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卡钻事故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0
卡钻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后,应明确卡钻位置,查明该处的地质情况,再根据实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宜待钻头有松动后方可用力上提/不可盲动,以免造成越卡越紧。
通常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当为梅花孔卡钻时,若钻头向下有活动余地,可使钻头向下活动并转动至孔径较大方向提起钻头。
也可松一下钢丝绳,使钻锤转动一个角度,有可能将钻锤提出。
2、卡钻不宜强提以防止坍孔、埋钻。
宜用由下向上顶撞的办法,轻打卡点的石头,有时使钻头上下活动,也能脱离卡点或使掉入的石块落下。
3、用较粗的钢丝绳带打捞钩或打捞绳放进孔内Pl箔中锤勾住后,与大绳同时提动。
或交替提动,并多次上下、左右摆动试探,有时能将冲锤提出。
4、在打捞过程中,应继续搅拌泥浆,防止沉淀埋钻。
5、用其它工具,如小的冲锤、小掏渣筒等下到孔内冲击,将卡锤的石块挤进孔壁,或使冲锤活动并脱离卡点后,再将冲锤提出。
但要稳定大绳以免冲锤突然下落。
6、用压缩空气管或高压水管下入孔内,对准卡锤一侧或吸锤处适当冲射一段时间,使卡点松动后强行提出。
7、使用专门加工的工具将顶住孔壁的钻头拨正。
8、严重卡钻时,采取人工下孔清阻等特殊方法。
一、背景在石油钻探、地质勘探等领域,钻头卡钻是一种常见的事故。
卡钻不仅会严重影响钻探效率,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卡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石油钻探、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卡钻事故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卡钻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修订卡钻事故应急预案;(2)组织开展卡钻事故应急演练;(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卡钻事故应急处理;(4)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卡钻事故情况。
2. 应急救援组应急救援组负责卡钻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1)组织救援队伍;(2)实施现场救援;(3)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4)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3. 技术支持组技术支持组负责为卡钻事故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其主要职责包括:(1)分析卡钻原因;(2)制定卡钻处理方案;(3)协助现场救援;(4)总结卡钻事故经验教训。
四、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加强钻具检查,确保钻具质量合格;(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4)定期开展设备检查、维护和保养。
2. 应急响应(1)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部;(2)应急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情况,组织救援队伍;(3)技术支持组分析卡钻原因,制定处理方案;(4)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5)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停止作业、隔离危险区域等。
3. 应急结束(1)卡钻事故得到有效处理,现场恢复正常;(2)应急救援组、技术支持组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事故处理情况;(3)应急指挥部评估事故处理效果,总结经验教训;(4)宣布应急结束。
五、培训和演练1. 定期开展卡钻事故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2. 组织开展卡钻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背景粘附卡钻是指在钻孔作业中,钻头与孔壁发生粘附现象,导致钻头无法正常旋转,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钻头断裂、钻杆弯曲等事故。
为保障钻孔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事故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粘附卡钻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负责现场指挥、协调、调度。
