规消毒皮肤2次,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
(注意第二次消毒范围略小于第一次,棉球应由内向外擦拭)。
4.术者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手术器械(注意注射器乳头是否与穿刺针吻合,针头是否锐利)。
5.术者铺洞巾,用止血钳固定,助手协助术者打开注射器包装取5ml\50ml注射器;核对局麻药的名称、浓度、剂量。
消毒安瓿,打开局麻药,术者抽取药物(注意针头不可触及安瓿瓶口)。
6.用局麻药在穿刺点处自皮肤至腹膜壁层分层行浸润性局麻(先在皮下打直径5-10mm皮丘,再沿皮下、肌肉、腹膜等逐层麻醉,注意推麻药前要回抽,了解是否在血管内,同时掌握深度)。
7.穿刺术:①诊断性穿刺:用20-50ml注射器和7号针尖经麻醉处直接进行穿刺。
腹腔穿刺术方法腹腔穿刺术术前指导、穿刺前排空小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腹穿一1 般无特殊不良反应。
2、穿刺时根据病人情况采取适当体位,如坐位、半坐卧位、平卧位、侧卧位,根据体位选择适宜穿刺点。
3、向病人解释一次放液量过多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及诱发肝昏迷,因此要慎重。
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而引起休克。
放液前后遵医嘱测体重、量腹围,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4、在操作过程中若感头晕、恶心、心悸、呼吸困难,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腹腔穿刺术术前准备
1、操作室消毒
、核对病人姓名,查阅病历、腹部平片及相关辅助检2 查资料、清洁双手(双手喷涂消毒液或洗手)3、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大4 致过程,消除病人顾虑,争取充分合作。
、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5 、术前嘱病人排尿,以防刺伤膀胱6利2%7、准备好
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注射器、消注射器、多卡因、5ml20ml注射器、50ml生理盐水、毒用品、胶布、盛器、量杯、弯盘、500ml生化、腹腔内注射所需药品、无菌试管数只(留取常规、细菌、病理标本)、多头腹带、靠背椅等。
8、戴好帽子、口罩。
、引导病人进入操作室。
9腹腔穿刺术操作步骤
1、部位选择、偏左)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1(,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
此处无~2cm或右1 重要脏器且容易愈合与1/3)(2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肠管较游1/3外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此处不易离不易损伤。
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损伤腹壁动脉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
3()侧卧位穿刺点
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2、体位参考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对疑为腹腔病人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的操作时间。
内出血或腹水量少者行实验性穿刺,取侧卧位为宜。
3、穿刺层次
腹白线或皮肤、浅筋膜、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1),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如旁开2cm腹直肌内缘、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层、腹直肌) 腹膜腔。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2)
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侧卧位穿刺点层次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3) 穿刺术、4用碘伏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aA 消毒、铺巾,待碘伏晾干后,再重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 解开腹穿包包扎带,戴无菌手套,打b 复消毒一次。
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孔巾,开腹穿包(助手)铺无菌孔巾,8 c术前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有孔部位。
号带有乳胶管的腹腔穿刺针、小镊子、止血钳、输9或液夹子、纱布、孔巾。
术者核对麻药名称及药物浓度,助手撕aB 局部麻醉
助手术者取出无菌注射器,开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包装,,自皮注射器抽取麻药掰开麻药安瓿,术者以5ml2ml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麻醉皮肤局肤至腹膜壁层以2%部应有皮丘,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血液、腹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C穿刺示针尖已穿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垂直刺入腹壁,用消毒血管
钳协助固定针过腹膜壁层,助手戴手套后,。
诊断性穿刺,可直头,术者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大量放液时,50ml接用20ml或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
以输液夹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子调整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化验检查。
抽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用碘伏Da术后处理
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数分钟,用胶布固定,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捡查腹部体征。
如无异常情况,送病人回病房.嘱患者卧床休息。
观察术后反应。
b 书写穿刺记录。
对诊断性穿刺及腹膜腔内 E 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a药物注射,选好穿刺点后,穿刺针垂直刺入即可。
但对腹水量多者的放液,穿刺针自穿刺点斜行方向刺入皮以然后再使穿刺针与腹壁呈垂直方向刺入腹膜腔,下,一定做要准确,左下腹穿b 防腹水自穿刺点滑出。
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下血管,但又不可过于偏外,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c 以免伤及旋髂深血管。
术前嘱病空肠和回肠,刺破漂浮在腹水中的乙状结肠、进针深度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人排尿,以防损伤膀胱。
初次放腹水者,量不宜过大。
d 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但有腹水浓缩回输
设备者不限此3000m1(一般不要超过小时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出,放液中逐渐)量,并在2注意观察病人的面紧缩已置于腹部的多头腹带。
e色、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必要时停止放液并及时处小时,以免引起穿刺伤口腹术后卧床休息24f理。
水外渗。
腹腔穿刺术注意事项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1并进行适当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处理。
、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2,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
3000ml超过放液过程中要注意腹水的颜色变化。
、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3 换体位。
、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4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方注意勿使自皮肤到腹膜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如遇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入。
穿刺孔继续有腹水渗漏时,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
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5、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腹腔感染。
、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6 征,以视察病情变化。
7、腹水为血性者于取得标本后,应停止抽吸或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