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嗜铬细胞影像学表现
- 格式:pptx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1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指南-中国-2021精简版一、流行病学和病国学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 占高血压病人的0.1%~0.6% ,年发病率3~4/10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为0.09%~0.25% ,人群中约50%~75%的PHEO/PGL 未被诊断。
目前约25%的PHEO 系影像学偶然发现,占肾上腺偶发瘤的4%~5%。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50 岁。
PGL占全部嗜铬细胞肿瘤的15%~24%。
PHEO/PGL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PHEO/PGL主要源于肾上腺髓质,约9%~24%源于肾上腺外。
PHEO多为单侧,约95%以上的PGL位于腹部和盆腔最常见部位为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等;其次为盆腔,膀胱PGL占膀胱肿瘤0.5%,占PGL的10%; 再次为头颈和胸腔纵隔。
15%~24%可多发。
典型PHEO直径约3~5cm大小,但也可>10cm,平均重量40~100g(>5~<3500g)。
三、临床表现1. 病症和体征1)典型的病症:包括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其发生率为50%以上。
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病症,发生率约0%-90%。
50%-60%为持续性,40%-50%为阵发性。
3) 体位性低血压,10%-50%患者可出现,由血容最减少所致。
4) 心血管并发症,约12%患者首次以心血管并发症就诊,特别是肿瘤较大患者。
5) 其它病症:局部患者可伴有白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局部患者可能会以心肌病、高钙血症、血尿、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肠梗阻、甚至视力下降等原因就诊。
2. 临床特点嗜铬细胞瘤称之为"10%肿瘤",10%可以恶变:多见于女性,多见于肾上腺外,5年生存率约36%-60%;10%为双侧多发;多见于家族性疾病;10%好发于肾上腺以外,称之为PGL ,最多见于主动脉旁嗜铬体。
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程晓华;周金柱;俞赵军【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的CT和MRI 表现.结果 34例患者行CT检查,32例患者行MRI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CT和MRI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以手术病理确诊;CT诊断中33例(97.06%)患者符合诊断标准,32例行MRI检查的患者均诊断为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符合率100%.所有患者的病灶边缘均比较光滑,而且病灶边缘与周围结构有较为明显的分界点;18例患者病灶周围结构出现推移;5例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是太清晰,扫描显示包膜不完整,但是与手术病理发现不一致.结论 CT和MRI检查均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出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3页(P309-311)【关键词】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CT;MRI;影像表现【作者】程晓华;周金柱;俞赵军【作者单位】萧山医院放射科,浙江萧山311200;萧山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萧山311201;萧山医院放射科,浙江萧山31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节、肾上腺髓质以及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肿瘤,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常常表现为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心衰或脑出血等 [1-2];一般能够引起人体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絮乱,以持续性或者是阵发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特征。
近几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逐渐使用CT和MRI检测,诊断嗜铬细胞瘤。
本文回顾性分析60例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6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
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5~72岁,平均44.82±2.18岁;病程4天~2年,平均0.36±0.75年;常规体检发现25例,有8例患者伴有高血压,6例患者出现腹胀、双下肢乏力等症状,8例患者伴有阵发性高血压,10例患者高血糖症,3例直肠癌患者,大便带血,腹部有肿块。
嗜络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嗜络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它由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组成。
这种肿瘤通常出现在肺部,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如皮肤、骨骼和消化系统。
现在,医学界对于嗜络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嗜络细胞瘤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
此外,病人可能还表现出发热、皮肤皮疹、嗜睡、皮下结节等非特异性症状。
在医学界中,这些临床表现被认为是诊断嗜络细胞瘤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肺部CT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对嗜络细胞瘤的检测和定位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另外,MRI、PET-CT、X线胸片等也可以用来探测病变部位。
通过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病灶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等重要信息。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通常要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病灶组织,然后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组织形态、细胞类型及分布情况等,同时还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肿瘤类型和分子机制等信息。
四、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其中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的变化是嗜络细胞瘤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可以进行免疫球蛋白和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检查,以帮助区分嗜络细胞瘤和其他疾病。
综上所述,嗜络细胞瘤的诊断需要通过多种方面的检查,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在确定诊断之前,一定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和疾病,并通过全面性的检查,确保最终的诊断准确性。
最后要注意的是,嗜络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肿瘤,需要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探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发表时间:2016-04-13T11:08:56.1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宋中华[导读]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在医学上,嗜铬细胞瘤是因为它在病理上的铬酸盐染色过程当中呈现出阳性的反应因此得名。
宋中华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400【摘要】目的:针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同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在CT我院采用16PHILIP及MRI我院采用1.5GE高场强磁共振仪中的表现和特点,做以观察及分析,希望提高该病在影像学中的认识以及诊断水平。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2月期间经过手术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同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100例,分为CT组和MRI组,然后分别按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同异位嗜铬细胞瘤的病症分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和异位嗜铬细胞瘤组,共四组,命名为CT肾上腺组、CT异位组、MRI肾上腺组、MRI异位组这样的四组。
结果:肿瘤瘤体各有不同,但是瘤体基本都偏大,有明显的强化症状。
结论:四组患者整体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像学上的特征。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CT;MRI[Abstract]Objective:for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with ectopic pheochromocytoma patients in CT in our hospital by 16PHILIP)and MRI(in our hospital,with 1.5GE high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nstrument)in the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do to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hoping to improve the disease in image understanding and diagnostic level.Methods:our hospital in August 2014 2015 February perio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of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with ectopic pheochromocytoma patients with 100 cases,MRI and CT group,then in accordance with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with ectopic pheochromocytoma disease into adrenal addicted to chromium cell tumor group and ectopic pheochromocytoma group,a total of four groups,named for the adrenal CT group,CT ectopic group,MRI of adrenal group,MRI ectopic group for this group of four.Results:the tumor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tumors,but the tumors were all large,with obvious enhancement.Conclusion:the four groups of patients have very typic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features.[Key words]ectopic pheochromocytoma of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 MRI CT在医学上,嗜铬细胞瘤是因为它在病理上的铬酸盐染色过程当中呈现出阳性的反应因此得名,它是一种源自于交感神经中嗜铬细胞的内分泌型的肿瘤,非常常见的位置是肾上腺[3],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异位嗜铬细胞瘤,它是指来自肾上腺髓质之外的嗜铬组织中的肿瘤,医学上也称为是副神经节瘤,它可能占全部的嗜铬细胞瘤中的10%左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