(3)各成员单位: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设备抢修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医疗救护等工作。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发放等工作。
(4)通讯联络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传递、报告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1. 发生粘附卡钻事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事故情况。
2. 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3. 现场救援组:(1)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对现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评估现场情况,确定救援方案。
(3)采取合适的方法,如增大钻头转速、调整钻具角度等,尝试解除粘附卡钻。
(4)如尝试失败,立即停止作业,报告事故应急指挥部。
4. 医疗救护组:(1)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检查,判断伤情。
(2)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3)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必要时进行紧急转送。
5. 物资保障组:(1)根据救援需要,及时调配应急物资。
(2)确保救援物资供应充足,满足救援工作需求。
6. 通讯联络组:(1)及时收集、传递、报告事故应急信息。
(2)确保应急通讯畅通,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四、注意事项1. 在救援过程中,要确保人员安全,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2. 严格按照救援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3.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
4.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五、总结粘附卡钻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提高钻孔作业的安全性,确保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钻孔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方案范本1、卡埋钻具卡埋钻具是旋挖钻进施工中最容易发生的、也是危害较大的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以预防,一旦出现事故,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处理卡埋钻的方法主要有:①、直接起吊法,即用吊车或液压顶升机直接向上施力起吊。
②、钻头周围疏通法,即用反循环或水下切割等方法,清理钻筒四周沉渣,然后再起吊。
③、高压喷射法,即在原钻孔两侧对称打___个小孔(小孔中心距钻头边缘___m左右)然后下入喷管对准被卡的钻头高压喷射,直至两孔喷穿,使原孔内沉渣落入小孔内,即可回转提升被卡钻头。
④、护壁开挖法,即卡钻位置不深时,用护筒、水泥等物品护壁,人工直接开挖清理沉渣。
2、主卷扬钢绳拉断钻进过程中如操作不当,易造成主卷扬钢绳拉断。
因此,钻进过程中,要注意提钻时卷扬机卷绳和出绳不可过猛或过松、不要互相压咬,提钻时要先释放地层对钻头的包裹力或先用液压系统起拔钻具。
如果钢绳出现拉毛现象应及时更换,以免钢绳拉断而造成钻具脱落事故。
3、掉钻落物掉钻后应及时摸清情况,若钻锥被沉淀物或坍孔土石埋住应首先清孔,使打捞工具能接触钻杆和钻锥。
打捞工具有如下几种:1、打捞叉当大绳折断或钢丝绳卡环松脱,钻锥上留有不小于2m长钢丝绳时,可用打捞叉放入孔内上下提动,使钢丝绳卡主提出钻锥。
2、螺旋取物器和卡板取干器这两种工具可直接取出带有接头的圆方钻杆。
打捞时将取物器放入孔内断杆处以下第一接头处,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转不动时,即可上提。
如果留入孔内钻具过重或乱碰孔壁,也可在提拉钢筋(钢管)上加钢丝绳保护,以防拉断提拉杆。
3、打捞钩型式很多。
打捞钩的强度、尺寸应适当,并有一定重力,适用于设有打捞装置的钻锥。
4、打捞活套只要掉入孔内的钻锥留有一定的长度的钻杆,可采用打捞活套打捞,该套由偏三脚架环和钢丝绳活套两部分用钢丝绳(___号~___号)或细麻绳松松地扎在一起组成。
打捞时提着直杆和钢丝绳将打捞活套轻轻放入孔内。
一、名词解释卡钻:凡是所下管柱及工具在井内不能上提、下放或转动的现象叫做卡钻。
卡点:被卡管柱被卡段的最上端位置称卡点打捞:采用相应的措施工具捞出井下落物的作业过程。
落物(落鱼):因事故滞留在井内的物体(杆类、管类、工具、仪器等)叫落物(落鱼)。
