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模板银纳米簇修饰电极检测氯离子
- 格式:pdf
- 大小:69.78 KB
- 文档页数:1
基于银沉积的微间隙阵列电极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的方法研究□ 易姿 杨丽霞(通信作者) 长沙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摘 要: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酶催化银沉积的微间隙阵列电极的盐酸克伦特罗检测方法,采用微间隙阵列电极作为基础电极,将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与酶催化银沉淀信号放大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低浓度盐酸克伦特罗检测的微间隙阵列电极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共价固定BS A结合抗原,经过竞争性免疫反应,捕获碱性磷酸酶结合抗体并催化银沉积。
结果显示,盐酸克伦特罗浓度与电导率呈负相关。
当盐酸克伦特罗浓度在100μg/L~100p g/L范围内时,盐酸克伦特罗浓度的对数值与检测电导率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8,检出限为100p g/L,猪肉加标样品回收率在80%以上。
故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为盐酸克伦特罗等小分子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微间隙阵列电极 银沉积 竞争性免疫反应盐酸克伦特罗(C l e n b u t e r o l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C len)是一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和肺部疾病。
此外,它还具有提升脂肪转化和分解的能力,从而加速动物生长并产生更多的肌肉。
因此,C len会被非法用于饲养动物以增加其瘦肉比例。
动物过量摄入此类药物会导致急性中毒,出现肌肉震颤、心悸、头晕等症状,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已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C l e n,但未能阻止其滥用。
因此,C le n的检测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
目前,已开发出多种Clen检测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2]、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4]、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法和电化学测定方法[5]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都存在需要大型仪器设备、成本高、处理时间长等缺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IS A)对影响因素的要求相对严格,如温度、p H值等;胶体金法虽然成本低、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但灵敏度不高,难以准确定量。
dna银纳米簇荧光DNA银纳米簇荧光DNA银纳米簇(DNA silver nanoclusters,AgNCs)是一类由DNA序列和银离子组成的纳米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DNA银纳米簇在生物传感、荧光探针、光子学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DNA银纳米簇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模板法、DNA辅助法和DNA自组装法等。
其中,模板法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
在模板法中,DNA序列作为模板和还原剂,通过加入适当饱和度的银离子溶液,可以在DNA序列上形成银纳米簇。
DNA辅助法则通过在DNA序列上引入辅助剂,如多酚类化合物或其他金属离子,来促进银纳米簇的形成。
DNA自组装法则是通过DNA序列间的碱基互补配对作用,实现银纳米簇的自组装。
DNA银纳米簇具有独特的荧光性质,主要表现为荧光发射峰位于400-600 nm范围内。
这种荧光性质使得DNA银纳米簇成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探针。
通过改变DNA序列的碱基组成、长度和排列方式等因素,可以调控DNA银纳米簇的荧光性能,使其在不同波长范围内发射荧光。
这为DNA银纳米簇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DNA银纳米簇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检测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通过将特定的DNA序列与DNA 银纳米簇结合,可以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此外,DNA银纳米簇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荧光探针或荧光染料结合,构建复合探针,实现对多个生物分子的同时检测。
在生物成像领域,DNA银纳米簇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和生物组织的显微成像。
由于其小尺寸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DNA银纳米簇可以在细胞内部或体内被有效摄取,并发出明亮的荧光信号。
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DNA银纳米簇具有更长的荧光寿命和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可以提供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和对比度。
DNA银纳米簇还可以应用于光子学领域,如激光器、光纤通信和光电器件等。
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 银氯离子法:将样品中的氯化物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然后过滤、干燥、称量,最后计算氯离子的含量。
2. 氯离子选择电极法:使用氯离子选择电极测量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方法,通过测量电位差来确定氯离子的含量。
3. 离子色谱法:利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技术,根据氯离子与柱填料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实现氯离子的分离和定量测定。
4. 氯离子阴离子交换树脂法:用氯化物溶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时,氯离子与树脂上的阴离子发生交换,再用酸溶洗氯离子,最后用浓硝酸转化为氯化银沉淀进行测定。
以上是常用的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纳米银-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用于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水中氯离子杨平华;陈小艳【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1(047)003【摘要】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纳米银覆盖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将其分散在水中配成1.0 g·L(-1)的悬浮液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纳米银-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nano Ag/MWCNT's/GCE).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pH 6.0的磷酸盐支持电解质中,在-0.60-1.0 V(vs.SCE)电位范围内,氯离子在nano Ag/MWC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中,修饰电极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分别位于0.19 V 和-0.20 V电位处;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修饰电极的氧化峰电流降低,氯离子浓度在8.0×10(-3)~0.1 molL(-1)之间与微分脉冲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呈线性关系.