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67.00 KB
- 文档页数:26
重度烧伤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关键词】重度烧伤;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烧伤后经创面不断的大量丢失体液和蛋白质,加之营养摄入不足,体内营养储备大量消耗等,均可导致营养不足,负氮平衡,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使其难以度过感染期及创面修复期,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2015年以来,我院对18例重度烧伤患者,采取综合营养支持疗法,不仅促进创面愈合,也极大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1.5岁。
烧伤总面积40%~78%TBSA,平均烧伤面积(38.8±17.5)%TBSA,其中深II、II度平均烧伤面积(15.8±9.5)%TBSA;火焰烧伤11例,沸液烫伤5例,化学烧伤2例,合并吸入性损伤2例;入院时间为伤后2~16h,见表1;表1 一般资料一般资料例数性别男性患者13女性患者5平均年龄(岁)平均年龄(岁)31.5平均烧伤面积(%TBSA)平均烧伤面积(%TBSA)38.8±17.5深II、II度平均烧伤面积(%TBSA)深II、II度平均烧伤面积(%TBSA)15.8±9.5烧伤类型火焰烧伤11沸液烫伤5化学烧伤2合并吸入性损伤2入院时间(h)2-16h1.2治疗方法(1)烧伤早期:在积极快速补液抗休克等治疗的同时,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胃肠道反应时,即可少量口服水或清淡流质饮食,少量多次,逐渐加量,同时口服麦滋林S颗粒、十六角蒙脱石,静点西咪替丁等,以保护胃黏膜。
(2)感染期:在休克期过后,即开始静脉营养支持,并辅以肠内营养,此时病人进入高消耗状态,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提高免疫力,以利于植皮封闭创面,促进创面愈合。
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不同时期,严密监护,及时调整肠内和肠外的营养比例,必要时可置胃管鼻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全流或半流质饮食。
1次/3h,2000ml/d以内,热量2500kcal(1kcal=4.185 KJ)。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摘要】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首先概述了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在恢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详细介绍了严重烧伤患者的能量要求及营养支持,早期肠内及胃内营养支持,蛋白质需求及蛋白质支持,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补充等方面的内容。
总结了营养支持的实施措施,包括合理的饮食安排和监测,以及团队合作和综合护理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护理方法,为其康复提供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护理、能量要求、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蛋白质需求、微量元素、维生素、实施措施、总结。
1. 引言1.1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概述严重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除了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外,还会对全身造成各种生理和代谢的紊乱。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支持一方面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维持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患者在愈合过程中对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而在实施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早期的肠内及胃内营养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这种形式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只有在全面而科学的营养支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严重烧伤患者的能量要求及营养支持严重烧伤患者的能量要求及营养支持是关于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以帮助恢复健康。
烧伤会导致机体代谢显著增加,消耗大量能量,因此患者的能量需求也会明显增加。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体表面积烧伤程度等因素,确定患者每日的能量需求,通常需要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支持。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摘要】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在临床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烧伤患者的特点入手,探讨了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包括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等方面。
接着介绍了营养支持的方法和原则,如口服、静脉注射、肠外营养等。
详细阐述了营养支持的实施过程,包括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方案、监测营养效果等步骤。
通过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愈合速度,降低感染风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展望未来,需不断完善营养支持的理论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为严重烧伤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护理、特点、重要性、方法、原则、实施、临床意义、展望、建议、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烧伤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外伤,由于其病情复杂,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烧伤后,患者的身体代谢会大大增加,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而严重烧伤患者常常因为疼痛、感染和应激反应等原因而导致摄食困难,因此必须通过营养支持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对于严重烧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包括其特点、重要性、方法、原则和实施过程。