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分一分2
- 格式:pdf
- 大小:729.22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一分》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除法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两单元学习了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不能很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对于如何将物品平均分配给每个人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游戏道具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水果的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一分。
2.新课导入:介绍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4.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7.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分一分》第二课时(习题课)|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分一分》第二课时(习题课)|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认识数字46”中的《分一分》这一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字46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分一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字46的组成和分解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正确快速的完成练习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46的组成和分解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正确快速的完成练习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2.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数字46的组成和分解的方法。
2. 讲解例题: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然后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题1:把数字4分成两个数,可以怎么分?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数字4,发现它可以分成两个数,如2和2,或者1和3。
3. 练习题: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练习题1:把数字5分成两个数,可以怎么分?解析:数字5可以分成两个数,如2和3,或者3和2。
4. 课堂练习:出示课堂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练习题2:把数字6分成两个数,可以怎么分?解析:数字6可以分成两个数,如2和4,或者3和3。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46的组成和分解数字4:2和2,1和3数字5:2和3,3和2数字6:2和4,3和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把数字7分成两个数,可以怎么分?2. 作业答案:数字7可以分成两个数,如3和4,或者2和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认为还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和提高,如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教材分析“分一分”教学简单的分类。
“分类”是把若干个研究对象按某种确定的标准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
按照这一标准,凡是分在同一部分的物体,都具有某个相同点;凡是分在不同部分的物体,都具有相异点。
分类和比较是相随相伴的,分类离不开比较,分类能促进比较。
所以,教科书在“比一比”之后及时编排“分一分”。
本单元把学生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树叶、动物、交通工具、茶杯、文具等。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具有把这些物品分类的条件。
通过分一分,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例题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分类的思想与方法。
例题呈现了两个物品架,左边的物品架上放了许多玩具,右边的物品架上放了许多书。
每个物品架都分成四格。
左边物品架从上往下各格分别放了汽车模型、球、积木、长毛绒动物等四类玩具,右边物品架从上往下各格分别放了《童话大王》《森林王国》《数学故事》《科学天地》等四种书。
物品架上的物品很多,不仅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把相同的物品摆在一起,把不同的物品分开摆放。
这个现象里面,蕴含了分类的思想和方法,是例题的教学内容与重点。
教材要求学生说说“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引导他们思考这样摆放的方法与好处,从而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
尽管教材里暂时不出现“分类”这个词语,用“分一分”来代替,也能达到教学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例题的教学不能草率,要紧紧抓住“物品是怎样摆放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观察、交流。
首先看到两个物品架上分别摆放的玩具和书籍是两类不同的物品,体会这两个物品架把物品分成玩具和书籍两类。
接着看到每个物品架的各格上摆放着同样的玩具或同样的书籍,理解这样摆放把不同的物品分开,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就是每一个物品架都把物品分成四类。
然后感受这样摆放便于寻找物品,如果想玩球,就可以到左边物品架的第二格上拿取;如果要看数学故事,就可以到右边物品架的第三格上拿取……上述的观察与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分一分”是把相同的物体汇集在一起,把不同的物体区分开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分一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一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分一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分一分这样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理解。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一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将分一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分一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将分一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一分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分一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教学中的分一分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课堂上的分一分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分水果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一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实物进行分一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实物进行分一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一分的概念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一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食物、分玩具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一分的方法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分一分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3《分一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一分》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来求解平均分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例题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例题卡片、练习题等。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法,用教具来展示平均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平均分教具来解决一些平均分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分一分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一份或几份。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分数: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分数的读写:教授学生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3. 分数的计算:教授学生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读写和计算。
