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病患者基本关怀和个案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6.22 MB
- 文档页数:20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个案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个案管理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机构要求、个案管理流程、个案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XX行政区域内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个案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个案管理casemanagement通过管理者与患者定期地接触提供大量的持续性照顾服务的管理。
3.2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drug-resistanttubercu1osis,RR-TB结核病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证实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
3.3治愈cure完成规定的疗程,并且无证据显示治疗失败,而且强化期后最少连续3次痰培养阴性,每次至少间隔30do3.4完成治疗comp1etethetreatment完成规定的疗程,并且无证据显示治疗失败,但强化期后没有达到连续3次痰培养阴性,每次至少间隔30do3.5成功治疗successfu1treatment包括治愈和完成治疗。
3.6新患者newpatients从未应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足1个月。
3.7复发recurrence过去有明确的结核病史,完成规定的治疗疗程后医生判定为治愈或完成治疗,现在被重新诊断为痰涂片阳性或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3.8返回return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确诊的患者治疗21个月,中断治疗》2个月后再次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患者。
3.9治疗失败treatmentfai1ure出现下列任一原因,治疗终止或治疗方案需要更换至少2种抗结核药物。
a)强化期结束时未出现痰菌阴转。
b)痰菌阴转后继续期阳转。
c)对氟喳诺酮类药物或二线抗结核药物注射剂耐药。
d)药物不良反应:D痰菌阴转:2次连续痰培养结果为阴性(每次间隔至少30d),阴转日期为第1次阴性培养结果的痰标本采集日期;2)痰菌阳转:在最初痰菌阴转后,连续2次痰培养结果为阳性(每次间隔至少30d),阳转日期为第1次阳性培养结果的痰标本采集日期。
健康域护理我国是一个结核病高发的国家,每年有将近130万人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在全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的报告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近年来,在我国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的比例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并且每年的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青壮年占很高的比例。
那么对耐多药患者的护理应该怎么做呢?合理用药在住院期间,患者的治疗药品要确保每天按时发放,并由负责护士对其进行统一的领取和管理,患者每次服用药品都要由护士进行核实,并在用药指导单上让患者和护士分别签名。
此外,患者每天服用药物后,医师也要对患者的药物反应进行问询,并将其记录下来。
每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发现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采取合理治疗措施。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耐多药的患者,由临床部门依据化验结果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建议采用单间隔离,或将具有相同耐药性的患者安排在一间病房。
划分隔离区域,病房门上悬挂呼吸道隔离和接触隔离标识,在房间门口准备隔离衣、手套、口罩等,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也要严格消毒。
在进行治疗、检查和护理期间,医务人员必须穿戴隔离衣、口罩、手套和脚套。
在出病房时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防止被传染。
患者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要经过消毒后焚烧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医疗废物要装入有明显标志的特殊垃圾袋里,和普通废物严格分离。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多药患者通常因为其疾病的危险性、发作期的易感染性以及病程治疗的长期性而产生悲观和无助的心理,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会陷入经济上的困难,这让其更加焦虑,甚至感觉治疗看不到希望。
另外,许多患者容易出现不愿交流、害怕见人、自卑等情绪,这些心理因素往往会阻碍治疗。
所以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医护人员要联合家属积极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以疏通患者的思想工作为出发点,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多加关注,提醒家人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尽可能为其创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
同时安排护理人员将检查的结果及时传达给患者,并向患者讲解耐药性肺结核的病因、治疗方法和疗效,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四、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管理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疗程长、易出现不良反应,参与管理的机构多,导致其治疗管理难度较大。
全程规范的治疗管理是保证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
(一)原则1. 确诊并纳入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均为治疗管理对象。
2.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取住院与门诊治疗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3. 实施在医务人员或经培训的督导员直接面视下服药的全程督导化疗(DOT)。
4. 保证高质量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不间断供应。
5. 加强健康促进和与患者沟通,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
6.在患者的治疗管理过程中,需要所有参与治疗管理的机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二)工作流程1.住院治疗管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方案制定难度较大,治疗所需药品种类多且多为二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便于了解患者治疗初期病情变化、确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建议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初期住院治疗2个月左右。
(1)入院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由市级下发区县级耐多药敏检查报告、诊断推荐方案及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通知单,区县结防机构立即追踪患者并开具“患者住院通知单”一式三份(附件10):一份由区县级结防机构保存,一份邮寄(同时电子邮寄或传真)给定点医院,另一份交给患者,凭“住院通知单”到定点医院进行入院治疗。
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住院治疗通知单样式:(2)住院期间管理①住院时间一般为2个月,可根据病情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少于2周;②住院期间如需更改治疗方案需要市级专家小组集体讨论决定;③患者住院期的治疗和管理:由定点医院负责,每月由主管医生向市专家小组汇报患者治疗管理情况;并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随时向市级专家小组汇报;④住院期间主管医生或护士负责患者直接面试下督导服药,并填写患者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卡”(附件13)。
⑤按治疗监测要求对患者进行痰涂片、痰培养、肝功能及肾功能等检查;⑥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早期发现、及时诊治;⑦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对患者进行关于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注事项、不良反应早期发现等知识的健康教育。
耐药耐多药结核病护理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可影响肺部及其他部位。
然而,一些结核分枝杆菌的变异体已经进化出耐药性,这意味着传统的结核病治疗方式已经不再有效。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需要更为艰苦的治疗方法,耐多药结核病则更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疾病。
因此,对这两种病的综合护理尤为重要。
什么是耐药耐多药结核病?耐药性结核病通常指肺结核病,其致病菌对常规治疗的药物已经显现出了耐药性,使得传统的治疗方式失效。
耐多药结核病,则是对两种主要治疗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
根据药物的特点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需要开出更多的药物,这样才能应对这种难以治愈的疾病。
耐药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挑战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挑战在于,患者需要服用数量庞大、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时间可能长达两年,副作用相对较小。
此外,由于治疗手段有限,不合理的用药也可能导致耐药加剧或并发症的发生。
这意味着临床医生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
