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8、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78、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78、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78、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第78课时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一、 知识回顾与记忆

原子晶体与金属晶体的比较

【课内练习】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也是一种静电作用

B .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 .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D .构成金属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 二、能力提升与练习

(一)利用键能、键长等数据解释原子晶体结构相似时熔点高低及硬度大小的能力

【课内练习】

2.氮化碳部分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是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化碳晶体属于 晶体

(2)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 个氮原子

相连,每个氮原子与 个碳原子相连,则氮

化碳的化学式为 ,氮原子数与化学键数之比为 。

(3)试说明其硬度超过金刚石的可能原因 。

(二)利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能力

【课内练习】

3.试比较Na、Mg、Al三种金属熔点高低,并用金属键的知识加以解释。

课后达标练习

1.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2.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在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

B.白磷晶体中,结构粒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C.石英晶体是直接由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D.构成分子晶体的结构粒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3.合金有许多优点,如Na-K合金为液体,而Na和K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推测生铁、纯铁、石墨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

A.纯铁B.生铁C.石墨D.无法确定4.在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中,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左右

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

D.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6.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 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 800 K,制得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的二氧化碳晶体。下列关于该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该晶体易汽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一定条件下,该晶体可跟氢氧化钠反应

D.每摩尔该晶体中含2 mol C—O键

7.下图为金刚石的网状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2

高三化学第1阶段复习80课时导学案

厦门市2012届高三化学指导组

3

(1)晶体中碳原子数与化学键之比为 ,图中最小环由 个碳原子构成,每个碳原子上的任意两个单键的夹角是 (填角度)。

(2)碳化硅(SiC )又称金刚砂,它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但每个碳碳单键替换为碳硅单键,碳、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则1mol SiC 含 mol 碳硅单键。

8.A 、B 、C 、D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 >C >A >B ,已知:A 、B 处于同一周期,A 、C 处于同一主族;C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试回答: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 (填元素

名称)。

(2)这四种元素单质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填元素名称)。

(3)C 的固态氧化物是 晶体,D 的固态单质是 晶体。

(4)写出A 、B 、D 组成的化合物与B 、C 组成的化合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式

9.(2011厦门二模)Ⅱ.元素A 的基态原子有2个电子占据纺锤形轨道;元素B 与A 同周期,其基态原子占据s 轨道的电子数与p 轨道相同;C 是A 的同族相邻元素,电负性小于A ;D 是B 的同族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小于B 。则:

(4)化合物CA 和BD 2的晶体熔点较高的是 (填化学式)。

(5)AD 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6)B 与A 、C 的成键情况如下:

A —

B A=B

C —B C=B 键能/kJ·mol —1

360 803 464 640

A 和

B 之间易形成含有双键的AB 2分子晶体,而c 和B 之间则易形成含有单键的CB 2

原子晶体,结合数据分析其原因为 。

高考原题实战

10.(2010全国卷13)下面关于SiO 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11.(2009山东理综32)C和Si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写出S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从电负性角度分析,C、Si和O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2)SiC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3)氧化物MO的电子总数与SiC的相等,则M为(填元素符号)。MO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相似。MO的熔点比CaO的高,其原因是

(4)C、Si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2和SiO2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不同。CO2中C与O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2中Si与O原子间不形成上述π健。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为何C、O原子间能形成,而Si、O原子间不能形成上述π键

。12.(2011新课标卷)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

(4)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层间作用力为________;

(5)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个氮原子、________个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_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4

高三化学第1阶段复习80课时导学案

厦门市2012届高三化学指导组 5 【课时78答案】

【课内练习】1.B

2.(1)原子 (2)4 3 C 3N 4 1:3 (3)氮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则碳氮单键与碳碳单键相比,键长小,键能打,则硬度大。

3.三种金属熔点由高到低顺序:A l >M g >Na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价电子越多,金属键越强;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

课后达标练习

1.C 2.D 3.B 4.B 5.A 6.C

7.(1)1:2 6 109.5° (2)4

8.(1)碳 氧 硅 钠 (2)碳>硅>钠>氧

(3)原子 金属 (4)Na 2CO 3+SiO 2====Na 2SiO 3+CO 2↑

9.(4)SiC (5)直线型

(6)碳与氧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分子放出的能量(803×2=1606kJ ·mol -1