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领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案,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意义营养支持在严重烧伤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烧伤患者身体大量代谢增加,导致全身反应性炎症反应和高度应激状态,使得其营养需求明显增加。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研究表明,烧伤后早期的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正确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加速伤口修复,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烧伤病人营养护理常规烧伤后,机体呈高代谢状态,营养储备大量消耗,加之营养摄入、吸收和利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病人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的易患性增高、创面愈合迟缓,严重者危及生命。
对于严重烧伤病人来说,烧伤营养的目的不再被认为只是饱腹的手段,单纯的补充或维持营养,更重要的是作为治疗措施,成为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达到迅速封闭创面,保护各组织与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维护细胞代谢,改善免疫功能,参与调控机体的生理活动,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营养评估】烧伤病人的营养需要量,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烧伤面积、创面情况,伤前的营养状态,以及病人有无合并伤和全身感染而定。
在计算营养素的需要量时,应先估算供应总量,再考虑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比例,以及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量。
常用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
(一)营养需要量1、热量计算公式:成人每天kJ=104.6kJ(25kcal)×体重(kg)+167.4kJ(40kcal)×烧伤面积%。
大面积烧伤患者(>50%)按50%计算。
(1)糖类每日摄入糖类应占摄入总热量的50%~55%。
(2)脂肪每日摄入的脂肪应占每日摄入总热量的25%~30%。
(3)蛋白质正常人每日需要蛋白质0.8~1.0g∕kg。
烧伤病人每日需补充蛋白质2.5~3s∕kg,蛋白质在总热量中应占25%左右。
(4)无机盐根据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补充。
(5)维生素烧伤面积40%以上的病人,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正常人多6~10 倍。
(6)微量元素严重烧伤病人在不能进食时需补充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以补锌离子更为重要。
(二)营养物的种类1、胃肠内营养制剂:胃肠内营养制剂主要为要素饮食,其特性如下:①高热量、高蛋白和各种氨基酸溶液,含有最佳的热量和氮的比例,一般为627LJ:1g。
②消化后蛋白,不需肠道消化,在小肠上段可完全吸收,因此胃液、胰液、胆汁、肠液分泌可减少。
关于烧伤的营养护理作者:李月娟高金颖郭莉莉王银霞贺敬春罗迪【关键词】烧伤营养护理(一)营养治疗的原则烧伤后的营养治疗原则根据烧伤的临床进程分为三期:(1)休克期以清热、利尿、消炎、解毒为主,补给多种维生素,不强调蛋白质和热量,应尽量保护食欲(休克期各种膳食举例附后)。
(2)感染期应继续利尿、消炎、解毒,给予高维生素膳食。
逐渐增加蛋白质及热量以补充消耗,保证供皮区再生及植皮存活率,改善负氮平衡。
强调补给优质蛋白质,并占全日蛋白质补给量的70%左右(感染期膳食举例附后)。
(3)康复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丰富而有全价营养的膳食。
继续控制感染,维持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促使迅速康复(康复期膳食举例附后)。
(二)热量的需要量严重烧伤后,由于高代谢、产热和氧耗增加,因此,对热量的需要也增加。
热量的供给应根据烧伤严重程度、营养状况、体重变化,以及按正常需要量加上发热、感染需要量来制订。
(三)补充营养的途径(1)经口营养口服营养是最主要的途径,不仅经济方便,而且营养素完全,且能增进食欲。
凡肠鸣音已恢复,无其他病情及治疗方面禁忌的患者,应尽量鼓励其口服,并应注意以下饮食护理的要点:1)饮食应根据病情的需要调节一般伤后第1~2日禁食,因为此时胃肠功能紊乱或有胃肠表浅溃疡。
患者烧伤前胃内有残留食物,易发生胃扩张和呕吐,故暂不进食。
待肠蠕动恢复,可先给休克期患者予流汁,如淡茶、绿豆汤、西瓜汁、维生素饮料、果汁冰块等,并逐渐增加,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和腹泻。
伤后第2~3日,可给予米汤为主的试餐,每日3次,每次50~100 rnl,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不应过多追求热量与蛋白质,此时以静脉补充营养为主。
根据患者消化吸收情况,以后逐渐增加牛奶等其他流质饮食,也可逐渐增加包含多种营养素的各种配方膳食,如:能全力、安素、百普素等。
感染期和康复期,可根据不同病情及患者饮食习惯制订食谱,一日可多次进食(5~8次),可进食肉糜粥、菜泥、炖蛋、面条、馄饨等半流质的食物,注意各种营养素的齐全、维生素的补充。
特重度烧伤病人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方法对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治疗效果。
方法:针对本科室2005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4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分别采用采用肠内治疗和肠外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相较于较肠外营养(PN)来说,早期肠内营养(EN)组的治疗恢复速度较快,创面的愈合时间更短。
结论:肠内外营养治疗对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治疗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肠内营养(EN)治疗经济、简便、安全和有效,更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标签: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特重度烧伤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自我科室2005年1月~2011 年12月收治48例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或㈣度烧伤>20%)患者,这48例患者使用营养治疗的资料完整,其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10例,年龄分布在21~56之间。
其中火焰烧伤25例,烫伤15例,电灼伤2例,碱烧伤6例。
将该48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6例,采用肠内营养(EN)治疗,EN治疗的目的是尽早恢复胃肠道的各项功能,如蠕动、吸收、排泄分泌等。
该组患者于伤后24~28h留置胃管,开始使用安素,早期不必对营养输入的量有什么要求,输入的速度可先从20ml/h开始慢慢过渡到医生嘱咐的用量要求,待病人适应后可将速度调整到100~150ml/h,剂量可达400g/d。
