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详细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9
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课程网络教学整体设计方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特点《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课之一,4学分,72学时,其中含实验35学时。
该课程主要使学生可以全面细致地介绍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本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网络规划、局域网互连、路由器配置、通过代理服务器实现网络连接等实验。
二、课程建设总体情况本课程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方案中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网上教学信息。
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实验教材两本,录像教材已设计到位。
各种媒体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如下:1.文字教材是主要媒体,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网上教学内容是文字教材的辅助媒体,是对课程重、难点的强化和补充。
几种媒体所表现的内容有共同之处,但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互相配合,各有侧重。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包括《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主教材和《组网与网络管理技术实验》实验教材两本,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平主编。
文字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是各种教学媒体的核心,主教材包括课程的全部主要知识点。
主教材内容精炼,侧重组网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组网实践,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及时把握新的发展动向。
配套实验教材由浅入深,涵盖常见组网基本实例,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录像教材为10讲,每讲50分钟,它主要是对课程进行系统辅导,突出讲重点、讲难点。
3.设计1节IP课件作为复习课使用。
4.本课程配1讲直播课堂。
5.网上教学与上述媒体有机配合,发布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公告,问题咨询、参考资料,并按照教学进度,发布辅导文章,陆续刊登练习自测题及答案,不定期地进行BBS网上讨论与答疑等。
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组网技术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网络的构建和维护中,组网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具备组网技术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组网技术教学大纲。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组网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网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家庭,都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网络来支持各种业务和应用。
而组网技术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生的。
二、基础知识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部分,我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基础概念: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如网络拓扑、协议、IP地址等。
2. 网络设备: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 网络协议: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4.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以及如何保护网络安全。
三、组网技术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组网技术部分,我们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网络设计与规划:介绍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网络拓扑设计、子网划分等。
2. 网络配置与管理:介绍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端口配置、路由器路由配置等。
3.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步骤,以及网络维护的基本原则。
4. 网络优化与性能提升:介绍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如负载均衡、带宽管理等,以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实践环节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实践环节部分,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实际操作和实验,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网络拓扑,要求学生进行配置和管理,以及排除故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网技术。
五、评估方式在组网技术教学大纲的评估方式部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考核方式,以评估学生对组网技术的掌握程度。
例如,可以设置笔试、实验报告、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与目的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本《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网络组网、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对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并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好地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组网技术和网络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1.掌握现代网络组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2.了解和掌握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架构和管理方法3.掌握网络安全相关技术和知识课程内容1.网络组网技术基础•网络组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护2.网络管理基础•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监控与管理平台•网络配置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安全管理3.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加密技术•认证与授权技术•安全防护技术•安全管理与审计学生评估与教学方法学生评估1.理论考核(50%)2.实践考核(50%)教学方法1.理论课2.实验课3.实习4.综合实践全英文教学课程评估与反馈1.学生定期提交学习心得和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日报进行检查和管理3.集体教学总结与讨论4.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督查做出及时反馈和评估资源与参考文献1.网络集成:技术原理与工程实践第二版(美)戴维·卡伦(David A. Karr)、罗恩·斯凯尔曼(Ron Skiliman)著2.网络管理与维护:CISCO 手册3.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王岩、朱敏、宋炳民著集4.网络组建与管理:林东宇著5.网络构架与设计:朱俊卿著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长网络组建5周交换机1周教学内容教学时长路由器1周防火墙 1.5周入侵检测与防护 1.5周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2周网络监控与管理平台2周网络配置管理2周网络性能管理2周网络安全管理2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2周加密技术 1.5周认证与授权技术 1.5周安全防护技术2周安全管理与审计2周总结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对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NetworkManagement)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网络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现行的网络管理标准,学会设计网络管理程序的基本技术,能解决一般的网络管理问题。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系统的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主流的网络管理协议和实现技术。
(三)掌握管理信息定义方法,能够将网络空间中物理的和逻辑的网络资源,抽象表示为数据空间中的网络资源,即结构化的、分层的、相互关联的、可监视和可管理的被管对象及被管对象实例。