提出了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氯离子的方法,修饰电极用于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回收率在98.5%~100.3%之间.【总页数】4页(P323-326)【作者】杨平华;陈小艳【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九江,332005;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九江,332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相关文献】1.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循环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偏二甲肼 [J], 胡黎明;刘祥萱;张浪浪2.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玻碳电极用于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抗坏血酸 [J], 曹震;徐国财;甘颖;李欣3.铂/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用于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左旋多巴 [J], 李利军;程龙军;蔡卓;程昊;蓝苏梅;郭晓菲4.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afion修饰玻碳电极差分脉冲阳极伏安法测定痕量镉 [J], 马伟光;杨铁金5.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钯(Ⅱ) [J], 齐蕾;齐同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离子液体-银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测定维生素C中的应用齐国鹏;姜峰【摘要】分别制备了离子液体[-BMIM-] BF4和银纳米粒子(AgNPs),并配制1.5 mol·L-1AgNPs溶液,将上述离子液体与AgNPs溶液按4:96的体积比混合后滴于经抛光的玻碳电极(GCE)上,将此经修饰的电极置于30℃真空干燥5 min,即得[BMIM]BF4-AgNPs/GCE修饰电极.对此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以及维生素C(Vc)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上述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SCE为参比电极,Pt电极为辅助电极,方波伏安法测定Vc时,Vc浓度在5~100 μmol·L-1内与相应的峰电流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测定的灵敏度为0.4μA·μmol-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Vc片剂中Vc的含量,测定值与文献值一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0%.%Silver manoparticles (AgNPs) and ionic liquid of [BMIM] BF4 were prepared separately,and mixture of the ionic liquid and 1.5 mol · L-1 AgNPs solution in the volumic ratio of 4 to 96 was prepared and dropped onto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to form the ionic liquid-AgNPs modified GCE [BMIM]BF4-AgNPs/GCE after vacoum-drying of the modified GCE at 30 C for 5 min.The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GCE and chemical behavior of Vitamin C at this electrode were studied thoroughly.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SWV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C by using the modified GCE as working electrode,SCE as reference electrode and Pt electrode as auxiliary electrode,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s of peak curr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Vatamin C was obtained in the range of 5 to 100 μmol · L-1,with its sensitivity of 0.4 μA · μmol-1.Samples ofVitamin C tablets were analyz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giving determined values of Vitamin C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values reported in literature,the value of RSD (n=5) was less than 2.0%.【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7(053)006【总页数】5页(P664-668)【关键词】银纳米粒子;离子液体;修饰电极;维生素C【作者】齐国鹏;姜峰【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410;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维生素C是维持人体健康必需的维生素,对于防御感染性疾病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多种疾病,其含量测定被用于疾病诊断及营养分析中[1-2]。
利用纳米银簇循环放大检测汞离子CHEN Fengting;ZHANG Xiaoru;NIU Shuyan【摘要】通过利用DNA合成的银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一种新型的检测汞离子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汞离子触发使颈环DNA的颈部形成双链结构,核酸外切酶Ⅲ剪切双链部分释放出DNA单链,该DNA单链能作为模板用于形成荧光银纳米簇,该传感器的荧光信号与汞离子的浓度有关.释放的汞离子可以继续参与循环,进一步放大检测信号.汞离子检测的线性范围是3.0×10-11到3.0×10-8 mol·L-1,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较高.该方法是对汞离子的特异性检测,不受其他离子的影响,并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期刊名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9)006【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银纳米簇;汞离子;核酸外切酶Ⅲ【作者】CHEN Fengting;ZHANG Xiaoru;NIU Shuya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汞离子是一种高毒性且存在十分广泛的污染物,即使它只有很低的浓度也能损害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甚至肾脏,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1]。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汞离子的检测,科学家们也开发出很多方法来检测汞离子,但是汞离子的检测仍然需要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繁杂、成本高、耗费时间长的特点,例如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2-3]、氧化还原电位法、冷原子荧光光谱法[4]等。
所以研究新型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近,寡核苷酸模板化的AgNCs,通常具有低于2 nm的尺寸并显示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5-6],已经在化学感应和生物医学成像引起了特别的关注。
荧光AgNCs被单链DNA稳定。
荧光银纳米簇已成为新纳米材料,其结构形态清晰可辨、大小均一,具有相对稳定的荧光性能[7-9]。
与传统的荧光材料相比(如量子点和有机染料),银纳米簇具有制备容易、可功能化、尺寸小、毒性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