可在患者治疗一个礼拜后将胃管取下,建议患者适量口服半流食物,或口服安力加、肉汁、窝蛋奶,慢慢的向正常饮食进行过渡。
对照组患者22例,PN以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来提供营养和蛋白质,早期进行静脉高营养,采用周围或者锁骨下静脉穿刺,按患者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物质按规定混入静脉营养袋中,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经中心静脉导管交替滴入,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间断性的输入新鲜血浆,治疗的周期为4周左右。
1.1观察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治疗组的治疗康复情况,并和对照组的治疗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主要监测患者的身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含量水平,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的比较,主要观察氮平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消化不良发生率、全身性感染率,以及消化道出血率,并针对这几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成人烧伤和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指南解析一.指南的由来、作用和发展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论文、专著的形式留给后人。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国家医疗行政机构、保险业、医护人员乃至法律都需要有一个比较公认的在临床实践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南。
指南有以专家小组(Panel)共识商定的和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两种。
目前越来越多的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
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大中规模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因此,要认识指南首先应该认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
EBM的概念是加拿大McMaster 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于1992年JAMA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来的。
他在1997年出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一书中,进一步更加圆满地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地、准确地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和研究根据,结合医师本身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
简言之,即把科学根据,医疗技术和经验和患者利益结合起来,进行医疗决策。
EMB的划时代意义在于提高证据的标准,因而增强其科学性。
由于并不能说经验临床医学时代就毫无科学性,运用到具体病人,科学证据,临床经验,病人利益三者缺一不可,并非提倡仅以科学为证据去进行医疗决策,临床经验和病人利益提出在治疗中应遵循个体化的要求,这是行医的准则,应该不存在分歧。
过去十年,临床指南迅速发展,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部分。
发达国家如英国对此已进行了数十年的工作,视其为保健措施是否有效的证据。
英国卫生部近期还特别提倡使用规范的方法来制定基于证据的循证指南(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美国卫生部成立了保健研究和质量局(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每年投入数亿美元推动临床实用指南的制定。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1.营养支持对烧伤病人的结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应优先考虑使用。
积极的营养支持是针对烧伤后的高代谢,利于增加氮的保留、促进合成、增强免疫和加速创面愈合。
2.病人入院时即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重点在热量和蛋白质需求),并且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反复进行。
营养需求可通过间接能量测定仪测量或使用公认的公式进行计算。
但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3.烧伤后热量和蛋白质需求增加,营养支持时应充分满足其需要,但也不能补充过多。
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用于测算病人对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确切方法。
至少已有30个公式被提出用于计算烧伤后病人的热量需求,但都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
目前认为,使用间接能量测定仪的方法较为可靠。
考虑到物理治疗及伤口处理时的应激反应,应将测得值增加20%~30%.4.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烧伤后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补充足够氮量可以改善烧伤病人的免疫功能,存活率也可提高,并且菌血症天数、全身抗生素使用时间也较短。
5.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可通过肠道完成。
在小面积烧伤(<20%体表面积),不伴有面部烧伤、吸入损伤、精神障碍或既往营养不良者,通过口服高热卡、高蛋白饮食,如热量密度为1.5Kcal/ml的EN制剂,就可满足需要。
大面积烧伤病人则难以通过口服提供足够的热卡和蛋白质,因此应尽早开始EN,最好能于烧伤后24小时内开始实施。
通常可经鼻胃管或鼻肠管实施管饲。
烧伤的严重程度将决定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
由于手术、感染、大换药或其它并发症常可诱发胃瘫,使经胃EN的实施受到了限制。
此时应通过介入或内镜手段置入鼻肠管,然后行空肠喂养。
6.PN存在多种并发症(肠道功能障碍、脂肪肝、脓毒症、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前瞻性研究证实PN可增加重度烧伤病人的死亡率。
因此,PN仅用于不能进行EN的病人。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指南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不仅会给皮肤和器官带来损伤,还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
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烧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饮食方案、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以及禁忌食物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实现科学滋养,加速康复。
