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及宿主新陈代谢联系
- 格式:pdf
- 大小:497.57 KB
- 文档页数:19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素材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肠道微生物是指寄居在人体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肠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合成维生素等。
因此,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关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正常情况下,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成能够维持宿主的健康状态。
首先,肠道微生物参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能够产生多种酶类,帮助宿主分解食物,提高食物的利用率。
其次,肠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通过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能够改善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预防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能够合成一些维生素和抗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当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时,就可能会导致宿主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些因素,如药物的使用、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炎症等,都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组成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不利的影响可能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
因此,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对于宿主健康至关重要。
二、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关系的调控机制目前,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关系的调控机制。
一方面,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和多样性与宿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饮食中的纤维素等物质是肠道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能够刺激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还发现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和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存在紧密联系。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稳定性,能够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预防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还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部分差异可能与个体遗传有关。
此外,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也会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产生影响。
肠道菌群与宿主新陈代谢联系肠道菌群与人类肥胖、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日益清晰。
但是,由于菌群的复杂性,它们之间的深层次的功能联系还没有研究得非常透彻。
在小鼠和人身上所做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两者的功能联系。
这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提高食物的能量产出、调节饮食或可改变宿主新陈代谢途径的宿主来源的化合物来影响新陈代谢活动。
随着对菌群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有望制定出针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能量食物的摄取,无疑是世界范围内肥胖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肠道内菌群通过从食物中摄取能量对新陈代谢活动也会产生影响。
而后者被认为是导致肥胖及肥胖并发症(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
微生物菌群研究分离培养方法的应用,增加了我们对于人类肠道菌的了解(注释方框1)。
借助16S RNA检查和对基因信息直接测序方法来分析粪便微生物这种常见微生物群,发现人类的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拥有100万亿古细菌和细菌细胞,散落分布于超过1000个种类中(注释方框2)。
其中主要是细菌,细菌中有超过90%的物种属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
虽然每个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和高度可变的微生物群,但是两者都有在肠道内定居的永久居民(核心肠道微生物群)和普遍存在的基因(核心微生物组基因),它们对于肠道的正确运作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无菌小鼠是一种从出生到长大没有接触任何活微生物的动物模型,对帮助我们理解肠道微生物群对宿主生理技能的影响十分有用。
通过将选定的微生物种群或老鼠及人身上的全部微生物种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可以来检测生理遗传性,病理表型及在一个特定的表型中微生物菌群所起到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移植入这些无菌小鼠体内后,可以起到调节其骨质密度、促进脂肪的囤积、促进肠血管生成及促进免疫应答发育的作用。
在这篇综述里,我们在宏基因组和无菌的基础上,讨论了肠道菌群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其与肥胖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新陈代谢的关联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肠道微生物与人体新陈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调节人体能量平衡、影响体重管理、调节血糖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人类肠道内的微小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它们与人体构成了共生关系。
一项由国际研究团队进行的大规模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状态密切相关。
肠道微生物通过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等过程,影响人体能量的摄入和代谢,进而对人体体重、血糖水平等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肠道微生物对人体能量平衡的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不同人群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这与个体的体重和能量代谢有关。
一项研究表明,患有肥胖症的人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富集度明显降低。
此外,某些特定的肠道微生物,如某些属于 Firmicutes 菌群的细菌,被发现与肥胖和能量摄入异常相关。
这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人体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过程,对人体能量平衡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肠道微生物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某些肠道微生物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丙酸、乙酸和丁酸等,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肠道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等途径,影响人体血糖的调节。