鱼顶:落物(落鱼)的顶端叫鱼顶.二、计算1、求卡点公式:H=K*L/P式中:H:卡点深度,mL:钻杆连续提升平均伸长,c mP:钻杆连续提升时平均拉力,tK:计算系数,无因次K=21F=0.164934(D2-d2)D、d:管柱内、外径,m m2、求管柱容积:V=л*d2/4000式中:V:管柱容积,升/米D:管柱直径,毫米3、求每米管材重:q=0.006165*(D2-d2)式中:q:管材每米重量,公斤/米D、d:管柱内、外径,m m4、循环周计算:t=(Vj -VZ)/(60*QB)式中:t:循环一周时间,分V j 、VZ:井眼、钻柱体积,升QB:泵排量,升/秒5、上返速度:Vf =(12.7*QB)/(Dj2-DZ2)式中:Vf:上返速度,米/秒QB:泵排量,升/秒Dj:井径,厘米DZ:钻柱外径,厘米6排量(一个活塞):Q=F S C=л*d2/4*S*C式中:Q:排量,方/分D:活塞直径,米S:活塞冲程,米C:冲数,冲/分三、卡钻原因及类型1.砂卡原因(1)在生产过程中,地层砂随油流进入井内,随着流速的变化,部分砂子逐渐沉淀,从而埋住部分生产管柱,造成卡钻。
(2)冲砂时,泵排量低,冲砂液携砂性能差,冲砂工作不连续,使用直径较大的其他工具代替冲砂工具等,造成冲起的砂子重新回落并沉淀造成卡钻。
(3)压裂设计有误,施工不连续,加砂量过大,压裂后排液过猛等造成卡钻。
(4)其他原因:填砂施工中失败,注水井排液速度过快,修井时不及时向井内充补压井液造成井喷,注采过程中工作制度不合理等也可造成卡钻。
2.蜡卡原因原油中含蜡量过高,随着原油从井底向井口流动,井筒温度逐渐降低,当温度低于蜡的凝析点时,蜡质物质便开始沉积在管壁上,如采取套管生产,清蜡工作不及时,便可造成卡钻。
渤海钻探环江项目部40456钻井队卡钻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张学斌审核:李树军审批:陈宇春2012年03 月01 日为了保证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卡钻而引起的环境影响,确保自然环境免遭进一步破坏,将人力、财力损失降到最低点,特制定我队卡钻应急预案。
一、应急范围本应急预案指为消除和减轻在钻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卡钻事故的处理过程时构成的对土壤、大气、漏气资源等方面的极大影响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二、卡钻事故的应急程序及判断1.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当班司钻一旦发现卡钻,应立即报告井队长和工程技术员,并尽可能维护钻井液循环畅通以及保持钻柱完整。
2.井队长和工程技术员应及时分析判断卡钻的性质,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3.公司技术部门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工具和材料赶赴现场,研究制定处理措施。
4.产生的地面环境因素按照《华北石油管理局第四钻井工程公司环境因素(垃圾)管理办法》进行回收。
5.在处理卡钻事故过程中,执行以下应急程序(图解如下)16.卡钻事故的判断:卡钻事故总是发生在钻进、起钻和下钻这三个不同的过程,常见的并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卡钻类型有粘吸卡钻和泥包卡钻等。
卡钻事故的判断如下:a、钻进时发生卡钻事故的判断注:1.A项为充分条件,据此可为卡钻事故定性。
2.B项为必要条件,可以帮助判断。
3.角码1、2表示两项可同时存在,也可能只有一项存在。
b、下钻时发生卡钻事故的判断注:1.A项为充分条件,据此可为卡钻事故定性。
2.B项为必要条件,可以辅助判断。
C、起钻时发生卡钻事故的判断3注:1、A项为充分条件,据此可为卡钻事故定性。
2、B项为必要条件,可以帮助判断。
3、角码1、2表示三项可同时存在,也可能只有一项或二项存在。
三、卡钻事故的环境危害及处理1.粘吸卡钻(1)环境危害风险评估:(2)削减措施:a、要求钻井液有较好的润滑性,较小的滤失量,适当的粘度和切力。
b、搞好固控工作,清除有害的固相。
一、前言卡钻事故是指在钻井作业过程中,钻头或钻具被卡在井内,导致无法正常进行钻进作业的情况。
卡钻事故不仅严重影响钻井进度,还可能引发井喷、火灾等严重后果。
为保障人员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卡钻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总体指挥、协调和决策。
- 指挥长:由钻井项目经理担任。
- 副指挥长:由钻井副经理、安全总监担任。
- 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 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事故的救援工作。
- 组长:由现场钻井班长担任。
- 成员:由钻井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安全员等组成。
3. 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保障、后勤支援和人员疏散。
- 组长:由后勤部门负责人担任。
- 成员:由后勤保障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等组成。
4. 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发布。
