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 格式:ppt
- 大小:498.50 KB
- 文档页数:12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科学假说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物质波的科学假说,他认为物质也具有波动性,可以用波的方式来描述它们的运动。
他的假说是:物质的每一个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它们的波动性可以用波的方式来描述,这种波可以用波动的方程来表示,即:
λ=h/p
其中,λ是物质波的波长,h是普朗克常数,p是物质粒子的动量。
德布罗意的假说被称为“物质波假说”,它提出了物质的双重性,即物质既具有粒子性质,
又具有波动性质。
这一假说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使物理学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量
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布罗意的假说被证实后,物理学家们发现,物质的粒子性质和波动性质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性,即物质的粒子性质和波动性质是相互转换的,这就是量子力
学的基本原理。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使物理学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量子力
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提出了物质的双重性,即物质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波动性质,使物理学家们发现,物质的粒子性质和波动性质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性,即物质的粒子性质和波动性质是相互转换的,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16.1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电子衍射实验(一)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前面一章已介绍过,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对光的认识,从光是电磁波到光是光子流的发展过程.而每个光子都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1924年,法国年青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大胆的假设:波粒二象性不仅是光的属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他认为整个十九世纪,在光学上,比起波动的研究方法来说,是过于忽略了粒子的研究方法.在实物粒子理论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是不是我们把关于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过份地忽略了波的图象❶?在论文答辩会上有人问他怎样用实验验证物质波的假设?他提出可利用晶体做电子衍射实验,以验证电子波的性质.1927年电子衍射实验成功了,德布罗意荣获1929年诺贝尔奖金,成为第一个以博士论文取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❷.(二)德布罗意公式光子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把描述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公式(15.3.1),应用于实物粒子,称之为德布罗意公式.实物粒子的波称德布罗意波,或称物质波.⎥⎥⎥⎦⎤⎢⎢⎢⎣⎡基本关系式粒二象性光子的波⎥⎥⎥⎦⎤⎢⎢⎢⎣⎡德布罗意公式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的微观粒子的两大类,即光子与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共同特性.但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特性:(1)光子在真空中的速度v =c ;实物粒子在真空中的速度v <c.(2)光子的静止质量m 0=0;实物粒子的静止质量m 0>0.(3)光子的频率与波长关系式(16.1.3):νλ=c ,与经典物理的电磁波和机械波的频率与波长关系式νλ=v 是一致的.但是(16.1.4)与(16.1.5)两式相除,所得结果νλ=c 2/v >v 与经典物理不一致.(三)电子衍射实验首先利用低能电子在晶体表面衍射,证实电子有波动性的是戴维逊和革末,他们于1927年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完成此实验.有趣的是,他们当时是在研究经典电子的散射,还没听说过电子的衍射.