一项研究发现,肥胖患者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如Ⅱ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与血糖调节紧密相连,对预防和治疗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肠道微生物还与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相关。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能够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影响人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应对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调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肠炎、哮喘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可以改善人体免疫功能,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预防和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具有潜在意义。
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的相关性分析肠道菌群是指居住在人体的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
肠道菌群微生物包含了各种不同的菌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其数量可达数百万甚至数十亿。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关系密切,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人与这些微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人体代谢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从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健康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肠道菌群对人体代谢健康的影响。
肠道菌群:代谢的调节者肠道菌群参与人体代谢过程中的调控。
有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肠道细菌群与个体体重和身体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代谢调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营养素吸收、能量代谢和激素调节。
营养素吸收:人的肠道吸收营养素,不仅仅与人自身的消化系统有关,还与肠道菌群有关。
肠道菌群微生物可以分解我们食物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酸等,这些物质在人体内消化后,可以作为能量来源或构建新的组织和器官。
此外,肠道细菌群内还存在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素,它们对身体的健康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与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当肠道菌群发生变化,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肠道菌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影响人体消化吸收的特定食物类型,从而影响能量的摄入和利用。
当肠道菌群中的某些菌群数量增加时,人体的能量代谢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这一点在某些患有代谢疾病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激素调节:肠道菌群与激素的调节密切相关。
从某种程度上说,肠道菌群微生物会影响人体内的激素水平。
例如,肠道菌群中的芽胞杆菌,它会通过转化荷尔蒙和其他细胞信号分子来影响人体激素水平。
这种影响会对人的代谢健康产生影响。
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肠道菌群与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有关,例如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这些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息息相关。
肥胖与肠道菌群: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2011Workshop for Control of EID2011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及相关疾病—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曹虹,郝小燕,彭亮,方幸幸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微生物学系 人体肠道菌群是由不同的细胞系组成,可被认为是机体中的一个细菌器官,并且肠道菌群中细 胞之间及细胞与宿主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信息,消耗、储备和再分配能量,调节重要的化学转化,并 通过繁殖进行自身维护和修复。
通过对无菌动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肠道菌群对宿主的生 理、病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
新近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不仅与自身 的基因组有关, 还与人出生后肠道内定居的永久居民-微生物有关。
肠道微生物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 如胖瘦、糖尿病、胃病、甚至癌症。
一.肠道菌群的组成 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细菌培养手段的局限性,对其结构和组成知之甚少。
14 根据细菌 16S rRNA 序列的分类, 发现肠道内寄住的微生物群的种类超过 800 种, 数量超过 10 , 约 10 倍于人体细胞。
主要有拟杆菌属、梭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绝大多数为厌氧菌。
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口腔:表皮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阴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 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皮肤: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1.肠道菌群的起源 肠道菌群在机体出生时便开始形成,随后几天中逐步完善。
肠道菌群和代谢功能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对于肠道菌群和代谢功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所居住的各种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
肠道菌群对于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代谢肠道菌群可以分解人体无法消化的食物成分,如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从而帮助人体吸收营养物质。
同时,肠道菌群在分解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短链脂肪酸、氨基酸等,这些物质也对人体的代谢功能产生影响。
2.能量代谢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可以影响人体能量代谢,从而对体重等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肠道菌群可以通过释放一种叫做辅酶Q10的物质来促进人体多余脂肪的燃烧,减轻肥胖问题。
3.免疫代谢肠道菌群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对免疫代谢产生影响。
肠道菌群可以产生抗菌物质、免疫调节物质等,从而帮助人体对抵抗病原体和外界病毒的攻击,维持身体健康。
4.神经代谢肠道菌群能够影响人体的神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消化、食欲等方面的功能。