)大于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放出的能量(360×4=1440kJ ·mol -1),故CO 2易形成含双键的分子;硅与氧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分子放出的能量(640×2=1280kJ ·mol -1)小于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放出的能量(464×4=1856kJ ·mol -1),故SiO 2易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

高考原题实战

10.D

11.(1)1s 22s 22p 63s 23p 2 O >C >Si (2) sp 3 共价键 (3)Mg Mg 2+半径比Ca 2+小,MgO 晶格能大 (4)Si 的原子半径较大,Si 、O 原子间距离较大,p-p 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上述稳定的π键

12. (1) B 2O 3+3 CaF 2+3H 2SO 4

2 BF 3↑+

3 Ca SO 4+3H 2O B 2O 3+2NH

3

2BN+3 H 2O (2)1s 22s 22p 1,N ,+3 (3)120o,sp 2,正四面体

(4)共价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5)4,4,

高温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2021届高三化学三轮复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是( ) A. H 2SO 4 B. NaCl C. CH 3COOH D. Mg 3N 2 2.下列物质中不含化学键的是( ) A. Si B. S C. Ar D. Fe 3.下列关于NH 4Cl 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极性共价键 B. 属于铵态氮肥 C. 加热分解产物是N 2和HCl D. 溶于水吸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Cl 3 和 PCl 3 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 8 电子稳定结构 B. 所有共价化合物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都相同 C. NaHSO 4 晶体熔融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D. NH 3 和 CO 2 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 8 电子稳定结构 5.金刚石的熔点为a ℃,晶体硅的熔点为b ℃,足球烯(分子式为C 60)的熔点为c ℃,三者熔点的大小关系是( )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6.在“ HI (s )→HI (g )→H 2 和 I 2 ”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共价键 C. 共价键、离子键 D. 共价键、共价键 7.一定量 CuCl 2 固体加水溶解后,以石墨为电极电解该溶液。上述变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 ) A. CuCl 2 向水中扩散 B. Cu 2+ 形成水合离子 C. Cu 2+ 发生水解 D. 电解产生Cu 和 Cl 2 8.已知黑火药爆炸的反应:S+2KNO 3+3C → K 2S+3CO 2+ 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硝酸钾 B. 该反应中还原剂只有碳 C. 每生成0.1 mol N 2转移电子1 mol D. 产物中有两种共价化合物 9.关于 Cl 2+H 2O ?HClO +HCl 中的相关微粒,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Cl - 的结构示意图: B. HClO 的电子式: H ∶Cl ·?··?·∶O ∶·?· ·?· C. H 2O 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sp 3 D.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1720Cl

高中化学 【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目标与素养: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模型认知)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条件。(证据推理)3.熟悉化学键类型与物质间的关系。(宏观辨识)4.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微观探析) 一、化学键及其分类 1.化学键 (1)定义: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类型: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3)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化学变化中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旧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微点拨:(1)化学键中的相互作用是“吸引”和“排斥”相平衡的一种结果,不能理解为相互吸引。 (2)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只是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会改变。 2.离子键 (1)概念: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成键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离子键。 3.共价键

(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成键微粒:一般是非金属原子之间。 4.电子式 (1)概念:一种由元素符号和用于表示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或“×”组成的式子。 (2)写法: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氯化钠分子的形成过程。 二、化学键与物质分类 1.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阳离子与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类别 ①活泼金属元素(ⅠA族氢除外、ⅡA族)与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族、ⅦA族)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CaO、KBr等; ②大多数的含氧酸盐,如Na2CO3、KNO3等; ③可溶性强碱,如NaOH、Ba(OH)2等; ④铵盐,如NH4Cl、NH4HCO3等; ⑤金属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如Na2O、Na2O2等。 2.共价化合物 (1)概念: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物质类别 ①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如H2S、HCl等; ②酸类,如H2SO4、HNO3、HCl等; ③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iO2等; ④弱碱,如NH3·H2O等; ⑤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要是原子间形成的相互作用一定是化学键。()