耐药耐多药结核病护理耐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士需要有全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得到合适、安全、有效的护理。
重点护理涵盖以下方面:疾病管理恰当的疾病管理是耐药性结核病治疗的关键环节,护士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
医务人员应确保患者遵守医嘱,如按时服药,不让药物过期等。
与此同时,护士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饮食、呼吸道感染和其他潜在问题的发展。
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有效控制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护士应鼓励患者勤洗手、勤晒太阳和保持卫生,特别是涉及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场合。
患者心理健康长期患病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护士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开展有关疾病知识的教育和咨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有时,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或者精神科医生的介入也是必要的。
家庭支援家庭支援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物质负担,护士可以鼓励家人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必要的情感和精神关爱、家庭照料和对生活环境的调整。
结核耐药患者管理制度一、公共卫生教育对结核耐药患者的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包括公共卫生教育,向公众传达结核耐药病症状、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和治疗资源等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民众对结核耐药病的认识和关注,帮助他们及早就医、预防传播。
二、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追踪管理对于已经确诊为耐药结核病的患者,应建立追踪管理机制,确保其进行规范治疗并遵守医嘱。
结核患者须接受每日监测和定期复查,确保病情控制和治疗效果。
三、制定治疗计划结核耐药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需要医生和专业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对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以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耐药结核病患者需要得到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理解耐药结核病的性质和治疗过程,提供必要的心理、物质和社会支持。
五、强化医疗安全管理针对耐药结核病患者,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确保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医疗环境安全。
避免耐药结核病患者与其他结核病患者交叉感染,建立相应的医疗流程和隔离设施。
六、加强社会支持耐药结核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因此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组织、志愿者和慈善机构可以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帮助耐药结核病患者顺利进行治疗和康复。
七、社会保障与政策支持由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需要长期、昂贵,并且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和政策支持,确保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需求和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八、加强监督和评估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治疗和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监督和评估应涉及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等多个方面,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管理措施。
结核耐药患者的管理制度需要政府、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结核耐药患者管理制度范文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耐药菌株的出现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管理结核耐药患者,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结核耐药患者管理的目的、内容、流程和相关政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结核耐药患者管理的目的结核耐药患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防止结核病的传播和耐药菌株的扩散。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结核耐药患者的监测和筛查,及早发现和诊断耐药病例,防止结核病耐药菌株的传播。
2. 提供及时、有效和全面的结核耐药患者治疗服务,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抗结核治疗并完成疗程。
3. 加强结核耐药患者的隔离与管理,防止他们与非耐药患者接触和传播病菌。
4. 通过加强结核耐药患者的宣教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治疗依从性,减少结核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风险。
二、结核耐药患者管理的内容结核耐药患者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患者信息登记和监测。
建立结核耐药患者档案,记录患者个人信息、病史和治疗情况等,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并及时报告。
2. 耐药菌株筛查。
对初治结核病患者进行耐药菌株筛查,及时发现和诊断耐药病例,进行耐药菌株的鉴定和分类。
3.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耐药菌株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二线和三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4. 监测耐药菌株的动态变化。
定期对治疗中的患者进行菌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监测耐药菌株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治疗依从性管理。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宣教,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服药和完成疗程。
6. 隔离和感染控制。
对耐药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与非耐药患者的接触和传播,同时进行相关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包括消毒、通风和个人防护等。
7. 患者复诊和追踪。
加强对治疗后的患者的复诊和追踪,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转归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耐药结核患者护理要点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该疾病潜伏期大约在一个月到两个月期间,大部分发生于肺部,也可以出现继发性感染。
当前,临床上针对结核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是由于疾病属于慢性传染病,病程比较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期,而在康复期间,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就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从而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那么,针对那些耐药结核患者,应该怎么去护理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的科普。
1.结核病概述结核病是临床上表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疾病类型的不同诱发原因也不同。
通常原发性结核病大多是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感染了结核杆菌,结核杆菌进入体内,在肺部、肠道等位置形成结核病病灶。
血型播散型结核病,则主要是人体已经感染结核杆菌,在某一段时间,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结核杆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结核病病灶。
继发性结核病则是指原发性结核病患者治疗后,部分结核杆菌依然停留在体内,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导致结核杆菌继续感染,疾病复发。
结核病患者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也会表现出不同,其中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内出现血丝或者小血块等。
胃结核前期基本没有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出现慢性胃炎、腹痛、嗳气、反酸、呕吐等症状,除了胃部的症状外,胃结核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
肝结核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发热、食欲不振、腹胀等。
所以,针对结核病,我们还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1.耐药结核患者护理要点结核病属于慢性传染病,所以这类疾病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疾病护理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尤其是针对耐药结核患者,更需要充分掌握其护理要点,保证护理效果。
所以,我们针对耐药结核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具体分析:1)隔离、消毒。
结核病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将做好医护人员与患者、耐药结核患者和普通结核患者的隔离,并且要求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要随地吐痰,以免结核杆菌在空气中挥发引起感染。
