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圆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45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 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
第十一讲圆知识提纲: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本节课来学习封闭图形圆,同学们要掌握圆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知识点一:认识圆(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这里要注意圆是封闭图形)(2)圆的几个基本组成:半径,直径,圆心。
A 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B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C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注意:这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dd=2r 或者r=2例如:同一个圆里,直径是8厘米,那么半径就是:8÷2=4厘米(3)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2)圆的画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
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圆的特点: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例题:比较半径1厘米的圆和直径1厘米的圆的大小。
思考:圆的大小受半径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去比较两个圆的半径大小,一个是半径1厘米,一个是直径1厘米,也就是半径是:1÷2=0.5厘米,所以是半径1厘米的圆更大。
练习:1.2.知识点二:扇形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
注意:判断是否是扇形,要看这个图形的顶点在不在圆心。
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决定的。
(半圆与直径的组合也是扇形)知识点三:圆周率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圆的概念、画圆的方法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运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圆形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圆的起源和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的要点与复习题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r=d÷2)3、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6、正方形里最大的圆:圆心是对角线交点,边长=直径半径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7、长方形里最大的圆。
圆心是对角线交点宽=直径半径是长方形宽的一半。
8、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路程(就是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11 、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2、如果用 C 表示圆的周长,那么 C =πd或 C = 2πr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r= C 圆÷ π÷2= C 圆÷(2π) 14 、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 半圆= πr+2rC 半圆= πd÷2+d15、常用的 3.14 的倍数:3.14 × 2 = 6.283.14 × 3 = 9.423.14× 4 = 12.563.14 × 5 = 15.73.14 × 6 =18.843.14 × 7 = 21.983.14 × 8 = 25.123.14×9=28.263.14×12=37.683.14×14=43.963.14 ×16=50.243.14×18=56.523.14×24=75.363.14×25=78.53.14 × 36 = 113.043.14 × 49 = 153.86的半径(即 b =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23.14×64=200.963.14×81=254.3416、圆的面积公式: S圆=πr 2。
一、圆的认识1.圆的特征。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没有顶点。
2.圆和多边形的异同。
(1)相同点:圆和多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2)不同点:多边形由线段围成,有顶点;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圆的画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装有铅笔芯的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3.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1)圆心: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线段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图:4.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圆的对称性。
(1)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2)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扇形1.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点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
2.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易错提示:生活中的球不是圆,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形。
重点提示:画圆时,固定住针尖,不可以移动。
旋转时要捏住圆规的顶端。
知识巧记:圆的认识并不难,心径特征要记全。
圆心一点定位置,大小二径说了算。
直径半径都无数,圆心圆上线段连。
二者关系有条件,同圆等圆说在前。
直径为兄半径弟,兄长弟短二倍牵。
圆规画圆挺容易,半径即在两脚间。
针尖定在圆心位,笔芯一转就画完。
重点提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通过扇形两条半径的交点(即圆心)和曲线中点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93-95页内容。
【教材简解】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
《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1.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一、铺垫孕伏1.复习旧知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课件出示)提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2.揭示课题演示:看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圆)引入:对,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个平面图形。
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动手画圆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物体,能说说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2.课件出示篮球图片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