只是在1926年在牛津参加一次国际性会议时,才得知电子可有衍射现(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象,于是他们仅用几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个重要实验.对电子衍射实验进行系统地、有意识地观察的是英国的G·P·汤姆逊.因此,戴维逊和汤姆逊分享1937年的诺贝尔奖金❶.G·P·汤姆逊是§15.4(三)介绍的J·J·汤姆逊的儿子.父亲J·J·汤姆逊因研究阴极射线并发现电子,荣获1906年诺贝尔奖.儿子G·P·汤姆逊因电子衍射实验证实物质波的假设,荣获1937年诺贝尔奖.父亲发现电子的粒子性,为人类找到第一个基本粒子—电子,因此人们称他为电子之父.他的儿子证实电子的波动性,父子都得诺贝尔奖,前后相隔31年.科学史上,这是难得的巧合❷.戴维逊和革末做电子衍射实验时,用电位差54伏加速电子束,使电子束射到镍晶面上,以观测电子束的衍射现象.如〔例题16.1B〕所示,按德布罗意公式(16.1.5)计算,此电子波的波长λ与x射线的波长相近.因此,电子波在晶体表面的衍射与§12.6所介绍的x射线在晶体表面的衍射结果相似.它们都符合布拉格公式,其中ϕ为掠射角:16.1.7)除电子外,其他实物粒子(如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等)的实验也证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其物质波的波长都符合德布罗意公式.(四)物质波的应用举例❷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电子显微镜就是电子波的应用.因为电子波的波长与x射线的波长相近,比可见光波长短得多,所以电子显微镜比可见光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得多.电子显微镜的放大率已高达几十万倍,在观察较大分子、探索物质结构等方面都有显著功能.用质子的库仑散射、拍下的生物体(老鼠、兔子)照片,不但能显示出骨骼,还能显示出皮肤、软组织的结构和各种生物膜.这是x射线照相无法做到的.利用热中子衍射,在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上,可确定氢原子在这些生物分子中的位置.起了x射线和电子起不到的作用.〔例题16.1A〕速度v=5×106米/秒的α粒子,已知其静止质量m0=6.64×10-27千克.求:(1)它的德布罗意波长λ.(2)它的频率ν.(3)它的总能ε.〔解〕(1)由于v<<c,故此α粒子的m=m0.按德布罗意公式(16.1.5)得:λ=h/m v=6.63×10-34/6.64×10-27×5×106=2.0×10-14米.从表(15.3a)可知,此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于γ射线的波长.(2)从(16.1.6)式可求得,此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频率ν:v=c 2/v λ=9×1016/5×106×2×10-14=9.0×1023赫.(3)从(16.1.4)式可求得此α粒子的总能ε和频率ν:ε=h ν=mc 2=m 0c 2=6.64×10-27×9×1016=5.98×10-10焦. ν=ε/h=5.98×10-10/6.63×10-34=9.02×1023赫. 〔例题16.1B 〕戴维逊和革末做电子衍射实验时,用U=54V 电位差加速电子束,使电子束投射在镍的晶面上.(1)已知镍的晶格常数b=9.1×10-11m,在掠射角ϕ=65°位置测得电子束的第一级反射峰值,求此电子波的波长λ.(2)用德布罗意公式计算此波长λ.(3)按此实验装置,想观测此电子束的第二级以上的反射峰值位置,应该怎么办?〔解〕(1)用k=1及上述数据代入布拉格公式(16.1.7)得:λ=2bsin ϕ/k=2bsin65°=2×9.1×10-11×0.906=1.65×10-10m .(2)这是用低能电子做实验,电子的速度v <<c ,可用经典动能公式m 0v 2/2=eU .此式可计算静止电子受到U=54V 电位差加速后的动能、速度和动量,并可代入德布罗意公式(16.1.5)求波长λ:v 2=2eU/m 0=2×1.6×10-19×54/9.11×10-31=19.0×1012m 2/s 2v =4.36×106m/s ,λ=h/m 0v =6.63×10-34/9.11×10-31×4.36×106=1.67×10-10m .(3)按照上述三个关系式:2bsin ϕ=k λ,λ=h/m 0v , m 0v 2/2=eU ,可得:sin ϕ=k λ/2b=kh/2bm 0v =kh/2b eU m 20≤1 (16.1.8)在上式中,b 、h 、m 0、e 均为常量.由于正弦函数sin ϕ不可能大于1,从上式可知,要提高电子波的衍射级数k ,就必须减小波长λ,也就是要增大电子速度v ,以及增大加速电位差U .假设在上述实验,要求观测到k=2级峰值,则代入(16.1.8)式得:k 2=2,k 2λ2/2b ≤1,即λ2≤2b/k 2=b=9.1×10-11m , v 2≥k 2h/2bm 0=6.63×10-34/9.1×10-11×9.11×10-31==8.0×106m/s ,U 2=m 0e 222v ≥9.11×10-31×(8×106)2/2×1.6×10-19=182V .同理,设令k 3=3,则λ3≤2b/k 3=(k 2/k 3)(2b/k 2)=(2/3)2b/k 2.即λ3≤(2/3)×9.1×10-11=6.07×10-11m .v 3≥k 3h/2bm 0=(k 3/k 2)k 2h/2bm 0=(3/2)×8.0×106=12.0×106m/sU 3=m 0e 223v ≥9.11×10-31×122×1012/2×1.6×10-19=410V .