2. 教学难点:分数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实物操作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分数的意义: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例如,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苹果的四分之一。
3. 学习分数的读写:教授学生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例如,将苹果的四分之一读写为“1/4”。
4. 学习分数的计算:教授学生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
例如,计算1/4 1/4 = 1/2。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分数的意义、读写和计算方法。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分数的计算是否正确。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在讲解分数的计算方法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可以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分一分(二)教学目标:1、会按颜色、形状、大小给24片彩色图形片进行分类。
2、知道同一类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3、鼓励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重点:从颜色、形状、大小来认识与描述24片彩色图形片的特征。
难点: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
准备:课件执教日期:9。
4三、游戏四、总结评价3、数一数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类结果进行计数,并知道虽然分类的结果不同,但这堆图形片的总数不变。
猜一猜:1、出示▲■●▲■●请一个学生上台,其他人闭上眼睛后拿走一片,问缺少哪一片?为什么?3、做一做:每人任取一个图形片,举在手上,站起来,听老师报做动作,如:“他有一片大的。
”手拿小的图形片的学生就人获胜。
4、画一画:书上第2题,先出示△□○,请学生说出排在后汇报结果:按形状分:三角形有8片,圆形有8片,正方形有8片;按颜色分:红的有6片,黄的有6片,蓝的有6片,绿的有6片;按大小分:大的有12片,小的有12片。
思考、行动学生图列继续。
2、抢答比赛仔细观察第一行、第二行图形的特点,猜猜第三小行中的?代表什么图形??反思与重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分类的理由。
并能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分类,部分学生能清楚的表达分的过程,但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不够,有待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锻炼。
个别学生不能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分类,要老师加以指导。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分一分”的过程,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
2. 学习如何将几个部分合为一个整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实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与合的概念,示范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并将这几个部分合为一个整体。
3.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并将这几个部分合为一个整体。
5.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与合的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分与合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学生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分与合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将分与合的概念应用到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等。
2.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分与合的数学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资源:1. 互联网上的相关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习题等。
2. 数学故事书、动画片等,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课程设计意图: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分一分渠有庆第三苏小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按一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知道分类标准不同,分地的结果不同。
3.情感目标: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一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找作业和给小猴整理房间知道分类可以很快找到需要的东西和让环境变整洁明白分类的好处,从而引入新课。
2.初步感知出示铅笔图片,学生观察铅笔有什么颜色的。
引导学生从颜色上对铅笔进行分类。
分好之后让学生数出两种颜色铅笔的支数。
让学生感知分类之后更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让学生对两种铅笔的数量用大于或小于进行比拟大小。
3.深入探究〔1〕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上面有些什么。
数出小鸡小鸭的只数。
引导分类:图片上的这些鸡和鸭可以怎样分类?按种类分可以把大鸡和小鸡分一起,大鸭和小鸭分一起。
按大小分可以把大鸡和大鸭分一起,小鸡和小鸭分一起。
既按种类分又按大小分可以怎样分?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白分类标准不一样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2〕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东西进行分类或者说一说生活中的物品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3〕把班上的同学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性别,高矮,胖瘦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类。
〔4〕把昨天的作业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得数分类。
引导学生从加减法进行分类。
4.小结分类可以方便我们很快的找到需要的东西,可以让环境变得整洁,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分,标准不一样,分得的结果也不一样。
5.作业用分一分的方法整理我们的书包和房间。
6.板书分一分颜色红黄种类大鸡、小鸡大鸭、小鸭大小大鸭、大鸡小鸭、小鸡。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分的概念,掌握分分的意义。
培养学生能够将物品、图形等分成二等份、二等份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分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分分的直观概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分的概念,能够将物品、图形等分成二等份、二等份等。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分的意义,并在实际操作中正确地进行分组。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如水果、图形等。
3.2 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分一分的学习用品,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些实例,如分水果、分图形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分分的概念。
4.2 讲解与示范:讲解分分的意义,示范如何将物品、图形等分成二等份、二等份等。
4.3 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分分的过程。
4.4 总结与巩固: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分分的概念。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分一分的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分分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
第六章:教学目标6.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分的概念,掌握分分的意义。
培养学生能够将物品、图形等分成二等份、二等份等。
6.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分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分分的直观概念。
6.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第七章:教学内容7.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分的概念,能够将物品、图形等分成二等份、二等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