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复习测试题(一)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复习测试题(一)带答案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经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这说明文化现象( )

A.无处不在

B.无时不有

C.具有多样性

D.具有复杂性

2.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这表明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③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书香的民族,但据调查统计我国成年人年平均读书为

4.4本,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之所以强调全民阅读是因为:( )

①文化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6年5月6日上映的电影《百鸟朝凤》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影片从表层看讲述的是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但从深层看,这是面对当前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的社会现状的一种思考。材料体现了 (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②③ B. ①④ C.①② D.③④

5.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已于2016年暑假开幕。历时7年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这一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主题乐园等文化产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商业贸易能克服时空局限而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2016年10月17日电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里指出,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新时期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是 ( )

①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终极力量

③抵制西方外来文化的迫切需求④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需要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7.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 袁枚《续诗品?尚识》中有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鹄:箭靶的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 ( )

①通过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②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③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④续写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③B.①② C.②④ D.③④[来源:学|科|网Z|X|X|K]

9.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诗词与文化寓意对应正确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6年8月18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回答10-11两题。

10.历届文艺会演期间,少数民族演员满怀激情载歌载舞,展示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蓬勃活力。可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的异彩纷呈②民族文化是优秀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每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都是精品力作荟萃,令人振奋和欣喜。这些精品力作( )

①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④能展示民族文化风貌,彰显民族文化的共性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2.2016年5月6日,201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正式启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意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展示自己所掌握汉字的水平和个性的舞台。此举是基于汉字 (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重要文明标志

③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来源:.Com]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6年1月14日,中埃文化年开幕式在埃及卢克泰盛大举行,中埃两国顶尖艺术团队、超200人的演出阵容共同打造一场“文明对话”盛宴。中埃的“文明对话”( )

①是两种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的盛宴②是源远流长文化之间再续辉煌的盛宴

③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有利于消弭差异,共创文化共同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2016年10月13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拍摄的8集大型纪录片《长征》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始播出。本片通过对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的描述,发掘和传播长征中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这说明 ( )

①文艺作品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内容的创新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④优秀作品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6年9月19日上午,2016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在第二十七届周易与现代国际讨论会开幕式在汤阴县羑里城隆重举行。据悉,活动期间还要举行周易文化论坛等活动。两岸的文化交流体现了 ( )

A.经济决定文化,两岸经济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发展

B.两岸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主流意识

C.汉字为两岸人民跨时空交流提供了载体和便利

D.两岸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16.2016年10月15日,河北省第二届道教文化研讨会在道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诞生地—河北邯郸举行。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在鬼谷子时代 ( )

A.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B.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时代

C.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逐渐形成

D.天命神权思想影响了早期中华文化

17.2016年1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开幕式表演以“冰雪天山、阳光丝路”为主题,演绎了“冰雪缘”“天山情”“中国梦”三个篇章,展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大美新疆。这表明 ( )

A.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B.中华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C.绚丽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追求

D.历史因素致使各地区的文化带有鲜明的区域性

18.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场城市活动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它 ( )

①展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②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集中表达了本民族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6年2月26日无疑是中国影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在,《美人鱼》票房突破30亿元关口,怒刷中国电影单片票房历史记录!观众评《美人鱼》有三好:一是好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二是好心情,看后让人心情愉悦;三是好技术,创新影视工业化技术,VR/AR、动作捕捉、大数据、特效制作等技术的发展。材料表明( )

①影视作品内容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电影产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③影视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④电影产业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2016年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以及中央电视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只有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表明( )

①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 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必须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文化角度看,实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需要:( )

①奏响文化主旋律,实现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增强其民族性与继承性

③坚持洋为中用,充分吸收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成果

④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6年6月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最早有辟邪消灾的意思,汉朝末年才加入纪念屈原的传统。端午节的其他起源说法也很多,如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但最终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的说法成

为主流。这主要证明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中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25.“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品格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2016年9月是我国第13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许多地方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 )

①它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②它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它是提高全民族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7.2016年2月14日,《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0多年来,央视共评选出了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已然称为民族气概的缩影与写照;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成为中国前进的动力与见证。他们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

A.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B.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C.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D.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28.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强调,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这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④中国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 )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B.民族精神决定我国的综合国力

C.民族精神可以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D.优秀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

30.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中夺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特别对中国女排及她们身上所彰显的精神提出赞扬:“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女排精神”获得习总书记的着重表扬,是因为女排精神( )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全面诠释

②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现代竞技体育精神的中国展示

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永恒体现

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1.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下列关于慈善和慈善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慈善法是一部专门规范组织和个人捐款行为的法律

②慈善代表着社会价值取向和民众道德整体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③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慈善法的出台和不断完善,将极大地释放社会财富向善的力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2.《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 ( )

①应弘扬和培育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

③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

④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3.2016年2月26日无疑是中国影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天,《美人鱼》票房突破30亿元关口,怒刷中国电影单片票房历史记录!观众评《美人鱼》有三好:一是好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二是好心情,看后让人心情愉悦;三是好技术,创新影视工业化技术,VR/AR、动作捕捉、大数据、特效制作等技术的发展。材料表明:( )

①影视作品内容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影视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③电影产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④电影产业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34.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保护和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一年,为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原因。

35. 材料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植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36.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5年重阳节,有媒体发出倡议,呼吁儿女陪父母一起过重阳。越来越多的人深深体会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父母,就多陪陪父母。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陪着爸妈过重阳”的理解。

37.诚信,是基础性道德,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与西方国家传统诚信思想的异同

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38.材料:2016年10月21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行,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传承不屈的意志,传递必胜的信心,传接无畏的勇气,才能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鼓起精神、不畏艰险、闯关夺隘,才能赢取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迎着民族复兴的美好

愿景,让长征精神照亮未来,让奋发进取丰富梦想

结合材料,说明材料中体现的是哪种精神?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如何更好地弘扬这种精神?

39.材料一:9月20日是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强化公民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引导全社会成员自觉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在宣传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倡导群众向模范学习,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掀起了一轮学习道德知识、践行道德的高潮。

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借鉴外来文化成果,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大众传媒的传播,使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⑵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B 3.B 4.B 5.A 6.A 7.A 8.B 9.C 10.C 11.B

12.A 13.C 14. B 15.D 16. C 17.C 18.B 19.D 20.C 21.A 22. C

23.B 24.C 25.D 26.B 27. C 28. C 29.C 30.C 31.B 32.C 33.B

二、非选择题:

34.(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

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加强文化建设,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建设。(3)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往往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为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加强文化建设,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4)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文化软实力。

(答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可给分)

(只要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35.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品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6.(1)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陪着爸妈过重阳”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陪着爸妈过重阳”既是对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保留,又是对其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陪着爸妈过重阳”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利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4)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发展。“陪着爸妈过重阳”既要继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又要儿女的亲情与陪伴。

(如果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