化学:2.1.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学案(鲁科版必修2)

化学:2.1.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学案(鲁科版必修2)

————————————————————————————————作者:————————————————————————————————日期: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2.认识共价化合物及离子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类型之间的关系。 3.学会使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复习思考: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初中化学中曾经讨论过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自主预习 1.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变化,还伴随着变化。 2. 叫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 的实质是。 3.共价键的定义是。 4.离子键的定义是。 5.完成课本32页的表格。 6. 叫离子化合物。 如。 7. 叫共价化合物。 如。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通过对H2 + Cl2 2 HCl反应实质的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1)氢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有形成分子的趋势?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 (2)哪些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共价键一般存在于哪些类型的物质当中?

试举例说明。 共价键的成键原因: 成键方式: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2.通过对2 Na + Cl2点燃 2 NaCl 反应实质的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1)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2)哪些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一般形成离子键?离子键一般存在于哪些类型的物质当中?度举例说明。 离子键的成键原因: 成键方式: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3.共价键、离子键、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4.请写出以下物质的电子式。 (1)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氯原子硫原子 (2)钠原子镁原子铝原子 (3)铵离子氢氧根离子氟离子硫离子 (4)溴化氢硫化氢氨气甲烷 (5)氯化钾氯化镁氢氧化钠 【典题解悟】 例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与相邻分子之间 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物质结构化学键

物质结构化学键 一、复习策略 (一)复习要点阐述 2、晶体的分类及其性质 (二)要点复习的策略及技巧 1、化学键 (1)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阴、阳离子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晶体的硬度就越大。 ①成键的微粒:阴离子和阳离子。 ②键的本质: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③键的形成条件: ④成键的主要原因:a .原子容易相互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b .离子间的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C .成键后体系的能量降低。 ⑤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3)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的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①成键的微粒: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 ②键的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③键的形成条件: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且成键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则在两原子之间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 ④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物质,有的是单质,如H 2、Cl 2、O 2等,有的是化合物,如HCl 、H 2S 、H 2O 、CO 2等。 ⑤共价键的2种类型 a .非极性(共价)键:成键原子完全相同时,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的正中间不偏向任何一方,或电子云在成键原子核之间中央区域最密集。如Cl —Cl 等。 b .极性(共价)键:两个不同的原子成键时,其共用电子对偏向成键的某原子。如H —Cl 中电子对偏向Cl 原子。 ⑥键参数 a .键能:是指1.01×105Pa 和25℃下将lmol 理想气体分子AB 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 和B 时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kJ·mol -1),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b .键长:在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平均距离叫键长,原子间所形成的键,键长越短,键就越强,越牢固。 c .键角:在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叫键角。键角可反映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进一步帮助我们判断分子的极性。 d .共价键与离子键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化学键类型及其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1化学键类型及其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化学键类型及其比较 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 B.C、Si和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价和+2价 解析C的原子序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是4,次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B不正确;CO2和SiO2都是共价化合物、酸性氧化物,因此A、C正确;第ⅣA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4价和+2价,D正确。 答案 B 2.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金刚石、晶体硅、氮气等。

(2)只含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HCl、NH3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2H6等。 (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如MgO、NaCl中只含有离子键,NaOH、Na2O2、NH4Cl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5)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6)构成稀有气体的单质分子,由于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在这些原子的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7)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离子键,如NH4Cl等。 (8)金属键只存在于金属单质或合金中。 3.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O==C==O A.两种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解析两种非金属原子间不能得失电子,不能形成离子键,A对;当非金属原子组成原子团时,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H4Cl,B错;离子化合物中可以有共价键,如:NaOH中的O—H键,C错;有离子键就是离子化合物,D错。 答案 A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复习教案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复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2.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重点突破: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 方法指导:阅读课本31页到35页有关内容,画出重要的知识点。 预习导学: 1、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还伴随有,人们利用 化学反应,有时是为了,有时是为 了。 2、称为化学键。 3、水在电解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 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4、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 5、氢气与氯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6、,叫做共价键。 7、钠与氯气化合化学方程式为 断裂的键是形成的键是 8、,叫做离子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 容易形成离子键,容易形成共价键。 思考探究:1、在水的三态变化中,H2O 中H-O是否有什么变化 2、将氯化钠晶体研成粉末,离子键有什么变化 3、将HCl、NaCl分别溶于水,化学键有什么变化 达标训练: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与相邻分子之间 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 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D. 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2. 下列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的是() A. BaCl 2 B. NaOH C. (NH 4) 2 SO 4 D. H 2 SO 4 3. 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 加热分解氯化铵 B. 干冰气化 C. 水通电分解 D. 氯化钠溶于水 4. 下列微粒中,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 NH3 B. NH4Cl C. H2S D. KCl 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6.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B CaCl 2 C. HCl D. Cl 2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A. NaCl和KF B. H 2O和NH 3 C. CaF 2 和CsCl D. CCl 4 和 Na 2 O 8.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 的化合物是 4 9.下列变化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冰变成水 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C.碘升华 D.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10.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 稳定化合物的是: 与12 与17 C. 11与17 与14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以共价键结合的是()

