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8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课程涵盖了食品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各种类型的食品试验和实验方案,以及如何使用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试验结果。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将其应用到食品科学和技术的实际工作中。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食品试验设计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各种类型的食品试验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
3.学会使用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实验结果。
4.能够独立完成食品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工作。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食品试验设计基础•食品试验设计的概念和目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不同类型的食品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2. 食品试验数据分析•食品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常见食品试验数据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评估与解释•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3. 食品试验设计案例分析•常见食品试验设计案例分析•实际食品试验设计项目的案例分析•群体实验设计案例分析4. 食品试验设计实践•小规模试验设计和实施•大规模试验设计和实施•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及结果呈现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为主,实验室实训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课程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其中,课程作业包括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练习,实验报告主要涉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收集和分析,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食品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本课程参考教材为《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此外,课程还包括其他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品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食品试验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tatistics and Optimizing Methods in Food Research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
4. 学分与学时总学时54学时,总学分3学分。
5.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食品科学概论、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控制。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⑴自编教材⑵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王钦德,杨坚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⑶试验优化设计与统计分析.李志西主编.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9(待出版)参考书目:○李志西主编. 食品试验统计分析. 西北农业大学. 1992○杜双奎等编.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莫惠栋主编. 农业试验统计. 农业出版社. 1989○邓勃主编. 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1995○姜炳麟等编. 现代管理中的数理统计方法. 人民邮件出版社. 北京 1993○柯惠新等编. 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2○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编. 质量管理中的试验设计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课堂讲授与计算机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开卷考试成绩评定:课堂表现占10%,课程作业(课程实习)占20%,课程考试占70%。
9. 课外自学要求按时完成自学内容,撰写自学笔记;独立及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习作业。
试验设计与分析Design of Experimentation张仲欣著目录绪论 (2)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2)二、本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2)第一章基本概念及试验数据的统计整理 (3)§1-1基本概念 (3)§1-2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1-3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 (4)§1-4 有效数字的截取和异常数据的剔除 (5)第二章因素试验与方差分析 (7)§2-1 概述 (7)§2-2单因素试验 (7)一、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 (7)二、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8)三、单因素试验的显著性检验 (10)四、单因素试验的数据结构 (10)§2-3 双因素试验 (12)一、双因素试验设计 (12)二、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13)三、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试验 (14)四、双因素试验的数据结构 (16)第三章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19)§3-1 正交试验设计 (19)一、正交表的特点 (19)二、交互作用表(挂一张L8(27)正交表) (19)三、试验方案设计 (19)§3-2正交试验数据的直观分析法 (20)一、单指标试验数据的极差分析 (20)二、多指标试验数据的极差分析 (23)§3-3正交试验的统计分析 (23)一、正交试验数据的分析 (24)二、正交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 (24)三、有重复的正交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 (28)§3-4不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 (30)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原则 (30)二、不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30)三、进行不等水平正交试验的注意事项 (31)第四章回归分析方法 (33)§4-1 一元线性回归 (33)一、数学模型 (33)二、回归方程的确定: (33)三、回归方程检验 (34)四、有重复试验的回归 (38)§4-2 一元非线性回归 (42)一、一元非线性方程回归的步骤 (42)二、非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检验 (42)§4-3 多元线性回归 (46)一、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及系数的计算 (46)二、方程与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48)§4-4 逐步回归分析 (50)一、最优回归方程 (50)二、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模型 (50)三、用求解求逆紧凑变换法计算简化模型的回归系数 (53)四、逐步回归中的基本公式 (55)五、逐步回归的步骤 (58)六、逐步回归编程思路 (58)§4-5多项式回归及正交多项式的应用 (61)一、多项式回归 (61)二、正交多项式的应用 (61)第五章回归试验设计方法 (64)§5-1 一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64)§5-2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66)一、组合设计方法 (66)二、正交组合设计 (67)三、二次正交组合设计的统计分析 (68)四、二次连贯设计 (69)§5-3 具有旋转性的二次回归设计 (69)一、回归设计的旋转性 (69)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70)三、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70)课程名称:食品试验设计任课教师:张仲欣第一章基本概念计划学时:3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让学生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为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打基础。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课程名称(英语)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Analysis课程编号:B06064课程总学时:40 学时(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10 学时)课程学分:2课程分类:专业限选课开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酿酒工程本科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数学课程。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酿酒工程本科专业的限定选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述食品试验设计、论证试施、统计分析和结果评价;是在一定数学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后的一门专业提高课。
主要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文献、判断和合理引用文献以及进行食品科学试验和写出试验总结的能力。
