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风景线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4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流动的风景线》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流动的风景线》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绘画和观察生活中的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风景为题材,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了解风景画的基本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观念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景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生活中的风景,提高绘画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绘画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风景,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批评能力。
4.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绘画,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和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优秀风景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风景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绘画一幅风景画,边画边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景画的绘制过程。
《流动的风景线》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2.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三、课前准备(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画笔,装饰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导入1.师:我们生在温岭,长在温岭,你了解温岭吗?你知道温岭有哪些旅游景点?生:长屿洞天、千年曙光杯、寒潭龙坑、方山……师:还有我们城南的寨门(赏花的好去处);寒潭龙坑……城南这个地方好山好水好风景,欢迎在座的各位老师来到我们城南做客!2.师:你看!这一辆辆汽车正在开往这些景点的路上,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是《流动的风景线》。
3.揭题:《流动的风景线》(二)问题探究1.出示图片:温岭的大马路上可是车来车往,老师挑选出了两组图片,哪一组汽车更美观?为什么?(图片展示一组作了装饰的汽车和一组没有装饰的汽车)师:原来对汽车车身上进行了装饰的汽车更美观,开在马路上才会更加的美观。
2.什么样的车能进行装饰?是不是全部的车都可以?师:汽车是我们的好朋友,老师把它们请到了我们的课堂。
(出示课件画好的六辆车:警车、消防车、汽车、卡车......)师:像这些特殊车辆的车身我们不能进行装饰,像这些民用车辆要进行装饰......小结:交通法规中对车辆的颜色更改有明确的要求,如果要进行车身的装饰或张贴广告,需要经过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3.汽车装饰的起源师:知道了什么类型的车可以进行装饰,那谁来说说汽车装饰的起源是?赛车(因为参赛车队需要多个赞助商的支持,所以五颜六色的赞助商标就成为了一种“急速广告”)4.汽车装饰的作用: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美观等作用。
(三)交流技法1.师:今天啊,我们装饰的对象是车子,我们要对汽车的形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流动的风景线丨浙美版(2012)一、教学内容本课以“流动的风景线”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风景,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和色彩的基本运用方法,能够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2. 如何将生活中的风景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具有画意。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示范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流动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线条和色彩的基本运用方法,示范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线条和色彩的练习,尝试表现流动的感觉。
4.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风景画的创作,注意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5. 展示: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流动的风景线1. 线条的运用- 直线、曲线- 粗细、长短2. 色彩的运用- 冷暖、明暗- 纯度、饱和度3. 表现流动的感觉- 运用线条和色彩- 注意画面的动态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进行风景画的创作,要求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2. 学生写一篇美术日记,记录本课的学习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了线条和色彩的基本运用方法,能够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流动的感觉。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风景,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具有画意。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流动的风景线美术教案范文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流动的风景线,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流动的风景线的概念和特点流动的风景线的欣赏和分析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和展示1.3 教学方法观察欣赏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流动的风景线作品。
讲授法:讲解流动的风景线的概念和特点。
实践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实践。
第二章:流动的风景线的概念和特点2.1 流动的风景线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流动的风景线是指自然风景或城市景观中,由于时间的推移或观察角度的变化而产生动态变化的视觉效果。
2.2 流动的风景线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流动的风景线的特点,如变化性、动态感、节奏感等。
2.3 流动的风景线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流动的风景线作品,注意观察作品中的动态元素和视觉效果。
第三章:流动的风景线的欣赏和分析3.1 引导学生欣赏流动的风景线作品,注意观察作品中的动态元素和视觉效果。
3.2 分析流动的风景线作品中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美术元素的应用。
3.3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流动的风景线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和展示4.1 引导学生进行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实践。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如绘画、摄影等。
观察和描绘流动的风景线中的动态元素和视觉效果。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2 引导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
组织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流动的风景线作品。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教学内容和目标回顾流动的风景线的概念和特点。
总结学生在创作中的表现和进步。
5.2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创作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5.3 教学反馈和改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提出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流动的风景线_浙美版
流动的风景线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三、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纸盒或硬纸板、剪刀、彩色笔。
(教师)汽车车身装饰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关注车身装饰。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经过车身装饰的汽车图片。
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汽车图片有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并总结:颜色、图案、内容吸引眼球。
2.赏析车身装饰。
(1)请学生谈谈在生活中看到汽车车身装饰的例子。
(2)教师提问:汽车车身装饰有哪些类别?