- 组长:由安全部门负责人担任。
- 成员:由信息员、通讯人员等组成。
三、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卡钻事故,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钻进作业,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确认:现场救援组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确认,评估事故严重程度。
3. 启动应急响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 救援行动:- 针对轻微卡钻,采取倒划眼、冲洗井眼等措施进行解卡。
- 针对严重卡钻,采取特殊工具进行解卡,如切割工具、打捞工具等。
- 在救援过程中,确保现场安全,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5. 信息上报:信息联络组将事故情况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
6. 现场清理:事故解除后,对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作业。
四、注意事项1. 事故发生时,保持冷静,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操作。
2.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3.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取支援。
4.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总结卡钻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钻井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卡钻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一、前言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人员在卡钻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卡钻事故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在钻探、挖掘、施工等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卡钻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置。
三、事故定义卡钻事故是指因钻具与地层、岩层或其他物体发生卡住,导致钻具无法正常旋转或提取,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等事故。
四、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卡钻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总指挥:单位负责人副总指挥:安全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相关技术人员、救援人员等。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处理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
主任:安全生产负责人成员:安全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等。
3.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设备抢修等工作。
组长:技术负责人成员:钻工、机修工、医护人员、消防人员等。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评估(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评估,确定事故等级和影响范围。
(2)根据事故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3.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救援小组,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2)现场救援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
(3)根据事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a. 撤离现场无关人员,确保救援人员安全;b. 针对卡钻原因,采取解卡措施;c.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送往医院;d. 抢修损坏设备,确保现场安全。
4. 应急处置(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救援措施。