(四)掌握大型复杂网络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提高在通信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网络管理基本概念(2学时)一、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二、几种主流网络管理框架三、网络管理模型第二章网络管理体系结构(4学时)一、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一)系统组织模型(二)信息模型(三)通信模型(四)功能模型二、SNMP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三、TMN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一)功能体系结构(二)物理体系结构(H)信息体系结构和服务体系结构四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第三章网络管理功能(4学时)一、管理功能域和管理服务分层二、支撑管理功能三、故障管理四、配置管理五、计费管理六、性能管理七、安全管理第四章网络管理信息模型(10学时)一、SNMP管理信息模型:管理信息语法、管理信息结构、管理信息库MIB I二、TMN管理信息模型:GDMc):注册树、对象树、实例树、通知三、TMN传输网管理信息模型:(一)层网络模型(二)物理电路连接模型(三)逻辑连接模型(四)TMN信息模型的UM1视图四、TMF管理信息模型:管理接口与二类对象第五章分布式环境下的网络管理协作(8学时)一、SNMP管理协议二、CoRBA技术简介三、CORBA对象四、StUb与SkeIeIOn,客户与服务器编程五、设计一个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应用重点:CoRBA技术难点:掌握CoRBA编程技术第六章网络管理系统设计(4学时)一、网络管理中心的系统结构二、简单网管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英语名称: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学时数:64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制)订人: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7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
审定人: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主要使学生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二)课程目的
1.使学生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
2.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方法。
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网络基础(2学时)
1、讲授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IP地址结构
2、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体系结构
理解: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服务
3、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4、难点:
OSI 参考模型
TCP/IP 协议模型
IP 地址结构
第二章:网络设备(4学时)
1、讲授内容:
(1) 服务器
(2) 交换机
(3) 路由器
(4) 集线器
(5) 网桥
(6) 工作站
(7) 网络适配器
(8) 中继器
(9) 网关
(10)传输介质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设备的分类和正确的选购网络设备
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
掌握:网络传输介质的特性
3、教学重点: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特点
网络设备的分类
4、难点: 网络设备的选择 传输介质 第三章:局域网组网技术(4学时)
…………………………………………
1、讲授内容:
(1)局域网简介
(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局域网的标准
(4)局域网管理模式
(5)虚拟局域网
(6)无线局域网
(7)局域网应用实例
2、教学要求:
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及标准
理解: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技术特点
掌握:局域网的管理模式及虚拟局域网技术3、教学重点:
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局域网的技术标准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组网模式
4、难点:
虚拟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
第四章:广域网组网技术(4学时)1、讲授内容:
(1)广域网技术概述
(2)DDN
(3)ISDN
(4)xDSL
(5)X.25
(6)ATM
(7)帧中继
(8)SONET
(9)卫星通信技术
2、教学要求:
了解:广域网的基本组成和技术特点及广域网设备特性理解:广域网的技术标准
掌握:ATM技术及SONET技术
3、教学重点:
广域网的技术特点
广域网的主要标准
广域网的设备
4、难点:
ATM技术
SONET技术
第五章:网络规划与设计(8学时)
1、讲授内容:
(1)网络规划
(2)网络设计
(3)网络工程实施
(4)网络性能评价
(5)网络规划与设计实例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实施和测试技术
理解:网络规划基本理论
掌握:网络设计原则及网络性能评价
3、教学重点:
网络规划理论
网络设计原则
4、难点:
网络实施和测试技术
评价网络性能
第六章:综合布线(8学时)
1、讲授内容:
(1)综合布线的技术特点
(2)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线槽与线缆
(4)结构化布线
(5)综合布线测试
(6)办公大楼综合布线实例
2、教学要求:
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及综合布线系统构成
掌握: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结构化布线、综合布线测试3、教学重点: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4、难点: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结构化布线理论
第七章:网络应用服务器构建(8学时)
1、讲授内容:
(1) 网络操作系统
(2)局域网服务
(3)Web服务器
(4)DNS服务器
(5)DHCP服务器
(6)邮件服务器
2、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的网络服务
理解:网络操作系统特点和基本构成
掌握:主要的局域网应用的构建技术
3、教学重点:
网络操作系统
局域网服务器的配置原则
4、难点:常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
第八章:网络组建(8学时)
1、讲授内容:
(1) 校园网建设
(2)组建对等网
(3)小型C/S局域网组建
(4)家庭网络的组建
(5)企业网络组建
(6)网吧内部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系统
(7)多媒体演示教室网络的组建
2、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常见局域网的组建过程
理解:络软硬件设置
掌握:网络建设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等过程3、教学重点:
各种常见局域网的组建过程
网络协议设置
4、难点:网络软硬件设置
第九章:网络调测与故障排查(8学时)
1、讲授内容:
(1) 网络综合测试
(2)交换机测试
(3)路由器测试
(4)网络故障检测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测试的范围、评测指标、测试方法和工具
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测试技术
掌握:网络故障的检查和排除方法
3、教学重点:
网络测试的内容
网络测试工具
4、难点:
交换机和路由器测试技术
网络故障的监测和排除
第十章:网络管理与维护(8学时)
1、讲授内容:
(1) 网络管理系统
(2)简单网管协议(SNMP)
(3)常用网络管理系统
(4)SNMP网络管理系统配置实例
2、教学要求:
了解: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理解: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组成、体系结构等
掌握: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和管理软件
3、教学重点:
简单网管协议(SNMP)
常用网络管理系统
4、难点:
网络管理的功能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第十一章: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4学时)
1、讲授内容:
(1) 网络安全概述
(2)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3)网络安全技术
(4)网络安全协议
(5)网络病毒与防治
(6)网络机房安全
(7)搭建主机防火墙实例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安全面临的风险,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及网络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理解:网络安全防范的体系结构及网络安全技术和协议
掌握:网络病毒的防治
3、教学重点: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
4、难点:
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病毒与防治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课堂集体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室、实验室
3、教学辅助资料
《计算机实用组网技术》朱汝光吴宝庆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二)作业、答疑和质疑
1、作业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2、答疑和质疑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这门课程关系到网络设备安装和调试问题,学生做实验出现问题了,动动手检查检查,每次出现的问题都不一定会相同,所以只要出现问题,自己动手,可以很快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掌握所学知识。
(三)考核方式
平时30%,实验作业30%,期末抽查40%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联系:本课程与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课程紧密相连,是这些课程知识的综合与普及。
2、分工:计算机系统结构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
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则偏重于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阐释、深化和训练,从而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建议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实用组网技术》
(二)教学参考书
《局域网组网技术实践教程》,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