〔例题16.1C 〕某电子与某光子的波长相等,即λe =ϕλ.求它们的下列诸量的关系:(1)动量e p 与ϕp ;(2)总能e ε与ϕε;(3)质量m e 与ϕm ;(4)频率e ν与ϕν;(5)速度v 与c .〔解〕(1)按德布罗意公式:p=h/λ,∵λe =ϕλ,∴e p =ϕp . (2)按狭义相对论动量与能量的关系:c 2p 2=ε2-20E .由于光子的静能0E 0=ϕ,420e 2e 20e 2e 2e 2222c m E p c p c -ε=-ε==ε=∴ϕϕ.由于电子的静止质量20e m >0为已知值,420e 2e 2c m -ε=ε∴ϕ,ϕε<e ε. (3)总能关系式除以c 4可得质量关系式:e 20e 2e 2m m ,m m m <-=ϕϕ. (4)总能关系式除以h 2可得频率关系式:2420e 2e 2h /c m -ν=νϕ,e ν<νϕ. (5)∵e p =ϕp ,即m e v =ϕm c ,显然,v <c ,m e >ϕm .c m m 1c m m m c m /c m 2e 20e e 20e 2e e <-=-==ϕv .〔说明〕电子与光子的波长相等时,动量也相等,但电子的总能、质量、频率都大于光子的相同物理量,只是电子的速度v 肯定小于光速c .〔例题16.1D 〕一个质量m=10克,速率v =800米/秒的子弹,它的德布罗意波长λ=?〔解〕按德布罗意公式,λ=h/m v =6.63×10-34/0.01×800=8.29×10-35米. 从(表15.3a )可知,波长最短的电磁波——γ射线,其最短波长约为10-14米.上述快速运动子弹的波长约为10-34米,波长这么短不会显示出波动性.也就是说,宏观物体的运动不会显示波动性.。
三、简答题1、简述德布罗意假设?答:具有能量E 和动量P 的自由粒子与一个频率为ν、波长为λ的平面波相联系。
λυhp h E ==,。
2、Bohr 的原子量子论中,两个极为重要的假定是什么?答:原子具有离散能量的定态概念;两个定态之间的量子跃迁和频率条件。
3、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假定,即具有一定能量E 和动量p 的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的频率和波长分别为多少? 答:,h E h pνλ== 4、德布罗意关系答:德布罗意关系:粒子的能量和动量与波的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正象光子和光波的关系一样。
,h E h p n k νωλ====。
5、简述德布洛意物质波假设的内容。
设目前肉眼能够看到的最小粒子(设其直径d =10-4厘米)的质量μ=10-12克,速度v =0.1厘米/秒,试计算该粒子的物质波波长(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并以此为例说明实物粒子的波动性为何一直未被发现(物理学常数:3410626.6-⨯=h 焦耳·秒)。
答:1923年,德布洛意根据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性,认为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对有质量的粒子也有类似的性质,于是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以能量E ,动量p 运动的实物粒子表现为频率h E =ν,波长p h =λ的波。
对质量μ=10-12克、速度v =0.1厘米/秒的实物粒子,其物质波波长m m v h p h 162312341063.6101.010101063.6-----⨯=⨯⨯⨯⨯===μλ。
光作为波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衍射和干涉上。
但是光的衍射和干涉却是有条件的,如果光的波长远远小于小孔的直径或双窄缝的间距,则光的小孔衍射和双窄缝干涉现象就不会发生,波的特征就显示不出来。
对物质波来说,也应该如此如果。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对实物粒子,由于它的物质波波长总是远远小于它的直径,它的波动性显示不出来,在实际中也很难发现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6、简述德布洛意物质波假设的内容。
对电子(直径d ≈10-13厘米)其质量μ=9.1×10-28克,若电子经100伏电压加速,试计算此时电子的物质波波长(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并以此为例说明,相对于实物粒子,微观粒子为何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
基于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推导氢原子模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索德布罗意物质波:氢原子模型推导引言在量子物理学中,德布罗意假设是一项重要理论,它揭示了物质具有波动性质。
德布罗意与物质波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 射线;二十世纪初叶,大批实验物理学家从事X 射线性质的研究;人们相继发现,X 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一样具有使气体电离的能力,这是该射线具有粒子性的实验佐证。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等人又发现了X 射线的衍射现象,从而证明该射线具有波动的特征。