(2)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六、事故善后处理1. 事故调查(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卡钻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在钻探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卡钻事故。
二、事故定义卡钻事故是指在钻探作业过程中,钻具在钻头或钻杆处发生卡住,导致钻具无法正常转动或提取的情况。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卡钻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决策。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工作;(3)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供应;(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发布;(5)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四、事故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钻探作业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熟悉钻探设备和操作流程。
2. 定期对钻探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作业前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
五、事故应急处理程序1. 发现卡钻事故后,立即停止钻探作业,并报告应急指挥部。
2. 现场救援组迅速赶到事故现场,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2)确认事故原因,采取措施解除卡钻;(3)如有人员受伤,立即启动医疗救护组进行救治。
3.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4. 后勤保障组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 信息宣传组及时收集、上报事故信息,并对外发布。
6.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六、预案实施与培训1. 本预案由各单位、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对预案进行定期修订,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各单位、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卡钻事故应急预案。
所有事故的处理,必需有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
找到事故头。
.2 井孔事故的处理(Ⅰ)井孔坍塌事故第9.2.1条当井孔发生坍塌现象时,应首先将钻具提离孔底,并尽快将全部钻具提出孔外。
第9.2.2条处理前,应先弄清坍塌的深废、位置、塌孔部位的地层、井孔内泥浆指标和淤塞情况等,查明塌孔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第9.2.3条当塌孔发生在井孔口时,如未安设护口管,则应立即安设;如已安设护口管但不合要求,则应提出重新按要求安设。
第9.2.4条当塌孔发生在井孔上部含水层时,应迅速下套管隔离坍塌地层,并用粘土封闭,然后清除井孔下部的坍塌物。
增大井孔内泥浆的密度和粘度后,继续钻进。
第9.2.5条当塌孔发生在井孔下部含水层时,一般可用加大泥浆密度和粘度的方法处理。
如调整泥浆指标不能排除事故,则应填入粘土,将坍塌部分全部填实。
然后加大泥浆密度,重新开孔钻进。
第9.2.6条填砾过程中,因泥浆外流过多,井孔坍塌时,可先在管外以直径50mm管子压入优质泥浆冲其坍塌物,再将钻杆活塞下入井内,并封闭井口,由上而下依次向各层滤水管上部压注泥浆,使泥浆通过滤水管从井管外流出,边冲边下,直至最下层滤水管,将坍塌物冲尽后再填砾。
(Ⅱ)卡钻事故第9.2.7条在处理冲击钻进卡钻事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一、上卡不得强提,可将钢丝绳稍松,将钻具下放活动,待卡钻部位松动后,再轻轻上提。
二、下卡不得强提或反打,可将钢丝绳绷紧,用力摇晃,再上提解卡。
处理无效时,可再用多轮滑车、千斤顶或杠杆等方法上提进行处理。
三、因岩石块、杂物坠落等引起的其它卡钻,不得强提钻具,应设法使钻具向井孔下部移动,使钻头离开坠落的岩石块或杂物,再慢慢提升钻具,解除事故。
如因石块卡于钻具周围而不能移动钻具时,可用爆破法炸碎石块,消除提钻障碍。
四、因缩孔发生卡钻时,可用向上低冲程反冲,边冲边提。
第9.2.8条在处理回转钻进卡钻事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一、松散地层钻进形成“螺旋体”井壁而造成的上卡,应先迫使钻具降至井孔钻进原来位置,然后回转钻具,边转边提,直到将钻具提出;因缩孔造成卡钻时,可采用反钻方法处理。