例如,某些调节肠道运动的神经递质受到肠道菌群的调节。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对于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十分重要。
然而,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人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饮食多样化人们需要摄入多种食物,例如水果、蔬菜、肉类、豆类等,从而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2.适量摄入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有益的肠道菌群。
人们可以适当地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豆浆等。
3.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会很容易使肠道菌群受到影响,人们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对肠道菌群的伤害。
4.经常锻炼锻炼可以促进肠道的运动,从而有助于维持肠道环境的健康。
总之,肠道菌群和代谢功能的关系在人体健康方面十分重要,普及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措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维护肠道健康,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不断改变,而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等也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微生物群是指人体肠道内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在内的微生物群落。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为人体健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参与食物消化、补充营养、产生维生素等功能。
此外,它们还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荷尔蒙系统的功能调节以及消化道黏膜的稳态维护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
二、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一)肥胖症肥胖症是一个复杂的疾病,与饮食结构、运动、代谢和一些遗传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关。
由于不同微生物菌属的代谢能力不同,会导致多余的热量在肠道内得以消化,并加重肥胖症的发生风险。
而且,肥胖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可能会导致身体对糖类和脂肪的代谢异常,进而加重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 2型糖尿病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不平衡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加重2型糖尿病的病情。
而且,肠道菌群与食物的摄入有密切关系,不同菌属的微生物对食物中的糖类和脂肪分解的效率不同,会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一种代谢异常性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不平衡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
一些微生物会合成胆固醇清除的酶,促进胆固醇的排出,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而另一部分微生物则会增加肠道的渗透性,导致肠内脂肪转化为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加重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
(四)心血管疾病肠道菌群的变化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不平衡可以导致慢性低炎症,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
而某些菌群的存在可以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从而起到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
人类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的关系“肠道是我们的第二个大脑”,这个说法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了。
肠道菌群是指肠道内约1000种不同的微生物群体。
它们就像人的“伙伴”,帮助人类消化食物、产生营养素等。
人类肠道菌群的发现不仅让人们对于“健康”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在医学、营养学等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代谢疾病。
什么是代谢疾病?代谢是机体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是人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代谢疾病就是因机体代谢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代谢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代谢疾病的发生和人类肠道菌群有哪些关系?1. 肥胖症人类对于与肥胖症相联系的肠道菌群的研究还比较浅显。
无论是人或者动物的实验,都表明了肠道菌群对于肥胖症的发病有着直接的影响。
除了饮食、运动、遗传等因素之外,肠道菌群对于肥胖症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受到关注。
肠道内的细菌社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肥胖的发生,因此调整肠道菌群对于减肥也十分重要。
2. 糖尿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健康人群相比是有所差别的,且这种差别可能大大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另一项观察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参与沉淀含绝对色谱测定的糖尿血症来发挥作用。
研究还表明,那些摄入较多植物类食物的肠道菌数量更充足,可能比素食者具有更好的代谢状况。
3.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不稳定和多样性差可能与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有关。
例如,人类的肠道菌群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控制血压和代谢状况的肠胃肽受到影响。
有可能,缺乏这些肠胃肽会影响身体所摄入脂肪和盐的吸收,从而导致体内脂肪过高和血压升高。
如何调整肠道菌群以预防代谢疾病?基本上人类肠道中的细菌群是各自平衡的,因此不需要特别地吃肠道调整剂。
最重要的是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加上足够的睡眠,这些都会对身体健康有好坏的影响。
1. 合理膳食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纤维素类食品,如鱼肉、豆类、果蔬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利于肠道菌的生长,还可以帮助人体保持健康。
综述肠道菌群的营养代谢及其代谢产物●肠道菌群的营养代谢及其代谢产物供稿人:武志峰整理编辑:谢许茵● 前言肠道菌群是一个由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它们维持着胃肠道的稳态并通过产生生物活性代谢物来发挥作用。
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能力大大超过了人体细胞的代谢能力(Cani et al, 2019),这些生物活性代谢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宿主的生理机能。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宿主机体生理学的大部分作用都与微生物代谢物有关(Li et al, 2014),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是基于饮食影响宿主生理过程的关键介质 (Koh et al, 2016)(图1)。
结肠是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场所,因为其相对较高pH值以及较低的细胞更新和氧化还原电位为细菌的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Oliphant & Emma, 2019)。
