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5.26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必修一《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必修二《兰亭集序》)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必修二《游褒禅山记》)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必修三《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必修三《劝学》)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必修三《过秦论》)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必修三《过秦论》)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2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全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物7.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8.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9.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10.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11.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2.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3.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4.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5.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鸿门宴》16.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7.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8.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9.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20.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1.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2.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3.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阿房宫赋》《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子侍坐》必修5《阿房宫赋》(京)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指招致乱亡的周幽王、周厉王)而非笑之。
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
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汉书·京房传》)【翻译】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听到过这样的道理,但他们却嘲笑幽王、厉王的糊涂。
然而他们仍然任用了竖刁、赵高这样的狡诈之徒,结果国家政治一天比一大昏乱,造反的人满山遍野。
为什么他们不能以幽王、厉王作为前车之鉴,从而觉悟到自己用人之非呢?……前世的齐桓公、秦二世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恐怕将来的人看现在的情形就如同我们看过去的情形是一样的。
”《伶官传序》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不可!”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新五代史·伶官传》)【翻译】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
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
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到了灭亡……与梁在胡柳打了一仗,他的一个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抓获。
必修 1 文言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必修一(第一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兰亭集序·王羲之6、赤壁赋·苏轼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必修二(第二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诗经》两首氓采薇6、离骚·屈原7、《孔雀东南飞》(并序)8、*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10、荆轲刺秦王·《战国策》11、鸿门宴·司马迁12、*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必修三(第三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蜀道难·李白6、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8、*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9、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0、劝学·《荀子》11、*过秦论·贾谊12、*师说·韩愈必修四(第四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6、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3、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4、苏武传·班固15、张衡传·范晔16、*李贺小传·李商隐必修五(第五册)文言文翻译全集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6、滕王阁序·王勃7、*逍遥游·庄周8、*陈情表·李密。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导语】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
在这一年里学生必须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了让你更好的学习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希望你喜欢!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滕王阁序》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
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
城池坐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
正逢十日休假的日子,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
文坛孟学士,文章的气势象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武库里,刀光剑影,如紫电、如清霜。
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的地方。
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时当九月,秋高气爽。
积水消尽,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
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
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跟起伏的山峦配合有致。
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
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由上而下到了天际,与向上飞的孤单的野鸭齐翱,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古代抒情散文。
为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感,作者运用了多种句式和丰富的词语典故,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这些句子,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这就要具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理解”是指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翻译”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文中”是指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2)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2.文言文断句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1)主观题,给出选文中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考生根据自己的语意理解,用“/”标出停顿;(2)客观题,题目提供四个选项,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一、文言文翻译方法1.总原则: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直译的方法——落实“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如: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什么兄长弟弟。
(2)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3)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4)删——删略。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删略。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目录必修一 (3)劝学 (3)师说 (4)赤壁赋 (5)始得西山晏游记 (8)必修二 (9)六国论 (9)阿房宫赋 (11)必修三 (13)指南录后序 (13)五人墓碑记 (17)烛之武退秦师 (19)谏太宗十思书 (20)廉颇蔺相如列传 (22)鸿门宴 (28)秋水 (33)非攻 (33)必修四 (34)季氏将伐颛臾 (34)寡人之于国也 (35)滕王阁序 (37)秋声赋 (40)必修五 (41)陈情表 (41)项脊轩志 (43)报任安书 (45)渔父 (49)逍遥游 (51)兰亭集序 (53)必修一(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文全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必修一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鸿门宴》)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第五部分固定句式1、“况······欤?”,“况······乎?”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可译为“何况······呢?”。
例:(1)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译: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 《五人墓碑记》例:(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就是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也会感到羞耻,何况是将相呢!例:(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是大国呢2、“……孰与……?”可译为“与…..比,谁(哪个)……?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译; 沛公问:“你跟项伯,谁大谁小?”《鸿门宴》3、“无乃……与?”“无乃……乎?”表示推测或反问语气。