处理卡钻事故作业指导书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卡钻事故的损失,正确处理卡钻事故,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
1 岗位基本要求1.1 司钻岗1.1.1 具有胜利油田工人技术委员会考核取得高级工的技术等级和持有有效司钻证,方有资格操作;1.1.2 对本岗位所管辖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懂结构,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1.1.3 对本岗位所涉及的危险点源能识别,并了解本岗位所涉及的危险作业;1.1.4 懂得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与自救互救;1.1.5 身体健康,无先天性疾病、视力(矫正视力)达1.0以上;1.1.6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 岗位职责2.1 司钻岗2.1.1 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争取项项工序质量全优, 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班组作业计划。
2.1.2 带领全班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油气层保护措施,负责本班人身、设备和井下安全。
2.1.3 对绞车液压猫头要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组织本班人员对设备认真交接、运行检查、维护保养,做到 " 四懂三会 " 并及时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1.5 负责审查各种报表,做到记录清楚、齐全、准确,为交班做好准备工作。
2.1.6 开好班前班后会,班前有布置,班中有检查,班后有考核,及时表扬好人好事。
2.1.7 严格巡回检查和交接班制度。
2.1.8 负责做好本班组人员的HSE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
3 岗位巡回检查内容3.1 巡回检查路线值班房一一死绳固定器一一指重表一一立管及压力表一一绞车一一司钻操作台一一值班房。
3.2 巡回检查项点 :(8 项 33 点 )(1) 值班房 : ①工程班报表 ; ②泥浆记录 ; ③地质记录 ; ④班组作业指令 ; ⑤技术措施 ; ⑤生产流程。
(2) 死绳固定器 : ①固定 ; ②传压器及管线。
(3) 指重表 : ①仪表灵活 ; ②自动记录仪准确。
(4) 立管 : ①固定 ; ②压力表灵敏。
(5) 绞车 : ①高速离合器 ; ②水刹车 ( 电磁刹车 ); ③转盘离合器 ; ④刹车气缸 ; ⑤活绳头 ; ⑤平衡梁调节螺丝 , 刹带固定及磨损 ; ⑦钢丝绳排列及断丝 ; ③低速离合器、操作台及刹把 ; ⑨排档杆 ; ⑩防碰天车、固定、润滑。
(6) 液压猫头 : ①固定 ; ②护罩 ; ③润滑 ; ④控制开关。
(7) 司钻操作台 : ①各气路开关灵活好用 ; ②气路 , 刹把。
(8) 井下情况 : ①钻具结构 ; ②钻头规范使用情况 ; ③悬重、井深及方入 ; ④钻至地层 ; ⑤技术措施。
4 工作程序4.2 卡钻事故的处理4.2.1 卡钻初期处理4.2.1.1 粘卡初期,即尚未完全卡死的情况下,应保持循环,在允许的范围内活动钻具,以下砸为主。
下砸的做法是:放空悬重,在方钻杆上做一记号( 转盘面处 ), 然后上提钻具,使拉力等于或稍大于原悬重,随即快松刹把下砸,利用自由段钻具的重量下击。
注意方钻杆上的刹车记号,不得砸得太多而使游车、大钩倒挂。
这样反复数次,就有可能解除。
决不能盲目地大力上提和强行转动。
4.2.1.2 泥包卡钻或缩径卡钻前,要尽量大排量循环,轻提猛放,转动钻具,采取倒划眼起出复杂井段,切不可大为上提,以免使钻头卡死。
4.2.1.3 井塌卡钻或沉砂卡钻前,要下至畅通井段,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同时转动钻具把垮塌物挤碎,冲洗出来。
切不可硬拔,更不能在环空被堵死的复杂井段连续开泵,憋漏地层。
4.2.1.4 当井眼有键槽遇卡现象时,不能硬拔,可稍提拉力猛挂转盘,使钻柱产生扭转震动而跳出键槽,或者采用倒划眼方法破坏键槽。
4.2.1.5 若是由于下钻遇阻,压得过多而插入小井眼,应大力提出后,开泵划眼。
4.2.2 震击解卡法4.2.2.1 在易塌、粘性、膨胀性等易卡地层钻进时,可以在钻杆与钻铤之间或在钻铤之间联接震击器,一旦遇卡,便可立即下击或上击解卡。
4.2.2.2 起钻中遇卡,如缩径、砂桥、泥包等引起的卡钻,可以在卡点处倒开,再接下击器对扣后下击解卡。
4.2.2.3 若遇键槽卡钻,可采用倒扣或爆炸松扣的办法将卡点以上钻杆全部提出,然后下入以下工具:( 自下而上 ) 钻杆 1 ~ 2 根 + 下击器 + 扩大器 ( 或键槽破坏器 )+ 钻柱。
下钻完开泵冲洗鱼头对扣,然后用小排量顶通循环,下击,解卡后利用扩大器把键槽破坏掉。
4.2.2.4 下钻中遇阻,未能及时发现而卡钻,可用上击器向上震击解卡。
4.2.3 浴井解卡法4.2.3.1 为了使卡点计算比较准确,首先在钻杆的弹性范围内大力活动数次,以减少或消除自由段钻杆与井壁的摩阻力,然后再拉卡点。
4.2.3.2井队技术人员计算出卡点位置后,计算出解卡剂的用量。
4.2.3.3 注解卡剂施工4.2.3.3.1 施工前准备工作1) 检查压风机、钻井泵、绞车、发电机等主要设备,确保正常运转。
2) 循环好钻井液,改善其性能,保证流动性好,失水量小。
