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九单元题 )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0
2021年高考最后一卷(九)选择题.一 扬州市东关街(图1)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街区以明清建筑为主,路面铺设长条板石。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关街区采取分时步行的交通组织方式,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执行步行交通方式,其他时间允许车辆通行。
行政区D. 中心商业区C. 商住混合区B. 文教区A. 东关街街道两侧的功能分区最可能是,如今1. B答案。
两侧最可能分布商铺和特色民宿街道,适宜发展旅游业,该街区年代久远,据材料可知【解析】 步行管理可以东关街区采取分时,与车辆全天禁行、人车混行等管理方式相比2. ①缓解交通压力 ②改善空气质量 ③方便居民安全出行 ④改善游客体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步行速度慢,不会缓解交通压力,①错;车辆全天禁行,比分时步行更能改善当地空气质量,②错;东关街街道两侧主要是商住混合区,车辆全天禁行会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而分时步行能够在方便当地居民出行的同时降低出行的安全风险,③对;游客在游览古街道过程中,如果有大量车辆出入,难以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分时步行能够改善游客的出行体验,④对。
答案D“台田--浅池系统”是指通过挖土建池、堆土筑台的工程措施,将原有的盐碱荒地改造为台田、浅池相间分布的人工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图2为渤海湾西岸滨海平原某“台田--浅池系统”示意图。
冬季D. 秋季C. 夏季B. 春季A. 渤海湾西岸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3. 运动的季节变化明显,该地春旱严重。
该地土壤水盐,受气候影响,【解析】渤海湾西岸土地盐碱化严重A答案4.盐碱荒地改台田的过程中最主要考虑的是A.减小地势起伏 B.增加土壤肥力 C.降低地下水位 D.增加空气湿度【解析】读图可知,修建台田可以增加地表高度,相对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少深层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输送,C正确;与原来的土地相比,修建台田使地势起伏变大,A错误;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空气湿度并不是修建台田过程中的最主要考虑的问题,B、D错误。
绝密★本学科试卷启用前202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本场考试75分钟,满分100分1.考生领取试卷和答题卡后,要认真检查试卷、答题卡。
2.如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应举手询问,在开考报告监考员:如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所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补充。
3.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考生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4.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书写在试卷(题签)、草稿纸上或答题卡上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因地制宜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必由之路。
现将不同错落的区位条件划分等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某村落要进行传统农业花卉种植,提供鲜切花配送服务,那么这个村落满足的条件最可能是()A. LCIB. L+C+C. LC+I+D. L+CI+2. 某村落满足L+CI+,为解决人才不足和运营低效等问题,实现旅游业加速发展,最适宜引进()A. 高新技术业B. 食品加工业C. 文化创意业D. 仓储运输业3. 某村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不断挖掘乡村文化并传承保护,下图符合该村经济状况和乡村文化发展趋势的是(实线为文化,虚线为经济)()A. B. C. D.【答案】1. B2. C3. D【解析】分析】【1题详解】传统农业花卉种植,需要较充足劳动力,提供鲜切花配送服务,交通系统要比较完善,结合表格信息可知,L +C +表示劳动力数量充足,交通系统完善,有利于传统农业花卉种植,最可能是该村落进行传统农业花卉种植需要满足的条件,B 正确;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或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并不是发展传统农业花卉种植必备的条件,排除ACD ;故选B 。
【2题详解】高新技术业通常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施,对于该村落可能不太适合,难以满足其对人才等方面的要求,所以A 不太适宜;食品加工业可能对解决人才不足和促进旅游业加速发展的直接关联性不强,B 也不是最适宜的;文化创意业,一方面可以吸引创意人才,有助于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文展,C 比较适宜; 仓储运输业对于解决人才不足和推动旅游业加速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D 不适宜;综上,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
第九单元产业活动34.[2014·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图12(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34.(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 ,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的熟悉情况,对某地的地理位置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地理位置,另一个是社会经济地理位置。
就该省区的自然地理位置看,要考虑其热量带和干湿状况以及地形的特殊位置,而社会经济地理位置主要从“丝绸之路”等特殊位置方面分析作答。
绝密★启用前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A.适应潮湿环境B.便于就地取材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①均衡性②经济性③公益性④文化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如图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如图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A.Ⅲ和IB.IV和IC.II和IIID.IV和II5.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②提升建筑物质量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④提高土地出让价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
第1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与交通运输布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交通运输方式能耗和碳排放结构。
完成1~2题。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占交通工具能源消耗80.15% 10.24% 0.02% 9.59%总量的比重占交通工具碳排放总74.8% 16.10% 0.02% 9.08%量的比重1.该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2.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
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交通工具碳排放的是()。