本课不仅提供如何正确地设计科学实验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也提供如何正确地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的方法。
主要任务是:第一,培养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
第二,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收集、整理试验资料的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并能对试验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
第四,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技术,包括现行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课程内容、重点及难点理论部分(30 学时)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熟悉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
第一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概述第二节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统计常用术语的含义,深刻理解不同类型资料的性质并掌握资的整理方法,掌握资料特证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
第一节常用术语第二节数字资料的性质第三节资料的整理第四节资料的特征数第五节异常数据的处理教学重点:常用术语、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资料的特征数。
《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课程性质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成绩考核办法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食品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一门课程。
它是关于科学试验的设计、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解释和推断的一门科学,对于食品专业领域中的数据资料分析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抓住一个“纲”字,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必须遵循的基本治学原则,是课程改革工作的纲。
强调一个“用”字,学以致用是目的,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到企业调研,教企业所需知识,培养企业所用技能,培养食品、制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倡导一个“新”字,课程设计方案必须站在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前沿,吸取企业改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新成果。
力求反映知识更新、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及时充实到课程教改方案中去。
突出一个“能”字,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提高岗位实践应用能力。
彰显一个“特色”“三加两减一融合”教学模式。
即加强岗位认知能力学习,增加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增加开放实验教学,全方位开放实验室。
删减合并理论课程内容,减少课堂授课比例。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进行三、课程教学内容以下是教学内容及相应的学时安排在这些内容中,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针对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改革三个方面的努力来完成教学。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0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试验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是食品科学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知识。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数理统计方法,能独立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断;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试验数据的整理;试验误差及控制措施;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
教学难点:常用的几种试验设计方法。
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手段:图片、图表、现代教学设备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1)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概述;(2)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
2.重、难点提示(1)重点: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概念及作用;(2)难点:有关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如何学习食品试验统计与统计分析课程。
第二章试验数据的整理(2学时)1.教学内容(1)试验数据分类;(2)资料的整理;(3)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数据资料的性质;(2)难点:数据资料的整理方法;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第三章资料的特征值(1学时)1.教学内容(1)平均数及其性质;(2)标准差及其性质;(3)变异系数及其性质。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基础教学设计概述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食品的安全、营养成分分析、配方开发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该学科的基础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常见的食品试验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2.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食品试验3.能够分析和解读试验结果4.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所学知识教学内容1.食品试验设计基础–常用实验设计方法–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2.食品质量分析–营养成分测定–食品口感和外观评价方法–食品安全检测3.食品配方开发–配方优化方法–多因素分析方法教学方法1.知识讲授:通过课件、PPT等教具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食品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
3.讨论交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其深入思考和探究,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课程设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实施食品试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估方法1.作业与实验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测其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
2.课堂互动表现: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定其在课程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在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面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教材:《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作者:张三、李四,出版社:XXX出版社。
2.实验平台:XXX实验室。
3.资料:学校图书馆、网络等。
教学进度章节教学内容课时数第一章食品试验设计基础 4第二章食品质量分析 6第三章食品配方开发 6第四章课程设计与实践 4总计20结语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对本学科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在未来工作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设计一、引言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我们需要学习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食品试验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技能,为日后从事食品生产、检验和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围绕着“同时存在两个冠心病因素对吃芝士蛋糕和不吃芝士蛋糕人群的血管扩张反应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食品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二、实验目的通过食品试验的方法,探究芝士蛋糕与血管扩张反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芝士蛋糕在冠心病预防中的作用。
三、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本次试验共选取80名参与者(40名男性和40名女性),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年龄在40-60岁之间,无其他疾病影响;•听取了实验的详细说明并同意参加实验;•禁止任何芝士蛋糕的相关饮食或任何有可能影响血管扩张的饮食或药物。
2. 实验设备•有氧运动自行车;•血压计;•通过超音频仪器(C2-2探头)测量径线,进行血管内皮反应的终末阻力。
3. 实验过程1.筛选人员后,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芝士蛋糕组和普通蛋糕组。
2.每组参与者吃一块相同重量的蛋糕,并进行约30分钟的休息。