第4讲.物质结构与化学键(目)

高考要求 内容 要求层次 具体要求 ⅠⅡⅢ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 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 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元素周期表 与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通过同一短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 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 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元素 的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高考解读 年次2010 2011 2012 题号27(1)(6)25 9、26(1) 分值 4 10 8 解析 本部分在高考中多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进行元素推断,此外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电子式书写,微粒结构等也是考点之一。 元素周期律的特点是规律性强,内容丰富。一方面可以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进行分析与推断;另一方面考查对于元素中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满分晋级 新课标剖析 第4讲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3级 元素周期表(律) 推断专题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6级 元素周期表(律) 化学键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级 物质结构 38

39 化学键 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 同位素 等电子粒子 化学键 原子核 核外电子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Z :质子数N :中子数A :质量数 原子中微粒的量的关系 常见“10”电子微粒 常见“18”电子微粒 符号: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X A Z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有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区别 概念 分类 表示方法 离子键 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结构式 电子式 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横行:周期纵列:族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原子结构 元素性质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排布原则 递变规律 结构 决定 归纳 编排依据 表现 形式 4.1 原子结构 知识点拨 知识网络

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优秀教案(鲁科)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键地含义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地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地认识. 2.认识共价化合物及离子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类型之间地关系. 3.学会使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地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复习思考: 化学反应中地最小微粒是什么?初中化学中曾经讨论过地化学反应地实质是什么? 自主预习 1.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变化,还伴随着变化. 2.叫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 地实质是. 3.共价键地定义是. 4.离子键地定义是. 5.完成课本32页地表格. 6.叫离子化合物. 如. 7.叫共价化合物. 如.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通过对H2 + Cl22 HCl反应实质地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1)氢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有形成分子地趋势?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地? (2)哪些元素地原子相互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共价键一般存在于哪些类型地物质当中?

试举例说明. 共价键地成键原因: 成键方式: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2.通过对2 Na + Cl2点燃 2 NaCl 反应实质地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1)运用核外电子排布地知识解释,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地? (2)哪些元素地原子相互结合一般形成离子键?离子键一般存在于哪些类型地物质当中?度举例说明. 离子键地成键原因: 成键方式: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3.共价键、离子键、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之间地关系. 4.请写出以下物质地电子式. (1)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氯原子硫原子 (2)钠原子镁原子铝原子 (3)铵离子氢氧根离子氟离子硫离子 (4)溴化氢硫化氢氨气甲烷 (5)氯化钾氯化镁氢氧化钠 【典题解悟】 例1.下列关于化学键地叙述正确地是() A.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与相邻分子之间 B. 两个原子之间地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 化学键通常指地是相邻地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地强相互作用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第三讲(3学时)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基础 教学要求 了解共价键理论要点。 掌握σ键、π键的形成方式和特点。 区别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了解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了解分子间力,氢键及其对物质重要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σ键、π键的形成方式和特点,杂化轨道理论。 3.1 共价键 物质结构结构的内容是:分子组成、分子空间结构和分子形成时的化学键键参数:用各种不同的化学量对化学键的各种属性的描述。 1. 键能: 在101.3 kPa,298 K下,断开1 mol AB理想气体成A、B时过程的热效应,称AB 的键能,即离解能。记为△H?298(AB)。 AB(g) = A(g) + B(g)△H?298(AB) 键能越大键越稳定,对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就越稳定或化学惰性。 一般单键键能小于双键键能,双键键能小于叁键键能。但双键和叁键的键能与单键键能并无简单的倍数关系。 对双原子分子间形成的键:同核双原子分子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键能下降,因为原子半径增大而成键能力下降;异核双原子分子在核间距一样(或几乎一样)时,电负性相差越大,键越稳定。 2. 键长 键长:成键两原子的核间的平衡距离。 平衡距离是因为分子处于振动之中,核间距离在不断变化之中。原子核间距离越短,化学键越稳定。 3. 键角 键角:同一分子中键与键的夹角。 键角与成键原子的成键轨道有关,在成键轨道确定时还决定于成键原子的价层电子键角用于说明分子的空间结构,对分子的性质尤其是物理性质有推导作用。过小的键角意味着分子张力大,稳定性下降。 4 . 键的极性