①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②建设低耗能、零排放的城市轨道交通③降低该地区高等级公路的比重④提高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比重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第1题,依题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可用占交通工具碳排放总量的比重除以占交通工具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来计算,经计算可知,铁路运输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
第2题,新能源交通工具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大力推广可以减少交通工具碳排放。
而铁路和航空运输具有碳排放高的特点,应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比重来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B 2.A(2013·南京市模拟)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 000元。
“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
据此回答3~4题。
3.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
A.栽培技术先进B.运输条件改善C.政府支持D.媒体推介4.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A.气温高B.日温差大C.光照强D.年降水量多5.近年来,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其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增加农民收人B.增加就业机会C.利于规避市场风险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解析第3题,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市场的范围。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如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 过度开垦B: 过度放牧C: 过度围垦D: 过度养殖(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答案】AD【解答】(1)读江南丘陵某地地形比例结构和农业用地类型结构饼状图。
图示可以看出本区是以缓坡、陡坡为主,但农业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明显是过度开垦的结果。
故选A。
(2)该地位于我国江南丘陵,从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可以看出丘陵面积大,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故选D。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 Ⅰ、Ⅱ、ⅢB: Ⅲ、Ⅱ、ⅠC: Ⅱ、Ⅰ、ⅢD: Ⅰ、Ⅲ、Ⅱ【答案】CB【解答】(1)A.该流域开发过程中导致植被减少,空气湿度减小,则降水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该流域的开发和蒸发量的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C.该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会导致下渗减少,符合题意。
D.该流域开发使植被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Ⅰ阶段该流域的植被较多,下渗较多,地表径流量小,流水汇集速度慢,P处流量最高峰来得晚,而且峰值也较低,对应③曲线;随着流域的开发,植被减少,居民点增多,地表径流增多,流水汇集速度逐渐加快,P处流量最高峰来临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Ⅱ阶段对应②曲线,Ⅲ阶段对应①曲线。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2013·高考山东卷)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2.该城市()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图时要注意图例和注记,然后按照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原则进行判断。
第1题,③位于河流下游,在城市的最外围,靠近铁路,运输便利,适合布局工业区;②位于工业区之间,适合布局绿化区,以减轻污染;①位于交通便捷的郊外,环境优美,远离老城区和工业区,适合布局别墅区,故D项正确。
第2题,地租最高的应是商业区而非老城区,故A项错误;老城区在西侧,由图可知城市沿着主要交通线向东发展,说明城市中心向东移动,故B项错误;图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多沿着交通线分布,说明城市空间形态受交通影响,故C项正确;图中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围,不在城市中心,故D项错误。
答案:1.D 2.C3.(2013·高考广东卷)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解析:选C。
读图可知,城市空间形态比较集中紧凑,扇状特征比较明显,A项错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分布比较分散,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都有分布,其公共服务设施一般不会很完善,B项错误;新开发区靠近科研文教区,适合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C项正确;外来人口的生活区位于城市边缘,D项错误。
4.(2013·高考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地理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套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其次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做部分。
考生留意:1.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2. 答案必需全部凃或写在答题纸上。
全部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其次大题的共同部分。
其次大题选做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对应于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B组对应于“任选模块二”,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
3. 应答选做部分前,应将答题纸上选做组别的识别框用2B铅笔涂黑;填涂的组别识别框必需与实际应答组别全都,假如不全都,以填涂的组别识别框为准,两组识别框全凃或不凃者得零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进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进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
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东部产能增加,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 “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A. 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3. 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奇异“嫁接”,大幅度降低了咸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峻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些地区只要是A. 大洋洲、西欧 B. 东欧、东南亚 C. 中亚、西亚 D. 东亚、南亚(二)“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