3.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基础血压检测。
4.将参与者坐在有氧运动自行车上,进行120s恢复期。
5.在每次恢复的5-6分钟内,通过超音频测量血管径线反应和心跳率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6.重复这一过程两次,总共进行三次实验。
4. 数据处理1.计算每个参与者的平均值。
2.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比较两种不同蛋糕组的数据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3.应用SPSS软件统计方差分析结果。
4.通过修正后的Bonferroni方法进行处理,并报告主要的分析结果。
四、预期结果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我们期望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芝士蛋糕组和普通蛋糕组之间,在试验前后的心率变化和血管扩张反应上置信度的差异是否充分显著;2.研究发现两个冠心病因素同时存在与吃芝士蛋糕或不吃芝士蛋糕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冠心病的预防效果如何。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课程编号:102D0006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解决生物工程试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分析->描述、分析结果的总结->解释->表达等问题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教学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在食品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试验设计的基础和原则,常用的试验设计的方法和分析步骤。
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统计分析的软件,如Excel,Spss,SAS等.4、先修课程概率论,高等数学等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主要介绍试验设计的定义、作用,在食品当中的地位,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食品科学实践当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别从基础型生物科学研究、应用基础型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型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看生物统计学在科学实践中的地位。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
学时:2第一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1 定义2 发展简史第二节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功用1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内容2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功用第三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实践中的地位1 食品科学实验的特点与要求2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思考题:1 试验设计的定义2 统计学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实验教学大纲一、说明1、本门课程实验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生物统计学实验课是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应用于实践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
由于统计学是利用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生产记录、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等数据资料,涉及大量复杂的计算。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使得计算变得简单、快捷和准确。
因此,要求学生在全面系统地理解生物统计基本理论的同时,通过生物统计实验课的学习,熟练掌握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若受计算机、统计软件等因素的限制,实验则以课堂演示讲解为主,学生动手为辅。
2、本门课程实验项目设置情况二、各实验项目教学要求实验一统计计算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fx-3600P 统计计算器的键盘各部分名称与功能,掌握标准差运算与回归运算的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授常用计算器统计功能键的使用,要求学生掌握自己的计算器的统计运算操作。
二.实验内容(一)fx-3600P 统计计算器的使用1.键盘各部分的名称与功能2.寄存器3.统计运算操作过程(二)常用计算器的统计运算操作1.选择运算状态2.输入数据3.求结果实验二数据整理与基本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Excel数据分析模块的安装;基本函数运算;熟悉SPSS数据的基本录入格式;掌握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分组描述、基本特征和常见统计图绘制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 Excel(2000)数据分析模块及函数功能简介;数据的录入格式;资料基本特征值计算。
1.Excel(2000)数据分析模块及函数功能简介2.分析工具库的安装3.利用直方图绘制统计图形4.描述统计分析(二) SPSS软件(11.0)简介,SPSS数据录入格式,利用SPSS进行资料基本特征值计算、绘制统计图形。
1.SPSS软件简介2.SPSS数据录入格式3.利用SPSS进行资料基本特征值计算、绘制统计图形三.上机操作习题:课本例题、课后习题。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102D0006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学期:大二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解决生物工程试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分析->描述、分析结果的总结->解释->表达等问题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教学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来解决在食品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试验设计的基础和原则,常用的试验设计的方法和分析步骤。
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统计分析的软件,如Excel,Spss,SAS等.
4、先修课程
概率论,高等数学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主要介绍试验设计的定义、作用,在食品当中的地位,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食品科学实践当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别从基础型生物科学研究、应用基础型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型生物科学
研究的过程看生物统计学在科学实践中的地位。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
学时:2
第一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
1 定义
2 发展简史
第二节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功用
1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内容
2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功用
第三节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实践中的地位
1 食品科学实验的特点与要求
2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思考题:
1 试验设计的定义
2 统计学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二章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时数 4)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主要介绍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当中常用术语,资料的分类及整理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等;要求学生掌握用excel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方法,数据资料的整理方法,以及了解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掌握常用术语、算术平均数的特性、标准差和变异数。
教学目标:重点掌握总体和样本的概念,与科学试验的关系;随机变数的性质与分类;次数分布表与图的制作;算术平均数等主要平均数种类,定义公式与应用;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误的概念、公式与应用;EXCEL的频数表工具和描述统计工具的应用。
难点为统计数和参数之统计意义的理解,应该将抽象概念用于学生熟悉的不同事物,最后归纳总结。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
学时:4
第1节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素
1 变数和观测值
2 随机变数的性质
3 随机变数的类型
4 总体与样本
5 参数和统计数
第2节平均数
1 算术平均数
2 中数
3 众数
4 几何平均数
第3节变异数
1极差
2方差与标准差
3 变异系数
第4节次数分布
1 次数分布表
2 次数分布图
第5 节统计图及统计表
1 统计图
2 统计表
思考题:
1什么是总体、样本、随机样本?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参数与统计数?两者关系如何?
3什么是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4资料可以分那几类?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5平均数有哪几类?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6标准差的意义是什么?何谓变异系数?其功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