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 格式:pptx
- 大小:479.16 KB
- 文档页数:36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几种常见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指的是抒发情感的方法,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感。
#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①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
③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
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具体可分为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碧蓝的天空和茫茫的江水,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情谊。
寓情于景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人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虽暂时受到压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
这正是欧阳修这种政治家的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
抒情的手法大全
(一)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
(二)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即抄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如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唐代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即作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如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唐代吴融的《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道陵松柏满残阳。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唐代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点仍是主流,即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篇1: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篇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1)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也叫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景与情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
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
乐景与哀景情景交融,我们只需要记住: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1、以乐写乐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析】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
“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2、以哀写哀例一《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析】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例二《清平乐》(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2 , 借物: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物抒情3,借事(典,史,):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借事抒情A.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B,间接抒情1,借景(1),借景抒情,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哀情)(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例如:《淮上有怀》姚鼐(2014皖北协作区)吴钩结客佩秋霜①,临别燕②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
②燕,通“宴”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鉴赏诗歌的景和情,答题要点:1、从“景”的角度:①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2、从“情”的角度: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
(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③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案: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