此外,微生物在机体其他部位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小肠微生物调节宿主进行的营养吸收和代谢(Martinez et al, 2018)。
但是,肠道微生物进行的特定发酵途径可能导致形成有毒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会破坏宿主上皮并引起炎症。
图1 肠道菌群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调节宿主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Nicolas & Chang, 2019)1.肠道菌群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在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机体消耗的三种宏量营养素,但它们在体内不是被完全消化。
一旦营养素的摄入量超过消化率,就可以逃逸初级消化,机体不能完全消化的饮食中的营养素会作为微生物代谢的底物,产生发酵副产品影响宿主健康。
1.1.丙酮酸代谢机体的丙酮酸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是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在糖、氨基酸和脂肪的代谢联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图2,宿主肠道微生物可以发酵丙酮酸产生琥珀酸、乳酸和乙酰辅酶A,这些中间产物可以进一步代谢为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 (Oliphant & Emma, 2019)。
肠道菌群的生态适应和代谢机制肠道菌群是指人体内生活在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调节肠道的运动以及合成营养素等。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药物使用、生活环境等因素。
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营养供应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生态适应和代谢机制发生变化。
(一)肠道菌群的生态适应肠道菌群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的细菌种类通过共同生存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菌群结构。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包括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药物使用和人体自身因素等。
肠道菌群的生态适应机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生长适应和代谢适应。
1.生长适应生长适应是指肠道菌群中的微生物通过改变生长条件来适应环境变化。
例如,当营养物质充足时,某些菌群会迅速繁殖,以适应环境,而缺乏营养物质时,这些菌群则会减少繁殖,或转向利用其他营养物质。
此外,肠道菌群中的不同菌株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以适应环境变化。
2.代谢适应代谢适应是指肠道菌群中的微生物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来适应环境变化。
例如,在不同的营养物质供应和不同的氧气水平下,菌群中某些菌株会改变代谢途径,以适应环境。
此外,菌群中的某些菌株还可通过转移代谢产物的方式,与其他菌株共同适应环境变化。
(二)肠道菌群的代谢机制肠道菌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人体代谢,例如合成营养素、参与葡萄糖代谢、代谢脂肪酸等。
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代谢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其代谢途径和合成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以下介绍三个代表性的代谢途径。
1.短链脂肪酸代谢途径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它们可以通过菌群代谢膳食纤维而生成。
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等,它们参与调节肠道运动、促进肠道pH值的下降、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等。
此外,短链脂肪酸还可以被肠道上皮细胞摄取并转化为能量,起到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
肠道菌群与代谢物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代谢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肠道菌群通过影响人体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短链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肠道菌群可以分解食物成分,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代谢物。
例如,肠道菌群能够将纤维素分解成短链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并维持肠道健康。
同时,肠道菌群还可以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合成一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
这些维生素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如维持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红细胞生成等。
另外,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影响人体代谢,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例如,肠道菌群可以通过释放一种叫做辅酶Q10的物质来促进人体多余脂肪的燃烧,减轻肥胖问题。
同时,肠道菌群还可以激活人体肝脏酶系统,对人体代谢外来化合物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与代谢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肠道菌群通过影响人体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多样性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生物体内菌群与代谢相关性的研究近年来,生物体内菌群与代谢相关性的研究备受关注。
菌群是指个体体内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包括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病毒等。
研究表明,菌群与代谢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菌群组成会直接影响代谢水平,并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一、菌群与代谢的关系人体内的微生物数量高达10^14个,与宿主形成共生状态。
肠道是人体内微生物最丰富的部位,其中以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丝状芽胞杆菌等为代表的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
而一些有害菌群如腐败细菌的繁殖会导致肠道内毒素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人体的代谢也受到微生物的影响。
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会直接影响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吸收。
同时,它们还能发挥代谢酶的作用,例如生产和分泌代谢物如胆汁酸,可能对代谢激素、营养素和交感神经等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菌群还参与多种代谢途径,例如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矿物质代谢等,而代谢的不良变化则可能导致不同的疾病发生。
二、菌群与肥胖相关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在肥胖人群中,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与健康人群有所不同,其中一些微生物可能与肥胖相关。
富含脂肪饮食能够促进脂肪龄化,并且增加脂肪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因此能够服务肠道内这些脂肪耐受的菌群。
有研究表明,肌酸的摄入能够增加细菌对脂肪的利用,进一步促进脂肪代谢的发生,并由此降低肥胖发生的风险。
三、菌群与糖尿病相关性除了肥胖,研究人员也发现菌群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关联。