由于成键两原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导致化学键的极性。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化学键称极性键。 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化学键叫非极性键。 一般来说,对同原子形成的化学键,若其所处环境相同,则形成非极性键,异原子形成化学键则肯定是极性键。离子键是最强的极性键。对共价键来说,极性越大,键能越大。 5 .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极性是由化学键的极性引起,组成分子的化学键若都无极性,则分子肯定无极性;而若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有极性,则要看分子的结构情况以判断有无极性,若整个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则无极性,否则有极性。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来衡量:μ=q·d,其中q为点电荷,单位为库仑;d为点电荷间距离,单位是m,μ为偶极矩,单位是C ·m。 电负性差值越大,极性越大,双原子分子的偶极矩越大。 3.2 离子键 依靠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阴阳离子不可能无限靠近,离子的核外电子以及原子核间都有强烈相互作用,最后在一适当距离达到平衡,即斥力和引力相等。 离子键的特征: 因离子的电荷是球形对称的,故只要空间条件允许,可尽可能多地吸引异号电荷的离子,离子键没有饱和性。在离子晶体中,每个正离子吸引晶体内所有负离子,每个负离子也吸引所有正离子。 异号离子可沿任何方向靠近,在任何位置相吸引,故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不可能有100%的离子键;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值越大,离子键成分越高。离子键成分超过50%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此时电负性相差约为1.7。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百分数和离子键强弱是两码事,与化学键的强弱也无直接关系。 3.3 价键理论 1、现代价键理论要点 成键两原子必须有成单电子; 成键时成单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在核间电子云密度最大形成稳定化学键; 因此,共价键有饱和性,成单电子的数目就是成键数目;共价键也有方向性,沿轨道方向重叠可产生最大重叠,形成的键最稳定;在所有轨道中只有s轨道无方向性,只有s轨道之间形成的键无方向性。 2、化学键

78、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第78课时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一、 知识回顾与记忆 原子晶体与金属晶体的比较 【课内练习】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也是一种静电作用 B .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 .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D .构成金属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 二、能力提升与练习 (一)利用键能、键长等数据解释原子晶体结构相似时熔点高低及硬度大小的能力 【课内练习】 2.氮化碳部分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是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化碳晶体属于 晶体 (2)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 个氮原子 相连,每个氮原子与 个碳原子相连,则氮 化碳的化学式为 ,氮原子数与化学键数之比为 。 (3)试说明其硬度超过金刚石的可能原因 。

(二)利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能力 【课内练习】 3.试比较Na、Mg、Al三种金属熔点高低,并用金属键的知识加以解释。 课后达标练习 1.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2.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在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 B.白磷晶体中,结构粒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C.石英晶体是直接由硅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D.构成分子晶体的结构粒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3.合金有许多优点,如Na-K合金为液体,而Na和K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推测生铁、纯铁、石墨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 A.纯铁B.生铁C.石墨D.无法确定4.在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中,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左右 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 D.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O2、SO3都是极性分子 B.在NH+4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6.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 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 800 K,制得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的二氧化碳晶体。下列关于该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该晶体易汽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一定条件下,该晶体可跟氢氧化钠反应 D.每摩尔该晶体中含2 mol C—O键 7.下图为金刚石的网状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2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学案(第1课时)