这些互相矛盾的结果使当时的理论物理学家们困惑不解。
就这危机的时刻,法国物理学家路易斯·德布罗意(L .V .P .de .Broglie ,1892~1960)萌发了物质波的思想;他把普朗克的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结合起来,使物理学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3、1 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思想路易斯·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迪埃普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少年时期酷爱历史和文学,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制史,大学毕业时获历史学土学位。
他的哥哥莫尔斯·德布罗意(Maurice de Broglie )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X 射线研究的先驱者。
德布罗意由于受到哥哥的熏陶,从而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他在1910年读了著名物理学家彭加勒的著作。
这促使毅然从事文学走向了自然科学的道路。
1911年召开的第一届索尔维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量子理论的有关问题,会后出版了关于量子论的文集。
德布罗意看后深受鼓舞,他表示要以青春的活力醉心于这些已被深入研究而又饶有兴趣的问题。
立誓要不遗余力地去弄懂这些量子的真正本质。
1913年,他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
随着光的波粒二象性研究的深入,德布罗意进一步者出了粒子性和波动性的联系。
过去人们曾经习惯于把辐射看成波,把宏观客体者成是由粒子组成的。
既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过去认为是波的辐射具有粒子性,那么,从自然界的对称性出发,是不是也应当认为,宏观客体也具有波动性呢?他说:“如果我们要想建立一个能同时解释光的性质和物质的性质的单一理论,那么在物质的理论中,犹如在辐射的理论中一样。
德布罗意物质波和玻恩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摘要德布罗意物质波概念的提出看似充满了大胆的假设色彩,但其背后却包含了物理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类比思想,同时,对波函数的解释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经典波动理论的理解,开创了量子力学的时代。
关键词物质波;波函数;几率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的启示下,通过对几何光学和经典力学的对比,大胆的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1 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20世纪20年代前后,有关原子结构和量子理论的研究引起了当时很多物理学家的关注。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通过密立根、康普顿等人的研究得到了证实,德布罗意对此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他认为在对光的研究过程中,同时引进了粒子概念和周期性概念,光本身必须同时考虑粒子性和波动性。
他进一步研究了几何光学和经典力学的对应性,几何光学中的费马原理和经典力学中的莫培丢变分原理类似,他大胆设想,不仅光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两种性质,而且一般的物质也具有这两种性质。
德布罗意认为:既然粒子概念在波的领域里成功的解释了令人困惑的光电效应,那么,波动概念也应该能解释在粒子领域中令人困惑的定态问题。
1923年~1924年期间,德布罗意陆续发表了《波和粒子》、《光量子,衍射和干涉》等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他认为一个能量为E ,动量为P 的粒子与频率为,波长为的波相对应。
仿照爱因斯坦关系,粒子的能量、动量与相应的频率、波长之间的关系为:这个关系我们称之为德布罗意关系。
在此基础上,他用物质波概念分析了玻尔量子化条件的物理基础。
氢原子中电子波绕原子核的圆周轨道传播一周后应光滑的连接在一起,否则将会由于干涉相互抵消,不能形成稳定轨道。
这就要求轨道的周长应是波长的整数倍,即满足:式中r是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电子波的波长。
利用德布罗意关系,可以得出玻尔量子化条件: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原因为:首先,这个假设只是对玻尔的量子化条件提供了一个解释方案,并没有得出新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