在糖尿病人群中,某些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变化,其中含有能够生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群的增多与糖尿病风险的降低相关。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葡萄球菌能够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这也与糖尿风险的降低有着直接关系。
四、如何调节菌群由于菌群与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调节菌群的方法,从而改善不同种类疾病的表现。
其中一些方式包括:改变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发酵食品、优酪乳、豆豉、魔芋粉等;选择特定的抗生素,以选择性清除其它菌群方案;或者通过给予人工菌群,调节菌群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效果。
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的相互影响近年来,人们对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
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以及身体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会导致诸如肥胖、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病等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之间相互影响的几个方面。
一、肠道菌群和能量代谢肠道菌群能够促进宿主营养素的摄取和代谢,从而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
研究表明,健康人肠道菌群比较稳定,而肥胖的人则存在明显的菌群失调情况。
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能量过剩,从而导致肥胖。
此外,肠道细菌还产生一些能够影响宿主能量代谢的信号分子。
例如,抑制素(GLP-1)是一种由肠道细菌产生的分子,在减少食物摄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肠道菌群和营养素吸收肠道菌群还与宿主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有关。
在肠道内,细菌可以合成一些重要的维生素和氨基酸。
例如,大肠杆菌能够合成维生素K、叶酸和生物素,而且能够分解许多人体不能分解的多糖,以利于营养素的吸收。
此外,菌群失调也可能导致前列腺素E2(PGE2)的产生增加,从而导致肠道的炎症反应。
这种情况下,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能力将会下降。
因此,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营养素的吸收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肠道菌群还能影响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因此对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研究也成为了肠道菌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肠道细菌可以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增强抗原呈递、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并降低炎症水平。
然而,过度激活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四、调节菌群样本和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失衡直接关联到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
针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和代谢疾病。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或植入肠道菌群来调整菌群失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预生菌和益生菌可以通过摄入糖尿病人,增加拆解和代谢机能,促进人体代谢,避免代谢疾病的发生。
肠道中的微生物可能会影响新陈代谢消化系统中生活着的10万亿细菌可能不是人类,但它们似乎与心脏或肝脏一样对人体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中的微生物直接影响从排便到行为的生物过程。
现在,对小鼠的新研究表白,这些微生物也可能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
丹尼尔·穆西达(Daniel Mucida)的粘膜免疫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肠道神经元,它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影响食欲。
该发现比来颁发在《科学》杂志上,对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疾病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密切相关,并且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有关。
“我们知道肠道中的微生物会产生模仿神经递质的代谢物,并被肠神经元检测到。
现在,我们开始发现微生物活动与宿主行为(如进食)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这对于这些生物体具有显著作用。
”墨西达这项工作是由墨西达实验室比来的研究生保罗·穆勒,另一名墨西达研究生范尼·马蒂斯和杰弗里·弗里德曼分子遗传学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马克·施尼贝格·潘尼领导的。
地理很重要肠道被神经元所淹没,以至于它本身可以被认为是神经系统,它是如此复杂,有时被称为我们的第二个大脑。
这些神经元通过密切注意各种分子线索来帮忙消化和运动,其中大多数被认为是来自我们的饮食或来自称为肠道的微生物。
但是这些微生物在整个消化道中分布不均匀。
最初的部分称为十二指肠,具有相对较少的微生物,而末端的结肠则占绝大多数。
Mucida及其同事发现,肠道神经元的情况也是如此,按照小鼠肠道各节段中产生的蛋白质类型进行的分析表白,神经元实际上按照其所在位置执行不同的功能。
但是在无菌小鼠中-在无菌条件下繁殖以防止微生物定居-梯度减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微生物中较高区域的神经元数量与微生物缺乏的十二指肠相似。
这些发现表白,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负责神经元的区域差异。
为了检验这个想法,Mucida的团队用抗生素对小鼠进行了治疗,发现通过减少细菌的数量,它们还引起了整个肠道神经元数量的下降,这种作用在停止使用抗生素后最终消失了。
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共生关系赋予健康个体代谢、免疫和肠道保护功能。
这种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饮食是塑造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主要驱动力,它们为特定种类的细菌提供选择性生长优势。
长期的饮食干预可以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包括对宿主有益的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也可能产生一些对宿主有害的毒素。
因此,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会对宿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膳食纤维的代谢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能够将膳食纤维分解成简单的小分子,使其易于被宿主和微生物利用。
膳食纤维可以逃过宿主消化酶的消化,到达结肠,在那里被一些特定的细菌所降解。
复杂多糖,包括抗性淀粉和不可消化的植物细胞壁多糖,首先被细菌分泌的酶水解成较简单的单糖。
硬壁菌门的布氏瘤胃球菌是结肠中降解抗性淀粉的主要细菌,偏爱α-(1,4)连接的低聚糖。
植物细胞壁多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也被特定的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代谢,其中大多数属于瘤胃球菌属、梭菌属、真杆菌属和拟杆菌属。
膳食纤维代谢的最终产物是短链脂肪酸(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以及气体(比如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
肠道微生物代谢是在厌氧的微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与其它微生物交互作用,一种菌的代谢产物可能成为另一种菌的发酵底物。