确定文章类型本文为指导性文章,旨在为烧伤患者提供专业的营养支持建议。
搜集相关资料在撰写本文之前,我们广泛搜集了关于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学术研究、实践经验等资料,以确保本文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整理思路对于收集到的资料,我们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重要性和相关性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烧伤患者的饮食方案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的作用及摄入建议禁忌食物和注意事项撰写标题根据主题和结构,我们撰写了以下简洁明了的标题: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指南:科学滋养,加速康复。
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总热量摄入:患者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取决于其体重、病情和活动水平。
一般情况下,每天每公斤体重需摄入20-25千卡热量。
营养成分比例: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应注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
其中,蛋白质对于伤口愈合非常重要,应适当增加摄入。
多次少量进食:由于烧伤患者的消化系统可能受到影响,建议采用多次少量进食的方式,避免一次性过多摄入食物,导致消化负担加重。
烧伤患者的饮食方案针对烧伤患者的特点,我们推荐以下饮食方案:每餐食物种类:患者每餐应摄入主食、蛋白质食物、蔬菜和水果等。
其中,主食可选择米饭、面包等,蛋白质食物可选择鱼、肉、豆类等,蔬菜可选择绿叶蔬菜、根茎类蔬菜等。
每餐食物分量:每餐食物的分量应根据患者体重、病情和活动水平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每餐主食应控制在100-200克,蛋白质食物应控制在50-100克,蔬菜应控制在100-200克。
摄入时间:患者每天的进食时间应均匀分布,建议每3-4小时进食一次。
重度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发表时间:2010-12-03T10:20:51.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李少峰[导读] 众所周知,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自始自终是烧伤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李少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烧伤科福建福安 355000)【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103-03【摘要】统计和分析了200例重度烧伤病人的营养供给情况和供能、供血量、氮平衡、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白细胞、IgG 的动态变化。
认为重度烧伤病人的供能以2×BEE,供氮以2.5g%/kg/d蛋白质为宜。
营养评价靠单项指标可靠性不大,应以各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病人的总体状况和创面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营养供给途径以肠道营养(EN)为主,静脉营养(PN)作为补充。
重度尤其特重度烧伤病人实施TPN应谨慎。
【关键词】重度烧伤营养支持营养评价众所周知,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自始自终是烧伤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过去烧伤营养支持主要靠中心静脉营养,容易带来“置管”、“代谢”、“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
近几年来,多数学者不主张中心静脉营养。
因为通过静脉输液远远不能满足病人摄取营养的要求,为评价营养支持在严重烧伤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我们随机抽样200例严重烧伤病人进行比较分析。
1 临床资料1.1病例的抽样条件⑴成人烧伤面积浅II°>30%TBSA,或III°>10%TBSA;⑵按住院顺序随机抽样,隔一抽一;⑶随机抽样从1994年以来200例严重烧伤病人,男121例,女79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72岁,平均38岁。
烧伤面积31~49%TBSA119例,50~79%TBSA71例,>80%TBSA10例。
饮食(包括要素膳)与静脉高营养或与周围静脉营养合用。
开始时间为伤后4~5天,平均应用时间为24.5天。
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及干预结果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及受伤的严重程度。
严重灼伤的病人由于皮肤广泛破坏,体液大量流失,造成电解质的不平衡与新陈代谢的改变,导致体重下降,蛋白质大量损耗,使得病人对营养的需求大大增加。
营养支持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营养障碍。
一、烧伤病人营养障碍:主要表现在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维生素缺乏和免疫力低下等,临床可见患者消瘦、体重下降、创面愈合延迟、抗感染能力差。
二、主要原因1、烧伤患者代谢率增高(严重病人代谢率可增加50~100%)、分解代谢旺盛;2、创面大量渗出,使大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丢失;3、患者消化功能紊乱,病人食欲减退,营养吸收和补充困难;4、组织修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
三、营养支持:根据临床病程的不同调整营养方案1、休克期:烧伤的最初1~2天内,患者应激反应严重,此期以静脉补液纠正休克治疗为主。
由于休克,胃肠蠕动减弱,贲门松弛,此时不宜经胃肠道供应过多饮食,特别要限制病人的饮水量,防止大量饮水造成呕吐或急性胃扩张,可酌情经胃管予以少量肠内营养制剂(百普素、能全素、匀浆等等)以保护胃肠结构和功能,防止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感染期:休克期过后,患者进入代谢旺盛期,此时创面坏死组织逐脱痂,易发生创面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感染。
此期患者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改善高代谢状态,促进创面修复。
可通过逐渐增加蛋白质和能量,改善负氮平衡状态。
经口从流食(米汤、鸡汤、稀粥、等)---半流食(菜粥、肉粥、馄饨、面条、汤饺等)-----普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膳食。
在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给充足条件下,尽量补给优质蛋白(蛋白质分动物性蛋白质:肉、蛋、奶、豆及豆制品;植物性蛋白质:谷、薯、豆、坚果等),使优质蛋白占全天蛋白量的70%左右。
对经口摄食难以满足机体需要的,可考虑留置鼻---胃管,鼻----空肠管等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辅助。
3、康复期:创面大部分愈合,全身情况逐渐好转,继续予以上面的营养支持方案,以促进患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