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物质变化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2.认识共价化合物及离子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与化学键类型之间的关系。 3.学会使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复习思考: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初中化学中曾经讨论过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自主预习 1.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变化,还伴随着变化。 2. 叫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 的实质是。 3.共价键的定义是。 4.离子键的定义是。 5.完成课本32页的表格。 6. 叫离子化合物。 如。 7. 叫共价化合物。 如。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通过对H2 + Cl2 2 HCl反应实质的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1)氢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有形成分子的趋势?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 (2)哪些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共价键一般存在于哪些类型的物质当中?试举例说明。 共价键的成键原因: 成键方式: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2.通过对2 Na + Cl2点燃 2 NaCl 反应实质的分析,并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 (1)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钠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2)哪些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一般形成离子键?离子键一般存在于哪些类型的物质当中?度举例说明。 离子键的成键原因: 成键方式: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3.共价键、离子键、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4.请写出以下物质的电子式。 (1)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氯原子硫原子 (2)钠原子镁原子铝原子 (3)铵离子氢氧根离子氟离子硫离子 (4)溴化氢硫化氢氨气甲烷 (5)氯化钾氯化镁氢氧化钠 【典题解悟】 例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与相邻分子之间 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 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D. 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化学键定义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化学键的定义强调两个方面: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Word版)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高三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中化学键数目的计算专题复习

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高 1.现代工业放琉涉及到反应:2NaHS+4NaVO3+H2O=Na2V4O9+4NaOH+2S,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为直线型分子 B. 反应中每生成1molS转移了2mol电子 C. NaHS中含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D. 硫单质(S8)为原子晶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4+和H2O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形 B. CH3CH(OH)COOH存在两个手性碳原子 C. H2O、NH3、NF3的键角依次增大 D. C2H5Cl、H2O2都是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3.下列“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B. 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SO32?为平面三角形 C. 通过杂化理论可知,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 D. 通过配合物理论可知Ag(NH3)2OH是配位化合物 4.下列关于H3O+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个H3O+中有3个σ键 B. 中心原子上有1对孤对电子 C. H3O+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 D. O?H键之间的夹角:H3O+

高考化学练习题: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练习题: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5?安徽)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考点:化学键;真题集萃. 分析:A、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其中顶点省略的是C原子,每个C原子均形成4对共 价键,每个O原子形成2对共价键,C原子价键不饱和的用H原子补充,据此判断分子式; B、单键即为σ键,依据此结构简式判断σ键的个数; C、相同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据此解答; D、依据C的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依据此有机物物质的量判断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解答:解:A、,此有机物中含有3个C、3个O和2个H,故分子式为:C3H2O3,故 A正确; B、此分子中存在4个C﹣O键、1个C=O双键,还存在2个C﹣H键,1个C=C双键,总共8个σ键,故B错误; C、此有机物中存在C=C键,属于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8.6g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于未指明标准状况,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 积不一定是6.72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结构简式的判断,涉及分子式书写、化学键类型判断、有机物的燃烧等,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 2.(2014?上海)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H3O+和OH﹣B.CO和N2C.HNO2和NO2﹣D.CH3+和NH4+

考点:“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粒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解答:解:A、H3O+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1﹣1=10,OH﹣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1=10,电子数相同,故A错误; B、CO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N2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电子数相同,故B错误; C、HNO2的质子数为1+7+8×2=24,电子数为24,NO2﹣的质子数为7+8×2=23,电子数为23+1=24,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 D、CH3+的质子数为6+1×3=9,电子数为9﹣1=8,NH4+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1﹣1=10,电子数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明确中性微粒、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的数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3.(2013?上海)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 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同素异形体;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A.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C.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属于同分异构体; D.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解答:解:A.氰酸铵(NH4OCN)属于铵盐,是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尿素[CO(NH2)2]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所以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 正确; D.同素异形体是单质,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明确这几个概念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区别,难度不大. 4.(2013?海南)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CaC2B.N2H4C.Na2S2D.NH4NO3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