例如,青春双歧杆菌可以利用淀粉产生乙酸、乳酸和甲酸,它们又可以被霍氏真杆菌(E. Hallii)再利用,这是一种利用乳酸的细菌,但是它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短链脂肪酸代谢膳食纤维在肠道内经过细菌厌氧发酵,产生丁酸、丙酸和乙酸等短链脂肪酸。
可以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膳食纤维包括低聚果糖、菊粉、发芽大麦食品、水解瓜尔胶、燕麦麸、玉米淀粉等。
丁酸是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最重要的短链脂肪酸,健康人结肠中两大产丁酸的细菌是隶属于硬壁菌门的普氏栖粪杆菌和直肠真杆菌。
与拥有正常菌群的小鼠相比,无菌小鼠的结肠上皮细胞严重能量不足,而拥有正常菌群的小鼠未出现这种能量不足,可能是由于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增加。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分子关系肠道微生物是指生活在人类肠道内的大量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健康密切相关,并且存在着一系列的分子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分子关系。
一、肠道微生物及其组成肠道微生物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由具有多样性的微生物组成。
最主要的成分是细菌,其中又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要代表。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包括真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
二、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关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肠道微生物对宿主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们可以合成一些人体无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提供额外的能量。
此外,肠道微生物还参与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影响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其次,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同时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对宿主的疾病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肠道微生物还与宿主的神经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产生和分解一些化合物,影响宿主的神经功能以及情绪状态。
三、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的分子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代谢物的产生与调节: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物的产生和调节,影响宿主的代谢过程。
例如,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一些维生素和荷尔蒙,提供宿主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它们还可以产生一些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的化合物,对宿主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2.免疫调节:肠道微生物通过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对宿主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同时调节免疫反应的平衡。
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神经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产生和分解一些化合物,影响宿主的神经功能以及情绪状态。
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的关系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的关系备受关注。
不断发掘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能够帮助人们改善代谢健康情况,进一步减少诸如肥胖、糖尿病、甚至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生存着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健康的互动关系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代谢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体内,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多,其数量至少与我们自身的细胞数相当,多样性也很高,可以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
肠道菌群能够参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营养代谢、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肠道菌群与不同代谢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与许多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比如,多项研究表明,与肥胖相关的菌群数量会增加,而与炎症相关的菌群数量则会减少。
具体而言,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两种基本机制影响人体代谢健康:一种是调节能量代谢,例如调节能量收集、释放与储存;另一种是调节炎症反应,例如影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调节能量代谢的机制主要表现为菌群的能量提取和转移,它们可以沿着食物的消化道,从不同部位获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参与和调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
肠道菌群通过代谢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释放能量和代谢产物,如酸、氢、气体等。
菌群还可以通过与身体内的免疫系统互动来调节代谢过程。
另一方面,免疫系统也会受到肠道菌群的影响。
肠道菌群能够影响身体对外来物质的免疫反应,从而影响到身体对抗疾病和感染的能力。
这种免疫反应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体内的肠道菌群是有区别的。
与健康的人相比,肥胖、糖尿病和饮食习惯不良的人内含有比较高的产烷型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而这些细菌与肥胖、糖尿病和肠道炎症的风险密切相关。
微生物群落与肠道代谢功能关联网络解析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肠道代谢功能之间的关联关系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肠道微生物群落是指人体肠道内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消化吸收、免疫调节、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等都有显著影响。
而肠道代谢功能则是指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间通过代谢物传递交流所产生的功能,如有益代谢物的合成、营养物质的利用以及有害物质的降解。
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肠道代谢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微生物可以通过参与肠道代谢功能来维持肠道环境的稳定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同样,肠道代谢功能的调节也可以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这种相互关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被称为微生物群落与肠道代谢功能关联网络。
首先,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可以影响肠道代谢功能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的失衡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例如,肥胖、2型糖尿病、肠道炎症性疾病等都与微生物群落的失调有关。