学生列举,教师总结,结合课件图片深入了解。
①广告(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多数出现在公交车或企业店铺专用车上。
②城市形象色彩与标识:集中体现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
③个性图案:多数出现在私家车特别是越野车上。
(3)深入认识车身装饰的作用和意义。
①传媒意义。
例1:对一集装箱车车身装饰广告进行分析。
(哪些人、多少人看到了车上的广告?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想法?)。
流动的风景线教学反思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流动的风景线教学反思(共含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流动的风景线教学反思我常常在想,怎样的美术课堂是一个成功的课堂?尽管从教也有十几年光景,却发现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真的很难,以下几点不容忽视:1、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2、学生的想法要尊重。
3、学习的兴趣要保持。
4、课堂的组织要别致。
如上《流动的风景线》这一课时,两个班的教学中,我感觉六(2)班的学生作业比较成功。
在教学设计时我请学生设计的是统一的大巴士,但在六(4)班教后,虽说造型统一,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解决了造型的难点,但由于学生缺少视觉形象的感知,缺少个性作品的启发,虽然最后学生的作品经过几番努力后,效果还是可以的,但对于大巴士的汽车装饰都居于传统,相似性的较多,很少能打破常规。
因此在六(3)班的教学中,我对课堂设计稍作调整,把汽车形的变化作为一个重点在课堂上突破,引导学生不遵守常规,设计出各种有特色的车。
结果孩子们的表现更令人满意,各种仿生车应运而生,如各种动物车、水果车……学生们的表现各有千秋。
看到孩子们这么优秀的作品,我对他们说:“这么好的作品,如果不拿出来展示的话,老师真的觉得太遗憾了,所以我想把我们的作品展示到墙壁上,一来大家可以交流创作体验,二来也美化了我们的`教室。
请大家在自己的汽车车尾上写上自己的大名,让我们一起来秀一秀。
”听到要展示,很多原本不是很认真的孩子,也都抓紧开始作品修改了,看到孩子们这样的热情是我最开心的,哪怕孩子们的作品不怎样,只要我们一直拥有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我相信,成功就是我们的,哪怕只有一点点,但我想这样的态度,足以!(1)走在大街上,总会被各种各样的广告所吸引,其中装饰在车身上的广告最为特别,它让人们赏心悦目的同时,成为城市中的一条流动的风景线,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2)通过不同车身图案的欣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审美观,为自己的设计增添一分灵感和惊喜。
流动的风景线美术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流动的风景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创作技巧,表现流动的风景线的美感。
1.2 教学内容流动的风景线的定义和特点。
流动的风景线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观察和描绘流动的风景线的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流动的风景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示范法:展示流动的风景线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实践法:学生进行流动的风景线的观察和创作。
第二章:流动的风景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流动的风景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流动的风景线的定义和特点。
流动的风景线与固定风景线的区别。
流动的风景线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流动的风景线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流动的风景线作品,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
第三章:流动的风景线的观察和描绘方法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流动的风景线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准确地描绘流动的风景线。
3.2 教学内容观察流动的风景线的方法和技巧。
描绘流动的风景线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绘画材料的选用和运用。
3.3 教学方法实践法:学生进行流动的风景线的观察和描绘。
示范法:展示流动的风景线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和表现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流动的风景线作品。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表现流动的风景线的美感。
4.2 教学内容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不同材料和技法的运用。
创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实践法:学生进行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和表现。
示范法:展示流动的风景线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浙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流动的风景线》教学设计课题:流动的风景线一、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三、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学生)纸盒或硬纸板、剪刀、彩色笔。
(教师)汽车车身装饰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1.关注车身装饰。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经过车身装饰的汽车图片。
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汽车图片有什么感觉?(2)学生交流并总结:颜色、图案、内容吸引眼球。
2.赏析车身装饰。
(1)请学生谈谈在生活中看到汽车车身装饰的例子。
(2)教师提问:汽车车身装饰有哪些类别?学生列举,教师总结,结合课件图片深入了解。
①广告(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多数出现在公交车或企业店铺专用车上。
②城市形象色彩与标识:集中体现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
③个性图案:多数出现在私家车特别是越野车上。
(3)深入认识车身装饰的作用和意义。
①传媒意义。
例1:对一集装箱车车身装饰广告进行分析。
(哪些人、多少人看到了车上的广告?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想法?)例2:公交车公益广告。
2008年,一款红黑色相间、车身布满京剧脸谱的公交车将投放在奥运场馆和媒体村的运营中。
(哪些人会看到这辆公交车?看到了有什么样的感觉?)②彰显个性与情感。
例3:某一私家车上粘贴的国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
例4:某一跑车上喷绘的猎豹纹所展现的力量感与速度感。
③统一和谐的美。
例5:杭州市“游2”公交车的古典造型分析。
例6:杭州市出租车的统一色彩分析。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地有特色的车身装饰进行分析。
)3.设计车身装饰。
(1)出示并赏析不同形式的范作。
①纸盒模型。
②平面手绘。
③手工粘贴。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0课流动的风景线》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流动的风景线》是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技巧,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以实际的风景画面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对风景画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风景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往往对风景画的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方面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风景画的各个要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基本要素,学会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基本要素,学会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风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风景画的各个要素,以及在绘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示范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动手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与示范:讲解风景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基本要素,并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技巧。
3.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风景画的各个要素,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4.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