可译为“恐怕”“莫非”“不是”等。
例:(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译: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了吧?”《季氏将伐颛臾》例:(2)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 译:这恐怕和我的内心相违背了吧?《报任安书》“无乃…..乎(与)”表示估计,揣测,常带有感叹或反诘的语气,可译为“恐怕”“只怕”“莫不是”等。
例(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译: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年》使军队劳苦困顿去袭击远方的国家,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
军队劳顿,力量耗尽,远方国家的君主对我们又有防备,这恐怕不行吧。
4、“何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为什么……呢?”例:(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鲁国的臣属啊。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5、“何异于…..”相当于“跟……有什么不同呢(吗)?”表示反问的语气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àn)南(5)。
佚(yì )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27)秦,将焉取之?阙(jué)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 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辑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确实走入了迷途,但还不算太远,现在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子里的树木,感到非常愉快。
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随自然了结一生吧,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海滨,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却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志向?境遇虽然艰难,但意志应该更加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我猛地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了,有时或者还飞不到那么高,落在地上就是了。
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况且(宋荣子这种人只是做到了)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
他分得清物与我的分际,能辨明荣与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他还依赖什么呢?9、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10、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明白知晓的,连天地神明,也实在看得清清楚楚。
1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诚心,成全我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能够侥幸地平安寿终。
归去来兮辞魏晋: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序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
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
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
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译文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
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序文注释(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
植:植桑。
以:来。
给:供给。
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
盈:满。
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
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资:凭借。
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
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
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
会:适逢。
四方:意为到各处去(8)诸侯:指州郡长官。
(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
以:因为。
(10)见:被。
(11)风波:指军阀混战。
静:平。
(12)惮:害怕。
役:服役。
(13)彭泽:县名。
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4)眷然:思恋的样子。
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
则:道理。
(16)质性:本性。
矫厉:造作勉强。
(17)切:迫切。
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尝:曾经。
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
指做官。
(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0)怅然:失意。
(21)犹:踌躇、犹疑。
望:观望。
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
稔,谷物成熟。
(22)敛裳:收拾行装。
宵:星夜。
逝:离去。
(23)寻:不久。
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4)情:吊丧的心情。
在:像。
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5)仲秋:农历八月。
(26)事:辞官。
顺:顺遂。
心:心愿。
(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注释(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
来,助词,无义。
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
胡,同“何”,为什么。
(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
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
心,意愿。
形,形体,指身体。
役,奴役。
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
(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
奚,何,为什么。
惆怅,失意的样子。
(5)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
谏,谏止,劝止。
(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
谏,劝止,挽回。
追,补救。
(7)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
迷途,指出来做官。
(8)是:正确。
非:错误。
(9)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
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
以,表修饰。
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
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恨:遗憾。
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
乃,于是、然后。
瞻,远望。
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
衡,通“横”。
宇,屋檐,这里指居处。
载(zài)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13)稚子:幼儿。
(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三径,院中小路。
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
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就,接近。
(15)盈樽:满杯。
(16)引:拿来。
觞(shāng)。
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眄,斜看。
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
柯,树枝。
以:为了。
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
傲,指傲世。
(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
审,觉察。
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
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策,拄着。
扶老,手杖。
憩,休息。
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21)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
矫,举。
遐,远。
(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
无心,无意地。
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
景,日光。
翳翳,阴暗的样子。
(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
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
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
言,助词。
(27)情话:知心话。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
有事,指耕种之事。
事,这里指农事。
畴,田地。
(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
巾车,有车帷的小车。
或,有时。
(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
棹,本义船桨。
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壑,山沟。
(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
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善,欢喜,羡慕。
行休,行将结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
宇内,天地之间。
曷,何。
委心,随心所欲。
去留,指生死。
(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
之,往。
(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
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
期,希望,企及。
(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
怀,留恋、爱惜。
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
孤往,独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
植,立,扶着。
耘,除草。
籽,培土。
(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
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
舒,放。
(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
聊:姑且。
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
归尽:到死。