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会导致代谢物的紊乱,如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等的代谢异常,从而进一步影响宿主的代谢功能。
其次,微生物群落通过代谢产物的合成来影响肠道代谢功能。
微生物具有丰富的代谢功能,可以合成多种有益物质,如维生素、胆汁酸等。
这些代谢产物能够影响宿主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状态。
例如,维生素B和K的合成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群落,缺乏这些维生素的宿主可能会出现相关疾病。
另外,微生物合成的胆汁酸可以影响宿主的胆固醇代谢,进而调节脂质代谢的平衡。
此外,微生物群落还通过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来影响肠道代谢功能。
微生物能够分解和利用宿主摄入的复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可以提供能量供应,还可以影响宿主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等重要代谢过程。
微生物对于纤维素的降解也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丙酸、丁酸等,这些短链脂肪酸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能。
最后,肠道代谢功能的调节也可以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的关系探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代谢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压力。
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就有望预防和治疗代谢疾病。
一、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是指人体内肠道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以细菌最为常见。
根据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以及数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如饮食习惯、药物使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因此,不同人的肠道菌群构成也有所差异。
肠道菌群在人体内的功能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宿主。
肠道菌群可以繁殖,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保护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群落占据优势地位。
2.合成营养素。
肠道菌群可以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K、维生素B1、B2、B3等。
3.参与能量代谢。
肠道菌群可以分解人体消化不了的食物,例如纤维素和黏多糖等,从而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
二、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1.肠道菌群与肥胖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的发病与饮食、生活方式、遗传以及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肥胖者肠道菌群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肥胖者肠道菌群中丰度较高的菌群是厌氧菌门中的某些菌种,如普鲁维氏菌属(Prevotella)和Akkermansia muciniphila等,而瘦人菌群中则以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为主。
此外,研究还发现,肥胖者肠道菌群可以代谢更多的能量,并且可以改变肥胖者体内的激素水平,从而影响人体的脂肪沉积和能量代谢。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预防和治疗肥胖,将有可能成为肥胖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2.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的特征是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肠道菌群与宿主新陈代谢联系肠道菌群与人类肥胖、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日益清晰。
但是,由于菌群的复杂性,它们之间的深层次的功能联系还没有研究得非常透彻。
在小鼠和人身上所做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两者的功能联系。
这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提高食物的能量产出、调节饮食或可改变宿主新陈代谢途径的宿主来源的化合物来影响新陈代谢活动。
随着对菌群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有望制定出针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能量食物的摄取,无疑是世界范围内肥胖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肠道内菌群通过从食物中摄取能量对新陈代谢活动也会产生影响。
而后者被认为是导致肥胖及肥胖并发症(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
微生物菌群研究分离培养方法的应用,增加了我们对于人类肠道菌的了解(注释方框1)。
借助16S RNA检查和对基因信息直接测序方法来分析粪便微生物这种常见微生物群,发现人类的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拥有100万亿古细菌和细菌细胞,散落分布于超过1000个种类中(注释方框2)。
其中主要是细菌,细菌中有超过90%的物种属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
虽然每个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和高度可变的微生物群,但是两者都有在肠道内定居的永久居民(核心肠道微生物群)和普遍存在的基因(核心微生物组基因),它们对于肠道的正确运作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无菌小鼠是一种从出生到长大没有接触任何活微生物的动物模型,对帮助我们理解肠道微生物群对宿主生理技能的影响十分有用。
通过将选定的微生物种群或老鼠及人身上的全部微生物种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可以来检测生理遗传性,病理表型及在一个特定的表型中微生物菌群所起到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移植入这些无菌小鼠体内后,可以起到调节其骨质密度、促进脂肪的囤积、促进肠血管生成及促进免疫应答发育的作用。
在这篇综述里,我们在宏基因组和无菌的基础上,讨论了肠道菌群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其与肥胖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一、肥胖病肥胖病人肠道内的菌群组成发生了改变,并且随着体重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编码餍足促进激素——瘦素的基因发生了突变,遗传性肥胖的ob / ob小鼠出现贪食的现象。
跟体重正常的野生小鼠相比,这种小鼠的盲肠菌群组成中厚壁菌门占多数,而拟杆菌门相对较少。
即使给它们喂以低脂高糖的食物,菌群组成仍是如此。
在人类肥胖病患者的粪便排泄物中,微生物菌群组成也出现类似的情况。
通过限制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体量减少, 拟杆菌水平相应提高,表明拟杆菌可能对卡路里的摄入量很敏感。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胃旁路手术后体重降低的肥胖病人身上。
这些病人体内拟杆菌和普氏菌的数量与能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呈负相关。
其他的研究没有发现厚壁菌与门拟杆菌组成比例的这种变化规律,可能是因为他们用不同的临床标准(如肥胖的程度、年龄、减肥的强度和热量限制持续的时间),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微生物分析方法。
尽管肥胖和能量摄取可以影响微生物菌群的组成比例,但是否会影响人类肥胖病还不甚清楚。
对于肥胖病患者来说,胃旁路手术可以帮助维持体重的持续降低,降低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方法也可用来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和肥胖病之间的关系。
胃旁路术后,病人体重尚未降低之前,糖尿病症状就得到了缓解,说明该术有直接抗糖尿病的作用。