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2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患者给予个案管理模式,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痰转阴率、管理前后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痰转阴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6%、39.02%和95.12%,与对照组的73.17%、24.39%和82.93%(P<0.05);两组管理后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评分较管理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MDR-TB患者管理中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能力,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标签:耐多药结核病;个案管理模式;患者管理耐多药结核病(MDR-TB)指的是结核杆菌感染至少对利福平、异烟肼及其他抗结核药物耐药的一种慢性传染疾病,临床治疗难度大。
MDR-TB治疗时间至少为2年,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多,很多患者难以坚持用药,治疗依从性差[1]。
给予MDR-TB患者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个案管理为一种以评估、计划、联系、监控、宣传和推广为核心的持续性个性化管理模式,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患者充分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2]。
该研究将其应用于MDR-TB患者管理,探讨其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MDR-TB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2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明确确诊,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3]中有关MDR-TB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26~70岁,平均(50.16±5.3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中学21例,大专及以上9例。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长期护理计划在耐药结核病患者的长期护理计划中,需要关注的是药物治疗。
由于耐药结核病菌对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产生了抗性,因此,患者需要接受更为复杂和漫长的药物治疗。
在这一阶段,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以期达到杀菌的效果。
以我国一位耐药结核病患者为例,他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副作用较大,曾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了药物剂量,并加强了患者的肝功能监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药物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在我曾参与护理的一位患者案例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食欲不振,体重急剧下降。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与营养师沟通,为患者制定了合适的饮食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患者的食欲逐渐恢复,体重也逐步上升,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长期护理计划还需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
由于耐药结核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需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在我曾护理的一位患者中,由于病情的反复,患者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
为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我们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我们还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会,让其与同样患有耐药结核病的病友交流心得,互相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长期护理计划需关注药物治疗、日常生活、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
通过详细全面的护理计划,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护理措施,以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药物治疗的管理和监测。
耐药结核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通常较为复杂,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增加了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药物副作用等。
例如,在我曾参与护理的一位患者案例中,患者在服用某种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了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7 期2020 Vol.7 No.7113结核病耐药患者的临床管理与人文关怀公 净(吉林省白山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病耐药患者的临床管理与人文关怀措施及效果。
方法 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选定20例结核病耐药病例,分组方法是数字表法,每组10例,2组均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临床管理与人文关怀。
结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程度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 <0.05。
结论 结核病耐药患者的临床管理与人文关怀,效果显著。
【关键词】结核病耐药;临床管理;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7.113.01结核病耐药患者在临床上常见,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等,患者对抗结核药物形成抗药性,分析得出,结核病致病细菌是结核杆菌,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尤其是耐药患者,因此,应加强患者护理干预。
本组实验中选定20例患者,研讨了结核病耐药患者的临床管理与人文关怀措施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随机选择20例结核病耐药病例,均知情同意,时间2017年3月~2019年6月,数字表法分组,将10例患者放入实验组,男女比例是6:4,年龄分布是37岁~68岁,中位年龄49.5岁,病程2年~9年,中位病程4.5年;将10例患者放入对照组,男女比例是7:3,年龄分布是38岁~67岁,中位年龄49.0岁,病程1年~8年,中位病程4.4年。
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 >0.05。
1.2 方法两组均行常规护理:护士应做好患者各项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干预,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关注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
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结核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肖慧林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5(000)018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结核病(MDR TB)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MDR TB 病人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出院治疗;将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99例 MDR TB
病人设为观察组,由接受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 MDR TB 病人实施个案管理,比
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满意度、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及痰菌阴转情况。
[结果]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满意度、治疗2个月、治疗6个月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及治疗6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应用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可提高 MDR TB 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病
人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程度,进而提高疗效,提高病人的痰菌阴转率。
【总页数】3页(P2227-2229)
【作者】肖慧林
【作者单位】030053,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J], 邱雨
2.个案管理模式在腹膜透析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J], 凌健;夏海鸥;贾守梅
3.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结核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J], 肖慧林;
4.个案管理模式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痰菌转阴率的影响 [J], 丁密
5.个案管理模式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痰菌转阴率的影响 [J], 丁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