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一年级历史秦朝一统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8
《秦一统中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秦朝能过一统的原因。
二、秦朝巩固一统的措施。
“统一”是秦汉时期的重要特征,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本课在整个古代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好这一部分,对于理解后来的两汉、隋唐、元明清的大统一及其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就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历史本身却充满了兴趣,但他们多数人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
因此,正确分析和概括秦国统一六国的条件以及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需要教师提供丰富而形象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目标: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归纳并试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②掌握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③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学生应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是本课的重点,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之后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制及巩固措施的历史意义。
五、学法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古装剧表演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的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与学法教法的选择,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影像资料。
让同学们从恢弘的场面中感受秦国当时的强大和进取精神。
从而引入秦灭六国,开始这一节课的教学。
展开:第一板块:“打天下”——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从初一开始,学生才系统的学习历史。
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3.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4..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5、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6.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晋——秦的统一。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7.战国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给枯燥的历史涂上情感色彩读史使人明智,但在我们中学阶段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了“读”,而忽略了“明智”的过程,从而让离我们久远的历史更加枯燥无味。
希望下面的学习方法,能开启我们“明智”的大门。
现在的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趣味性强,我们应该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可是,因为习惯了课堂上的背、背、背、写、写、写,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很少带有感情色彩,难怪很多同学说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
那么,我们该怎样学,才能让历史释放出它的情感色彩呢?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中有很多正面和反面的材料是我们接受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如学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们惋惜、痛恨溢于言表;学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再看到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丑恶嘴脸时,我们攥紧了拳头,恨不能揍扁这个老太太;学到“血染卢沟桥”,我们感慨中国军人那种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学到“南京大屠杀”,我们痛恨没有人性的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在愤怒过后、感慨之余,你的内心留下了什么?我们不妨用下面的方式,看看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情感色彩的?1.开辩论会。
秦朝的统⼀历史周尚平铝城中学初⼀2012、9 第三学习主题:第1课秦朝的统⼀新授课多媒体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秦的统⼀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及其作⽤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教学⽬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统⼀中国的时间,记住秦朝的都城及最⾼统治者的称号,理解秦统⼀中国的意义及巩固同意各项措施的作⽤,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能⼒和⽅法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培养和提⾼历史⼈物评价的能⼒,学习和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维护国家统⼀的观念的教育。
【教学过程】导⼊新课请⼀位学⽣来讲讲《荆轲刺秦王》这⼀历史事件。
学⽣:略教师:“荆轲刺秦王”的义举值得惋惜,但历史的发展却并不因他的牺牲⽽逆转,最终秦还是完成了统⼀。
那么秦是如何实现统⼀,⼜是如何巩固统⼀的,真实的秦始皇⼜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共同⾛进今天的课题:秦朝的统⼀【讲授新课】第1课秦朝的统⼀师:(画⾯展⽰《战国形势图》)在共同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风云争霸后,我相信⼤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肯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其中最强⼤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战国七雄”是指韩、赵、魏、楚、燕、齐、秦。
最强⼤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
(伴随着学⽣的回答,画⾯动态显⽰七国)幻灯出⽰秦统⼀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产⼒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定程度的加强,北⽅的马匹、吠⽝,南⽅的象⽛、朱砂,东⽅的鱼盐,西⽅的⽪⾰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给统⼀局⾯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样越滚越⼤,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的经济⽂化⽔平,能够作为⼀个核⼼民族,促进各民族进⼀步融合。
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民渴望统⼀,地主阶级也希望建⽴⼀个统⼀的强有⼒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保证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
《秦朝一统》教学设计永嘉县乌牛镇中学朱建德一、教材分析“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秦并天下建基于商鞅变法,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
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一统重大事件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分析秦始皇功过的作业,初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的访谈活动,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和活动能力。
3、知识目标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建立,以及在经济、军事、交通、文化、思想方面的巩固措施,秦朝疆域辽阔。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和对秦始皇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活动表演法等五、学生准备1、收集资料,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2、主持人培训六、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在优美的雄壮音乐声中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然后请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从壮观的场面中让学生感受到秦国当年的强大,从而引入课题---《秦朝一统》)秦兵马俑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时期,重温那段秦国一统天下的历史。
(二)师生互动,活动探究1、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出示秦灭六国图,请一名学生根据图示指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引出秦于公元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定都咸阳2、巩固统一的措施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讨论主题:“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记录员,解说员等)讨论时间:5分钟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也是他们的成员,和他们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高一历史秦朝统治时代的记忆口诀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高一历史秦朝统治时代的记忆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秦朝的统治政治1、统一原因秦王一统多原因,经济发展用贤能。
民族融合奠基础,民心思安反战争。
远交近攻新策略,秦国变法渐强盛。
2、统一概况东灭六国①十秋春,南服越族又北征。
收复河套败匈奴,修筑长城帝国兴。
疆域陇西东临海,南濒南海北长城②。
3、意义a政治统一国家多民族,结束割据意义深。
b经济经济发展民安定,各族人民喜盈盈。
4、集权措施秦王嬴政都咸阳③,中央集权举措新。
①政治方面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大权权至尊。
a中央中央三公④设诸卿,各司其职听帝君。
b地方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乡里亭辖行政。
c秦律颁行秦律为地主,历代律令有范本。
②经济方面土地私有纳田税,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⑤筑长城。
③代化方面统一代字为小篆,旋后隶书又流行。
焚书坑儒控思想,严禁私学图愚民。
以吏为师法为教,举措影响两分明。
④影响中央集权初形成,祖国疆域初奠定。
巩固统一多民族,积极作用要肯定。
加强统治严酷刑,矛盾激化民抗争。
5、秦末起义①原因秦末残暴民难忍,农民起义多原因。
a役繁徭役繁重兴土木,田地荒芜民贫困。
b刑酷刑罚严酷兴连坐,农民亡逃多抗争。
c税重田租户赋多捐税,土地兼并民难忍。
②概况陈胜首义大泽乡⑥,“伐无道,诛暴秦”。
a陈吴首义张楚政权定于陈⑦,陈吴被害业未竞。
b刘项反秦刘项起兵反暴秦,项羽巨鹿败秦军。
刘邦西行入咸阳,秦朝灭亡影响深。
③意义a政治上秦末起义诛暴秦,重创地主振人心。
要求平等反王侯,“布衣将相”汉振兴。
b经济上秦朝暴政史为镜,休养生息汉施政。
c精神上陈吴揭杆反暴秦,首创精神励后人。
秦朝的统治经济户籍征税兵徭役,统一货币度量衡。
开凿灵渠传铁器,土地私有按亩征。
秦朝的统治文化雕塑珍品兵马俑⑨,秦砖汉瓦楚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