该手术起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是术后病人粪便微生物菌群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说明肠道菌群对于改善代谢表型有一定的作用。
肥胖病人和糖尿病人体内有益菌普拉梭菌的量较少,但术后有益菌量增多。
其含量与炎症标记物的含量成负相关,说明该细菌可能调节全身的炎症反应(糖尿病和肥胖病中炎症很常见),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另外,无菌小鼠未表现出食源性肥胖,而对肥胖小鼠给以抗生素可以降低肥胖和炎症反应,改善糖代谢,进一步支持了菌群组成改变是有益的这一观点。
二、能量获取Figure 1.Effects of colonic fermentation of dietary fibres. Complex carbohydrates, such as dietary fibre, are metabolized by the colonic microbiota to oligosaccharides and monosaccharides and then fermentedto short-chain fatty acid end-products, mainly acetate, propionate and butyrate.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re absorbed in the colon, where butyrate provides energy for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and acetate and propionate reach the liver and peripheral organs, where they are substrates for gluconeogenesis and lipogenesis. In addition to being energy sources, short-chain fatty acids control colonic gene expression by inhibiting the enzyme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by signalling through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 such as GPR41 or GPR43.对人类和微生物细胞来说,碳水化合物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人体内的酶对大部分复杂的糖类和植物多糖都不能降解。
这些不好消化的糖类,包括纤维素,木聚糖,抗性淀粉和菊粉,靠结肠内微生物发酵产生能量供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发酵终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s)(图1),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它们和能量来源,炎症调制器,血管舒张药一样在肠道部分能动性和伤口愈合等肠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SCFAs可以作为结肠上皮(丁酸盐)和外围组织(丙酸盐和乙酸盐)的能量基质。
肠道内糖类的发酵模式,及发酵后产生的SCFAs的类型和数量,取决于消耗的糖类的量及肠道内菌群的组成。
例如,当无菌小鼠同时种植多形拟杆菌和史氏甲烷短杆菌,饮食中果聚糖的发酵会增加,产生更多的乙酸盐和甲酸盐,史氏甲烷短杆菌利用甲酸盐进行产甲烷作用。
与只注射多形拟杆菌的无菌小鼠相比,这种小鼠的糖类发酵效率更高,从肠道内摄取的能量更多,从而导致更多的脂肪堆积。
因此,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能量的摄取。
能直接证明微生物在能量收获和脂肪囤积中起作用的证据来源于无菌大鼠。
当喂以富含等量糖类的食物时,与普通大鼠相比,无菌大鼠肠道内SCFAs的水平较低,而尿液和粪便排泄物中的卡路里却是普通小鼠的两倍。
为了补偿流失的能量,无菌鼠就会增加食物的摄入量。
与普通小鼠相比,无菌小鼠的脂肪量较低,脂肪量的校正是在其植入健康菌群14天后进行的。
肥胖个体的能量收获实验曾在遗传性肥胖的ob / ob小鼠中进行。
与同窝出生的其他体重正常的小鼠相比,这种小鼠盲肠中SCFAs的量较多,粪便中的能量较少。
对ob / ob小鼠盲肠内的菌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发现ob / ob小鼠有更为丰富的与降解膳食多糖有关的基因功能。
这项发现也适用于人类:肥胖病人粪便中的微生物有更强的能量摄取功能。
在小鼠中,肥胖可以通过移植微生物实现,若微生物来源于肥胖个体,则移植后原无菌小鼠的脂肪增加量是微生物来源是体重正常个体的两倍。
肠道微生物在促进从饮食中摄取能量和脂肪囤积方面的作用已经在小鼠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但是在人类中的研究还是比较间接。
例如,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病人的呼吸中有较高的乙醇含量,且粪便中SCFAs的量增多,表明发酵方式发生了改变,这就间接说明了微生物能量摄取增加了。
三、饮食改变肠道菌群已知饮食可以调节人类和小鼠肠道内菌群的组成。
长期的饮食习惯对于人类肠道内菌群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与生活在意大利的孩子相比,生活在非洲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由于摄取的植物多糖量很高,他们粪便微生物种群中厚壁菌门量偏低而拟杆菌量偏高,主要是普氏菌和木聚糖菌。
而前者的肠杆菌很高,主要是志贺氏杆菌和大肠杆菌。
普氏菌和木聚糖菌分别是已知的降解纤维素和木聚糖的菌群,并与粪便中SCFAs的增多有关,说明生活在非洲农村地区的孩子的肠道内菌群已经发生了改变,可以从富含纤维的饮食中最大限度地获取能量。
人类肠道内菌群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但是这个分类概念近来也受到了争议,因为肠道型的每种分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有部分重叠。
每一个分型都含有自己主要的独特的种属——拟杆菌,普氏菌或瘤胃球菌属——但并不受性别,年龄和国籍的影响。
拟杆菌或普氏菌属与饮食中蛋白,动物脂肪,糖类的消耗有关。
瘤胃球菌属的分类并不是很明确,部分也属于拟杆菌属。
这种分类方法也承认了在非洲农村地区孩子体内发现的普氏菌属和高纤维饮食之间的联系。
然而为其10天的饮食干预不足以改变个体的肠道型,说明要想引起肠道菌群组成的重大改变需要长期的干预。
短时间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变化可能会对结肠特定细菌群体产生影响。
摄取益菌素可以增加人体内普拉梭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
同理,与食用不含益生元的高脂食物的小鼠相比,含有益生的饮食可以促进食源性肥胖小鼠体内双歧杆菌含量的增加,这种增加与脂肪的降低,微生物来源的炎症分子的降低也相关,如脂多糖。
人饮食中若含有抗性淀粉会导致粪便中瘤胃球菌属和真细菌的增加,这个过程与纤维发酵有关。
假设抗性淀粉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抗性淀粉变化后,个体发生的不同的微生物反应说明饮食干预要想实现需要个性化订制。
肠道菌群对膳食脂肪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给以高脂饮食会导致小鼠拟杆菌数目变少,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数量变加。
这种变化很快,发生在24小时内。
与移植正常体重小鼠内的微生物相比,移植来自高脂饮食肥胖病小鼠盲肠内的微生物到无菌小鼠体内,可使被移植小鼠脂肪量显著增加。
肥胖病小鼠体内改变的微生物菌群似乎在食源性肥胖病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中机制仍不为人知。
饮食调整会改变肠道内菌群,可能对宿主的代谢有作用。
进一步的环境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聚焦到饮食调整引起的微生物功能改变上。
四、微生物对食物成分的处理Figure 2|Features of the gutmicrobiota thatpromote obesity andinsulin resistance.Alterations to thecomposition andmetabolic capacity ofgut microbiota inobesity promoteadiposity and influencemetabolic processesin peripheral organs,such as the control ofsatiety in the brain; therelease of hormonesfrom the gut (shown asPYY and GLP-1); andthe synthesis, storageor metabolism of lipidsin the adipose tissue,liver and muscle.Microbial moleculesalso increase intestinalpermeability, leading tosystemicinflammation andinsulin resistance.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作为信号分子,影响宿主的新陈代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