大排量充分洗井,加强净化,降低含砂量。
3) 注解卡剂的水泥车性能要好,管线尽量少而直,与高压管线相接的高压短节上接一个高压阀门,并配双弯头以抵消管线的震动。
4) 施工前,明确岗位分工、专人负责 , 做到配合协调,连续施工。
4.2.3.3.2 施工方法1) 停泵倒好闸门,启动水泥车,先注入0.1m3 隔离液,然后连续注进解卡剂。
2) 解卡剂注完,再注入少量隔离液,停水泥车,立即倒回闸门,开泵顶替解卡剂,替完停泵,开始浸泡。
3) 浸泡期间,应根据井下情况决定顶替间隔时间及顶替量,并按时活动钻具,不活动时将钻具压弯,以防卡点上移。
4) 解卡后立即开泵循环,同时用I档转动。
排完解卡剂,待岩屑减少后方可上下活动钻具,处理好钻井液起钻。
4.2.3.3.3 技术要求l) 卡点要计算准确。
2) 解卡剂密度应等于或略高于原钻井液密度0.01~0.02g/cm3 。
3) 注解卡剂时应采用大排量,以防窜槽,替入钻井液一般用钻井泵,要求准确计算替入量。
4.2.3.3.4 注意事项 :l) 活动钻具的拉力范围应经常变换,以防长时间单区间活动造成应力集中而拉断钻具。
2) 浸泡期间司钻不得离开刹把,要随时注意解卡。
3) 顶替钻井液时,出现下述情况应停止浸泡,立即排解卡剂:泵压升高;钻井液返出量异常;管内解卡剂替完而未解卡。
4) 排解卡剂中途不得停泵或倒泵,以防憋泵使事故复杂。
4.2.4 爆炸松扣4.2.4.1 爆炸松扣施工方法(1) 首先对卡点以上钻具进行分段紧扣( 以限制扭转圈数为准 ) 。
(2) 用电缆通过地滑轮、吊滑轮将工具送入钻具水眼,下至钻头位置,并根据钻具长度校核电缆下深。
(3) 由井底向上测磁性定位,测至预算卡点以上200m,在此范围内测出钻具每一个接头的曲线。
(4) 下放仪器给每一个单根中间充磁至钻头位置。
(5) 上提仪器再测磁定位,这时曲线有两种,即接头曲线和磁波曲线。
(6) 下放仪器至钻头,在安全范围内活动钻具数次,目的是使卡点以上钻具受震动而消磁。
(7) 上提仪器再测磁定位,发现磁波消失点即为卡点。
(8) 卡点测出后,用磁性定位测井方法测出卡点以上钻具接头,并使爆炸杆对准选定的松扣接头。
(9) 提起卡点以上的钻具重量( 为克服摩阻力,可多提50~100kN),然后施加反扭矩,转动圈数为限制扭转圈数的1/3~1/2,锁住转盘或用内钳咬住。
(10) 引爆。
(11) 爆开后将电缆起出,起钻时一律用 I 档。
4.2.4.2 爆炸松扣注意事项(1) 爆炸工具入井前应了解钻具水眼直径,以防遇阻。
(2) 大力活动钻具消磁前,应对大绳的死、活绳头固定和刹车机构进行检查。
(3) 施加反扭矩圈数不宜过多,以防从上部倒开。
(4) 避免在配合接头处爆炸,以防上下扣同时松开,接头落井。
(5) 起钻前不能开泵循环,以防落物堵塞落鱼水眼。
4.2.5 套铣倒扣4.2.5.1 套铣倒扣的准备工作(1) 反扣钻杆。
选用反扣钻杆的强度必须大于井内正扣钻杆。
其数量根据卡钻井深一次上足,严禁使用不同尺寸的组合反扣钻杆。
(2) 根据井眼及落鱼结构选择铣鞋和铣筒尺寸。
(3) 工具的准备:如反扣公母锥、倒扣器、倒扣捞矛、倒扣接头、各种正反接头、扩眼钻头及扩大器、铣鞋、环空磨鞋、铣管大小头、反扣安全接头、事故销、铅印以及与反扣钻杆和铣筒相配合的吊卡、钳头、适量的松香和钨钢粉焊条等。
(4) 检查绞车、转盘固定,检查准备好倒车装置和气路。
(5) 准备好足够的钻井液及各种处理剂,并保证循环系统工作正常。
(6) 电焊方钻杆接头:水龙头中心管与方钻杆连接处,重新扭紧并焊三条钢板;方钻杆下部接正反扣接头,丝扣烧涂松香,扭紧后电焊3~4 条钢板。
钢板不得用钳牙代替。
4.2.5.2 倒扣措施(1)技术人员对下井打捞工具及接头必须认真检查、丈量尺寸,并绘制草图。
(2) 下反扣钻杆,每个丝扣都要涂好丝扣油,双钳紧扣,不得用转盘上扣,尤其是带安全接头和弯钻杆时应把转盘销死。
(3) 倒扣前应将大方瓦、方补心销死,以防甩出。
使用安全接头时应控制倒车。
倒开后应判断清楚( 悬重增加,方入减小 ), 不得再倒第二次,防止倒成几段使事故恶化。
(4) 倒扣时为防止将钻具扭断,应根据钻杆钢级和磨损程度限制钻具的扭转圈数。
(扭转圈数 = 扭转系数×卡点深度)(5) 落鱼被埋死,不经套铣不准硬倒。
当倒出钻具超过套铣井深时,必须先通井探鱼头,然后再下铣筒套铣。
4.2.5.3 通井扩眼措施(l) 根据全井所用的铣筒尺寸,选择合适的钻头通井扩眼,力争不扩眼处理最好。
|(2) 扩眼要用 1~2 柱钻铤,要求与打钻一样逐根扩眼,控制速度,不可采取将钻头压下去的做法( 刮刀在井壁上压三道槽可以下去 ), 防止铣筒下不去。
(3) 使用参数按照轻压(20~3OKN)、低转速、大排量的原则。
(4) 通井扩眼使用打钻时的钻井液,不得用清水。
(5) 离鱼头 1~2m 时应小心操作,轻转慢放探清鱼顶位置,不准弄坏鱼头,也不可在鱼头处长时间循环,以防冲成大肚子。
(6) 凡使用捞出的钻杆通井扩眼时,应检查水眼是否畅通,接头丝扣、台阶是否完好。
(7) 扩大器应在井眼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钻具结构为:领眼钻头( 小而尖的刮刀 )+ 接头( 或短钻杆 )+ 扩大器 + 钻链 1 柱+ 钻杆。
扩眼时必然会出现蹩钻,扩大器以下各丝扣扭紧后要加焊钢板以防甩掉。
(8) 扩眼遇到硬地层时,可换同尺寸的牙轮钻头扩眼。
4.2.5.3 套铣措施(1) 下井铣筒必须认真检查( 外观、内外径、丝扣 ),绘好草图,丈量准确,编号清楚,配好立柱。
(2) 第一次下铣筒要少,先探明井眼情况,正常后,上部地层可多下些,随井深增加,铣筒数量应逐渐减少。
(3) 严禁用铣筒通井扩眼或边通边套,以防出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